互联网购物的发展(网上购物的利与弊总结)
每当你拿起手机购物时,可能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一系列购物网站。作为一个消费者,你的选择不仅反映你的喜好,更反映当代互联网购物行业的博弈。
行业老大:淘宝+天猫
2003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嗅到互联网购物行业的苗头,果断建立淘宝网,抢夺电子商务市场。随后便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实现与消费者利益的绑定。 凭借拥有各种品类的商品和电子商务经济正处于成长期的先发优势,淘宝网迅速发展,逐渐占领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成为互联网购物行业的龙头之一。

淘宝的商标
2012年,为了向高端市场进军,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天猫,其从“大杂烩”的商品模式脱颖而出,实现了“花一分钱买一分钱好货”的愿景,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追求。天猫也因此在同年的光棍节大获全胜,巩固阿里处于行业第一的地位。

天猫的商标
近年来,京东的物流优势和拼多多的社群优势并未引起阿里巴巴的警觉,之前对互联网购物行业的灵敏嗅觉似乎已经消失殆尽。阿里巴巴不仅不注重内部的整改,还大肆进行多元化的扩张造成内部资源的虚耗。以至于不断地通过排斥其他市场来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使其发展模式逐渐走向极端。并且由于迅速地进行大肆的扩张,人才的需求难以快速满足,管理层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就出现了“阿里的员工触碰了红线,这个员工就没了,可管理层触碰了红线,这个红线就没了”的不良现象。
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些问题,阿里巴巴很有可能会出现资源亏空和因追求行业垄断而被国家制裁的局面,从而被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所替代。
行业老二:京东
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建立,正式进军电子商务市场。作为电子商务市场的“二号人物”,京东入世以来便对标淘宝网。凭借高质量的商品与迅捷的物流优势,京东广受好评,迅速发展。

京东的商标
虽然京东的商品品质较高,实现了“同样价格买个真的”,但由于电子商务价格比实体商务价格偏低的定律,京东不免会存在“烧钱”的现象。再者,我相信京东的用户都知道,京东的客服回复真的很慢,并且京东物流虽然快,但有时商品的损害程度会比较大,售后处理也有时会不到位。
尽管京东面临许多问题,但就总体而言影响并不大,在企业未来的发展阶段中,合理改善即可。
行业老三:唯品会
2008年,唯品会成立,其在中国开创了“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的创新电商模式。凭借聚焦品类和正品保障等优势,使消费者的视线从从前五花八门的品种聚焦到特定的品种,开拓了新的消费市场。

唯品会商标
行业老四:拼多多
2015年,拼多多建立。作为互联网购物行业的新起之秀,拼多多成功地抓住了商品的社群优势,通过圈内的联系促进商品的销售。并且由于中国人爱占小便宜的习惯,拼多多内商品的低价格成功地满足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但可能由于价格过于理想化,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成为拼多多令人诟病的问题之一。

拼多多商标
纵观当今互联网购物行业,上述行业依旧各据一方,但仍会有后起之秀,比如进行短距离购物美团、聚焦单品的当当……无论如何,一个企业想要在行业站稳脚跟,始终要与时俱进,而一个企业的成功,则在于当我们消费者购物时,是否会想起这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