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思维穷人无法理解(视野和格局决定了你的未来)

曾经,我和许多学生党一样天真地以为只要认认真真地读书,毕业后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将来定能在诺大的城市里闯出一点名堂。

但最近接触了一些人和一些事后,特么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不是你无能而是你无知,比起努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视野格局。

1

年初,知识付费领域发生了一件黑天鹅事件,坐拥60万粉丝的香港第一自媒体人spenser3天卖出了200多万元的写作内容产品。

到今年五月底,他又在第二期写作课售出4000多份的付费内容产品,收了300万元。

端午节期间,很荣幸能到spenser老师的团队参观协作,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的强大,可谓眼界大开。

特别是和他在面对面交流时,我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绝对不仅仅是能力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视野格局。

短短几年时间里,S叔从中国内陆一个小小的中学教师闯到香港读研,再杀到金融行业,最后成为知识付费领域里的佼佼者。每一个步可谓走的步步惊心,但每一步都是视野格局的360度转换。

有钱人思维穷人无法理解(视野和格局决定了你的未来)

吃饭的时候,S叔说:“以前吃一顿200块的牛扒嫌贵,现在我一心想把蛋糕做大,恨不得花最多的钱请最有能力的人和我一起做事。”

第二天,他真的就请来一位很厉害的设计师,而且还专门为设计师配备了1万多块的Mac电脑。

买电脑前,S叔的助理说,托熟人拿货可以省一千多块钱,但是要多等一两天。

结果,站在一旁的S叔却说:“不省了,咱们的时间比1000多块值钱多了,好么?”

同样是买电脑,我最近却在纠结到底该不该花更多的钱买台更好用的?

在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的今天,富人注定会变得越富,穷人将越来越穷。因为穷人不仅输了资本,还输了投资未来的格局和勇气。

2

最近几个月,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得以接触到一些优秀的职场人。比如:

在活动行认识的定位公关界大咖何文峰老师;

一年收入400万咨询费的郭鸿翔老师;

把行车记录仪卖到泰国政府的车联网美女;

还有周游十几个国家的90后杭杰……

有钱人思维穷人无法理解(视野和格局决定了你的未来)

在过去的认知里,我以为成功人士的生活千篇一律,除了骄奢淫逸再无他。而在线下听分享时,我却被这些职场精英的表现狠狠地打脸了。

越是牛逼的人,往往姿态放的越低。他们不仅虚怀若谷,而且还特别崇尚学习,愿意像孩子一样全盘倾听他人的分享,同时也非常乐意向陌生人分享他们的经验与见解。

创业者Frank Liu 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现场不但踊跃地参与了嘉宾的互动提问,回去后还不忘整理学习笔记分享给大家。

两个小时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在现场学到的定位公关知识,而是站在一个高质量的学习圈子上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3

S叔经常说,圈子决定一个人的视野格局。而我想说:“视野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了一个老同学毕业典礼,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撸串,看似聊得很开心,但实际上大家是在借酒消愁。

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即将步入社会大学,大家愁的大概是前路迷茫。

关于就业,师范院校出身的我们眼里貌似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考公务员,要么当老师。

当大家都在钻破脑袋想要挤进体制内时,殊不知很多体制内的从业者已经纷纷做好跳出的准备。对外界的变化够敏感的体制人深深地明白手里的铁饭碗随时会在互联网冲击下被打翻。

最近,我在分析用户数据也发现一个大的趋势:体制内的人们已经开始变得焦虑与后怕,他们知道自己更需要学习,而身边的同学朋友眼里所看到的稳定工作大多数是父辈们所灌输的。

正如S叔说的,在未来的职场中,没有绝对的稳定,只有绝对的能力。

但悲催的是,在象牙塔里呆久了的人们看不到这点,将来注定要踩上很多很多无谓的坑。

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时代里,站得不够高,又看得不够远的情况下,凭什么跑赢别人呢?

4

我经常跟我的好朋友说,我很感谢现在的老板,因为他我才有机会来到深圳这座大城市,才有机会去见到各路牛人,有机会去挑战自己,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的可能性。

记得去年7月份在家乡旅行社做微信运营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一点小小困惑而导致工作无法如期完成,而如今却可以从刷朋友圈的过程中解决了以往的困惑。

朋友圈里累积了越来越多崇尚学习的人,他们纷纷开始尝试写作输出,抢占互联网风口,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而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唏嘘岁月无情,哀叹前路迷茫,而是想办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我想这大概是不同圈子所带给一个人的视野格局变化。

昨天,我妈打电话过来问我,到底是要乡下建房子还是在镇上买房子?

说着说着,她又开始抱怨起我爸当年傻傻地把镇上的土地给卖了,导致现在白白亏了几十万。

其实,如果时间能重来,我想他们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只不过是换另一种场景再唏嘘一次罢了。

因为消息闭塞,老一辈人眼界一直局限在“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年代里,他们不可能为了虚无缥缈的增值空间而忍受一片土地荒芜几十年。

在他们的眼里,与其等待,不如靠自己的双手多做一点是一点。因为穷,所以一辈子都走不出打工者的思维和陷阱。

5

作为一个从农村爬出来的年轻人,我害怕大城市里的勾心斗角与竞争角逐,但我更怕自己输给闭塞的视野格局。

所以,我还是选择勇敢地来到大城市,拿着饿不死的薪水,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在都市丛林里打拼。

穷一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极一生的视野和格局。在没钱、没资源、没人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靠自己。

第一,如果你还年轻,一定要尝试走出去,不管是到一线城市参观还是去工作。那里处于讯息传递的源头,你的视野会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

第二,给自己定一个止损期,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比如:坚持写作100天,坚持运动1000天,让人知道你是一个能成事的人。

网红剽悍一只猫曾经靠采访100个牛人起步,现在把自媒体做到100万。朋友辉哥坚持早起2年,现在搞了一个早起打卡群,做得非常红火。

第三,尝试加入高质量学习圈子,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去高质量的圈子里广解善缘。

在线上,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你想学习领域里几个最厉害的专家,尝试购买他们的课程或者书籍,这样可以近距离向牛人请教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如何找到牛人?一般来说,牛人都会有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微博等多平台社交工具,只要用心,想找到对应领域专家相信并不难。

除此之外,像在行、知乎这样的公开平台也是牛人喜欢聚集的地方。比如,去在行上搜索关键词”写作”,你会看到一大波教人写作的大咖。

而参加线下的学习圈就更容易了,可以先通过网上平台,比如互动吧、活动行这样的平台来找到各大城市的活动圈,然后到线下加入。

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到创业咖啡屋,买杯咖啡静静听大咖们分享。

在那样的环境里,你会认识到越来越多爱学习、爱成长的人,同时你也发现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四,拓展视野格局,各类书籍也是你的一大帮手。

当然,选好书也是一个难题。所以最近我们团队搞了一个读书的项目,精选了学习成长类的52本好书。

我们不但帮你选好书,还为你拆解书籍的精华,并且用一年时间和你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