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料到,就因为7月12日京东联手唯品会发布一则联合声明,斥责天猫“以各种方式要求商家签署所谓的‘独家’合作,并从京东和唯品会等平台退出”就引来各路大咖纷纷揣测“这是京东与唯品会联姻的预兆”。
尤其是当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洪晓波近期朋友圈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图片后,有媒体报道京东将与唯品会合并,引发了无数遐想空间。
图片文字为:
“To dream
对抗无法打败的对手
承受难以承受的伤痛
去勇士都不敢去的地方
不管多么绝望,不管多么遥远
毫无犹豫,为梦想而战”
挑逗得一部分网友心里老激动了,坐等京东与唯品会的联手,给电商带来一丝丝新变化。
然而,没多久就有人出来辟谣了,“京东收购唯品会为假消息”。
理由就是,唯品会不差钱,差流量。唯品会需要流量和供应链资源,但还不需要把公司卖掉。所以唯品会应该跟某些BAT公司谈战略投资。
我们来聊聊“唯品会不差钱,差流量。唯品会需要流量和供应链资源,但还不需要把公司卖掉。所以唯品会应该跟某些BAT公司谈战略投资”这句话的依据。
首先,唯品会到底差不差钱?
实际上,唯品会自上市以来,就有着“第一妖股”之称,在上市的第二年实现净利润5230万美元,成功扭转之前亏损的950万美元。
如今,已经实现了长达18个季度的连续盈利。在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在一季度实现32%的涨幅,增至2600万;单季总订单量增长23%,增至7210万。这也是唯品会多年坚持“特卖”战略持续奏效的强有力回应。
再看看市值的话,唯品会目前市值60多亿美元,而京东集团市值接近590亿美元,两者相差9-10倍。
从这些数据来看,尽管京东市值远高于唯品会,但是唯品会也是不差钱的。
唯品会差流量吗?
由于唯品会自成立之初,就是走“小而美”的平台路线,将自己定位为“唯品会,一家做特卖的网站”,最大的特色就是取消搜索栏和采取闪购模式,这样一来,消费者购物冲动是上来了,但是客流量就会受到限制。
而且,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沈亚还对电商圈有一个独特的评价,“电子商务要重视商务,而不是IT。”
他认为时下流行的大数据、云计算都不是电子商务现在阶段的重点,“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你要把商务搞通,你要把前端的供应商跟下端的顾客,这两个事情想清楚,你就明白这个品牌要什么、会员要什么。这两个需求要抓出来就行了。电子就是安排我们把它做出来,往往做IT的人他想,他把电子做的五花八门,做的很好,超绚,或者是功能特强,但是他忽略的最基本的需求,那他是不是得死啊。”
所以,唯品会自带的基因里就没有了大数据的概念,流量是它的短板。
从易观等多个数据平台统计的数据,我们更能看清唯品会的短板,在B2C市场,交易额仅占3.4%,而天猫和京东这两家巨型体量级别的公司占据的B2C市场份额就已超过80%。
换句话来说,唯品会想要继续扩大B2C市场份额,除了保持原有的特色,注重“商”的部分,关于“电”的那一部分,也还有好长一段路可走。
至于,最终到底是跟京东联姻,还是跟某一家BAT公司谈战略投资,我们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