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组暗访被拍照并转发求辨认(又被盯上)

《中国环境报》日前披露,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成员在对广东摸排暗访时,曾被厂区摄像头拍下照片,转发到当地多个群里进行辨认。

据督察人员介绍:“开始我担心自己被认出来,所以就留在车上,让同事进厂查看。但是因为进去的时间太久,我不放心,就下车来看。结果被厂区的摄像头拍下了照片,随即被转发到当地多个群里进行辨认。”

虽然报道没有披露拍下督查组成员的是哪个工厂,但是在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目前已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不少是督察组暗访所得。

紧“盯”督察组套路频出

这已经不是中央环保督察组今年第一次被“盯”上。

今年年初,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南下沉督察时,督察组就接到举报,暗访车车牌号被泄露,行踪被当地相关人员掌握:“如有企业人员看到‘京PXXXX’这个车牌号要注意,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暗访车,一定及时在企业群里通知。”

有时暗访组一到“暗访现场”,相关的基层部门负责人立即“从天而降”,表面上是热情欢迎、配合检查,暗地里却是干扰阻挠督察工作。2018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安徽省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期间,亳州市魏岗镇就有一位微信名为“龙哥”的副镇长,一直在微信群中向相关企业通风报信,甚至远程指挥企业如何应付检查。针对检查发现雨水沟呈酸性的问题,“龙哥”在群里提醒“雨水井不能是酸性,现在可以用水冲”;针对检查发现危险废物非法处置的问题,“龙哥”指使企业制造假现场、假合同。

中央环保督察组暗访又被“盯”上!行踪被厂区摄像头拍下并群发辨认督察组的“反套路”能力不断提高

督察组“反套路”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本轮环保督察中,中央环保督察组就充分利用暗访、卫星监测、无人机远程核查等手段。

据媒体报道,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近10年没能正常运行,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造成凡河水质严重恶化。然而,今年3月底,得知中央环保督察组即将进驻,当地用9天时间搭建了一条1400米长的临时管线,将大部分生活污水接入了处理厂。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没逃过督察组的火眼金睛。督察组进驻辽宁10天后,辽宁铁岭就被公开通报。

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铲除了部分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的高尔夫球场,并在铲除的球场上种植树木。这种耍小聪明的做法,很快被现场打假。4月14日,督察组对一家名叫铭真高尔夫球场检查时说:“请书记把这几棵树拔起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单手就拔起了几根完全没有根茎的枝条。

中央环保督察组暗访又被“盯”上!行踪被厂区摄像头拍下并群发辨认有媒体评论指出,个别地方部门和污染企业在督察环节围追堵截、弄虚作假的行为,其实根子上还是“心虚”。对这种搞小动作的行为,督察组必须加大“兵力”,丰富督察手段。对于“盯梢”“虚假整改”等“反督察”行为,也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学习小组、中国环境部、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等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上官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