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知识决定你的思想高度)
昨天我又回到了那个最熟悉的地方……探望我最牵挂的人儿。
金黄色的铁门里严严实实地裹着那紧闭着的红色小木门儿。我轻声敲门几次,唰唰唰……不一会儿,门缝儿里的那头露出了一张黄土色的消瘦脸庞,大鼻子,银色的胡渣儿,笑呵呵的脸上纹路清晰可见,嵌在嘴里的金牙也露了出来。门缝里矮小的小老头儿是我的爷爷。银发从他头上的针织帽里露出来,衣领上还沾有斑斑点点的白色细屑。他用左脚顶了一下红木门,拿着一本黄页书的手也搭到另一只手上,一用力,门开了!
爷爷笑呵呵地说:“哦呵呵……侬阿,鲁回来啦(雷话)!大致意思是说:“我的孙儿,你回家了呀!”
“爷爷,我放假了,回来看看你们。”说着就把行李放到长凳上。
爷爷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乱世之中,今年已经78岁了,依然手不释卷。儿时的他3岁无父,母亲艰难地将他和兄长抚养成人。据爷爷陈述,曾祖母对他很严格,教育有方,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依然送他去念书孰。后来因为条件确实供不上才退学回家,爷爷常说:“我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在足荣村,和我一起读书的人没有几个能如我。”爷爷从那个时候便喜欢上了读书。
打小开始,我印象中的爷爷,总是喜欢躺在自家门口走廊的竹椅上静静地看书,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口里嚼着双喜牌的糖果,背紧倚着竹椅,那样坐着会舒服一些。在里屋,他的床头有一半的位置是用来搁书的。由于长期搁置和翻看,大部分的书已经泛黄,有的书也脱页了。这些图书出版的年代久远,字体很小!《楚霸王》、《秦始皇》、《岳飞传》等等都是他常常捧在手上的宝贝儿。还有近现代史抗战时期人物传记,毛主席时代的作品更是爷爷的最爱。
平日里的爷爷,算是一个宅男哈!村里有什么活动他很少会参与,不爱到村里的小卖部凑热闹,也不爱跟人多说话。从前那个落后的年代,连电灯都没有,现在倒是有了电视,依然替代不了他的爱书。每逢刮风下雨的天气,下不了地儿,他会一整天呆在家里看书。有时,中午干活回来后,躺在木椅上小憩时,也会习惯性地拿起书翻一翻。
爷爷
他用一只土黄色布满老茧的大手捧着书,手有些许抖动,大大的书完全遮住了他的脸庞。他在看书时,旁边啥事儿好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好像将自己搁置在一个密封的玻璃屋一样。其他人在说话时,他却全然不知情!
小老头儿,生活很节俭,应该说他习惯了节俭。平时不舍得多花一分钱钱,一天买菜的费用不超过15元钱。亲戚朋友们带一些礼品去看望他的时候,他会攒着吃好多天。每当我回家或与他通电话时,必说的一句话是:“爷爷,注意身体,记得多买点菜,多吃点,都一大把年纪了,别省着!”我知道他一定会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但我还是乐意说。唯独舍得花钱的是买书,但购书的频率并不高,有时几年才会买一本,也可见床上摞着的书都是他一辈子积攒的财富呀!
每一次回家探望他,与他谈话时,他总是能旁征博引,一会儿古人说、又俗话说、老人说……昨天跟爷爷交谈时,他说:“我这辈子也没有太大的出息,但读书一直是我的理想,只可惜我生活的年代条件不允许。以前没钱买书,后来有点钱就自己买来看。托老板的福,咱村里现在有图书馆了。可是我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都快走不到了,好景不长……不是我不爱到外面凑热闹,我的儿子没有出息,我难以启齿!爷爷特别高兴的是你能读成了书,上了大学。你现在正值奋斗的年纪,该立下你的大志!”
这几句话或许是他用一辈子的经历和阅读所作出的精华版总结。他是那么地看重人生的战略目标,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我不敢妄谈孝敬,只愿承其志,勤读书!
那个爱笑、爱看书的小老头儿,心里结着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