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拼多多IPO定价22.8美元,市值288亿美元,超过13倍超额认购 2018年4月, 36氪独家报道了 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的消息。融资金额在30亿美元左右,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腾讯为领投方。融资完成后,拼多多估值接近150亿美元。而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此前曾有部分机构传闻称,拼多多上市估值将达到300亿美元,但该消息暂未得到证实。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迄今为止共完成4轮融资,腾讯、红杉多次参与融资。 最前线丨传拼多…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20 )
谢邀,电商是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特别在国内,无论什么电商平台走的都是吸引新客户,汇聚流量,形成购买习惯,沉淀成平台忠实客户这样的路径的,不管是京东物流,唯品特卖,还是拼多多拼团,本质都是一样的,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拼多多的市值已经和京东相差无几了。拼多多的崛起有偶然也有必然,经济环境不好,购物习惯下行,四五六线城市的需求没有得到互联网精英的重视,精准的低价定位等等,当拼多多崛起到这个体量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淘宝京东无法忽视的第三级了,至于未来他的市值能达到多少,我个人是不看好的,至少是无法超过京东,因为他的商业本质护城河太低,做拼团做低价谁都能跟着做,我觉得拼多多的最终结果会和唯品会一样,上市后达到顶峰然后回落,最后被某个巨头吃掉,卖个好价钱。
先亮观点:拼多多不是消费降级,拼多多的产品只值那个价,拼多多是一个细分领域。
大家都看过电视购物,能吹不?能呲不?有人买不?
很多人都说sb才买,可是真的很多人买。
路边两元店,五元店,甚至包括一些小的饰品店。有人买不,有人逛不?
小镇的集市,你看看卖的那些东西,先不说假货问题,有人买不,恐怕一场集的购买力能惊掉人下巴。
这三个例子,有高级的,有中级的,有低级的。但是,都有人买。
这个世界上,不是人人买个东西都是货比三家,然后还要把价格从小到大排序依次才买的。
这个世界上,也不是买饰品就要是施华洛世奇去周生生的。(很多人就是买着玩,为了买的快感买)
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人,他们不在乎这个产品的样式,他们只在乎是不是便宜,是不是耐用。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买个针,真的就要找熟人。
拼多多打的就是这部分人的消费,他们没事干,每天就是看看,为了买而买。他们真的就是图便宜。他们真的觉得淘宝越来越臃肿了。他们真的就只是想看看别人买什么。
他们真的很蠢,蠢到真的不会用淘宝支付宝,真的不知道淘宝和支付宝的关系,真的不知道淘宝账号,支付宝账号,支付宝密码,淘宝密码的关系。
拼多多就是这样一个细分领域,看中商品,买了,输地址,微信支付。(不要拿你的经验去分析他们,试着新注册一个淘宝账号,你会发现好像真的有点复杂)
拼多多的唯一问题就是他是微信的附属品,什么时候微信不喜欢他了,他就完了。
所以,拼多多一上来,阿里那么害怕,那么多的反对的文章爆出。
其实,写这些文章的这些人,根本没几个深入用过拼多多,只是看大100元买手机,300元买电视觉得好笑而已。
我以前也没用过拼多多,也觉得他是拼夕夕,现在我下了app,用了。虽然我以后依然不会用,甚至永远不会用,但是,我觉得他有他生存的夹缝。
看到回答几乎是一面倒的负面,正如现在二级市场对拼多多的情绪和公司现在深陷的重重PR危机。
拼多多的原罪是中国整个低附加值商品供应链的原罪,或者说低购买力人群“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原罪。当年阿里和腾讯哪个不是在一片骂声中站起来的,这是小巨头到大巨头的必经之路。就看拼多多能不能在经历整骨之痛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升(xi)华(bai)了。目前看黄峥有这个能力,所以我是长期看好的。特此mark,愿被打脸。
以下是公司上市前两周左右写的,到现在观点未变,就贴在这里供大家指正:
—————————————————————
拼多多崛起受益于两个红利:
1. 被忽略人群的电商化
2. 微信流量的高效变现
但在拼多多当前的体量,以上两个红利都会快速衰竭。
拼多多未来的增长来自于:
1. 提高单用户GMV?有机会
2. 扩大用户数量?短期较难
3. 提高货币化率?较难
竞争格局:
阿里京东都高度警惕,成立“打多办”,做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切拼团市场
与腾讯的关系–可能是最大的风险:
估值
总结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低成本传播、以及大数据指导下选品、库存和供应链的优化。这种模式是有延展性的,短期扩展品类可实现性强,长期能否能摆脱“低价”标签、渗透到主流人群是未知数,要看公司战略和能力,以及与腾讯、阿里、京东这些巨头的博弈。向上突破有难度,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团队的能力,基于对黄峥能力的判断,拼多多长期有可能成长为新型的电商巨头。短期受市场环境影响、再加上自身增长放缓,浮亏可能较大。
未来不好说 刚上市市值和京东差不多 肯定是泡沫
京东至少值5个现在得拼多多
京东目前500亿刀
拼多多这几天水分挤掉了点 还有 200亿刀
等再腰斩一次再说吧
拼多多 壁垒太低了
拼多多没出来前 很多人没想到 当今中国还能搞电商还能这样玩
抄袭中国人最擅长了
以后 多省钱 拼着买 拼钱买 一个个都要出来了
假货这么多 美国律师组团敲诈 够你吃一壶的
纯平台电商 超过50亿刀 就贵的不可思议
阿里 和京东 他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拼多多 胜在用户体量
但是这种用户 忠诚度是最低的
消费升级了他会抛弃你
你美国上市不敢卖假了
他去别家买
话搁这儿 多多不再玩些其他不一样的 就等咱多多 2年 跌到5美元。 我们看看。
上面分析,不一定对,相信前请谨慎思考。
我就是很纳闷,拼多多将近300亿美元都是商誉吗?本来它自己就没什么资产。都这样的话创始人一去敲钟不是马上圈钱成为富翁
从赚钱角度看,毕竟钱是王八蛋,当你们在想回复主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已经跃跃欲试了,有点眼光的已经开始做,淘宝5年,拼多多今年开始做,说下体会,首先从商机上说,不成集体的淘宝经营者已经很难立足了,而拼多多无疑给了你广阔的天地,只要你善于发现,都能在淘宝这个海选频道,发现一片蓝海在拼多多上搞上搞,如果你有些经验资本,从此起飞,走上人生巅峰。
从购者角度讲:首先价格非知名品牌同款商品整体来说,京东价格最贵,淘宝其次,拼多多最便宜,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人在我淘宝上买了一件东西,之后退款说不要了,后来退回的包裹的是京东售后物流,要知道我拼多多同一款东西卖的更便宜【便宜10元左右】只要你有点网购经验,不难买到便宜的好货。当然我也买到过坑,最次的来说你可以退啊,你告诉我你不想麻烦?哪你直接买最贵的就好,毕竟家里有矿,【补充贵不一定好,但好的几率确实大的多】
一点购买建议:综合对比,淘宝50 拼多多有40 20 选择40更能买到好的产品【】马哥也说了,你妄想用1块钱买到100块钱的东西能不是坑么】
实力反对所有答案。实际上拼多多能涨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流通市值过小。其次才是Amazon Alibaba 电商巨头的影响,因为拼多多GMV已经很高了。
拼多多值240亿美元,怪不得雷军说小米值千亿美元,按拼多多的估值小米2000亿美元应该也没问题。
模式:社交电商,根本就是个噱头,本质就是电商的,凭借屏蔽淘宝靠微信全面扶持而起,没有扩展性,海外出不去,国内又打不到高层次消费群体,潜在的用户群体也快发展完了,新增用户显著下降。
物流和支付:无
消费体验:刘强东表示用三次就有答案了,事实上消费者购物体验是质量,服务,价格的综合比拼。拼多多让很多上年纪没有网购经验的人体验了网购,随着体验的增多这些人很可能投入京东和阿里的怀抱,拼多多只是个跳板。
风险:大量山寨货,比如小米新品电视,淘宝以前就屡次被指责充满山寨品,拼多多只会更多。
今晚拼多多就要上市,想做股东的童鞋可以了解一下~~
其他的不表态了 ,说了现实情况吧。
拼多多总部在我公司楼上,6 7月有好几次人来闹事的,要么在电梯间躺地上苦死苦活到晕过去,要么在楼下大马路上一群人穿血衣示威。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谁,干什么来的,但是我们两栋连着的摩天大楼办公楼,少说点几百家公司,就他们有人闹事。
下次再来我拍个照。
段永平先生,江西泰和人…不用想了,支持拼多多!
4线城市的老太太,都知道主动用拼多多了,你就知道这个估值一点都不多
拼多多,骗多多,买的多,扔的多,随时随地拼多多,垃圾假货真的多,拼多多!
拼多多,三亿人都敢骗的购物app!
腾讯,红杉多次参与融资你还说啥呢?
成功的满足了基层人民喜欢便宜的需求,何乐而不为?
很少有电商公司能骗了我。拼多多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现在去骗老美吧
拼多多其实就是共享经济的一种,这种模式绝对是以后的主流。我不敢说拼多多以后到底怎么样,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景还是可以的。
出来混,总要还的
就像北大的教授打心眼里看不上图书馆打杂的小毛同志,北京城的朱皇帝觉得驿卒李自成就像一个蝼蚁一样…诸如此类的结果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拼多多做到这么多交易量这么多活跃用户,自然有其道理,难道真如键盘高知所谓的假货,骗子…
与淘宝,京东的差异竞争,定位人群不同。
c2m与网易严选定位人群也不同。当然如果说mau上升的极快,远超当年淘宝,京东,我认为更多是远比之前更发达互联网造就的。未来不如静观其变
以下是截自天风商社张璐芳:
互联网时代,流量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拥有流量分发能力是BAT之所以为BAT的原因。未来可能是ATMT(阿里+腾讯+小米+头条)。
通常认为,流量变现效率的优先级是:游戏>广告>电商。然而从市场规模大小来看,却是:游戏
阿里的收购和投资更多是为了获取流量,而流量是为了绑定用户在平台上产生更多交易;
而腾讯则相反,投资多是为了自有流量的变现,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投资电商,也适用于教育等多个领域。
拼多多在一线城市使用率极低,在资本市场员工中使用率极低,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既不被了解,也不被理解。但一方面伴随用户、MAU、DAU的快速增长,以及父母微信群中的分享
a.微信,b.低线城市及农村
微信的流量丰富程度无需质疑,MAU10亿级别的应用做电商导流的核心在于如何保证不打扰用户的情况下分发流量。京东在2014年后虽占据微信购物一级入口的优势却由于打开率低,没能够有效利用;微商微店刷屏行为将社交红利硬生生做成了社交牛皮癣;反而是淘宝一直在通过淘口令褥羊毛。2017年拼多多忽如一夜春风来出现在了众多年龄较长及低线城市用户手机中。为什么呢?
1)春节红包推动微信支付的全国普及,在移动支付上可以轻松避开淘宝-支付宝体系,在微信小程序及独立APP中完成。尤其是微信小程序中的完整流程使得原本没有绑定银行卡的人群得以将微信红包中的钱在拼多多小程序中使用;
2)电商是弱关系,社交是强关系,拼多多通过拼团购寻求着在强关系社交中的流量突破口,使得相同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被聚集起来,形成爆款;
3)拼多多抢的并不是淘宝京东的核心用户,而是通过吸引眼球的拼团价格,吸引更多低线城市里对价格敏感但从未或较少发生电商购物行为的人群。在2003-2005年淘宝与易趣的战役中,淘宝同样也是采取了中小网站广告+弹窗吸引那些尚未开始电商的人群。在2016-2017年微信群中我们看到的是“小台农芒果9.9元一箱”、“进口车厘子18.9元一箱”等拼多多链接,低价获取了非电商核心客户群。
营销方法方面,拼多多也充分发挥了拼团传播的裂(liu)变( mang)性,包括“拼团”、“开团1分钱抽奖”、“砍价免费拿”等等。我们以朋友圈中的“砍价免费拿”活动为例测算拼多多获客成本。本款20寸行李箱显示价格398元,每位好友能“砍”掉的价格平均在4.5元左右,也就是说:
398元显示价格要全部“砍”完,需要邀请398/4.5≈88位左右好友进行“砍一刀”
参考网易严选20寸行李箱价格249元,我们假设该行李箱的实际成本为200元(从拼多多平台商品价格来看,200元可能是高估的,零售企业的毛利率超过20%,所以成本低于80%.)
如若88人都为新增用户,则意味着拼多多新客获客成本为:200/88≈2.27元/人
若一半为新客,则获客成本为200/44≈4.55元,相比至目前行业平均超100元的获客成本,不可谓不低。
长期上,有一种可能在于,拼多多成功进化,由目前的单纯低价导向,转向真正的性价比(注重品质)导向,真正做到利用中国广大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空余产能实现C2M,使得少量SKU的需求得以高销售爆发,从而帮助工厂实现缩减产品线、压缩中间环节、稳定供应链,放大规模效应。
平台型电商的盈利模式是佣金、广告,赚流量分配的钱;自营型电商的盈利模式更多是买卖差价,赚供应链与周转效率的钱。拼多多目前定位于平台型,目前并未向商家收取交易佣金或广告费,若使用第三方支付则收取0.6%手续费;有媒体报道拼多多对卖家的罚款作为平台收入,首先创始人已经澄清,其次,我们认为罚款并不足以或者可能支撑平台的经营,此处暂不讨论。如果仅靠三方支付的手续费支持电商平台的长期经营显然是难以维系的,所以货币化率仍然是拼多多从长期经营上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若考虑长期货币化率,最成功的benchmark便是淘宝(以及Amazon)。FY2017阿里货币化率为3%,但这3%背后是阿里5亿以上用户和完备的系统及解决方案。我们预计在2年之内,拼多多大概率是仍然保持0佣金或是超低佣金的方法经营。
那如果,是前一小节中我们所探讨的拼多多成功进化实现C2M转型的这种可能呢?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更能够看到盈利的预期呢?实际上目前小米生态链及网易严选在做的,包括淘宝心选、京东京造在做的便是C2M这件事,只是由于这四者都是偏向于品质和中产阶级定位、以及对微信平台的难以充分利用,本身在获客方面难以具备拼多多的复制裂变能力。C2M同样可以分为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自营的方式对拼多多而言资产太重,我们认为短期内很难看到。如若仍然以平台的形式参与,则很可能采取小米生态链的模式,通过参股而非控股的方式投资中小厂家制造爆款。在这种模式下,拼多多有机会提高佣金的同时,也赚取厂商利润分成。而这种盈利模式可能更加符合拼多多的爆款属性和平台传播模式。而这种模式的风险就在于,依然面临上述几家巨头的竞争,拼多多如何弯道超车。总而言之,最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时间去检验,究竟采用哪种模式提高货币化率,究竟是否有充分的条件、人员布置去支持这种模式,都是我们长期上可以观察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