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无印良品、宜家家具质量抽检不合格,上黑榜? 爱开淘 七月 30, 2019 业务发展 17 评论 994 围观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17日通报流通领域家具质量抽检结果,11件不合格家具竟有6件来自“无印良品”,主要问题是标称材质与实际材质不符,沙发椅标称胡桃木,实际上是胶合板;木架子标称白橡木,实际上是纤维板。此次抽检还发现,宜家有两款储物组合(儿童柜和儿童衣柜)孔及间隙项目不合格,对此,你还会购买吗?
评论 ( 17 )
嗯,无印良品从来也没说过自己的东西有性价比,相信他们的客户也清楚这一点。
看看MUJI官网对于自己产品的描述。
所以用全实木的价钱卖板式家具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应当标注清楚,如果是一个家具卖场的销售客服因为业务不熟练把板材说成实木还情有可原,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企业,不清晰写明材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且有误导之嫌)。
在事件发生之前我写过关于MUJI沙发和宜家沙发对比的时候,就截图过,MUJI的沙发可是清楚的写明了自己的框架采用了胶合板的。为什么此次的沙发椅子没有写明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宜家,一个以家居用品位主页的如此巨大体量的行业龙头企业,更应该把产品的使用安全放在首位。毕竟马尔姆6抽柜发生的悲剧还历历在目。
先看看宜家质量抽检不合格的原因是什么吧
利益相关 家居用品行业
我的看法是
宜家和无印良品其实相当的徒有其表
无印良品我说不了太多 因为他们有些品类我没完全消费过 因为我去muji大多买织物类 个人觉得这算是无印良品的优势 不论做工还是材料 都够得上那个价格 个别的木质家具 刨去性价比这种逻辑 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价格上比较过分的是聚乙烯/金属制品 包括大量办公用品 一部分厨房 器械 旅行箱 等等 相当的坑 主要就在材料上 毕竟我做这行的 材料能不能真正耐久多看几眼就能判断 金属的表面处理再漂亮 也掩盖不住它腐坏的内心 而聚乙烯类 只能说大部分还可以用 但价格不太值 设计有的是内敛 有的让人怀疑是根本没设计 我知道muji有禁欲主义倾向 但这么折磨人性是不是也过分了点 至于食品饮料…从来没信过它们
宜家我比较了解 毕竟我去过每个城市都有 而且最近有宜家项目在合作中
目前感想强烈 简单说一下 就是宜家低于700的不值得花钱 当然10元内的买买也没损失 细节因为总结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想到会在这里补充
宜家碰过几次壁的问题,没想到无印良品也踩坑里了
一直被仰视的无印良品,这次因市场监管局的一起抽检,被拉下了神坛。
据新京报文章,近日,北京市场监管局通报流通领域家具类商品质量抽检结果,11件不合格家具样品中,6件来自无印良品。
产品包括榉木衣架、低型餐桌、胡桃木实木椅、客厅餐厅两用沙发椅、边桌台、组合式木架等。
除低型餐桌仅涉及耐磨性差问题外,其余5件均存在标称材质与实际材质不符问题。
其中,3件产品标称为“胡桃木”,实际材质为“黑核桃”或“胶合板”;1件产品标称为“榉木实木”,实际为“水青冈”;另1件产品标称为“白橡木”产品,实际为“纤维板”。
除了无印良品,此次宜家家具也有两款产品上榜,分别是儿童柜和儿童衣柜,均存在孔及间隙不合格问题。北京市场监管局提示,在5-12毫米的缝隙中,孩子的小手指容易别在里面,造成伤害。
北京市场监管局表示,目前,已对不合格商品的销售者依据《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督促全市销售者,做好不合格商品的退市工作,对于拒不履行退市的销售者予以查处。
随后,大材研究注意到,无印良品很快发了致歉声明,向消费者道歉,愿为购买不合格家具的顾客提供退换货服务。还会对家具所使用木材名称,进行全面检查及更正;对店铺内展示的产品信息进行改正,明确列明家具各部位所使用的材质,确保内容与商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一致。
宜家则表示,被抽检不合格的抽屉前板,已于今年3月份在全国范围内下架改良。改良后的产品会在相关部门检验过关后再上架销售。
这事儿不仅在家居行业里引发轩然大波,同时在消费端也有不小的反响。大家习惯性觉得,无印良品这么一个有影响力的牌子,零售业学习的榜样,怎么会在材质不符方面栽这么大的跟头。
按照市场监管局的通报,11件不合格家具里,有6件来自无印良品,相当于占了83%。这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据大材研究的查询,近年来,国内的产品抽检频次加大,国有不少品牌过不了抽检这一关,不时就有企业因为各种问题上了不合格名单。但大多数情况下,进了不合格名单的那些公司,规模都不大,有些在网上连信息都没有。
而绝大多数知名的国内品牌,被检查出不合格的情况,其实挺少见的。
无印良品一向是众多家居零售企业学习的榜样,国内的粉丝也不少,以简洁环保备受追捧,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在产品细节上捅这么大的漏洞。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好不容易建立的美好品牌形象,粘上了一大块污点。这块污点会不时被人们提起,不时提醒人们购买无印良品的东西要小心。
这背后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几方面,比如生产环节没做好监管,出现了失误;工作不严谨,内容贴错了,导致信息不会;也可能不是完全的失误,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
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无印良品要想再次拾起自己的声誉,重回荣光,难度肯定是不小的。
大材研究邓超明认为,对于名气越大、堪称标杆的企业来讲,比如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行业榜样等,在产品细节、承诺践行等方面,一定要严谨小心,做实过程管控。哪怕生产效率低一点,也不能以质量换速度。
因为一旦出错,就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评价,拉低品牌口碑,后面的销售估计都会受影响。
对宜家来讲,偶尔出一些产品问题并不少见,之前已经有过多曝光,召回事件也发生过多起,比如马尔姆抽屉柜召回,之前在国外召回,没有管中国。之后面临如潮的批评,甚至有关部门的约谈,才开始启动。
还有像克里普索吸顶灯、斯拉达自行车、白色磨砂的GLIVARP格利瓦伸缩型餐桌等,都有召回。
比如SLADDA斯拉达自行车,是因为收到了11起链条断裂的事故报告,其中两起造成人员轻微伤。还有斯米拉-斯加纳壁灯,是因为儿童在触摸开关处外露的电线铜丝后触电,所幸没有孩子受伤。
其中也曾曝出产品设计方面的趣闻,比如澎湃新闻2018年曾报道,宜家家居推出一款无留边的“象棋桌”,边线无法摆放橡棋,产品设计存在缺陷。
各种东西都在做,宜家涉足品类极其庞大,要想确保每款产品的高质量,难度确实非常大。但在关键产品上,尤其是可能对人产生伤害的产品上,建立更严谨的品控机制无疑是必须的。
这次针对抽检结果的回应倒是非常快,但对宜家来讲,体量做到这个水平,而且营销端也非常成功,后面应该死磕每一个品类、每一款产品的质量,把精力可以放在这个上面,口碑才会更加扎实。
无印良品这个,拿胶合板和纤维板冒充实木,简直就是把消费者不当人,把消费者当什么才能搞出这种事??
冒充材质这种事,在淘宝这种大杂烩平台上都是欺骗消费者要严肃处理的。你一个大品牌这么搞。。。
muji本身产品的利润对比他的高定价有10倍,他还不满足,非要把利润提高到20倍:)
宜家就算了,孔和缝隙不合格,顶多也就是不美观性不够,宜家质量一般,这点大家都清楚。
不要再买muji家具了,失去了品牌保障和质量的无印良品除了贵还有什么?
同样的价格淘宝能买好几个差不多的实木家具,而且起码不会作假。
这件事把MUJI跟IKEA放一起挺别扭的,但是两者又都有相似的地方。
先说相似点:
再说下区别:
关于这次事件的结论:
所以我买的真皮沙发,导购说里面是实木,到底是不是呢……
作为业内人士对大厂的这种行为还是有一些失望的。
买家具朋友要多了解点家具干货,谨防被坑哦!木木把知道的都一次性告诉你!
木邻设计师:灵感研究所 | 当别人都在垃圾分类的时候,你还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垃圾”?!
我说个题外话,分享一个自己的经历
在我开工厂之前,我曾经在长沙一个顶级家具销售企业里面上过班,最开始是在店面里做业务员。这家公司是专门做国内外顶级品牌,就是专门针对高端客户的。那都是八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这家公司在长沙有八九个门店,分布在长沙各个高端卖场的顶楼,老板还是一个挺有逼格的人,他挑选的家具都算是国内顶级品牌和国外高端品牌。
当时这个公司里最厉害的销售员在我们店铺里当店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是一个性格非常好的人,对我们这种新人非常的和善,而且会教我们很多销售技巧,还经常请我们到她家去吃饭,一来二去跟她老公也混熟了,他老公也是一个很和善的人,很有烟火气,生活搞得有模有样。他老公也是做家具销售的,以前也是业务员,现在自己开店了,做得还挺红火,后来成了蛮好的朋友。
我是理工科的人,其实本质上比较喜欢华为这种企业,就是有板有眼一是一二是二的这种,做买卖喜欢明码实价,不虚价不套路,真诚做生意。但是这家企业完全不是这样,你要想,八年前,这家店铺里的皮沙发就有十万以上一张的了,所以他们做销售有很多很多的套路。
我在这里说两个。这家公司曾经有把自己的员工派到长沙顶级楼盘物业里上班做卧底,弄到客户电话名单后再离职回公司分发给各个店铺的。这家公司有2个专门在美国蹲点的人员,美国的顶级家具销售商在每几年后会淘汰一些产品,会以一个很高的折扣出售。这些产品虽然在美国款式过时,但是在中国做工和款式还是非常亮眼。美国那边的尾货价格8000RMB过关到国内,标价就是直接10倍8W RMB.
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刚入家具行业的新人,不过对待事物也有我自己的认知,对于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非常的不认可,因为我觉得他们为了做一单生意经常用一些无关于这个产品的手段去做,打感情牌或者是人情债这些的,而且他们在销售分享会上还明摆着的讨论这些东西,比如什么时候约客户吃饭啊、客户生病了要买礼物去看之类的。我很不喜欢这样,所以干了大半年之后选择了离开,不过我在这家企业的这八九个月还是非常的努力,店长其实也很照顾我,在我走的时候她还跟他老公一起请我吃了一餐饭。
最后他的老公送了我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销售的最高境界是你卖了高价给客户,客户还要感谢你”
我说这句话印象深的原因是因为,在当时我还是一个初入社会的新人的时候,我非常主张诚信买卖,觉得真诚做人才是正确长久的道路,虽然店长夫妇人很好,但是我总觉得他们销售套路太多了,在当时一来我是自己确实瞧不上这种情商上的技巧,二来我觉得这也确实有点像是文理科之间的区别。所以我觉得我跟他们不是一路人。
但是啊。。。在我离开这家企业后,我自己开始创业做家具,经过了八年,我现在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以前店长的话是对的。这个不是文理科之间的区别,而是一个人心上的东西,很难描述,但是我能感觉到。回想当时我才20出头,店长夫妇已经四十多岁,当时跟我说这样的话,我确实是没有理解他的意思,直到我经历了这么多年,接触了生意的不容易,我才慢慢理解。
我先来说一下“生意”这个东西,买卖这个事情,真的是你情我愿,双方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跟是否等价交换没有关系。
我先拿我8年前上班的这家企业来举例,国外过时的尾货翻十倍国内卖。这个知道内幕的人会怎么看我不讨论。但是对于一个不知道内幕又有消费能力的客户,给他带来的无疑是非常愉快的购物体验。为什么呢?因为这家公司有比其他公司华丽得多的门店,有很多漂亮美眉围着客户转,在多次服务和交流之后,最后能以一个满意的折扣给到客户,如果客户永远都不知道内幕,他永远都会觉得这一次交易是非常愉快的,他会是很开心的,这就达到目的了。
“生意”,永远都是让双方都满意,卖方希望多卖钱,买家希望有一次愉快的购物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这里面跟货真价实、诚信买卖有关系吗?
而且你知道在长沙高端卖场里面开大店面,做华丽装修的成本有多少吗?房租有多少吗?人工成本有多少?其实外行人是根本不懂的,我在自己开始创业,知道了生意的艰难之后,我认为这个10倍的价格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么同样的道理,muji的店铺开在什么位置我想大家都清楚,他们的成本那是非常可怕的,而且跟我以前待的这个本地企业不一样,他还是全国性的品牌,营销费用要远远的超出一般的本土企业。所以他们的销售模式也肯定是这样,需要巨额的利润空间才能经营下去。
但是这里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我原来这家公司的销售模式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他才可以这么做。是因为其他的卖家搞不到他的货,他才能这样卖。但是muji不一样,muji的家具说实话淘宝上大把优质商家做得比他好。价格还比他低多了,所以他不得已做出了这种欺骗行为,那么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就是muji这种企业的模式在国内确实已经不行了,你说他做货真价实做不到吗?他不可能做不到,只是他如果做真材实料的价格竞争不过互联网上这些商家而已。
其实如果有条件能够采访到一部分的muji客户,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购物体验应该还是不错的,他们在不知道内幕的情况下,还是买到了心仪的东西。而且在他购物的时候是在商场这样舒服得环境下,吹着空调享受着逛街的愉悦的情况下买的,店员穿着得体,态度谦和。这也是他花钱的一部分,不完全是产品。所以,在muji购买家具之前,早就应该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所以现在我还是回到店长这句话
“销售的最高境界是你卖了高价给客户,客户还要感谢你”
曾经一个医药厂的老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明摆着说过,他们厂最开始生产的药卖一块二没人买,但是他在央视花了几百万打了一个广告之后,这个药卖十二确卖得很红火,药厂老板说,不是他想贵卖,是没办法,而且他卖十二这个药效很好,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但是那些人都不知道这个药最开始其实只要一块二的。那么这笔交易跟“货真价实”“诚信买卖”有关系吗?但是这个药的销售确实是做到了双方满意,药厂发展壮大,客户药到病除。完成了一桩“生意”最重要的事情。
我想muji也是这样的想法,想“卖了高价给客户,客户还要感谢你”但是现在这个互联网环境和很多竞品商家把他拉下水了而已,你想如果没有这些互联网的优质商家,或者说环境都是做贴皮板的,谁还会多去纠结这个事情呢?其实说白了就是muji家的产品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想靠门面赚钱,现在的买家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无印良品、宜家使用胶合板、纤维板充当原木,是大多数厂家的做法,原木框架,复合芯板,普通消费者也难分辨出来。因为黑胡桃、白橡这些原木会有色差、形变、虫眼、结疤这些机器不可控、不可分辨因素,要依赖人工选取,所以难量产,无印良品、宜家自然不会选择。
宜家吧,还好接受,毕竟第一价格不贵,第二,人家啥材质都标的清楚。无印良品就涉嫌欺诈消费者了,这牌子不止家具,其他货品也是性价比很低,说质量好,是认真的?跟地摊货比当然好,但质量比他家好的也多了去,人家还有款式,吃的不也曝出质量问题了吗,文具不实用的也是一堆,一直不明白为啥那么多人追捧。
这次MUJI其实是两个问题,有活该的,也有挺冤枉的。
第一,标称胡桃木或者白橡木,实际是纤维板。
这个是很老的问题了,标称实木实际却是纤维板贴面(有些面都不贴),妥妥的造假,这要换国内商家早就被骂死了,实际早在16年的时候,水木论坛就说过这个问题,还上了十大。
更可笑的是有些粉会表示MUJI这么大的公司还有高贵的日本血统,怎么可能错呢?
现在看,市场监管局确实认为“说是胡桃木就应该是胡桃木”。这是一个商家的基本素养,正常的消费者也会这么想。
我相信这些年里,出于对MUJI品牌的信任,应该有不少人把纤维板当做胡桃木买回了家,在主管部门监管滞后的大背景下,我们普通消费者怎么来分辨是不是真的实木呢?
怎样判断一件家具是不是实木?
第二,标称是胡桃木实际是黑核桃,标称是榉木实际是水青冈。
这个MUJI真的很冤枉。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所谓的标准名称《GBT18513-2001 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实在是过于不接地气。
按照这个规范,我们市面上的胡桃木,黑胡桃,红樱桃,白橡,红橡,硬枫等等,全部是不符合规范的名称——不开玩笑。
比如我看有答主说不知道黑核桃是什么,其实黑核桃就是北美黑胡桃,American black walnut的规范名称,而市面上通常说的“黑胡桃”反而是不规范的。
市面上经常被称为“胡桃木”的材料里,黑核桃是最好,最贵,品质最高的。
榉木更复杂一些,作为明清家具的常用材,传统说的榉木是一种榆科的树种,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市面上说的榉木,都是进口的山毛榉,是橡木的近亲,一种壳斗科的木材,物理性质很好,价格也不低。只不过山毛榉对木材市场的很多人来说,太拗口,所以就直接叫了榉木,以讹传讹了。
但是山毛榉也不是标准名,标准名叫做水青冈,一个根本没人用的名字。
同样的,按照规范,红樱桃应该叫黑樱桃或者樱桃木才行。
硬枫应该叫硬槭木
白橡应该叫白栎木
红橡应该叫红栎木
很搞笑吧,市面上的常见名,几乎全部不符合规范,而且想想看,如果一个商家完全按照规范标注,说我们制造的是“黑核桃,黑樱桃,硬槭木,白栎木,水青冈”家具,他的客户会多么confuse,会给商家带来多大的困扰?
更重要的是《GBT18513-2001 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本质就是个GBT推荐性标准,本来就没有强制力,为什么到这里不遵守一个完全不接地气的推荐性标准都成了不合格产品呢?
宜家的缝隙不符合标准
这个不冤枉,《GB 28007-2011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这个是个强制规范,必须都满足,不过老实说,目前做家具的,好像大家都流行讲文化,讲手艺,讲情怀,讲“工匠精神”,反而最基本的规范都没人看了,也挺讽刺的。
END
高品质的原创家具设计
枯燥到要命的工艺技术介绍
偶尔吐槽
微信公众号YEAK01,加群微信yikewood
无印良品和宜家的这个问题,在我们做家具的人心目中,都是早有了解的了,而且也不单止是他们两家大公司有这种行为,有大部分线上线下的品牌都存在这些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举个例子,就我们网上经常听到的全实木和橡木,只要你的家具涉及到这两个词中的一个,很大概率你已经给骗了。
回到问题上,宜家和无印良品这种大型的公司,卖的只是设计,不得不说他们产品外观和卖场的搭配是真的不错,但是这种大型公司生存下去是需要利益的,他们在广告推广方面这块投入的多,大部分还觉得宜家的家具售价亲民,所以注定了他们的用料不会贵,大部分都是价格便宜的板材,板材就直接影响后来的各项检查指标。
买家具这种东西其实真的是要技巧的,像这种大型企业,售价还亲民的产品,你购买的时候就要深思一下。
这是我上宜家官网上截的图片,他们这一点做的很好,材质描述实事求是,不像天猫淘宝上面的某些商家,但是我告诉大家电视柜1300左右的这个价位不该是刨花板的产品,这个很吃亏,因为像我们这种内行的人,1300块钱可以找工厂买个白蜡木实木的电视柜 ,而刨花板比密度板差,跟实木比起来就更不要说了,刨花板电视柜淘宝上面大概也是卖400-500块钱,工厂出厂价大概300块钱吧,而且这种款式做工也比较简单,而且这种公司一般都是代工,其实跟大部分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所以消费者的钱是花费在其品牌和设计上。
在我眼中去买宜家和无印良品家具的人,都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因为他想把家搭配得漂亮舒适,但也是不懂行的人,不然也不会掉坑里。
其实在几年前我就发现他们的家具标签有问题,很明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展厅里有实木家具但是有些非实木也没有标注是贴皮,我当时觉得可能是日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吧,所以也没有觉得奇怪,而且这样的事情其实不少见,你去市场上询问一下这类家具,卖家都不会主动跟你说这是贴皮的,除非你问。而且市场上很多家具都是什么都不标的,MUJI至少还有标价,虽然用材信息打了擦边球。
来看看这这次事件中上黑榜的产品:
我找到了对应的黑榜产品(国内官网均已下架),大家可以看一下:
1.榉木衣架
榉木(学名:Zelkova schneideriana)属于偷科树种
水青冈(学名: Fagus longipetiolata Seem.)是壳斗科水青冈属植物,别名山毛榉
而山毛榉并非榉木,两者木材性质也不同,不过将山毛榉称为榉木,很可能是翻译者不懂商品知识,再加上审核不到位所致。
2.低型餐桌
耐磨性不清楚是哪个部位的测试
3.胡桃木实木椅
话说,黑核桃我没听说过,也没见过,不像核桃木,我感觉这里说的胡桃木可能是胡桃楸木,如果真的是这个木材那价格可差远了。(有了解这种木材的朋友请指出,谢谢)
4.客厅餐厅两用沙发椅
这样的曲线和截面纹理很明显是胶合板了,不过日本官网也没提木质部分是什么材料
5.边桌台
日文翻译过来是核桃,所以这个之前在国内标胡桃木确实有混淆视听让人以为是黑胡桃木的意思
6.组合式木架
这款就是几年前在宜家看到的,明显的纤维板贴皮,打开抽屉看到端面就很明显,当时具体标了什么我忘记了,但是确实没有说是贴皮
其实早在2014年发布的《家具标识标注通则》已经明确说明了相关术语的定义:
标牌这一点宜家做得算比较好了,记得又一次去宜家有一张桌子我以为是橡木的,结果它标出来是贴皮的,我一个内行居然看不出来,可见宜家的贴皮工艺了得。
为什么家具商更喜欢做贴皮家具而不是实木家具?
1.成本相对实木低、利润高
2.降低售价,降低消费门槛,增加销量
3.便于大规模生产
4.售后问题少,这不得不提及实木的弊端:随着环境的影响有变形、开裂的几率
贴皮家具和实木家具哪个好?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说实木家具就是比贴皮家具好。
在国外,卖到几万十几万的家具反而是贴皮家具,因为家具贴皮技术也分三六九等,贴皮的那张板子也分高低贵贱(好的多层板比实木还贵),并且有了贴皮技术,能做出一些实木做不出的效果与造型,这就导致很多创意性和艺术性家具需要用到贴皮家具。
但是这事放在国内就不一样了,中国自古以来最看重事物的本质(真材实料),天然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才是最棒的。类似多层板这种人造板材,甭管用了多好的材料,多牛逼的技术,但是单单打破了材料本身的特性(自然的木材会收缩膨胀,多层板是多层薄木皮横竖交叉叠放胶合而成,已经失去了木性),就不符合国人对于材料本质的要求。
所以贴皮家具想向国外一样,在国内卖高价很难,况且,国内的贴皮技术,封边技术和贴皮材料质量堪忧。消费者难以判断自己买到的贴皮家具是否合格,实木就没这些个问题了。
这次事件对各位商家来说是一个提醒,是什么材料就一五一十的说出来,消费者也可以更清楚自己哪种,总之欺骗不是长久之计。
其实国内有很多实木家具品牌设计做的很好,质量也很棒,不过毕竟是实木价格摆在那里。条件允许的可以考虑实木,确实环保又耐用。
希望广大中国消费者可以关注更多的中国实木家具品牌,支持国货!
MUJI会凉凉吗?
我觉得犯错人人都会有的,这样的问题或许是管理上的纰漏,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后高层与基础直之间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希望MUJI不是刻意为之。
其实这次事件,是今年MUJI继溴酸盐含量超标矿泉水、绘画用笔记本和不锈钢尺召回事件后再次出现产品抽检不达标的情况。此外,公开资料显示,1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检测报告称,在检测样品中,MUJI无印良品一款产地为马来西亚的榛子燕麦饼干的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含量均为最高(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无印良品提倡的是无品牌,而做到这样的知名度无疑也已经是一个品牌了,品牌的意义在于理念的输出,MUJI这个品牌创作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换一句话说,就算哪天它废了,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也依然会延续下去,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化。而诚实是一个品牌最基本的素质,承受的起品牌带来的光环就要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初心不变才能走的更远。
下一期讲宜家,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点赞并关注我哦!
冰山一角,正常现象。做品牌的虽说有严格的品控,但在利益面前,品质总是参差不齐。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泻药。反正就四个字: 家常便饭。
标的是什么木材,其实就是部分框架是原木,别的是板材;
或者玩文字陷阱,说是胡桃木,后面又解释说它指的是胡桃木色;
或者拿橡胶木说是橡木,或者就是贴木皮的,都可以说是消费者误解了云云。
卖场套路多的是。
当然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如果卖的就是些板材家具的价格,还不算特别的可恶。
不过我也不知道它们什么价格卖的,这两个牌子从来不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