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应用方面,菜鸟是否已经大幅领先京东和顺丰? 爱开淘 八月 20, 2019 业务发展 20 评论 510 围观 无人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个风口,而国内在这方面体量比较大的公司京东、顺丰和菜鸟在这方面的应用孰强孰弱,有没有大神来解读一下?
评论 ( 20 )
快仓?挺完蛋的公司,经常没产品就敢签单,内部管理异常混乱。还是算了。
这方面难道不是顺丰吊打菜鸟
说的很好,我选择顺丰。
肯定是菜鸟厉害啊。
因为菜鸟是阿里的。杭州的企业普遍碾压南方企业啊。比如网易碾压腾讯。比如阿里碾压京东。菜鸟碾压三线过气特区的顺丰还有腾讯手下京东。京东错就错在和这个三线过气特区的腾讯合作。你看人家头条,不接受三线过气的城市出来的腾讯投资,才能发展的好。
别的不好说,但是顺风自个建了个货运机场。。。
看到有答案说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不要用无人机,要去修路。
呵呵 ,国家的村村通都实现了?
你知道村村通花了多少钱。
让一个企业去修路,真是脑洞炸了的想法。
拿出来的图片都是明显的摆拍,没什么说服力。
完全评价不了,你们这帮人居然用这几张图说的头头是道。
牛逼!!!
100个赞给你们。
看了一圈回答,以说无人机居的多。其实按题主说的“无人应用”而言,包括的层面非常广,涉及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超市等等,目前在实际应用方面比较多的是无人机和无人仓,至于无人车,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配送车完全是两个概念,京东菜鸟等都尝试的是无人配送车。
1、无人机
无疑这三家在物流层面讲都是国内巨头,但是在做无人机的项目上,国内是以顺丰和京东为代表企业,无论是切入时间还是具体实践,顺丰和京东都算得上追赶世界潮流,说实话,菜鸟除了配送春茶以及在福建尝试过海岛飞行,距离第一梯队差距还很远。
这是国外的企业无人机物流项目发展时间轴,亚马逊曾经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
下面是顺丰的,顺丰开始提出设想和组建无人机项目是国内最早的,作为一家快递公司,这并不奇怪。
在下面是京东的,京东启动比顺丰晚一些,但这两年的迅猛之势已经超过了顺丰,尤其是省域范围试点,这绝对是空前的。
在大部分关于国内无人机发展研究的报道中,都是把顺丰和京东单独拎出来的,这是事实。
落到实际的落地应用层面,无人机送货在国内喊得最响亮的毫无疑问是京东。2016年,京东在宿迁进行了首次全自动无人机送货尝试,2017年的618在宿迁和西安实现常态化运营。常态化三个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2、无人仓
顺丰无人仓的报道我见的不多,京东和菜鸟都在做,不过基本的事实是,京东2007年就开始自建物流,无人仓的应用场景全部基于长期的物流实践建立,其应用范围和规模绝非菜鸟可比。
有答主回答过这个问题,冬奥会“北京8分钟”了解一下。
查了一下新闻,“北京8分钟”中出现的“亚洲一号”是全球第一个全流程无人仓。仅仅是“亚一”,就在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沈阳等等多地有分布。不管是规模还是技术,起码无人仓项目上,京东有很大优势。
3、无人车
关于无人车,京东和阿里的无人车时间表是这样的:
京东方面:
2016年9月,京东正式发布无人配送机器人,可以实现针对城市环境下办公楼、小区等订单集中场所进行批量送货。
2017年6月起,京东无人配送机器人在国内多所高校和园区内进行常态化运营。
2017年9月,京东正式发布轻型无人货车。
据了解,京东目前已经在和国内企业合作,探索无人重卡进行载货配送。
菜鸟方面:
2016年9月,菜鸟网络正式发布一款名叫“小G”的末端配送机器人。
2017年双11期间,菜鸟网络在浙江大学校园里测试了一款名为Gplus的无人送货车。
2018年3月,菜鸟ET实验室开发的菜鸟无人车在公共道路上做路测……
目前有消息传出菜鸟也要进军无人卡车领域,不过总体来看,京东和阿里启动时间都差不多,但京东的落地进度显然更快,应用范围也要更大,毕竟是基于真实的物流配送需求。
————————————————————————————
总体而言,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顺丰、京东与阿里必将展开激烈争夺,至于阿里目前是不是远远超过顺丰和京东,大家自己判断。
无人技术确实即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很多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已经具备爆发的基础条件。现在讲新零售新物流,无人技术运用在货运物流领域是有其优势的。
不久前的Uber无人驾驶汽车事故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自动驾驶危机。与无人驾驶(载客)相比,货运无需考虑危险发生时是保护行人还是保护乘客的抉择,在保护优先级上基本没有争议。除无人车外,在物流行业应用较多的无人机因为通常不在常规的复杂路面工作,也没有安全性的问题。
无人技术应用在物流货运领域是非常合适并且意义巨大的。未来无人技术如果真的成为了一个大风口,那所谓的新零售新物流领域将会是风最喧嚣的战场。但要发展一套成熟的无人物流体系始终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我们看看目前几个巨头的发展情况如何。首先是顺丰,在无人技术上顺丰尤其偏爱无人机,曝光时间也相当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无人机配送还不具备实用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包括起降场地和送到客户手中的方式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之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顺丰无人机的相关新闻曝出,但也都没有实际的突破,包括近两年来的几次新技术新机型曝光。知乎用户@量子黑洞 在如何看待顺丰快递开始使用大型无人机?问题中的回答写的很透彻,顺丰虽然这几年看起来动作不小,但大多都只是用合作方现成的项目贴牌宣传,不但实际应用价值很低,甚至也没有踏实地自主研发。到目前为止在应用上还没看到顺丰有什么比较务实的动作。
京东方面的布局要比顺丰更大一些,研发力度同样也更大。近两年每逢618或双11都会搞一些大新闻。比如17年618京东在人大校园采用无人车配送货品,宣传报道的标题确实很吸引人,但始终是在环境较为简单的校园中运行,还无法应对车多人杂的城市道路。
18年初,京东用无人机帮助贫困村运送农产品,确实短暂地解决了人力搬运效率低下的困难。但这还是一种伪需求,帮助贫困县脱贫致富难道不是应该先修路吗?就算无人机运送将来的成本足够低效率足够高,可村民们也还是需要修路才能走出大山啊,等路修好了当然一卡车一卡车地运货,还有无人机什么事。所以用无人机运核桃这种事也就停留在向公众表表扶贫决心和搞搞噱头买买情怀的层面。
再看“噱头没那么多”的菜鸟网络,此前一直都比较低调,也表达过对竞争对手靠无人机作秀行为的不认可。菜鸟低调的同时也不是没有动作,旗下的ET实验室最早在2016年就推出过一款叫小G的配送机器人,并一直在阿里巴巴园区内服务。直到17年末才再次推出了小G plus无人送货车,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内测试。
从17年末到18年初,菜鸟在无人技术上的动作明显加快,除了无人车外,还进行了一次无人机群组跨海运送货品的测试,目的是解决海岛居民的货品配送问题。菜鸟在无人技术上的突然发力离不开背后的研发技术实力,阿里在全球无人驾驶里最知名的数据集之一的KITTI数据集的道路场景分割排行中,已经已经取得了六项算法第一名的位置,靠着这些积累最近他们让无人车跑上了开放道路。
在曝出的一段一分钟视频当中,一辆印有菜鸟logo的无人车在下班晚高峰的道路上行驶,在红绿灯等待和避让拐弯车辆上都做蛮顺畅。根据小G之父陈俊波的介绍,目前的小G plus已经能做到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菜鸟西溪首座之间来回10公里的配送。在无人车技术上菜鸟显然已经领先于京东了。
再看无人机方面,其实都到2018年了,各巨头在无人机的技术技术方面实际上已经没有比较大的差距了,他们之间拼的其实是应用场景,在这点上菜鸟还是比顺丰京东做得要好。
拿前不久菜鸟在狮峰山运送龙井头茶来说,在这个场景下无人机运送解决了头茶采摘的痛点。龙井头茶采摘是争分夺秒的,采茶工最大的矛盾点就是除了采茶外还要往返于茶园和炒茶中心,而山路崎岖人工运输需要两个多小时,无人机的加入可以将茶叶运输时间缩短98%。对茶商而言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损耗,对消费者而言,茶叶更新鲜品质更高,显然是一个更好的技术。比京东的无人机运核桃和顺丰的UAV空投要靠谱得多,我想这肯定离不开菜鸟对新零售和新物流的深度理解,毕竟阿里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零售平台。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无人机运送茶叶并非所谓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而是介入到商家的供应链体系当中的。和竞争对手们着眼于靠无人机与消费者带来科技感不同,这种应用场景可能并不会被消费者注意到,但的确能解决新零售背景下的痛点需求。
未来无人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末端配送环境复杂,无人设备如何处理;如果无人机大规模运用在物流行业,如何管理不同企业的无人机在密集区不发生拥堵和混乱;无人配送设备如何保证不被恶意损坏以及被偷窃包裹……
我们可以理解得到菜鸟在新零售新物流中对无人技术的应用理念,他们更多地是找到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在大力改进技术开始试运营。而很多物流企业想的是先搞技术先搞产品,噱头做起来,再去凑需求来解决。当然不能武断地说这两种策略孰优孰劣,但显然菜鸟最近的动作让人感觉相对踏实,并且也走得很快,菜鸟官方给出的消息称今年无人车会小批量生产开始试运营探索商业化模式,应该说是几家物流里走得最快的了。
都说“科技应该让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之于物流领域也同样适用,绝不应该是为了营造科技感而去应用新技术,希望各企业不要沾染这种劣性,而是切实地用科技去解放生产力。
我觉得是。
我们学校现在就是大部分快递来到以后都是送到我们学校的菜鸟驿站,基本上就是实现了无人。你去取快递,扫描快递上的二维码,再扫描闸机上的二维码就完成了取件,基本实现无人,很便利。
看到前面那篇说京东无人机有多好多牛甩菜鸟顺丰几条街的回答,简直吐血。
特别是一上来就说那次在海南搞的无人机飞行,作为一个在现场的路人表示事情恐怕跟京东报道出来的差别很大哦。
京东无人机装载货物距离地面还有一米多时,就将货物抛下,虽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但要是电子产品或者是水果,1米高就往下抛,正常都会受到影响吧。
送快递第一难道不是抱着货物的完整性嘛,速度是其次的,重要是快递不受损,可京东仿佛只把无人机当做一场秀,展示下我们有无人机就完了,丝毫不考虑货物是否受损。
还有京东虽然宣布在多地实现所谓常态化运营,实际都难以见到无人机踪影。我只在新闻报道中见过,实际生活里,包括我身边的人都见所未见,不知道京东的无人机都飞哪里去了。
看了一下各个回答,很多提到京东的无人车、无人机是别人开发的,京东贴牌。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
今天的社会是高度发达的社会,也是高度的社会化分工的社会,每一部分由不同的人或单位组成,没有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单位可以独立的完成一项工作。举个例子,手机行业,大家都不陌生,苹果的零部件全球采购,华为也是、小米也是,也就只有三星自己可以造出全部的零部件。可大家都还是喜欢苹果、华为、小米等;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华为、小米并不能自己生产全部的零部件。你能说苹果、华为、小米不好吗?同样的说京东贴牌,不好,这是没有道理的。
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福特汽车,所有的零部件是全球采购的,你能说福特是贴牌的吗?当然不能。所以请不要认为代工、贴牌的产品就是不好的,如果是这样的,你生活使用的很多产品都是代工的,那你不想用代工的产品,那你将没有产品可以用。
别的不说,楼主这个标题目的性很强啊,内文明明是菜鸟、顺丰、京东谁强谁弱,标题却是菜鸟是否已经大幅领先京东和顺丰?
下面这些亮评只分两种,1、菜鸟好,2、顺丰京东不好,这策划痕迹太明显了。其他专业我不敢说,我经常搞民航论坛,无人机我只列几个事实:
只看无人机应用,我还以为是顺丰和京东大战一场,没想到还有人来吹菜鸟,菜鸟老大阿里公关这么牛逼,有一个吹出来的新闻么?国家民航局和地方政府又不是傻子,谁干的好给谁试点不是明白的事么?
至于仓储机器人,看看排名第一的回复:
看完我还以为菜鸟要统治物流世界了,好在官方经常打脸,不信看图:
阿里可是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商啊,8亿美元连个宣传片都买不到?
菜鸟技术这么牛逼,阿里还花了这么多钱,为啥就代表不了中国向世界展示无人仓呢?
接受任何反驳。
就以仓储智能机器人来说,菜鸟在国内目前已经难有能够匹敌的选手了。
菜鸟网络已经在全国关键节点布局新建了一大批的智能仓库等超级物流基础设施,又拉了一堆小伙伴合作建立全球智能仓配网络,建了一堆遍布全球的超级机器人仓、智能分拨节点。可以说,在这方面,菜鸟的整体布局已经超过以做仓储自建物流起家的京东了。
一个很明显的事件就是,去年软银中国有近2亿元的融资投给了国内智能仓储领军企业上海快仓。快仓的智能仓储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属于top领先,与传播的仓储机器人制造不同,快仓为用户提供的是产品级解决方案,从应用场景、流程再造到软件算法,从多主体系统到智能机器人,以及高度整合的软件和硬件。
但是它需要应用场景的时候,快仓的杨威最终选择了菜鸟。可见现在菜鸟已经是国内最前沿的物流应用场景之一, 这点顺丰跟京东目前还做不到吧。
实名diss前面说京东无人机甩菜鸟一大截的,就拿京东首次无人机配送测试来说,无人机从天同庵村委会院子出发,携带几件小包裹,然后在100米左右的低空飞往附近村子,将包裹送到京东推广员手中,最后推广员把货送到消费者手上,或者消费者前来自提。

但是测试地点宿迁市曹集乡并非偏远和交通不便区域,东面是新扬高速入口,南北均是省道,无论是去往宿迁城区还是江苏其他地方,交通都很方便。
京东无人机测试用10分钟把包裹从天同庵村委会送到了5公里外的旱闸村居委会。但是两地的路途距离大约为2.6公里,车程5到6分钟。京东公布的其他三个无人机配送测试点,北京通州、西安长安区以及成都郫县都属于城市近郊的平原地区,无论是配送时效还是有效载荷,无人机的效率很难与传统配送方式相比。
所以京东的无人机送货,与其说是展现京东的技术实力,不如说是表现京东的作秀能力。
专业学的是物流~正好最近做了菜鸟无人系列的整理当课程作业,发上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1.AR智能拣货
只要带上AR眼镜,操作系统会指导工作人员行走操作,最快地完成分拣扫码取货,毫无经验的人也可以迅速上手。
亚马逊仓库在美国用的仓库机器人让我们羡慕了好几年,这个看上去有点像扫地机器人的东西可以在仓库里面代替人拖着货架跑,是为中国的物流行业量身定做的,据说可以大大减少仓库员工的走动,比人工提升100%的效率。
目前,除了亚马逊斥重金收购的Kiva机器人项目外,全球没有第二家可以完成如此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人项目。
3.机械臂拣选系统
是根据中国电商特性专门开发的,那个大的手臂和周边一圈箱子看上去有点像个蜂巢,据说是用来缓存消费者的商品的。大手臂可以360度运行,根据需求取高处低处的货,并把箱子推送到流水线上。
流水线两边很多播种机器人,通过真空吸盘,把周转箱内的商品吸到快递包装箱里,快递箱通过流水线,会自己走向打包区域,贴上面单后就可以发货了。现代的高科技仓库里面已经不需要什么人了。
仓库里,每一件商品都有自己的条码身份,所有的自动化流水线都有条码感应器,有了这些,仓库的货品会自己走,实现货找人。
相比其他公司各种还停留在图片和宣传视频上的概念机器人,菜鸟网络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 在2016年双11前就开始投入使用了。这种机器人主要是针对一些快递员不方便进入的场所设计的,比如说封闭的居民社区和企业园区。
接到指令后,机器人可以去配送中心取件,并通过智能计算迅速选择最优路线将货物送至达收件人手中。
小G能偶迅速适应复杂的环境,走在路上会给行人让路。
对比这三家公司,也询问了业内的一些前辈,京东和顺丰感觉更多只是停留在宣传片的阶段,而实际应用方面我觉得还是菜鸟更强,毕竟你懂的,很多时候雄厚的资本也决定了科研人员的多少和精度。
我有一个判断,物流的本质是用最低的成本运送货物,其次才是速度要求。。。你见全用飞机送快递吗?都是各地建仓库,来实现较快的物流速度。。。当然,很多个人快递,还是要飞机来运。(实际上,低于800公里用飞机已经不够划算了,因为急件并不多)。。。至于最后一公里,用无人机成本还是有点高,目前都在探索吧。。。安全系数和管控还是比较难的,实际运营当中还是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业务服务,不过之前看到的菜鸟物流的一个无人车还挺有意思的,不像百度无人车那样看起来很未来高科技,还有点萌,不像是卖外形的样子货,推广起来的前景也应该比较现实,毕竟陆运系统的硬件已经非常成熟安全系数也会毕竟高。
据说当时是在开放路面做的测试,车流人流也较为复杂,还是很考验无人应用技术水平的,挺期待这玩意能普及的,以后收快递只有路边拦辆车就好啦哈哈哈哈。
现在谁领先谁落后不好下定论,但是我清楚地记得16年的时候刘强东放出豪言,声称要在1年内,让京东的无人机送货覆盖范围扩展到42万个村庄,用无人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10年内,全部用无人快递汽车送货。
现在都2018年了,然而刘强东的第一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最近京东又说要打造智慧农业共同体,用无人机作为切入口,与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整合农林植保产业,每年计划都变更,也摸不清楚京东到底想做什么?或许只是吸引投资人的噱头?
反观菜鸟,基本没有对外宣传什么大计划,但在去年双11前,对于岛屿、交通不便的山村等地,农村淘宝和菜鸟网络就用无人机群组进行送货,完成了跨海快递飞行,解决了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难的问题。
做实事方面,我觉得至少菜鸟让我见到了成果。
另外两家不清楚,但之前看过顺丰一个超牛逼哄哄的轰炸机,不,应该是无人机。。。
我第一眼还以为是什么美军的新式武器来着……原来是顺丰的无人机,真的太可怕了,送个快递和投弹似的…………
这外型实在太拉风,弄得我一开始也以为顺丰的无人机技术已经向世界看齐了,结果在站内一个评论顺丰无人机的帖子下面我看到一个大神的回答:
原来顺丰之前看起来高大上的无人机项目都是在其他无人机公司的产品上进行贴牌,这个看起来屌炸天的大型无人机,其实是腾盾军用无人机,并非是顺丰自己研发的产品。
追求的也只是宣传效果,感觉实际运营的效果似乎还没有体现出来。
也许菜鸟会大幅领先另外两家,但我想,一定不是现在。讲真这块领域大家之前都没有碰过,现在的发展多半是学习成果,而看上去菜鸟的学习进度可能要略略落后于京东和顺丰呢,所以,可能还是要期待一下未来
大幅领先这种说法可能不大合适吧?,你要说京东或者顺丰以微弱优势领先菜鸟,我倒也就同意了,但要说菜鸟大幅领先另外两个,可能还真要考虑一下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