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怎么看待互联网创业失败?

怎么看待互联网创业失败? 失败后该何去何从?

评论 ( 5 )

  1.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项羽在自杀前,曾叹息道,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只是面子问题吗?如果他真的渡江回到家乡,那么,以刘邦睚眦必报的性格必然也会派兵穷追不舍,到时候,必然会连累他人。他不想让父老乡亲再经历战争之苦,思前想后,只有他死了,才能结束这一切,才能保全乡亲们。

    创业如领军,兵败可再起;但意志垮了,魂没了,支撑你走下去的精气神都没了。

    也许是人走茶凉,亦或是家庭事业不兼顾,失败从来都不是重来的绊脚石,心才是。

    心不在此,那时就不要硬撑,回家吧!!!

  2.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

    尽管前期所预期和规划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方案,但创业过程却总出现很多不利因素。尤其,此时背负着家庭、名誉和人脉等,见到风险危机过大便不敢贸然前进。

    本是九死一生,尤其是在失去了往日大公司大平台及背后与公司捆绑的人脉关系,选择辞职下海创业却不能破釜沉舟,这样会导致创业失败风险增加。

    创业,从来都是时机,资源,人脉,资金的事情。但又从来不是这几者具备了便能如组合公示般推出完美的结果。

    创业,高风险高回报。我认为只有开始前就做好最坏最差的失败打算,这才是真正的准备好。

  3. 企业网络监控软件
    2018年9月19日 于 下午6:58

    我很是疑惑,像我们这样勤恳实在诚信的IT人士,为啥没有遇到靠谱的合作融资者呢?

    很多土豪明明知道吹牛不好,可还是绕不开出牛者吹出的虚幻肥皂泡似的光环啊

  4. 互联网创业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失败是常事但未必是坏事。资深媒体人、连续创业者赵博思在新书《创业的真相》中就分享了怎么看待创业失败:

    每一个成功创业者的身上,都携带了那些失败创业者的遗产基因。在商场上,只有最后的赢家才能被人记得。但若没有竞争对手以及曾经的惨烈竞争,一个行业怎么能成熟?没有失败者曾经的竞争,怎么能有现在成功者的市场?

    在激烈的竞争中,创业者构建的创业资源,在失败后会让渡给继任者,帮助成功创业者实现低成本几何扩张。这个过程的传播也放大了成功创业者的影响力,让他们发展得更快。

    其实任何一个开创性的领域,都需要有创新思维的创业团队,他们要颠覆当下笨拙的传统业务,创造未来。但适合的人才少之又少,于是一个又一个创业团队大海捞针一样地汇聚每一个行业精英,然后打磨商业模式,寻找最合适的机会。他们培养了一大批理念和业务成熟的人才,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半路折戟沉沙,但这些人才汇聚到了更大的企业中,使整个行业呈几何级扩张。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无论多么优秀的创业者,总会有人功亏一篑,惜败对手。知道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创业无法通过培训来确保成功。就像作战一样,你必须战胜所有对手,才有机会。

    而项目失败的原因总是各不相同。有的创业者是做错了关键的决策,有的创业者是走在了注定失败的路上,这些经历也留给了我们一个个教训和故事。

    有的创业项目虽然失败了,但只要创业者的创业精神不死,有一天,他们会在另外一个领域带给我们惊喜。他们也许并未被人们发现和铭记,但是当你使用成功者的产品时,其中也有他们创造的价值。

    想要get更多内容请阅读蓝狮子出品图书《创业的真相》。

  5. 人人公司的陈一舟先生曾说过

    “我们知道互联网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0%,而且只有那么几种办法导致失败,那如果能够想办法把它降到80%甚至70%,就相当于把成功的概率增加2到3倍。”

    这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估计很少有人去琢磨可能会导致自己公司死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下面分享下来自周鸿祎的总结。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诞生了很多互联网公司,但留下来的并不多。其实,导致互联网公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要是遇到恶劣的商业环境,那属于天灾,谁也避免不了。
    但是,俗话说得好,最好的年景里也有人赔钱,最差的年景里也有人赚钱。所以,把互联网公司的死亡归结于外部原因,我认为那是不负责任的。

    那些死亡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有什么共性?我总结了六大原因:
    第一大原因,拷贝国外的商业模式。
    早些年,大家都在拷贝美国模式。要的是眼快、手快,在美国看到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就打个时间差,立马把它带回中国,抢得先发优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美国那边发布一个新产品,我们这边的人很快就能读到对它的相关报道,而且还是中文的。还有,包括VC也会把一些好的模式介绍到中国来。
    国内BAT这样的巨头公司,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也会密切关注全世界的新模式。在模仿的过程中,它们也更有能力去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公关。而小公司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如果把拷贝美国的模式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模式。
    再者,美国互联网的发展程度与中国不一样。虽然中国网民基数庞大,但大多是低收入人群,美国的几亿网民却是中产阶级。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业务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假如把美国模式搬到中国来,也要有所变化才行。
    这几年互联网里很多人都存在浓厚的投机心理,盲目地拷贝,不愿意探索,结果拷贝过来却发现不符合中国国情,最后变成了水土不服。这种简单的模仿,成功率一定很低。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曾经一些国际互联网巨头得意洋洋地来到中国,带着他们已经在美国被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但最后的结果都是水土不服。所以,创业公司更不要梦想着单凭拷贝国外模式就能做大,你第一没钱,第二没用户,凭什么做大?

    第二大原因,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对用户没有价值。
    比如,早几年SP大行其道,这种增值服务通过手机收费,实际上是一种微支付,每个用户每个月花五块钱到十块钱。这是非常好的模式,但是很多SP急功近利,不是考虑着怎么把服务做好,而是把用户当成羔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欺诈陷阱,很多用户被「订」了很多服务,自己却一点都不知道,有的SP甚至直接勾结运营商从用户账户上强行扣钱,最后把这个行业全给毁掉了。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像E-mail营销,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有商业价值,但是后来很多人发垃圾邮件肆无忌惮。结果,发展到最后,用户对做营销的Email看都不看。今天,靠邮件和数据库营销的公司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我一直强调,如果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这在互联网创业当中已成为一个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反,如果不重视用户价值,为了公司一时的商业利益,对用户不是过度开采,就是做出伤害用户利益的行为,最后用户忍无可忍,还是会用脚投票抛弃了你的。

    第三大原因,没有从用户出发,缺乏核心产品。
    比如说,纯粹以互联网广告、营销为主的公司。我一直认为,互联网行业中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有产品,而且产品一定是为用户服务的,这样才能创造商业价值。
    因为你创造了价值才有用户,在用户的基础上,你才能够建立你的营销模式。但是,我见过有些公司缺乏市场模式,不知道怎样细分市场,没有一个用户模式,也不知道瞄准什么样的用户人群。

    第四大原因,就是太早挣钱的模式不容易成功。
    从做大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公司刚开始的模式一定看不清。道理很简单,如果模式很清晰,巨头都来做,哪还给你机会。
    如果有些商业模式一出来就有明确的收入,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业模式确实很好,但是模仿者众多,巨头也会模仿。另一种情况是,早期挣到钱之后,容易让团队产生小富即安的感觉,很可能就变成一个小盆景——能挣小钱但是做不大。
    所以互联网上有一个现象:很多企业盈利模式特别明确,却由于过早挣钱,反而不能做大。比如像马化腾,当初也没想清楚商业模式,当他拥有了几亿用户以后,很多东西就豁然开朗了。

    第五大原因,商业模式太过复杂。
    有一些商业模式有产品支撑,但是比较复杂。这种商业模式不光要满足用户,还要把产业链上下游联系起来。它处在中间,只有同时满足上下游企业,此类模式才能做下去。
    比如说,以前出现过不少做城市生活社区的搜索网站。首先,它要说服商家与它合作。但商家却关心它的用户数量多不多,你用户多我才愿意和你合作。同时它还要鼓励用户上线,用户却说,你都没有什么商家,我上来找什么东西?所以,它们就变成了两线作战。
    很多人觉得这种模式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我认为失败率相当高,因为这对他的企业资源和运营有高标准,严要求。它永远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而实际上,真正能成功的模式,都是要单线作战的。最终我可能要搞定几方,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先能解决一方。

    第六大原因,没创造什么产品,企图依靠资源获得成功。
    有的创业者一开始就说,我能搞到什么资源,我就可以怎么样。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公司肯定不会成功。比如,有的人动辄就讲,我的某个亲戚在做什么,我认识运营商电信的什么领导,他可以给我什么样的资源。
    或者说,原来我和政府打交道,我可以从政府拿到什么样的资源。听起来,你会怦然动心,让人觉得他和政府、运营商、大国企合作,说不定就能挣出钱来。
    这种公司最缺的,是对互联网精神的理解,它根本就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所以它根本不会形成用户基础。没有坚实的用户基础,商业模式越复杂,做事情的难度就越大。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见不到只依靠政府的支持就能成功的。互联网创业没有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没有一种吃苦的奋斗精神,很难做成功。

    我们公司接触过很多创业者,现在这些人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成功原因就那几个,但失败的原因却有很多,就像 @企鹅智酷 之前发的企业失败的原因:

    2014年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收集了100多家创业公司的失败案例,总结出了创业公司失败最常见的20条原因

    两年之后,另一家数据机构Fractl分析了193家创业公司CEO失败后发布的博客,提炼出更多原因。对比CB Insight的数据,可以发现有几项失败的原因共同存在于两个数据中。

    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很多企业失败都是因为资金周转不过来,给不了供应商欠款,给不了员工工资,银行贷款没下来,众多原因导致企业崩溃。

    最近又有消息称,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不是说企业不愿意给员工按工资总额缴纳社保,我想强调的是:企业最需要的是先活下去!是要合理的缴纳!活不下去,别说社保,工资都是问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