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淘宝将聚划算分离,让其成立子公司独立运营? 爱开淘 十月 5, 2018 业务发展 20 评论 1803 围观 团购是否能被称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质疑越来越大,国内众多团购网站运营每况日下,聚划算靠挂在淘宝下面依靠其强大的流量和商家支持发展非常良好,将其独立出来有着什么其他的打算?
评论 ( 20 )
我们是商家,做过基本几个主流平台的团购,其实从实际效果来看,现在看好的是聚划算、京东、QQ团购,这些都是在海量用户基础上再发展起来的。这三家基本可以是今后团购网站的前三甲了。
大势所趋
笨猪比养殖猪肉好吃
其一,聚划算就是团购网站
其二,团购网站的货源客户直接淘宝、淘宝商城挖掘
其三,团购网站的用户直接淘宝用户
其四,很好的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宝
国内的团购网站基本在为寻找商品,寻找优质特优惠价的商品而烦恼;更为如何让用户来知道、来消费这些商品而烦恼。你看聚划算需要烦么?之前在淘江湖默默无闻,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欠的就是全民皆团购的这样一个习惯东风。所以聚划算借势发力了。
国内做团购网站,没有哪家比得上聚划算。
———————-补充
哈哈,看到聚划算人事上的新闻,内部的腐败是聚划算最大阻碍了
现在再次看到这个我几个月前提的问题,觉得聚划算就是借助团购这个在11年膨胀的词将自己的特惠频道做大做强,强大到贡献大量访问和流水,壮大到足以独立运营发展。
今天的消息,聚划算开始针对商品团购收费,大多类目是3%,部分类目1%,而团购的产品门槛并未降低。
聚划算的分离正说明团购并没有死,死的是团购网站。聚划算将团购这种形式进行到了极致,他有独特的优势,背靠淘宝和天猫,即便是没有普通的团购业务也不会死。正因为不愁生存,所以做起来会非常简单。同时又有很大的流量和品牌知名度,所以业务自己会送上门来的。
曾经帮一个客户找一个很关键的服务行业的人,后来得到那个人的反馈是已经到淘宝去工作了;而当时聚划算的团购还没有看到服务商品的团购,关键是那个人是行业里非常难得的人,当时就震惊了,我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幕后做这样的布局,有这样的眼光,我做了好长时间的一个职位,突然意识到来自A行业的人很适合来我的这个客户做团购方面的事情,而又花了好长时间去追踪这个人,结果发现已经在前一段时间被聚划算收了,这对我算是一次打击!
1、从文化基因和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聚划算有必要独立出来。
聚划算的挂靠与独立,除了从业务的角度看,也可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不同的业务需要有不同的风格的人去做,如果业务之间对于人的个性要求差别比较大的话,就一定要分开,否则这个新的业务很难长久的长大;
从理论上来说,可能就是团队的基因问题吧;从具体的实例来讲,传统行业的电商业务部是很多互联网行业人士又恨又爱的一个部门,爱的是有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恨的是往往进去以后很难适应,尤其是文化上的适应。这样3C的大腕是京东,却不是国美和苏宁;图书的大腕是当当却不是新华书店。
2、从风险与机遇的角度来看,淘宝设立聚划算业务以及投资美团是一种很好的平衡。
IT行业也好,互联网行业也好,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在颠覆与被颠覆中发展(苹果、思科和柯达都是这个方面的典型企业);要想壮大,往往要把原来的某个行业颠覆;而要想不死,就要时刻的注意不被别人颠覆。而不被颠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把有可能颠覆自己的企业打死或者买回来,或者自己主动设立一个部门来在新的领域布局,还有常见的就是创始人直接天使投资别的行业和公司。
这样来看,苹果、诺基亚、施乐、思科、华为、港湾、柯达这些公司都有在这样的游戏中,或者做的很好,或者做的不太好,或者正在努力做好。
传统的早期的淘宝,可以理解为“实物商品+平台+多业态”这样的一个业务,其中的多业态就是集市和商城的混合。在京东等公司潜伏的这么多年,淘宝没有设立商城业务,而当京东凡客等公司发展的很好的时候,天猫就产生了;在美团等公司大力发展团购的时候,淘宝只是在做实物团购,当团购行业的体量到达一定的地步的时候,淘宝把聚划算独立出来了,也开始发力。
我觉得在这样的平衡中很微妙的一点是,淘宝会下很大的功夫把自己手里做的事情做到很大,但是当新的小弟弟业务出现的时候,淘宝会做适当的布局,而不会因为没有动作而错失一个新的巨大的行业的启动阶段的时机;但同时以团购行业未来来说,入手是以淘宝很顺畅的“平台”的方式入手的,这样不论是在风险上还是管理上带来的压力上都会比较小,而平台也是各个主流的团购公司下一步很关注的一个方向。这样的做法相当于直接选择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弯道超车进入一个新的行业。
3、聚划算目前做的很顺畅并不能保证今后的行业地位。
聚划算是一个平台,但是团购行业本身的变化也非常的快,平台化只是一个方向;团购是商家用来拓展市场的一个工具,尤其是对于美团这样的团购公司来说值得深耕的东西还非常多。“服务+电子商务+创新”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潜力。
选择什么样的商家合作?如何很好的理解这些商家并且提供优质的服务(目标用户的精准化,产品的选择,价格设定,团购的效果评估,团购的效用发挥?)一些新的环境要素如何整合到团购行业的创新中(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业务的创新,LBS概念,移动支付,物联网等)?从这些角度来讲,聚划算在目前淘宝系的人数已经接近1万大几的情况下,可能很难有精力去增加三五千人(服务业的商家比制造业的商家更为分散并且对于互联网的熟悉程度相对较弱,所以阿里巴巴b2b的人员可能相比团购行业的人员来说不用太分散)去做服务业的团购业务。
相对来说,淘宝聚划算离服务商家的距离还比较远,所以聚划算目前借助淘宝实物电子商务方面的实力会一下子有很大的量,但是在服务产品的电子商务方面,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是理解最为深刻、创新最为积极的企业。
从个人的消费习惯去考虑。
淘宝了多年,已经从初级的大海捞针似的搜索挑选,到现在从收藏的好店铺好宝贝、或是聚划算或是淘宝商城品牌特卖等入手,更多滴从清晰的商品展示页上面考虑购买合适的。这是个很大的转变。
因此对于不同卷入程度的用户来说,淘宝大平台和这些小平台上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他们实现了分流的作用。
另外,现在绝大部分的人是从淘宝网的入口再进入聚划算,这对于淘宝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想继续做大这块市场,让聚划算有个独立的入口肯定是更合理的方式,就比如淘宝商城http://今年始终在推自己的域名,希望通过多种鼓励多样礼品来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直接从tmall进去,不过真的很难,taobao已经根深蒂固了。因此聚划算越早独立越容易做大。
其实在普通消费者眼中,聚划算就是淘宝旗下的一个团购网站。
国内团购行业的爆炸式的增长和泡沫般的破灭说明团购行业存在巨大风险,而且对于大陆消费者来说是个新鲜事物。规模能做多大?盈利能持续多久?不定因数太多!划归成子公司独立运营,既给了聚划算极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将风险一并划归分离出淘宝,一旦聚划算惨遭滑铁卢,也是以子公司的身份单独宣告破产,对淘宝主业务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作为一名曾经的聚划算的城市代理,个人觉得,淘宝在下一盘大棋!这盘大棋就是生活服务类的全面电子商务化!团购一年多,催熟的是整个生活服务类商家,消费者,已经服务模式 这三个重要环节!团购之前 你跟商家说 可以再互联网上卖一桌菜,那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可以团购来了,通过大批的销售人员的现场演说,实际的成功案例,这个市场就成熟了!
下一步,是对准的整个生活服务类商家,在团购的基础之上,深挖行业的互联网价值!
聚划算独立了,这个才好做!
至于最早聚划算做的实物类产品,在淘宝商城或者集市换个名字,一样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所以,聚划算的独立,真正的是在布局一个大棋!
公司运作的需求吧
一家大公司,有N个小项目,有一个项目成长很快,而且做到一定规模,独立运营是最好的办法,可以省去很多决策流程,运营更灵活,而且子公司可以独立上市,但不会影响母公司的控制权
淘宝不是已经分离了很多这样的项目吗 ,一点都不奇怪
抛开所有的言论和现象,仔细幻想一下自己的需求。当我很渴望一个东西,但是我又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的时候,我就会想着如果有许多许多和我一样想买这件商品的人一起来买的话一定可以帮助解决购买价格太高的问题。我们无法想象有多少和我们一样的人,直到有这样一种工具统计分析我们的需求。
其实关键是转为独立的公司后对 ali group 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让这个意义更大化而已。
原来仅仅只是一个部门的时候,外部投资者的关注度远不如成为独立公司后的大,其估值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可以和其他团购网站进行类比。
偏巧在聚划算独立的第二天见了久仰大名的慧空,了解了不少有趣的东西,拣点可以说的。
1 聚划算原本只是淘江湖下边的一个功能,没人想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成长到这么大的市场。
2 聚划算现在一天的流水能有3000w了,算算一年是多少个亿。也是淘宝里仅次于淘宝商城,销售额最高的部门了。
3 聚划算现在的生活类服务的成交额已经占到总数的10%了,不再是一个纯实物的伪团购网站了。仅服务类团购产生的成交额拿出来,也足可以和拉手美团分庭抗礼了。
4 聚划算的生活服务类团购内容并非自己到各地设置分公司招募销售员,而是直接和当地的商家直接签战略合作伙伴,由他们组织收集提供团购内容,聚划算只提供平台,俨然又是淘宝当年的套路。
5 聚划算成长到今天没有花一分钱淘宝站外的独立推广资源。有几次里程碑似的事件可供参考,团购奔驰smart,单日成交上涨到400w,团购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单日成交接近1000w。
不知道各位看官看出点什么门道没有。
下边是我的分析。
聚划算能够有这么快的成长速度,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聚划算和拉手们,团800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美国,聚划算这种类型的团购网站有类似的形式:publisher deals。
和通常的团购网站daily deals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sales,不需要自己去开拓市场,网站起审核作用,而非销售作用,和服务提供方的关系也从实际的乙方变成了甲方。这一看似简单的角色转换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网站的主导权更大,运营成本更低,公司更轻,扩张的速度也更快。
但是,这种理想的状态却并非每个网站都可以做,需要有:1 海量的流量,2 良好的购物环境,3 购物习惯,4 公正性客观性。
因为这些条件并非所有人都同时具备,所以就算有人看到了同样的市场机会,也没有一个能象聚划算这样大获成功。举几个栗子:
1 团800(从0开始做,几乎什么都缺,只能做水过地皮湿的聚合器,做不成交易平台)
2 360团购(流量可观,有独立性,可以做平台,但是没有购物的氛围,需要培养,目前也只能做信息聚合)
3 58团购和点评团(有流量,有购物习惯,网购环境稍差,能做到公正客观,有成为publisher deals的潜质,可以有效利用目前的业务开拓团队,尽量削减团购队伍,间接做到这一点)
4 QQ团购(有流量,有购物习惯,有购物环境,有公正性,之前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好在已经慢慢找对了方向,高朋什么的就别掺和了,F团做个财务投资就ok了,QQ团购也别学什么团800了,暴殄天物,继续加大和各地当地信息港/信息台/生活类服务商的深度合作,在这个环节上超越taobao并非没有可能,看好腾讯)
5 百度团购导航(不提也罢,他们错过太多机会了)
6 窝窝团(有流量,有购物习惯,有购物保证,但是没有中立性,不能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想要做成平台只能挥刀自宫,但是窝窝团的扩张走的是收购的路线,在扩张速度上也不遑多让)
从聚划算的独立来看,其志不小,主要的增长点应该在线下生活服务类资源的拓展,如今其势已成,且看腾讯/点评/58们/窝窝/拉手们如何接招了。
PS.就再多说两句,中国目前的团购生态还比较单调,虽然号称有5000多家团购网站,但是基本上做得都是大同小异的事情,差异化不明显。再举几个栗子,说一下有可能以小搏大的细分市场:
1 团购二手交易平台(兼顾所有团购产品的管理功能)
这个团800已经增设了这个功能,此外,千让,来这转这样的小平台也产生了,但是这个地带比较灰,取决于各大团购平台是否允许“赢利”为目的的团购产品转让
2 团购方案提供商
自己没有团购网站,但是有全套的团购解决方案,可以将团购内容集成到客户自己的网站或者EDM当中,提供全套的团购配套服务。
3 团购中间人服务
自己有开拓线下客户的能力,同时又不想自己做个网站赚辛苦钱,可以充当各个网站的服务源供应商,对于地方城市手握大量资源的公司,可能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以上这些做好了都能挣点小钱,但是很难引起投资人的兴趣,不过现在EC已经流行赚钱论了,赚钱总不是坏事。在团购的整个商业流程当中,随着行业的逐渐深化,从最初的买方/卖方/平台方,已经演化出更多的细分市场空间,允许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存在,团购这种形式不会死。
专家的解释真复杂。
我给一个简单的解释。
从前国外有个很牛逼的团购网站,groupon,大家都知道啦,估值很高,准备上市。
国内一大堆这团那团,都号称很猛,很强大。
有一天,一个人出了一个公司,看,这才是最大的,交易额,交易量,商品数,客户群体。
这人是马云
这公司是聚划算。
然后再算一个独立的可上市准公司对阿里的价值和意义吧。
我理解的就这么简单。仅代表个人观点。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聚划算的分离,其目的在于拓展成为一个规模性的平台,而不是目前服务于淘宝卖家的一个工具,而且其核心在于:
1、兼容更多B2C客户
对于这些B2C客户,特别是实物类的B2C,他们可以利用聚划算进行一种短期宣传,但是这样的短期宣传对于聚划算这样的平台并无益处,可能不是聚划算希望的,因为平台要大,很重要的是要长期,品类要丰富,短期的B2C企业的一次团购宣传,似乎不是聚划算要的。但长期的团购,对B2C们的益处有待考察。从下面一点看,不知聚划算是否会把实物团购作为重点,因为这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聚划算在团购市场的品牌集中度
2.1、兼容团购行业公司,可能会拓展服务行业的团购业务
聚划算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服务业团购,产品不是很多,目前的加盟站都是地域性的中小团购网站,如该业务做大,无疑需有现全国排名前5名的团购站点加盟,毕竟以后服务性的商家资源会更集中于这样的团购网站。而这类网站都是奔着上市,他们不缺知名度。一些优质商家的接待力有限,聚划算不必指望他们贡献这样的商家给聚划算。所以,在我看来,短期之内,这是个矛盾。
2.2、聚划算有待加强线下运营能力
现有聚划算的客户都很注重聚划算的宣传效应,但一旦聚划算盘子做大,上聚划算的机会就不再那么稀缺,特别是线下商家,由于聚划算采用第三方入住B2C的资源,聚划算如何整合这样的数据,并使得不同B2C的商家有着统一的用户体验,这有着较难的掌控力。
综上,个人觉得聚划算确实有强大的流量和平台运营经验,但如若将战略定为现有的团购模式的平台,聚划算要挑战的挺多的,特别是如何平衡入住聚划算的B2C或团购网站的利益,以及线下用户体验的问题。
从淘宝商城和淘宝集市分离后,凡是能够同时为两者服务的业务都应当要独立出去,否则管理上会混乱,一淘和聚划算是如此,大家还可以再分析分析还有什么可以分拆出去的?
1、如@郑鹏飞所说的,聚划算是吸引买家;集市是买家在挑选。聚划算剥离出来还有一个好处是给那些流量较小的卖家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团购增加自己的流量和销量,让他们可以继续在淘宝上运营;而相对于买家来说,通过团购的话也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这样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很好的。这样淘宝母公司即让买卖双方得到便利,同时也将聚划算的品牌打出去,所谓一举两得,对大家都有好处。
2、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当今中国团购很多东西都出现质量缩水等。聚划算依托淘宝推出的“消费者保障协议”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质量等出现问题卖家可以进行投诉,如果卖家所推产品不属实,不合格的话。支付宝会暂时冻结卖家的支付宝账户,这样更提升了团购产品的质量和保障问题。
鄙人只所见,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欢迎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