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回答与淘宝商品相互之间有多大影响? 爱开淘 十一月 18, 2018 业务发展 20 评论 2207 围观 说明:本题原来的题目是《在知乎的回答能对某些商品在淘宝的销量产生多大影响?》,本来一直无人回答。但因为昨日的“邓家刀”事件此问题也跟着火了起来。因为很多回答实际是就淘宝商品对于知乎的影响来说的,故将原题目进行了修改。 以下为原来的提问。 —————————————————————————————————————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题主在知乎看到了一个问题:哪款洗发水比较好?理由是什么? 顺手就去淘…
评论 ( 20 )
我觉得影响巨巨大~因为我现在想买什么东西就会来知乎查查,看看推荐
这个问题必须要说一下,准确的说我是专门搜索的这个问题来看大家的说法!
仅从一个消费者角度说下自己体验,不是专门回答这个问题。
刚刚玩知乎,对于上面很多大神对于各类问题专业深入有理有据的回答十分信服。
玩知乎半个月的样子,各种新奇好奇。看到说花最少的钱提升出租屋的格调的各个回答,惊觉原来还有这么多神奇的搭配,哦,这个东西不错诶,搜一下。添加购物车!看到关于收纳的推荐,哦,这个东西好神奇,诶,这个也不错,淘一下!添加购物车!看到关于女性选择内衣的帖子,唉,原来我一直穿的错误的内衣,尺码都没选对!淘一下!添加购物车!看字写得好的体验的帖子。觉得,哇,这个字好看,果然有才气!诶,我是不是也该练练字,淘一下,嗯,这个套餐不错,添加购物车!然后发现总是能在各类回答的细枝末节处找到值得一搜,搜了之后值得一买的东西。玩知乎半个月,淘宝京东竟然莫名多了许多订单!看淘宝和京东的各种夏天搭配,十大创意,网红都这么搭配这些帖子都带着“这是广告”的过滤镜,一到知乎,却变成了“买了这个才是有品质的生活”的心态主动去各种搜各种买!
半月之后看着众订单,惊醒,知乎怎么比淘宝还可怕!
混迹知乎有段时间了,总结一下,对于涉及产品推荐的,高票答案基本是某领域里小有成就的人,答案基本是干货。如果有毫无理由盲目推崇答主只是一个劲说七大姑八大姨体验感觉棒棒哒这样的答案,假若有人盲目跟风或者是崇拜之感溢于言表麻溜的上万能的淘宝网购了的,结果买到假货或是自己压根儿不需要的,末了到处和别人说知乎上的大神其实都是装×这样的话,是这人的悲剧还是知乎的悲剧。
之前有买过某答主倾心推荐的的几款神器。问题大概是有什么能够提升幸福感的东西(像这类问题就不可能会有营销方作祟的可能吧)。买了艾禾美的牙膏和狮王细齿洁在学校用。马毛(Mane’s tail)是不敢在国内订购。然后回家用回以前的…刷毛硬得和马桶刷一样老感觉刷不干净…日了狗的体验简直是(严肃脸)。
前段时间逛一篇关于背包的帖子。(原谅我不会在答案分享链接T_T)基本都在往四位数走了。很多大神推荐的都是老贵老贵的……并且在国内很小众,小众好啊,仿品少。
在看推荐的洗发水,莫名的进了这篇我一直怀疑的问题……
(PS:知乎混多了,生活用品挺小众,和室友的基本不是一个调。说起啥啥牌子她们总会一脸懵逼…………总莫名想起杜老写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
实在想不通
知乎只是一个你做决定之前参考的平台
反正我因为几个回答已经买了最少2000块的东西了 T_T
妈蛋~~已经买了两瓶,就是这个问题
舒伯乐
影响多大我不知道,反正上次天猫超市打折我买了两瓶金菜地。
我似乎听到了卡祖笛在呼唤我。
有一次我看到知乎上有人推荐米粹洗面奶,我上淘宝搜了一下,然后看评论。有人评论说不好,从知乎过来的如何如何而且这样的人不止一个……
还有一次,我想买笔,然后……也是这个情况。
然后我不怎么相信了。
上回,那个好吃酱料的,说了一个牛肉酱。。。。我特意去看了。。。当天,那家酱料的淘宝旗舰店,前33页购买记录都是那一天买的233333333店主都应该吓到了
]知乎有个关于练字的问题,排名第一的回答,介绍了三大行书,但是没有任何链接及提到任何商家,我淘宝搜了一下,随便选了一个宝贝,最新的十个评价,有三个都说是知乎来的,
那得看是什么人回答,像我等普通用户,怎么答也没什么影响。。大V那就不同了,影响力巨大哇。。
我是才注册知呼的小透明,看了这个文再去搜索了各类相关,觉得坐不住一定要说这句题外话:
人啊,你活得不好不是那些活得比你好的人的错!
这都是大数据要做的事,你们人类在这回答的还挺起劲儿呀
一些没钱的人付出了试错成本,反而回来把有钱的人逼走了…
有时候推荐不代表合适。就像葛大不会为了什么刀软文,堂主资深烧友不会给SB乐当枪。怀着造福劳苦大众的心情反而被喷。君不见当年“幸福感”导购贴,排名第一的也是营销,不过他卖的东西太贵反而没什么人喷。买不起,买得起的人觉得这些钱没必要计较。
答题:有关系,举例:SB乐耳机很多人因为知乎买。但你要是认为堂主这样的老烧会为这种牌子当枪那就太可笑了。那有人说葛大是蓝豹的枪?逗。蓝豹对我们学生党而言可能小贵,对葛大…呵呵。
知乎和淘宝天生非常契合。假如大家做过淘宝卖家,就会知道在写产品介绍的时候,有很多规则。比如说卖原单的,原单没有产品保障,如何在写产品介绍的时候,让买家相信你是真的,是东西能不能卖出去的关键。
比如说,对于细节的描述,对于同类产品的对比等等。反过来看知乎,它的回答模式简直就是设置好的淘宝产品文案。有些文字能力强的回答更是如此,看完购买欲大增,原先不想买现在也想买了。它像产品文案跟买家评价的完美结合,让人同时产生信任感和购买欲。它既有产品细节,还有用户体验,比微博营销无敌多了。
只不过知乎不像微博,明目张胆做广告,但是知乎这个特点迟早会被淘宝看上的,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 以下内容多图,手机用户慎入 –
声明: 1. 以下内容不涉及任何用户与事件; 2. 本答案就事论事,仅讲述与淘宝相关,不涉及某些营销类话题与软文;
–
我将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来逐一解答。
–
细分问题一:知乎上的回答,对淘宝(搜索)是否有影响?
在今年2月份,我回答了一个问题:怎么在淘宝上淘到原单货?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一直在看淘宝指数的搜索数据,在我回答完问题后,关键词「售完欣赏」的搜索量从原来的几乎为零,变成现在每日约有120左右的搜索量。以下为截图:
第一次高峰是在我回答完问题之后产生的。第二次高峰,是因为这则答案被某些高关注用户赞同,所以被推送进其他用户TL而产生。我相信,在我回答问这个问题后,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会再出现一次小高峰。
根据这个关键词,我们甚至可以推算出知乎用户以及关注问题人群的具体特征和地域分布。详见下图:
通过以上截图,我们还可以看出,关注该问题用户的地域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截图,我们还可以看出,关注该问题用户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原本是凭借经验与直觉产生的一些结论,在数据时代,都变成可以量化的指标。这些数据的确可以帮助商家们找到更精准的用户人群,若使用得当,可以的确可以对店铺有帮助。
结论:在知乎上,高票数答案与高关注度用户的回答,的确可以影响到淘宝关键词的搜索量。
细分问题二: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
不论知乎官方宣称目前知乎拥有XXXX万的注册用户,不论我们是不是感受到开放注册后涌入的大量新用户。但事实是,目前知乎的用户数量和中国网民与淘宝用户数量比较起来,依然是九牛一毛。
下图中,关键词「售完欣赏」在和关键词「T恤 男」比较之后,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我们都已经看不见它的起伏。
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次有意思的比较。
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就足以炒红「全智贤 同款」这个关键词。是不是「售完欣赏」这次又被虐的体无完肤了?
结论: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习惯与购买方式。但是,由于知乎毕竟属于少数人群,这个影响并不足以影响太多人,而且很难给商家在短期内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
延伸问题:知乎上的答案是否可以会影响用户的购买习惯与动机?
即便我们常说,知乎上有喷子有SB有三无人员,但是一旦涉及到钱包问题,每个人都会变得很谨慎!
淘宝上的所有商品,从购买动机的角度,我将它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必须品。这类商品的购买动机多由于买家明确的知道自己需求所在而产生的消费。从日化快消,到内衣裤,再到各种精密器材与特定情境用品。在这类购买行为中,品牌知名度,质量(详情页描述),口碑(评价)、销量、商家信誉等诸多因素一同,来决定买家是否最终购买。
对于必需品来说,知乎上的答案的确会从口碑、品牌知名度与质量上影响该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从而提升信任感,尽快促成消费。我自己用的洗发水,就是看到某个答案后去买的。但是,这些答案只可能对品牌的整体影响力有帮助,并不会具体的对某个店铺有影响。并且,再结合我前面说的,这影响力微乎其微忽略不计。
第二类,是非必需品。网购人群中,一项明显的特质就是占便宜,因占便宜,往往会头脑发热的购买很多有可能根本用不到的商品。非必需品的购买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和该产品的市场价格与网上售价区间差距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你已经有了一个很合意的包,但遇到9.9元包邮的时候,即便你知道这个价格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品质,可你还是会选择去抢这个便宜。你已经有了一个包,所以第二个包对于你来说不是必需品。你购买的动机并不是真的需要那个包,而是要去占这个便宜。但是,你看到9.9元包邮的钥匙扣或者铅笔,却不一定会去抢购,因为这些商品本身的市场售价就不高。
在这里,需要各位再明白一个道理。同一件商品,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必需品,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则不是,比如最近说的X家刀。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内,非必须品是可以转化为必须品的。还是举个例子。巧克力这东西作为日常零食,你可以买,也可以忍忍不买,但是到了情人节圣诞节这些特定的时间段内,这需求立马变成刚需,即便你不在网上购买,你也会在线下超市购买,当然,前提是,你得有个女朋友。
对于非必需品来说,知乎上的答案能不能影响销量,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
–
在今年月份,我通过自己的专栏,发布过一条广告,并且在里面给出单品链接。内容是某品牌糖果9.9元包邮,并且买3再送1。广告专栏是在下午5点左右发出的,到了当日凌晨,该单品的销售额便达到4000多元。那篇广告专栏,我在放了不到3天后便删除了。三天内,店铺里因为该单品而产生的直接与间接销售额为12026.71元。以下为数据:
三天时间里,店内共亏损600元左右,没错,是亏了600多。
以下是账面明细,也给各位一个交代一本明帐。
由于事先跟品牌方提出申请,所以糖果成本是6.8元/袋(这个价格品牌方只在活动期间给我供应),快递费谈的是全国一口价5元,算上打包材料(纸箱、气泡膜、封口胶等)等,一单成本为12元。每卖出一袋,意味着我就会亏损2.1元。遇到一次买3袋的客户时,算上再赠送的那一袋,亏损2.5元。而且不少买家们买的虽然是3袋,但是却要求寄往两个不同的地址,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每单亏7.5元。当然,这期间也有不少朋友购买的是2袋,买2袋时,我约有1元的毛利。也有不少朋友顺道着买了点别的。最终这三天期间,牵高扯低的共亏损600元左右。
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1. 我在测试数据;
2. 我要报名官方其他活动,所以必须有一定销量;
3. 我是一个无聊的男纸!
4. 好吧,我承认,其实我数学不好,我算错帐了!而且我们所有的同事全都数学不好!==!
通过个人影响力,通过价格设置的不敏感,来使商品变成非必需品,并且给消费者足够的便宜去占,那么,知乎的确可以给淘宝商家带来短期经济收益。可是这意味着你在拿自己的信用做赌注,意味着把脸放地上给人踩。除了我,好像再没有哪些关注度高一点的用户会这么做。
更多有关于「穿搭」、「服饰」、「个人形象」的内容,可关注公众号:艾诺说(enotalk)。
任何有关于「穿搭」、「服饰」、「个人形象」的相关问题,都可以给我微博私信,weibo@eno艾诺(http://),我会将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的问题,整理成长文,发布于公众号与知乎专栏。
所有写过的内容,都在这两个收藏夹内:([审美 / 穿搭 / 设计],[职场 / 心理 / 教育]),希望帮到需要的人。
对无脑的人当然是打广告的好地方,对那些有理智的人只是些建议罢了。首先一个理智的人要买东西,如果价格不贵随便买也无所谓,如果价格偏高的话,总是要慎重一些,看看别人的意见也不错,但你也要自己去辨别好坏吧,别人给的链接你去看看评价里总有些帮助,不是别人说的就是好的,那是傻子。所以对有理智的人来说无所谓什么广告软文,自己有辨识能力,总会少吃亏,就算吃了亏也不会怨天尤人,毕竟自己做了决定,别人也没有强迫你,吃一堑长一智。你无法阻止别人写软文,只要自己理智,别人也很难骗到你,但也不要草木皆兵,总是觉得别人写的是软文,别人写软文是别人的权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