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20 )

  1. 经常听到有人谈跨界做后端的这个概念。后端与前端站在整个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设计的话,如果是跨界去做后端的话,那后端的行业也一样有同行在竞争,这不一定具备优势啊?

    后端要如何去设计才不会被别人所模仿呢?那我们要如何才能让这个后端与前端锁定得了呢?也就是说如何让客户加入了前端的消费就一定会在我们这有后端的消费,而不会跑去别人那里消费?

    又如何来设计这个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升级的方向呢?即使你把老客户打造成钢丝,那如果说你的后端的产品与服务或者价值、体验、利益等等有一天被竞争对手的创新所超越了,那也就是说客户就有了更好的选择,你觉得他们还可能忠诚吗?

    有一家做刀片的厂家,为了后端的销售,把前端做刀片架子作为渠道,刀架子设计的形状只能匹配他们的刀片。他的模式后来被别的电动剃须刀干掉了。

    从提问能够看出几点:第一,对跨界的概念并不太清楚;第二、对商业模式的认识不够深刻,应该是理论看得多,缺少真正的商业实践。可以简单的解答一下。

    首先,跨界做后端是两种市场压力下做走的道理。

    第一种:我的产品存在严重的竞争,为了避开竞争,我需要提高我的服务品质,这样我就能有更多优势获得客户的认可,同时如果我还能够把价格压到更低,那优势就更大了;此时,问题就来了,服务品质提升,价格降低,我的利润就没有了,甚至要会亏本,此时怎么办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自己的利润:

    1、我砍掉更多的业务,集中一个业务,把服务品质提上来,这种做到聚焦之后,不但竞争力更强了,服务成本也降低了,集中批量采购,原料成本也降低了;

    2、整合产业链上游,我的店虽然不赚钱,但是我自己来做原材料的生产,我的原材料赚了钱,这就是为什么商业模式里面有产业链的整合,这也是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表现;

    3、集中研发,集中服务,集中采购和上游产业链整合,让我的成本降低了,利润有了,为了让利润更大化,我可以借助自己的客户,从他们身上赚更多的钱,给他们提供其他配套和相关联的后端服务;

    其实说白了,这种后端是站在自己本身产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必然反应,是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第二种:把自己的产品变后端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在活动用户上存在阻力,所以我就设置一个前端的公司来获取用户,然后把用户导入到我公司本身的产品和服务上来赚钱。

    打个比方:我是做营销型网站业务的,一开始要业务员去做陌生拜访,让企业来做营销型网站,这个沟通成本比较高。所以我前端成立一家培训公司,销售课程,高价值课程,企业可以免费参加。表面上营销型网站系统是培训公司的后端,其实是营销型网站系统的公司为了搞业务,搞了一个培训公司搞客户。

    比如我的公司是做金融投资理财,我如何获得更多的客户呢?开一个家政保洁公司,你在别人的保洁公司充值6000 元的年卡,什么送的东西都没有。但是你在我的保洁公司充值 6000 元的年卡,其中 3000 元给你打到了我们理财公司的账户,你只要去公司激活就行了。这样,是不是很顺理成章的就把优质的客户弄过去了。

    为什么保洁公司充值 6000 元,还可以返 3000 元到理财账户呢?因为保洁公司压根就不求赚钱,只求把客户搞过去。同时正因为有这个举动,这个保洁公司肯定把其他保洁公司的生意都抢了,这就是前端后端的搭配组合。

    还有如何才能避免竞争对手模仿,有三个防止对手模仿的参考:

    1、挖掘与培养大量的人才,商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什么都扯谈,可以模仿你的表面,但模仿不了你的团队;

    2、速度,快速跑马圈地,把顾客圈到手上,有了大量的粉丝基数,你就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来服务你的顾客;

    3、战略方向,表面上都是打仗,但是最终的战略方向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战争的胜利;日本人为什么在中国失败,因为战略方向失败了,日本的正确战略是发展海洋贸易,而他们却想侵略内陆获取物资;战略+人才+速度。是核心竞争壁垒,说白了,这三者还看领导人的思维。

    问题中提到,就算打造了钢丝级的客户,如果对手的产品比你强,他还是会选择别人。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肯定选择别人!所以需要不断的进步!还有,打造钢丝级客户的目的要搞明白,是为了打败那些跟你产品服务差不多的,但是从来不注重客户培育和用户体验的人。所以这些问题都不矛盾。

    大家不要自己胡思乱想设计这个模式设计那个模式,相信大家都看到很多人是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懂就去设计模式这些,结果把自己玩死了,建议大家去找一些专业的老师去策划,或者多学一些思维方案案例等,等积累的足够多了再开始着手策划!

    ~~未完 待续~~

    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这。请注意,如果你把它当一个故事看了也许你将一无所获,我们应该要深度的挖掘其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这也将是我分享的价值所在。

    微信关注公众号 商钱 获取更多商业模式 营销策划干货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商钱),谢谢。

  2. 我来讲点同行不敢讲,不愿讲的!

    内容过于干货,不看后悔!

    容我先吐槽上面,回答的都是些什么呀?

    好好一个问题,被理论党给糟蹋的!

    对这种误导新人的做法,实在看不过去了!

    要知道营销之巅是什么?

    先要知道营销本质是什么

    听个小故事先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

    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

    老和尚淡淡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这老和尚不但是佛家大师,还是营销大师,一语道破了营销的本质。

    营销的本质就是“追名逐利”四个字

    是的,营销本质上就是“追名逐利术”

    追品牌的名,逐产品的利,有品牌的名就有产品的利,名大则利大,名小则利微。

    有了产品的利才有钱去造品牌的名,利越多越有钱去造名,名利一体两面,互为促进。

    营销本质是“追名逐利术”

    那营销之巅就是“名利双收,得大名,赚大利”

    对自己和操盘的项目都能做如此

    想想你所知道的营销高手们?

    不管是当了老板的营销高手如史玉柱,雕爷…..

    还是在甲方操盘当高管的营销高手如魅族李楠,神州优车杨飞……

    或是在新媒体上混的风生水起的营销高手李叫兽,小马宋、关健明,波旬……

    再或是开营销咨询公司的叶茂中、华杉、特劳特、邓德隆……

    哪一个不是鼎鼎大名,身价不菲,著书立说,拥趸无数?

    知道了营销之巅就是“名利双收,得大名,赚大利”

    如何做到登峰造极呢?

    说来很简单,做来实在难!

    简单十六个字就讲透了“学遍前说,另立新说,多操大案,博名得利”

    营销发展历史不短了,国内外各路高手,总结很多经验,写了不少书

    拣其中好的经典的系统学一遍

    然后呢,市场环境总是在变幻的

    结合学习心得,加上对当下市场环境的观察、感受

    推出自己的见解

    这个见解可以是对前辈经验的再包装或者补充

    出一本书

    出书既能出名,还能赚版税得利

    如果书还不错,自己又是营销高手会卖

    就能出大名,有了大名,就能得大利

    怎么得?版税是小利,开课、咨询、操盘是大利!

    上面提到的那些高手们叶茂中、李叫兽、华杉、邓德隆…..

    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李叫兽凭对营销独到见解,公众号圈粉无数,两期14天训练营,揽金数百万

    更是混到百度副总裁,卖身百度收入近亿

    华杉凭借超级符号营销理论,华与华俨然成为国内营销咨询界老大

    项目咨询400万起,最近开课,几天课程九万九,动几天嘴皮子又是几百万。

    玩的最高的还是邓德隆掌门的特劳特中国了,把咨询费抬到了天价上千万每年

    掏不起没关系啊,可以给股份来替啊

    就这样,享着大师的名,赚着天价咨询费,还成了甲方股东

    你说水平高不高,高不高?

    到了这个段位,江湖地位当然就非同一般了

    出门人必称大师,传道受业解惑,受人膜拜。

    关门数钱数到手发软,名下豪宅一座座。

    想必,这就是靠营销吃饭的登峰造极了!

    我写的这么掏心掏肺,你还不点个赞?

    先点赞,点赞,点赞,再关注老刘!

    最后,老刘在公众号:三十刘计 (id:sslj36) 系统讲营销,传授博名得利术。感兴趣就来吧!

  3. 七麦数据为你解答!

    元宵节前夕,故宫发布“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这是故宫博物院举办建院 94 年来的首次“灯会”,同时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一波“刷屏”,甚至导致故宫票务官网直接“瘫痪”。故宫在元宵节当晚,上演了一场绚丽的灯光秀,让抢到票“天选之子”们深迷其中,流连忘返。

    这场活动为故宫在 2019 年的雄途霸业开了一个好彩头。而前不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还首次晒出了自家的账本:2017 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 15 亿元。这个数字,超过 1500 家 A 股上市公司的收入!这样的骄人成绩背后,少不了故宫“主脑”即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

    起范:借力新媒体,IP“复生”

    自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故宫也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以“反差萌”特质迅速吸粉。2014 年 8 月 1 日,“故宫淘宝”官方微信公众号《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发布,雍正帝一改以往人们以为的严肃刻板的形象,成为了一个“可爱萌主”、“抠脚大汉”,这一下子在社交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文章在 48 小时内阅读量达 86 万多。意识到皇家 IP “反差萌”还是挺受欢迎的,从此,故宫新媒体走上了“卖萌耍贱节操碎一地”的“不归路”。

    半年后,也就是 2015 年 3 月,《博物馆条例》出台,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这条新规点燃了故宫的“文创之火”。故宫淘宝网上促销,推出各类衍生产品,到 2015 年年底,其衍生产品销售额就超 10 亿元,相当于两倍故宫的门票收入!故宫 IP 效应初显,同时开启了自己的文创时代。

    借助新媒体营销,故宫先后出品多款文创产品,线上销售效果超出预期!

    2016 年,故宫联手黎贝卡推出“故宫·猫的异想”限量版首饰,在微店上线 20 分钟全线售罄;

    “故宫·异想 2017”手帐不足四小时 10000 册就已全数售罄;

    2018 年 11 月,故宫新出一本未卖先火的书《谜宫 · 如意琳琅图籍》,给读者以 App + 实体书 + 实地游的新型体验。起初登陆众筹时目标是 10 万元,最终却奇迹般创下了 2020 万的众筹成绩,成为现象级案例被媒体争相报道。

    2018 年底,故宫旗下“故宫文创馆线上销售”和“故宫淘宝”先后推出彩妆产品,“宫斗”热度席卷,两边的口红上线初即售罄,体现出故宫超强的“带货能力”

    除了自媒体,故宫在微博中也是混的风生水起。频繁上热搜的体质,让人羡慕不已,就连故宫的猫也是有自己的微博账号的。2018 年 7 月 2 日,“故宫宫喵白点儿”的微博中,发布消息,“对不起,还是没能留住它…”宣布网红故宫猫白点儿去世。随即,便引发了全民回忆白点儿。

    如今“故宫宫喵白点儿”的微博新添了其它宫喵的身影,依旧有大量点赞和传播。而故宫大号“故宫博物院”的流量更是不在话下,堪比娱乐圈流量明星,还时不时上一下微博热搜。北京下雪上热搜,甚至其他城市下雪,也得上热搜。至于原因,谁叫故宫雪景分外美?

    赋能:App 引流,助力故宫文化的传播

    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所推动的,不仅仅是让故宫里的历史建筑、藏品,以文创的形式“活”起来。在移动应用领域,故宫也是出了不少产品。通过多种方式,让公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体验。

    2014 年,故宫官方推出了三款 App: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这三款 App 极具趣味,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后来更多的 App 陆续“打”开宫门: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清代皇帝服饰、韩熙载夜宴图……

    目前,七麦数据显示,App Store 中,故宫旗下共计有 11 款 App 在线。

    除了自己开发产品,故宫还与腾讯、网易等大厂展开合作,以移动应用为桥梁,将故宫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仅腾讯方面,双方就有十余款 App 展开过合作。

    2016 年 8 月,腾讯推出《天天爱消除》故宫主题特别版,将金水桥、太和门等故宫建筑有机地融入到游戏中,一经推出,游戏参与量近 2000 万;

    之后又推出《奇迹暖暖》养心殿主题,故宫授权【清代皇后朝服】和【胤禛美人图】形象,让 4000 万用户“穿上”故宫珍藏华服,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瑰宝的魅力;

    “天天 P 图”,精选二十件国宝,结合它们“五彩斑斓的红”,打造别具一格的“故宫红”唇彩,千万人次参与体验试色,感受色彩背后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

    游戏方面,故宫联合腾讯合作研发《故宫:小小宫匠》,融入故宫真实场景,玩家通过简单的遥控操作,即可搭建出“养心殿”“慈宁宫”等著名宫殿,化身小宫匠,亲身体验故宫建筑美学;

    就在今年,故宫还和网易联手,推出手游《绘真·妙笔千山》,这是一款以故宫藏品《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互动叙事类游戏,在还原古画意境的同时带给玩家趣味盎然的游戏体验,获得网友一致好评。登陆苹果 App Store 仅一天的时间,就成功拿下游戏榜榜首位置。

    在和大厂的不断合作下,故宫再次引起一波热潮。尤其在今年,“故宫”关键词在 App Store 的搜索指数上升较快,这也进一步证明其在移动应用领域的成功探索。

    “故宫”在 App Store 的搜索指数趋势

    无论是自家开发产品还是跨界合作产品,都对故宫进行了良好的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故宫、理解故宫文化。

    单霁翔曾在《故宫×腾讯三年合作成果》大会上表示:“故宫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意。将其中蕴涵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传承下去,是故宫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责。通过与腾讯合作,故宫借助新科技推动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发展也带动更多技术的革新。

    崛起:影视掀起“故宫热”,IP 全方位跨界

    去年大火的古装剧《延禧攻略》播出之后,延禧宫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宫殿。故宫很快嗅到这一热点,线上微博互动,线下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游客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手机全景观看灵沼轩修复后的样子。这让很多观众都纷纷慕名而来。

    而早在 2015 年,故宫就曾接触过影视,而且还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当时单霁翔花了不少功夫争取来了“故宫的事要特事特办”的批示,自此,故宫的修复不再视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护项目。该项目还被拍成了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成想这部片子在 B 站意外走红,点击量超百万,随后,单霁翔院长的段子、文物表情包、故宫猫等带有故宫标签的事物迅速引发一波故宫热潮。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爆红是单霁翔始料未及的,同时他意识到故宫的超强 IP 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并与多方产品展开合作。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是对的。

    2016 年 7 月,故宫与腾讯合作推出的 H5《穿越故宫来看你》以最复古最贱萌的风格刷爆朋友圈,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 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 与自己的后宫和大臣联络,让所有人对故宫的印象大为改观,上线一月狂揽 347 万浏览量,成为 2016 年的刷屏级社交案例,使故宫的品牌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同年,故宫与阿里巴巴在门票、文创、出版等资源的网络销售渠道上达成合作,搭建文创产品销售平台,后与腾讯在内容制作上达成战略合作,以大赛的方式探索故宫 IP 的创意内容生产,利用互联网科技进一步拓展故宫的影响力。

    2018 年 8 月,农夫山泉联合故宫推出了几千万瓶“故宫瓶”,在全国上架发售。这套限量版的故宫瓶共有九种,九幅馆藏人物画作,配以现代化温情解读,让消费者与宫廷中的帝王后妃们来一次“瓶”水相逢。新奇的跨界,出彩的文案,农夫山泉“故宫瓶”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广大网友的目光。

    今年,故宫依旧忙碌,除了故宫雪景、紫禁城夜场活动还开起了咖啡馆、火锅店。

    最近,故宫火锅店走红,慈禧同款锅底、圣旨菜单、故宫印章等,不仅上了微博热搜,还喜提北京美食热门榜第一。

    结语

    打造自媒体矩阵,持续获取流量。故宫频出网红产品,其中有其强大的自媒体矩阵持续输出内容,获取了大量流量。在营销层面,自媒体的性价比较高。凭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效应,自媒体有利于实现最大化的开发潜在客户。

    打造 IP 效应,跨界合作。品牌营销已和以往形式大不相同,相比于单一讲述品牌故事,当下的格局更趋向于利用角色来打动用户,联合 IP 上演跨界营销越来越被市场接受,故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移动端,产品借力 IP 实现跨界合作,往往能达到 1+1>2 的效果。

  4. 踏实干活是经商的唯一出路。

    人生最大的罪过就是不能安静下来做自己的事情。总是被无关紧要的东西分散了自己宝贵的精力。

    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精力。我们把我们的精力用在了工作上,用在了产生金钱的地方,我们就会越来越有钱。

    我们把我们的精力用在了玩乐上,我们的精力就毫无意义,我们就越来越贫穷。

    比如,我们又浏览了很多可恶而无用的新闻,对于普通人来说,你上网浏览的新闻基本上都是浪费你的精力的。希望大家不要再花自己的精力去浏览这些无用的东西了。

    比如我们又去逛街了,毫无意义的逛,我们又去聚会了,毫无意义的聚会,聚会有什么意思呢?人终究是要独立的生存的,人终究是要靠自己赚钱的,你在聚会上认识的那些人,也是没什么用的人。

    必须给自己制造能安静的环境,我们要么改造那些分散我们精力的环境,改造不了就离开。

    我们只跟有用的人与事接触。发现这些事与人没用了,我们就离开。如果离开不了,创造条件也要离开。

    我观察过非常多的人,发现他们跟很多没用的事与人打了几十年交道,他们把珍贵的精力浪费了。他们一事无成,穷困潦倒。

    伟大的精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生。 我们的精力要踏踏实实的扔在有价值的事物上面,而不是投机取巧。

    很多人都想借鸡生蛋。我有一个妹妹,10年前就谈论借鸡生蛋。商业故事看多了,以为自己是那些书中的传奇商业人物。能找到鸡,别人愿意把鸡借给她, 让她生蛋。

    然后她再把鸡还回去,然后蛋就是赚的,这就是她的本钱,然后她就一路披金斩刺,富贵荣华。

    凡是这样想的,都是蠢货。愚蠢至极。这些故事都是童话,只能欺骗智力低下的人。

    10多年过去了,她还在打工。

    社会的一切都是交换,你必须先付出真金白银,你若是不能付出真金白银,你以为有鸡的人傻?就你智力高?

    几年下来,我们一看,就知道哪些想走捷径的人,不想踏踏实实干活的人,想借鸡生蛋的人,都穷困潦倒。

    钱,终究还是在日日夜夜干活的人的银行卡里。

    不要跟我辩论,我不跟人辩论的,你别告诉我干体力活的人日日夜夜的干,也没有钱。

    在我的世界里,只会干体力活的人都很懒惰。什么样的人才是踏踏实实的干活的人?就是手脑并用,日日夜夜永不停息的人。

    我还就告诉你了,赚钱就是体力活,赚钱还不是脑力活。不过,很少有人有这个体会,当过老板,自己白手起家挣到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应该能体会我讲的。

  5. 营销之巅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登峰造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态。

  6. 问题:何谓营销之巅?如何登峰造极?

    做营销策划做的都是测试方案,通过你现在的资源以及市场上的资源,构想一个结果去进行倒推。

    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做拆分去设计测试方案,中间在进行各种测试以及调整,才有可能达到以及超过你设定的目标。

    而这一切的成功都是偶然的事件,只能说适合你当下发展的营销 才是好的营销, 否则落不了地,再完美也只是几张纸。

    —————-

    而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把测试方案当做执行方案,殊不知测试方案可能不适合你现在的阶段,或者市场上接受不是和你预期的。最终失败了,就会说,xx策划也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做营销有一句话:只做景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炭,假设他都快倒闭了,说明是一成不变的经营方式,以及不去学习不去改变,或者是缺少资源的,你就算去帮他做,效果也是甚微。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扶贫是不治之治,不解决造血问题。 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

    始终记得一句话:没有真正的失败,只有测试的不成功。

    吴话不说——只分享你需要的营销商业思维,启发你的商业智慧。

  7. 看了其他回答,好多名人名例。

    好多专业术语。

    好多图!(没图讲个几把)

    我想大街上最多的还是一些基础产品的销售员吧。化妆品…电动车…工程机械…健身卡…

    而且还好多人学历不高,专一类的。

    手里也没多少资源,没关系没背景没人脉,甚至刚入行没经验没基础,脸皮薄,跟其他部门协调支持人家都不鸟你。

    我就干过这样的销售。一年左右吧。不算很出彩,工资团队中上,区域算是最差的,所以还算被老板赏识。离职的时候还专门请我吃了顿饭,承诺拖欠我的提成一年内一定给我。
    (这点倒没食言。我有急事还借给我5000)

    不说我,说说我见过的几个团队大神,基本上那几个人撑起我们整个团队一半以上的销售额。

    呃,我们当时跑工程机械,团队30人左右。

    大神有什么秘籍我还真不知道。或者说所有人都知道。怎么说呢,那几个人没有一个白净的,全部黢黑黢黒的。

    晒得。

    都不胖,见人就笑,和蔼可亲。

    跟维修跟财务,就没见他们红过脸。

    扫街。扫楼。

    每个人包里都带着胃药。面包车后排甚至比维修部的工具都全。

    都是3年行业以上。

    记得有一次,我们代理一个区域,跟那里的杭叉品牌有点小冲突,老板一恨,把三位大神都派了去,底价优惠,然后一个月跑出47台销量来。
    然后那边的老总登门来言和。

    那时我全年的销售额是37台~

    有句话我记忆尤新:我们没有什么学历,只能勤力一些。
    还有一句,干销售,拉不下脸,就饿自己一天。
    还有一句,你买了这么久的车,这么点小问题都不会修,你吃屎的啊!

    我撑了一年,就撑不下去了。受不了那个苦。不过也是真心服气了。
    配张不合适但不知怎么就想配的图。

  8. 你看看某组织。

    你们做营销是要钱,人家是要命。而且还是满怀着理想去献身。

    一次营销,一千多年经久不衰。产品用户遍布全世界。

  9. 向强制改名低头
    2019年6月22日 于 上午9:06

    与幼儿卧室促膝长谈的教皇
    对咖啡乐一视同仁的阿凡提
    光芒万丈皿煮人民的自由灯塔
    钦定普天之下皆为接班人的我兔

    —————————————————
    各种圈钱页游
    老实人不忽悠,咣叽…
    是兄弟,就来砍我吧
    僵尸 王江臣? 僵尸王 江臣+1?
    我是林子葱
    (37字,10:34发,20元)
    —————————————————
    以及
    一种 隐秘的众筹项目
    嘻嘻
    —————————————————
    如何登峰造极?学习一个

  10. 所有其他答案,有人提到钻石吗?
    让钻石从一颗亮闪闪的碳晶,变成世界上最贵重的实体商品之一。这比任何营销要高明太多了。

  11. 珍藏已久的广告给你们拿出来,嘘

  12. 产品渠道品牌,各擅胜场,因地而制,因时而变。不可复制的产品容易取胜,如手工美食和师资。不可代替的渠道容易取胜,如百丽。不可撼动的品牌容易取胜,如可口可乐。通常三者影响同时存在,不同时代轻重消涨。眼下移动互联网之下,口碑时代产品力又崛起,无品牌的暴品们开始撕咬品牌。

  13. 在优酷上农夫山泉的广告可以跳过,可我每次都看了他2分钟的广告

  14. 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人找到一家制造内衣的厂商,问,做一套内衣多少钱,内衣厂告诉他50,然后他问,如果定10w套多少钱,内衣厂商告诉他,只需要每套10块。他又问快递,寄一次多少钱,快递公司告诉她,一件20元,他又问,如果10w件,多少钱。快递公司给了他每件3元的价格。于是他预定了10w套内衣,又签了10w件快递的合同。

    最后,他在网上放出消息,10w套内衣免费赠送,只需付15元快递费即可。

  15. 我印象

  16. 做对的事情。
    把对的产品在对的地方以对的价格卖给对的人。

  17. 广告营销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段子,说英国有家A公司想做宣传但又没钱,于是花很便宜的价钱买了一块不起眼的路牌,写上黄金广告位招租,五千万一天,很快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关注,大家觉得太扯了谁会花钱钱在这样一个破路牌上做广告啊,正当这块路牌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时候,A公司在上面做了广告。

  18. 只爱我的那个她
    2019年6月23日 于 上午9:00

    诸葛孔明!

    真正要比试的不是某种营销手段,而是全公司的综合实力!诸葛亮军事虽然不是一流,但是政治水平全三国第一。最烂的蜀国居然北伐魏国,并且在出征时,蜀国大本营仍旧井井有条不出乱子,打得魏国龟缩,诸葛亮恐怖的政治能力才是作战的根本基础。所以,营销真正比的是全公司的综合力量,如果公司真的十分稳固、完美、组织力强,什么战打不赢?

  19. 我安利你个东西啊。。。

    这个我不知道,百度一下吧。。。

    成功滴把品牌名变成个人人用的动词,这真的算是巅峰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