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为刘强东讲话内容:集团旗下O2O子公司“京东到家”将与全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进行合并,双方已经达成最终协议。合并后,京东集团将拥有新公司47%的股份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未来,新公司将与京东集团旗下京东商城、京东金融等业务形成紧密的战略协同与互补,并共享京东优质的品牌、用户与供应链资源,一起携手创造社会价值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 2、媒体评价: 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刘强东的O2O算盘得…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4 )
作为达达配送员,回答下,对我们这些最底层的基石来说,太棒了,不用在担心没单跑的事了,收入也上去了。
额…似乎有些跑题,不过还是强行答一下,我主要是评价一下众包物流这个行业
先下结论…
觉得众包物流没戏。
众包物流类似于uber,人人都可以做快递员,集中注意力在同城物流“最后一公里”物品、服务配送。
在实物上,主要集中的是鲜花、生鲜、私厨、水果、超市便利店等领域。
在服务上,主要有美甲、美发、家政、按摩等上门服务
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整个行业正处于热潮期,投资很热,各大公司也都在试水。
总体而言,不是很懂这个行业,暂时认为这个行业是一个伪命题。
短时间内没办法深入理解,那么就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出发,看看需求。
四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仅讨论与实物同城配送,不考虑上门服务)能够彼此成立的条件。
(1)商家
有上门送货的生意
专门养一个送货员会导致在非高峰期的浪费
上门送货的生意不多(?),不足以支撑专门养一个送货员的成本
可以接受一个业余送货员的成本,并可以带来新利润,或者可以避免客源损失
可以接受业余送货员的风险(丢货、损伤以及其他方面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声誉损失)
(2)配送者(拒统计目前一个专职“司机”每月可赚2000元以上,有的可赚8000元)
做不了优步(毕竟优步收入更高)
有空余的时间
能获得足够的收入(对足够的定义)
在配送员方面与优步不同,配送员无法获得“体验生活”的乐趣,更多的是纯粹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唯一吸引点。
而据目前的收入统计,送货员的收入平均在2000元,这是一个吸引不了优质人才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对送货人的送货速度、送货安全、服务品质有很高的信心。也不能说会有非常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3)收货者
懒人经济确实是个正确命题(已得到验证,有需求)
能接受与之相伴的意料外时间等待、人员形象、物品损伤丢失等问题的风险
愿意支付费用(可从外卖配送费得到验证,2元左右的配送费可以接受)
与优步不同,这个在收货送货双方之间的变数更多
货品损伤或丢失
延迟收货
送货员形象、态度不好
送货员带来人身安全风险
(4)平台
用户愿意支付的总配送费+商家愿意支付的总费用-配送员愿意接受的总费用-平台运营的总成本费用>0
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几个质疑点。
质疑点1:
相比于uber,到家服务没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本来的购买者与销售者之间简单的关系,现在变成了四个方面的利益共同体。
质疑点2:
如果需求不够旺盛,那么商家无法从物品外卖中获得足够多的成本,没有多余的利益可以分给到家平台,送货员也没有足够的收入;如果需求足够的旺盛,那么商家可以自己养活一个专职配送员,或许成本更低,也能提供更高效、专业的服务降低风险。
质疑点3:
到家服务中提到的传统物流的同城配送中,货品也要经过分拣包装等流程,降低同城配送效率,我认为传统物流在内部进行改革的可能性更大,而不足以滋生一个新的企业或者行业。
质疑点5:
或许专职的第三方配送才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觉得没戏~~哈哈,求打脸。
谢邀!
概括来讲,京东这么做和腾讯当年将电商业务打包给京东是一样的做法,好听点说叫重组,难听点说,叫不良资产剥离;
到家这个业务,尤其是生鲜品类,场景选择在社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社区的人群看似集中,但各个家庭有相对独立,难以广泛传播已经是事实;再加上京东到家开始时主打的鲜花、蛋糕这样的品类,太低频了;做O2O电商,业内已经形成共识,高频打低频必赢;为什么这么说,对于一个互联网业务来讲,流量获取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只能选择高频业务做流量,等流量起来了之后在考虑变现的事情。这一点上,京东到家天生不足,和京东完全是两个体系,业务开展大半年之后,账户体系才开始打通;京东主营业务曾经没有对到家导流,看来以后也不会。谁还记得,去年此时到家业务的负责人邓天卓;谁还记得,强哥要发动大爷大妈送货上门的豪言壮语;谁还记得,京东到家和生鲜商超领域的领头羊永辉的合作;
再说说,达达这个团队,众包平台做最后3公里配送,15年4、5月着实火了不行,O2O项目都在找达达合作,日均订单这个指标指数增长,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到了下半年,资本市场凄冷,对O2O项目整体估值的降低,烧钱模式被证明是没有效果的;现金流控制的好的项目,虽然订单下降的很快,但也能勉强生存下来。但对达达的冲击是很大的,骑士招聘培训了那么多,没业务也只能干着急,不得已做了一个外卖业务自己造血。但这样做,相当于给自己又开了一个流血的口子,只会加速死亡。另外一个方面,美团外卖的自营配送和众包配送开始发力,达达的主营众包业务受到了第二次重击,难以维持下去。
综和来看,O2O这件事,京东没有基因,也只能交给达达来做;自从美团和点评合并之后,被动成了老二的百度外卖,这回是不是那个无辜中枪的,一切还未可知。
个人觉得是想入股达达扩充物流体系,建设生鲜冷链供应链,但是没钱,就把正在烧钱的京东到家顺手卖了~加之双方互相有业务可以合并。总之就是卖了亲儿子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