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密码*
确认密码*
忘记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从经济学角度看,双十一什么也不买,是种损失吗?
我经济学本科,我不止双十一不买,我全年都不买。
衷心鼓励大家积极消费,利国利民,创造共赢。
不买我感觉我会亏,买买买的时候只要记住提前问问自己:需要吗?喜欢吗?适合吗?都满足就放心大胆的买!
续参加几年双十一了,可以说越来越有经验也越来越能把持住自己了。便宜是真便宜,店铺做活动是经常的,但是双十一又叠加啊,红包,津贴,购物券这些一叠加真的比平时便宜很多。
z前我一看便宜就买买买,现在我更理性了,买自己需要的,买自己能用完的。比如我一个朋友买了洗发水,一百块十瓶,平时屈臣氏65两瓶的那种,她100买了十瓶。都是400ml的,但是我的天,这得用个两三年才能用完,两三年用同一种洗发水,感觉要吐了。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啥,我在九十月份就开始计划了,慢慢加购物车,把家里要用的日用百货都看好,就等着双十一到了一次屯好一年的。这一年基本都不用买了,比如:
买的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注意⚠️⚠️⚠️有转折有亮点
但是很多时候除了双十一也有很多漏洞的:
尤其是最后这单 厉害吧,很怕买家不给我发货,还好我顺利收到质量还很好。其实也不需要浪费多少时间,我平时闲了就拿手机逛一逛,很多点都有隐藏的优惠券的,借助返利平台购买才能领导券,大家没事就分享一下有啥值得买的,真的能省下不少钱,现在很少去超市商场买东西了,马爸爸真的很好。
最后我想说一定要理性消费只卖自己需要的。
跑题一下
从公司角度的收益最大化分析,双十一订单量最大,那么此时不赚更待何时,所以,双十一大部分淘宝店铺商品都不是最低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算是博弈论的一部分体现,虽然制造业在于细水长流,可由于市场曲解(此时订单量比平时大太多),所以,上述现象必是常态,尤其是一些不算品牌的旗舰店,毫无顾忌。
你这理论和我媳妇的理论出奇相似。
1000块的东西打5折买,就是净赚500,然后用这净赚的500买这件衣服,实际消费0元,还白拿一件衣服,不买是傻子。
双十一是你可以花最少的心思(不花心思)买到优惠必需品的日子。
比如说我画画要买的颜料,平时68不包邮,偶尔包邮活动,偶尔可领3元券(不领券并不会自动减3),偶尔第二套减10,很显然我不乐意每天去看一个颜料搞不搞活动对不?双十一颜料60包邮,全淘宝购物满400减50,不费吹灰之力,优惠到手。
抽纸,洗衣液,沐浴露,洗发露,袜子,内裤,米粮油盐糖,同理。
其实我每年这天都买好几千的东西,因为我是一个很不喜欢花心思花时间购物的人。
今年双十一我还买了一个电热水壶,比欧尚同款便宜两百块钱,买了一个新的卷发棒,比三年前用时买的便宜了50块钱,我甚至还买了一叠信封和固体胶,比去年用时买便宜了20块钱。
有些人觉得双十一就是胡乱冲动消费的日子,贪小优惠失大钱,可能是因为他们住在出租屋里,顿顿吃外卖,没有自己的家。一个家和家里的日常生活,需要必需品,双十一可以帮你不动脑子地省下几百几千。
经济学有那么多原理观点,有理性有感性,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不花钱就不是损失吗,很奇怪的是当你去旅游的时候,在五星大酒店花费高昂,却在平时为了买根葱的价格斤斤计较,这是你的开销账户不同罢了,在实体店买衣服你觉得多花钱无所谓,为什么明明在双十一花的更少你却觉得自己损失了呢。
消费者获得商品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如果一个商品买回来了,你不怎么用,那么你支付的货币与你得到的使用价值不对称,你就损失了,所以说亏不亏损不在于什么时候买,而在于买回来之后商品是否充分实现了使用价值,也就是商品价格与使用商品的价值是否对等。
比如一个商品在平时市场价格为100元,双十一的时候降价为90元,那你这个时候购买,从货币数量看是盈利的,注意,我这里说的平时市场价格是不变的,有的人觉得双十一买东西亏是因为有的商品都是先升后降,这实际上并没有优惠,或者是买回来的东西确实和平时相比降价了,但是买了不怎么用,支付的这笔钱本可以用来满足更好的需求,那就是亏了。
因此,什么都不买只能说明你的货币没有支出,但是这并不意味就就没亏,比如在双十一可以用上述90元的货币得到价值100元的商品,如果不买,日后得花100或者更多的价格来获得该商品,那么不买就是亏了,当然前提是这个商品对你具有足够的使用价值。
说双十一没便宜多少的,你们怕是不知道大额优惠券吧
如果你抽中了买保时捷跑车一辆优惠五千元的奖励,你不买是一种损失吗?这跟经济学没关系,只跟你的荷包有多少钱有关系。。
因为你在双十一期间收获的红包是固定的,所以最优解是只买一件商品然后把你的红包用掉。
双十一不是单身节目什么时候变成购物节了
作为一个学生党中的“资深买家”,我觉得是不亏的,现在基本上也不存在用不用得上一说,不合适不喜欢用不上,完全可以退换啊。一件外套卖599,双十一放了购物车,淘宝提醒我看直播,无聊的时候点了一下,中了50优惠券,然后,双十一那天各种抵扣总共是240,今天又很开心收到了一个围巾(是看直播一起抽中的)。还有一双鞋,不喜欢,当时就退了,有运费险,然后也没花钱。嗯,总之还可以
双十一最浪费的事,比如我需要一个产品,平时五百块钱就买了,双十一花了一千块买了一堆用不到的东西就是为了凑个减价,变成了三百块,心里还感觉赚了,看平时五百呢,现在只买了三百,那,其他一千买的东西感觉有用吗?如果你刚好需要,那倒是很划算,如果只是为了凑价,平时我五百就买到,现在1300才买到,你还觉得赚吗?我曾经为了等购物车的东西降价,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看价格,一直到双十一,我发现原价都贵了,有几件比以前没打折前还贵。。。。。。。。。。。。。。。。。。。。。。。。。。所以说,双十一没有买东西,并不是种损失,想法,盲目跟风买一堆乱七八槽的东西才是损失
商业骗局。包括海澜某家林某新双十一上热搜。实际上卖弄的都是中国式聪明。内部先下单占订单号,然后推活动。十二点付款。最后拼订单号先后顺序。简直不要太恶心。几百万的手机真以为双十一会送给你们?
唯一一个买的很实惠的书,又不发货了……
自己的生活里没什么值得不值得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自己的金钱是为个人服务,自己觉得开心就好。自己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就可以了
总有需求,就会产生交易行为。双十一买大部分商品是比平时便宜的。只不过现在被电商各种优惠计算方式搅得脑袋疼。否则,美国的黑五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抢购了。
如果是你需要的,就值得,如果你不需要的,再便宜也是浪费!
大多数中国的消费者购买的是“占便宜的心态”,而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所以就有了先涨价后打折的促销模式。当然这种模式无可厚非,毕竟房租、水电费、税收、员工的薪水……是不打折的。而对消费者而言,既然买到了“便宜”,你就别再矫情商家是不是“更便宜”了!
姓名*
网站
评论*
评论 ( 20 )
我经济学本科,我不止双十一不买,我全年都不买。
衷心鼓励大家积极消费,利国利民,创造共赢。
不买我感觉我会亏,买买买的时候只要记住提前问问自己:需要吗?喜欢吗?适合吗?都满足就放心大胆的买!
续参加几年双十一了,可以说越来越有经验也越来越能把持住自己了。便宜是真便宜,店铺做活动是经常的,但是双十一又叠加啊,红包,津贴,购物券这些一叠加真的比平时便宜很多。
z前我一看便宜就买买买,现在我更理性了,买自己需要的,买自己能用完的。比如我一个朋友买了洗发水,一百块十瓶,平时屈臣氏65两瓶的那种,她100买了十瓶。都是400ml的,但是我的天,这得用个两三年才能用完,两三年用同一种洗发水,感觉要吐了。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啥,我在九十月份就开始计划了,慢慢加购物车,把家里要用的日用百货都看好,就等着双十一到了一次屯好一年的。这一年基本都不用买了,比如:
买的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注意⚠️⚠️⚠️有转折有亮点
但是很多时候除了双十一也有很多漏洞的:
尤其是最后这单 厉害吧,很怕买家不给我发货,还好我顺利收到质量还很好。其实也不需要浪费多少时间,我平时闲了就拿手机逛一逛,很多点都有隐藏的优惠券的,借助返利平台购买才能领导券,大家没事就分享一下有啥值得买的,真的能省下不少钱,现在很少去超市商场买东西了,马爸爸真的很好。
最后我想说一定要理性消费只卖自己需要的。
跑题一下
从公司角度的收益最大化分析,双十一订单量最大,那么此时不赚更待何时,所以,双十一大部分淘宝店铺商品都不是最低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算是博弈论的一部分体现,虽然制造业在于细水长流,可由于市场曲解(此时订单量比平时大太多),所以,上述现象必是常态,尤其是一些不算品牌的旗舰店,毫无顾忌。
你这理论和我媳妇的理论出奇相似。
1000块的东西打5折买,就是净赚500,然后用这净赚的500买这件衣服,实际消费0元,还白拿一件衣服,不买是傻子。
双十一是你可以花最少的心思(不花心思)买到优惠必需品的日子。
比如说我画画要买的颜料,平时68不包邮,偶尔包邮活动,偶尔可领3元券(不领券并不会自动减3),偶尔第二套减10,很显然我不乐意每天去看一个颜料搞不搞活动对不?双十一颜料60包邮,全淘宝购物满400减50,不费吹灰之力,优惠到手。
抽纸,洗衣液,沐浴露,洗发露,袜子,内裤,米粮油盐糖,同理。
其实我每年这天都买好几千的东西,因为我是一个很不喜欢花心思花时间购物的人。
今年双十一我还买了一个电热水壶,比欧尚同款便宜两百块钱,买了一个新的卷发棒,比三年前用时买的便宜了50块钱,我甚至还买了一叠信封和固体胶,比去年用时买便宜了20块钱。
有些人觉得双十一就是胡乱冲动消费的日子,贪小优惠失大钱,可能是因为他们住在出租屋里,顿顿吃外卖,没有自己的家。一个家和家里的日常生活,需要必需品,双十一可以帮你不动脑子地省下几百几千。
经济学有那么多原理观点,有理性有感性,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不花钱就不是损失吗,很奇怪的是当你去旅游的时候,在五星大酒店花费高昂,却在平时为了买根葱的价格斤斤计较,这是你的开销账户不同罢了,在实体店买衣服你觉得多花钱无所谓,为什么明明在双十一花的更少你却觉得自己损失了呢。
消费者获得商品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如果一个商品买回来了,你不怎么用,那么你支付的货币与你得到的使用价值不对称,你就损失了,所以说亏不亏损不在于什么时候买,而在于买回来之后商品是否充分实现了使用价值,也就是商品价格与使用商品的价值是否对等。
比如一个商品在平时市场价格为100元,双十一的时候降价为90元,那你这个时候购买,从货币数量看是盈利的,注意,我这里说的平时市场价格是不变的,有的人觉得双十一买东西亏是因为有的商品都是先升后降,这实际上并没有优惠,或者是买回来的东西确实和平时相比降价了,但是买了不怎么用,支付的这笔钱本可以用来满足更好的需求,那就是亏了。
因此,什么都不买只能说明你的货币没有支出,但是这并不意味就就没亏,比如在双十一可以用上述90元的货币得到价值100元的商品,如果不买,日后得花100或者更多的价格来获得该商品,那么不买就是亏了,当然前提是这个商品对你具有足够的使用价值。
说双十一没便宜多少的,你们怕是不知道大额优惠券吧
如果你抽中了买保时捷跑车一辆优惠五千元的奖励,你不买是一种损失吗?这跟经济学没关系,只跟你的荷包有多少钱有关系。。
因为你在双十一期间收获的红包是固定的,所以最优解是只买一件商品然后把你的红包用掉。
双十一不是单身节目什么时候变成购物节了
作为一个学生党中的“资深买家”,我觉得是不亏的,现在基本上也不存在用不用得上一说,不合适不喜欢用不上,完全可以退换啊。一件外套卖599,双十一放了购物车,淘宝提醒我看直播,无聊的时候点了一下,中了50优惠券,然后,双十一那天各种抵扣总共是240,今天又很开心收到了一个围巾(是看直播一起抽中的)。还有一双鞋,不喜欢,当时就退了,有运费险,然后也没花钱。嗯,总之还可以
双十一最浪费的事,比如我需要一个产品,平时五百块钱就买了,双十一花了一千块买了一堆用不到的东西就是为了凑个减价,变成了三百块,心里还感觉赚了,看平时五百呢,现在只买了三百,那,其他一千买的东西感觉有用吗?如果你刚好需要,那倒是很划算,如果只是为了凑价,平时我五百就买到,现在1300才买到,你还觉得赚吗?我曾经为了等购物车的东西降价,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看价格,一直到双十一,我发现原价都贵了,有几件比以前没打折前还贵。。。。。。。。。。。。。。。。。。。。。。。。。。所以说,双十一没有买东西,并不是种损失,想法,盲目跟风买一堆乱七八槽的东西才是损失
商业骗局。包括海澜某家林某新双十一上热搜。实际上卖弄的都是中国式聪明。内部先下单占订单号,然后推活动。十二点付款。最后拼订单号先后顺序。简直不要太恶心。几百万的手机真以为双十一会送给你们?
唯一一个买的很实惠的书,又不发货了……
自己的生活里没什么值得不值得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自己的金钱是为个人服务,自己觉得开心就好。自己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就可以了
总有需求,就会产生交易行为。双十一买大部分商品是比平时便宜的。只不过现在被电商各种优惠计算方式搅得脑袋疼。否则,美国的黑五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抢购了。
如果是你需要的,就值得,如果你不需要的,再便宜也是浪费!
大多数中国的消费者购买的是“占便宜的心态”,而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所以就有了先涨价后打折的促销模式。当然这种模式无可厚非,毕竟房租、水电费、税收、员工的薪水……是不打折的。而对消费者而言,既然买到了“便宜”,你就别再矫情商家是不是“更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