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如何看待拼多多成为第二大电商?

日前,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银(UBS)发布了一份长达39页的拼多多发展报告,认为“2.0代电商”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并且仍将延续高速增长。 据瑞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为4.18亿,阿里为6.36亿,京东为3.05亿。从用户数来看,拼多多已是第二大电商平台。 北京时间3月13日,拼多多(NASDAQ:PDD)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营收同比增长652%,去年活跃买家4.185亿,已远超京东…

评论 ( 20 )

  1. 拼多多上的店铺不严谨,很多都是假货,不追求质量,只追求价格,虽说很多东西便宜到极点,但每次都买便宜又不实用的东西,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浪费

  2. 先复制,稍微修改下再粘贴,总是比较容易的,前车之鉴,再者后台有大老板支持

  3. 从普天盖地的广告上看待

  4. 亚马逊无货源店群
    2019年8月8日 于 上午1:45

    没有的吧

  5. 上面卖的,10-30的裤子和衣服,把流量集中打造爆款,然后有量了卖家才能盈利,但是卖家过多,你流量分配不过来,再加上低价低利润,卖家可不是做慈善的。只想说,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6. 第二大电商? 你是说京东不行了吗?还是淘宝不行了?怎么也排不了第二 你要说拼夕夕第二大还有可能

  7. 专业放单主持,一单一ip,我们有自己团队,需要的老板联系。

  8. 大家能支持就尽量支持一下拼多多吧,没有这只鲶鱼在里面搅活,京东和淘宝就只会不断的加价,不断要求提高利润,要让京东和淘宝知道,它们敢加价,我们就敢淘汰掉了它们,大家多支持一下这些后来者,让他们充分的竞争,我们买家和卖家的日子才会好过。

  9. 尴尬~

  10. 拼多多应该是区别于淘宝 京东的另一类电商吧,但是他的问题是口碑烂,给人low的感觉。做好内部功夫,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可以考虑做一个新的门类,暂且叫做 拼好货吧 类似天猫 应该可以提高品牌low的形象吧 ,了。值得期待

  11. 这个第二,是以亏损的巨大代价换来的,也就是说,拼多多是亏出来的中国第二大电商。客单价上,还远远低于原来的老二京东。

    拼多多2019年打击治理假货路很长https://www.zhihu.com/video/1089952367906168832

    2018全年财报出来后,股价断崖式的跳水,18%的跌幅可以用崩盘来形容。拼多多的股票K线一次跳过N个道氏阻力点,一只股票能短期内产生这样的跌势,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3月13号晚间发布的财报看上去比较亮眼的,2018年GMV同比暴增233.99%,年度活跃买家突破4亿大关……这在电商行业放缓的2018算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但靓丽数据背后的代价还是相当大的,拼多多在2018年当中,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34.418亿元,较2017年同比暴增900%;扣除一次性股权激励带来的亏损影响,拼多多全年经营亏损仍然接近40亿元。

    这四十亿也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拼多多股价迅速由涨转跌,最高跌幅达到18.37%,将今年以来三分之二的涨幅全部回吐。市值也跌穿300亿大关,来到了280亿,已经落后了京东127亿美元。

    现在的股价和之前瑞银给出的37美金也相去甚远,财报发布之前瑞银对拼多多的预期相当乐观。包括2021年拼多多年活跃用户将与阿里巴巴集团2018年底的用户数持平;2021年,拼多多的年GMV将赶超京东达到2.07万亿元等等。

    之后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等等投行都对拼多多给出了不错的投资评级。

    财报出炉之后,拼多多高昂的获客成本击穿了投资者的心理防线,第四季度60亿的开支却只换来了18%的买家环比增长,这和无用功几乎没有两样。拼多多的成长性也开始受到各种质疑,股价大幅跳水,也就成为了意料之中的故事。

  12. 农村包围城市,向来正确

  13. 不知是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心驱使,还是自身地位受到威胁后的愤怒反应,在2018年的3·15前后,淘宝悄然上线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购物APP。

    从「邀人赚红包」的营销手段,到「极致性价比」的口号,这款打着「淘」字头的红底白字新软件从上到下,都让人不禁联想起那位行业里风头正劲的闯入者。

    与此同时,京东也没闲着。

    旗下还没筹备齐整的全新平台「拼购」,也强行提前开始了全面招商。虽然叫嚣着「低价不低质」,但货架上的商品海报审美水平却也暴露出了他们的野心——无他,与淘宝一起,尽全力剿杀拼多多。

    黄峥不是张无忌,但拼多多却受到了和「明教」一样的待遇。

    纵使如此,在整个2018年,拼多多也毫无疑问可以被称之为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最受关注的几个公司之一。甚至在某些场合当中,没有「之一」。

    但在当下,我们已经无意再去连篇累牍地控诉类似商品质量、牛皮癣式促销链接、惹人心烦的电梯广告等一系列「拼多多原罪」。

    因为,这场持续了十二个月的「围剿」,胜负已定——

    特价版的淘宝依然和诞生时一样低调,不超过100万的月活诉说着失败;

    京东拼购悄无声息地淹没在了刘强东的明尼苏达绯闻之中;

    而光明顶上的拼多多?

    成功上市纳斯达克已然半年,股价在从未停歇的风波中不降反升。甚至在瑞银的统计当中,实打实地成为了「中国第二电商平台」。

    拼多多骑在了许多敌视他的人头上,嬉皮笑脸地诉说着: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

    回望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进程,有一个无论从任何角度去盘点,都始终无法忽视的现象——就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当中的中产阶级或者说中等群体,与底层大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正在愈发蔓延。并且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尤为明显。

    如果要用最具象化的方式来表达,每到年关岁末就会固定火爆网络的《XX互联网人春节回乡指南》,就是这个问题的最好反映。

    你明白这意思了吧?其实长久以来,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都是被狠狠地割裂开来的。

    这种对立,很大程度来自于「不理解」。

    中国互联网产业长达数年的持续飞速发展,实际上帮助许多人实现了如同「儿戏」一般夸张的阶层跃升。

    而数量足够庞大并且触手可及的真切案例,又令所有身处这个行业里的人们,都集体产生了一种由艳羡情绪所带来的虚幻质感,仿佛自己也随之掌握了许多事物的阐释权一样——「在我的代码里在我的PPT里,没有人可以击败我」。

    这种虚假的质感,让整个群体的审美、娱乐,乃至日常议题都附上了一种中产阶级所独有的自我欣赏气息。

    由于自我欣赏,于是他们控制了微博热搜,控制了豆瓣评分。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烦躁,他们的人生困惑都需要更多的关注。

    而其他人的爱情?其他人的烦躁?

    在阐释权的缺失之下,都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惹人嘲笑了。

    这一整个群体其实就是「淘宝」,或者说像淘宝这类互联网平台的人格化反映——依靠着互联网的浪潮和红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阶级晋升,或者说,假装自己实现了阶级晋升。但由于物质层面的变化来得极其有限,而不得不在精神层面,狠下文章!

    所以真的存在「不理解」吗?

    怎么可能。其实只是故意,或者说想方设法不去理解罢了。因为一旦理解,那精心设计之下的阶级差距感,就会瞬间荡然无存。

    并且,由「阶级差距感」所支撑起的自我欣赏气息,也会随之变得可笑,甚至有点可怜了。

    我曾在文章将要结尾时,将本文初稿发给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媒体」的编辑,想询问是否能够被采用?

    然而结果却是这位编辑在收到文章的第一瞬间,便发来了回复——我们不聊拼多多。

    一瞬间,穿着长袍的孔乙己突然浮现在眼前。

    现在再去回看十二个月前「围剿拼多多」的风潮,你也许就能够理解了——这已经并不是拼多多卖假货,或者扰乱行业秩序的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当下的中国互联网,正在无可避免地发生着中产阶级趣味向蓝领大众化审美转移的趋势。以及,「互联网土著」们对这件事的抗拒和愤怒情绪。

    这也正是导致前文里「不理解」的根本性原因。掌握着话语权的平台们围剿拼多多,乃至集体鄙视趣头条、或者认为快手臭不可闻,都只是两个阶层对立的一体多面表达罢了。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全体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曾经由高净值、高知人群建立起来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门槛放低势在必行——移动互联网需要新用户,因为这是一个视「增长」为信条的世界;三四线乃至非线级城市的人民也需要移动互联网,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空虚已久。

    占据小镇青年和三四线中老年用户手机使用时间的软件,从JJ斗地主、熊猫麻将一类的「现实替代品」,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为了拼多多、快手、趣头条这「底层三巨头」。

    显然,和前者相比,后者不再只是现实生活的互联网替代产物(把麻将桌摆到手机里去了而已),而是活生生地再造了一个全新世界——意义不仅在于让人看到了,原来千里之外的河南生活着一对饭量奇大无比的兄弟,或是两百公里外活跃着一个会跳舞的牌牌琦。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新鲜方式。

    所以,对于三四线或者更底层的人民来说,因为移动互联网的降临,曾经受困于现实的匮乏感,逐渐被消解了。于是,他们在互联网世界里登堂入室。

    但对于互联网中产阶级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核心人群的漂移使得他们成为了尴尬的余孤——不仅正在失去话语权,甚至连对过往保留玫瑰色幻想的权力也一并消失了。他们失去了控制微博热搜,控制豆瓣评分的权力。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烦躁,他们的人生困惑都逐渐变得不再有人关心……

    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不断放大「差异化」的方式,来强调自己原有的地位;通过表达「不理解」,来隔离两个人群的审美。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在互联网中被广为流传:

    现在的白领工薪阶层们每天坐在办公室朝九晚五的工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生活已经不错了,其实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现在的你和七八十年代的纺织工人还有电子厂里的工人是一样的,现在在公司的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在自我贬低的背后,这些文字其实也代表着一个群体深沉的自省。

    在虚无的质感被剥夺之后,需要多久才能再次露出真实底色?是用更加激烈的方式来逃离现实,还是直面浪潮背后的隐藏现实?

    这就是「互联网中产」们的痛苦之处——温饱问题已经不是当前的困扰,但距离充分自由却又差得老远。这样的现状让他们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却又无法让自己的优越获得大家的充分认可。

    一场皮洛士式的胜利,或者说,没有人胜利。

    (完)

    原文首发于 @十二个月后
    欢迎在微信搜索After12s,或十二个月后关注
    原创文章还请勿转载~

  14. 拼多多之所以在几年内做完了淘宝十几年做完的事,跟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是分不开的,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拼多多的人群覆盖面广,主要针对中小型城市,而且拼购模式更适合这些人群的购买心理,以量致胜。 而且广告覆盖面广,充斥记忆,虽然我没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但广告洗脑力量还是很大的。

    但是个人认为他要是不及时调整策略,难以长久下去,毕竟假货泛滥,可以以价格便宜得胜一时但是不可能存活一世。

  15. 腾讯在电商领域的旗子,混点名头出来很正常,毕竟现在整个电商盘子这么大,淘宝一家吃不下的。

  16. 拼多多的差异化市场打的非常好,第一,人群选的非常好,4.5,6线等城市的人群淘宝覆盖了很久,但是一直做的不好,所以多多有这个机会,第二,拼购的模式也非常的符合这类人群,分享加便宜,第三,当然还微信流量的支持,第四,广告轰炸,很明显的很多综艺节目都是他了。

  17. 在微博上刷到过,过来说两句。

    拼多多成为第二大电商的说法是结合年度GMV来说的,也就是年销售总额位居全国第二。时间节点对于数据排名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不得不说,这几年拼多多的风头正劲,确实发展的不错。就像很多网友说的,主要竞争力来自于农村,从这个角度说拼多多确实弥补了一部分市场空白。

    不过,虽然现在拼多多在市场占有份额方向很有优势,但是与阿里巴巴或是京东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现在各大电商的实力不是只局限于B2C这个模式了,阿巴的核心竞争力是支付宝,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是京东物流,像京东那样依靠资金打造的高科技产业供应链条,属于比较稳定的竞争优势。而拼多多目前对微信流量的依赖还比较大,在产业方面的发展不是很完整,仅凭GMV这一点阐述拼多多成为第二大电商的说法应该是不太准确。

    除此之外,拼多多虽然家喻户晓,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或者说很少用过拼多多的,像我周围的同事,手机里一般都会下京东,淘宝,小红书什么的,但是没有下拼多多的,感觉拼多多在口碑和受众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吧,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理解,不喜勿喷。

  18. 中国80%还是穷人啊,所以拼多多还是有市场的,就如当年的哪些街边2元店

  19. 腾讯持有的拼多多A类股比例为30.9%,这就是流量基础,微信给拼多多提供的流量大的难以想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