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商家如何制定自己在类似 618、双 11 这种大型活动中的促销计划?

比如挑选哪些品类,打几折,怎么送券,怎么满赠,怎么平衡不同平台的优惠程度,会不会存在被平台绑架的情况? 看到乐视的投诉:乐视电视指责天猫618强行降价:店大欺客,剥夺企业定价权_科技_腾讯网 乐视电视今日发表声明,称两大第三方电商平台(即天猫、京东)在乐视优惠力度上,仍强行通过优惠券、满额返现等方式进行价格补贴,并且这些补贴多数成本仍强迫乐视方面为其买单,远远超出了乐视的承受能力。 声明还表示,当下的价…

评论 ( 6 )

  1. 谢邀
    首先需要明确大促期间品牌方让利,这是必须的。
    其次,如何合理平衡品牌方和用户之间的利益,这个至为关键,大致方向是确定主推产品和辅推产品,切忌简单的全场打折模式。
    主推产品尽量是线上专供款,有足够的让利空间,具有性价比的品牌产品,玩法要多样,满N件打折,赠品等等。玩法多样可以参加多个会场,整体节奏跟着平台走即可。这些都不是核心
    核心的动作是一定要珍惜大促期间的访客,要让这部分访客产生动作,能当场转化就当场转化,不能转化就加入群聊,用后续的社区化运营触达转化,再圈不进群聊,至少要产生关注,这样的价值不次于当天转化。
    另外就是扩大客单价,UV价值扩大化是平台追求的方向,所以关联销售和上下游行业关联也是可以合作的方向。
    总而言之,社区化运营,为用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规避完全的价格竞争非常关键。
    希望可以有帮助

  2. 以tm平台为主,电商大型活动的最少需要两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去提前准备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备的东西(以一般情况,卖货类目为主,不同类目不同产品准备东西不同)!
    1:全年销售目标制定好的情况下针对每个月份目标做详细解析,全年预算制定,具体分解到每个月份!很重要,再垃圾的计划也比没有计划好。
    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型活动促销的时间节点,我们的目标只有有一个:上会场,上会场,上会场。上会场与自己店铺做活动(直钻推广)差别还是相当大的!(由于某些原因,今年618没上会场,效果还不如一场聚划算)
    2:人员配置(很重要)!现在做电商就像打仗一样,千万不要跟我说你很牛逼,什么事都自己做!长时间的活动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小的细节,专人负责,出现问题及时修正。不同的店铺人员配置结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咯
    3:关于选品这就尴尬了!你是店长,对自己店铺产品、竞品、行业应该有一个深入了解。在大促活动中,选择店铺爆款上活动效果比普通的好上千百倍(验证过,不要质疑)!初期选款可以直钻测试(大家都懂,不细说),不同类目、不同店铺情况不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方式!
    3:价格问题,大牌对价格都有严格的把控,不是你想动就能动的。中小卖家在价格上就可以灵活一点了,现在做电商上来就价格战,不排斥价格战,但要有自己的目的!打几折?基础价格设置高一点,方便参加活动调控,现在消费者都成精了,不太在乎你打几折,只在乎你活动价格!切记:不管是什么活动的售价千万不要低于你准备在双十一的售价,不然……
    4:送券?老顾客推广呗!满赠?我是消费者你送给我的越多我越开心。送什么,送多少,满多少送,自己平衡去!一定要注意:要让客服知道(不然客服一脸懵逼回答不了顾客提问)、要让仓库发货知道(少发漏发问题也很严重)!
    不同平台问题不知道!
    公交到站,上班咯

  3. 说陪玩的应该是不是做电商的,泻药!

    首先讲一下作为平台方做大型的促销活动的目的,1.投入生产,促进C端用户购买行为;2.扩大平台影响力和线上同期市场份额(这个很好理解,线上总得来说体量结构已经完成布局,天猫、京东、唯品会、二线的各大垂直类跨境类电商),日常没有活动的时候都是呈正态分布,也就是你多份额,我就少份额,彼此都是固定的一个态势,唯有强爆发的时候是在618和1111,京东618战绩不菲哈!这个时候总体的态势会两极分化,谁主导的谁占利!这个好理解。3.比拼各家运营和促销能力,并不是谁都能做好千亿级别的GMV产品能力的,我自己主导过百亿级别的GMV产量,错漏百出,产品问题严重,很考究运营、产品技术协同能力和服务器冲量能力!

    那么商家如何在平台生存?这是一个技术活,除非你能做到跨国企业像优衣库、Zara、杰克琼斯这类的产品,否则你是没有溢价能力的,首先品牌商家都有自己的促销节奏,不容易被平台带偏,我们称之为盈利品类。但一般的品牌商家体量并没有那么大,多数还处于市场竞争的初期阶段,这类企业最受平台欢迎,我们称之为流量品类,价格不会太高,成本可控,议价能力有但不强,能接收年中促销,这类产品相对来说也为消费者所喜欢!

    所以,商家如果想配合平台做促销,而又不想为平台做牺牲品,大可以按照以上方式来迎合平台,高价值产品做盈利品类,坚持不打折,走中高端路线,低价值产品走流量品类,打折力度按照平台节奏来走,如:满额减、包邮、返券、抵扣券、满额赠、1元购、聚划算、产品组合促销等等,当然,品牌有实力的可以借势做一下站外营销,如佰草集,相宜本草等这类的经常这么干的了!

    以上,暂时想到这些!

  4. 如果是渠道商,代理品牌的话一般品牌商会有对应的控价和活动力度出来,商家在这个范围里面去玩就好了。如果是自营品牌并且在两个平台都算是ka商家的话,就看怎么去取舍了,二选一多少有点在所难免,错开产品线是一个选择,jd专供或者tm专供,但是能这样两条线都打爆的品牌太少,更多是换包装换马甲一个产品两边卖…总之商家有时候就是这样,在平台玩就得按平台的规则,即使规则不合理

  5. 对于一个普通的经销商商家而言,如果你是标品那就简单了,因为品牌方会给你活动的价格,活动力度,然后按照平台基础力度就好,其他的你基本上不用考虑,除去推广运费等,你基本上不会挣钱。

  6. 天猫为了狙击京东,自己给商家补贴了券,钱是天猫出,京东为了跟价很财大气粗的价格全线拉低,顺手自己还干了几波价格,看小米电视就知道,京东主动发起的狙击战,至于最终京东怎么结算费用这就不知道了,毕竟天猫是POP模式京东是自营模式~门道可不一样,扯远了~关于商家怎么制定,第一个问题有点尴尬,商家难道产品存在不就已经局限了品类么,如果是标类还有价格管控说法,非标类,商家根据自己的供应链和毛利应该有底价,日常价,日常活动价,大促价的概念,才能管控毛利和价格,用户体验也才没有问题~打几折,怎么送券,怎么满赠都基于毛利和同行竞品的对策问题,平台怎么平衡,原则上保持露出价格一致,到手价一致,如果做不到,区分两者的玩法,做到让用户无法比较和权衡就好,还有,如果不是大商家,双方也懒得绑架,再牛逼一点平台也绑架不了,无解的题就死到临头在想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