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做了一个聚划算的网站分析,业内人士可否指点一二?

分析见评论

评论 ( 2 )

  1. 聚划算没必要分析,这种是个案,别人无法复制的。

  2. 聚划算网站分析
    一、背景
    近两年来的互联网市场,团购无疑是最大的热门之一。据领团网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经诞生了5877家团购网站。2011年上半年“千团大战”,峰值5188家;下半年则“千团倒闭“,有1968家倒闭。
    就在这瞬息万变的变化中,市场逐渐趋于理性,一些稳扎稳打、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的团购网站逐渐浮出水面,而在淘宝平台上孵化出的聚划算无疑是其中的执牛耳者。
    聚划算于2010年3月21日上线,最初只是淘江湖的一个子模块,知名度也不高,但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发力。经过奔驰SMART和世博会英国馆圣殿种子等经典团购活动,知名度迅速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并于2011年10月从淘宝中独立出来,2011年全年成交额达到100.35亿,占据全国团购市场的近半壁江山,每天有1200万的UV,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团”。2011年12月28日,聚划算正式宣布开放战略,开启团购3.0时代。
    二、聚划算商业模式
    1. 产品和服务
    实际上,从线下团购的传统意义上讲,团购是消费者群体联合起来进行购物的方式,提高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获取优惠或便利。如旅游包车、团购火车票、商家促销活动(×人以上×折优惠)等,参与团购的消费者往往是熟悉的或同一组织的群体。
    而当前流行的在线团购模式则是商家为了促进销售或提高知名度,将团购平台作为一个营销渠道。而聚划算最初实际上就是淘宝商家为了打造爆款、提高店铺积分的促销渠道,若不是挂上“团购”这个名号,跟淘宝的“促销频道”(12年1月1日起停止运营)没什么两样。
    聚划算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及导航服务,为店铺(上聚划算都要先在淘宝上开店,包括服务类团购及团购平台)提供营销及销售渠道。
    2. 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已经很明了,一类是终端消费者,一类是店铺和加盟团购平台。
    消费者最初大多是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使用网络较多的工薪阶层和大学生。而随着聚划算服务类团购、“D2C”频道及“品牌折扣”频道的推广,以及对商品品质的不懈追求,中高端消费者也逐渐被吸引到这一平台上。
    而从店铺角度来说,店铺主要包括商品类和服务类。其中商品类店铺主要来源于淘宝网原有店铺,而服务类店铺则更多来源于对线下市场的开拓。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刚刚开通“本地生活”频道(以口碑网为基础),有望成为聚划算服务类团购的重要商户来源。
    加盟团购平台虽因资金和流量等需求加入聚划算平台,但终究会有所顾虑。因为其开拓的商户若发现在聚划算上更好,就无需采用原来的平台,更加节约成本。
    3.需求分析
    从消费者性别上来看,男性往往将其当做一个导购平台,相对快速有效的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女性则更多将其当做逛街的平台,在精美的图片中徜徉,看到想买的就买,反正价格和质量都很让人放心。重要的是,它省去了比较的成本,折扣力度和质量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如今,消费者的品质需求及个性化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理解为尊重需求及个人实现需求)也逐渐被挖掘,“我想团”频道又引入了C2B模式。
    而店铺中,商品类店铺无疑仍主要将聚划算作为打造爆款、提高流量和店铺等级的促销渠道,服务类店铺则要么是直接销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要么是提高知名度。
    4.运营模式
    聚划算运营的主要流程是商家提供商品——聚小二审核——消费者投票——运营团队发布商品——消费者购买并支付——卖家发货(——物流配送)——消费者收货或消费——买卖双方互评。聚划算以其丰富的线上资源(包括淘宝网和支付宝)和强大的团队,以及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打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精品团购,达到了连团购鼻祖Groupon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5.成本结构
    作为轻型团购的代表,聚划算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及少量设备成本。其中人力原本主要是网站的技术、运营及客服团队,但随着线下市场开拓的需求,销售团队成本也逐渐增加;凭借淘宝的知名度及强大的自有线上营销渠道,聚划算营销成本原本不太高,但为了提升品牌形象,通过非自有渠道的推广费用不断增加,如在央视打广告。
    6.盈利模式
    最初,聚划算仅仅作为淘宝店铺的营销渠道,自身并未追求盈利,商品要上聚划算几乎不交任何费用,但聚划算为集市和天猫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及交易费。
    但随着团购逐渐趋于理性及自身地位的稳固,聚划算已开始探寻盈利模式,目前,广告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个人认为未来可能会探索优惠券(或会员卡)及收取加盟费的模式。
    三、SWOT(或OTSW)分析
    常见的SWOT分析常常从内部的优劣势(即SW)开始,但由于该分析有一定主观性,可能会导致分析方向的失误,更合理的是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即OT)开始,这里SO、WO、ST、WT战略不再赘述。
    1.机会(Opportunity
    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潜力依然巨大,社会零售品总额占比依然较低,作为领先的营销导购平台,聚划算潜力巨大;服务类团购市场培育已比较成功,聚划算发力机会很大;团购网站抱团取暖,趋向于背靠大树好乘凉,聚划算无疑是最佳选择;消费者对团购的个性化需求及品质需求逐渐凸显。
    2.威胁(Threats
    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安,团购市场一片混乱,影响了消费者对团购的信任;竞争者众多,尤其是服务类团购已有强势巨头,如拉手网、大众点评团等;开始经营实物类团购竞争者也越来越多。
    3.优势(Strengths
    强大的流量平台和成熟的支付平台,商户和消费者的获取成本都很低,实物类团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强大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业内完善的审核体系和服务保障,消费者购买更放心。
    4.劣势(Weakness
    服务类团购发力较晚,市场开拓成本相对较高;已有的口碑网(“本地生活”频道)暂时难以与大众点评网等抗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影响加盟团购网站的信任。
    5.小结
    聚划算天生基因优良,在实物类团购有强大的竞争壁垒,在服务类团购方面尚有欠缺,但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四、竞争分析
    这里采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当前团购市场的竞争态势。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聚划算巨大的流量和品牌知名度使其与供应商的谈判处于强势地位,但服务类团购相对于实物类团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稍强。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消费者最看重的是性价比,持续的高性价比和用户体验才能让消费者产生高忠诚度,由于业内竞争激烈,消费者转换成本很低,所以购买者处于强势地位。
    3.同业竞争者:虽然经历了2011年下半年的“千团倒闭”,但团购市场依然火爆,留存下来的竞争者实力也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团购网站必须更加重视品质和用户体验。拥有高壁垒线下资源的大众点评团,以及与聚划算模式极为相似的QQ团购是重点关注对象。
    4.新进入者的威胁:包括传统电商(如亚马逊、苏宁易购)、当前大热的社会化电商(如美丽说、蘑菇街等),以及拥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公司(如新浪微博、360、搜狗、网易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化电商和新浪微博等,这些都是当前互联网市场的热门公司。
    5.替代品的威胁:除了团购领域新兴起的闪购、C2B等模式,作为营销导购平台,聚划算同样面临着提供类似服务的平台威胁,如团购导航、社会化电商、返利网站等,当然,这些模式淘宝内部也已在做,如一淘团购导航、淘宝哇哦、一淘返利等,处于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
    6.小结
    聚划算处于群雄逐鹿的团购江湖中,称其为武林盟主一点都不为过。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互联网浪潮瞬息万变,未来能否依然保持江湖老大的地位尚待时间去验证。
    五、用户体验分析
    这里主要以QQ团购、美团网、拉手网、高朋网等为对比对象,且多提问题,做得好的不再多说。
    1.需求分析
    这里所谈需求分析并非消费者对欲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而是对网站功能和体验的需求。按照卡诺模型定义的需求,顾客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下面通过对聚划算网站的分析来了解这些需求。
    基本型需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不满足顾客时,顾客很不满意;当满足顾客需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按照Krug在《Don’t make me think》中提到的后备厢测试,一般网站必须的六要素包括:站点ID、网页名称、栏目清单、本页导航、“你在这里”指示器、搜索框。
    通过检查,聚划算唯独缺一个搜索框。搜索框真的是必须的吗?对比同类网站,高朋网、美团网都未加搜索框,只是在看似搜索框的地方加了邮件订阅输入框。从目前聚划算商品及服务的数量看,并不算太多,导航标签的设置已经足够用,而当将其作为一个导购类网站时就更加不需要,这与白鸦的逛的设计理念类似。相反,与聚划算最相似的QQ团购,其在线商品和服务数量已经到了不得不加搜索框的时候却没有加,影响了用户(尤其是男性用户)的体验,拉手网就及时添加了搜索功能。随着聚划算团购平台的开放,其商品和服务数量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搜索框也将不得不加。
    期望型需求: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并非“必须”,但是他们希望得到的。期望型需求实现的越多,顾客就越满意;当没有满意这些需求时,顾客就不满意。
    LZ在使用聚划算时,就特别期望能增加排序功能,尤其是按价格排序。因为现在聚划算为了更多满足中高端用户需求,总是把D2C商品及聚名品放的比较靠前,各种价格区间的商品又混杂在一起,给我增加了太多的视觉噪音,对于低端男性用户来说,虽然图片都很精美,但这种体验并不好。
    其他的期望型需求还有:服务类团购可按地区选择并增加价格排序功能;“卖光了”商品及时移除或自动放到页尾;增加聚划算积分功能。
    兴奋型需求: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当不满足时,顾客无所谓,当满足时,顾客就会非常满意,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原本的兴奋型需求其实是网站为顾客提供了超级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但时间一长,顾客已经习惯,再加上同行的竞争,这种需求已逐渐降级,不知何时增加的阶梯价格团购无疑就是一种兴奋型需求。而若网站能不定期提供一些高中奖率的抽奖(奖品可以很少,如天猫年前开展的送积分活动)或优惠券(卡),相信会使顾客非常满意,忠诚度也会大大提高。当然,由于目前聚划算尚无会员营销的压力,这种需求尚未被考虑。
    2.网站结构
    聚划算的导航结构清晰明了,值得称赞。网站顶部是传统的淘宝子页顶端模块,说明目前尚未完全独立,域名也包括ju.taobao.comjuhuasuan.com两个。网站底部是包括帮助中心、商务合作、关注聚划算、手机聚划算、有话要说和关于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在线提意见可扩展为论坛模式,这样更有利于用户间交流和网站的改进。
    而除了站点ID+订阅模块。网站核心部分主要分成了两大块:
    一块是展示和购买区,包括服务团购、商品团购、聚定制、品牌折扣、我想团、聚唱会等六个频道,每个频道下面又有子频道。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频道和子频道之间的商品有部分交叉重复,但不影响体验。另外,聚家装子频道和居家子频道、聚名品子频道和品牌折扣频道语义有一定重复。而“我想团”中的奖励选票对消费者意义可能不大。
    另一块是服务区,包括我的聚划算、卖家团、商家报名等三个频道。其中我的聚划算中的勋章功能对用户没什么实用价值,仅仅是满足一下虚荣心,估计用久了就没啥意思了。
    还有一类区域是广告位,这也是聚划算追求盈利的模式,不过也可能是直通车广告,聚划算本身则无收益。只是目前广告位仅出现在展示区上部和下部,以及部分频道的右侧,与主要展示的商品或服务(实际也是一种广告)相比并未对消费者产生不良体验。未来有可能会在展示区左右两侧打广告,尚不知效果。
    3.用户体验流程
    这里仅从消费者角度看体验流程。进入页面——选择频道——浏览商品或服务——点击参团——进入商品页拍下宝贝——付款。而卖家发货及消费者确认收货则不属于聚划算流程。整个流程可以说是简单便捷,页面图片也设置精美。已开团和即将开团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框采用RGB基本色红色和绿色突出显示,已售完的采用灰色,浏览体验良好,正相反,高朋网则是折扣度突出显示,商品价格则颜色暗淡,未能体现消费者更看重的要素。只是聚划算不同价格区间和不同档次的商品或服务放在一起有些混乱,尚需改进。
    4.疑似BUG
    a.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聚定制”商品在“商品团购”中有出现,但打开参团页面,导航标签依然是凸显“聚定制”;相反,“品牌折扣”中的商品在“商品团购”中并无显示,但参团页面却凸显的是“商品团购”标签。
    b.淘宝登陆框。这个非聚划算BUG,存在已久。即当输完账户名后,点“Tab”键,鼠标未移到密码框,却跳到安全控件登录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