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签以及推荐的设计? 爱开淘 九月 2, 2019 业务发展 6 评论 662 围观 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 几个疑问 1、怎么定义标签这个词, 感觉标签和分类是不是以 频次为界限,(另外好像分类是一对一,而标签是一对多) 2、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标签,应该提取什么信息 3、怎样让标签推荐的内容更精确 (人为干预和算法设计结合?)
评论 ( 6 )
标签系统,在企业中已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说辞。然而让用户标签价值真正落地企业不多,就像“青少年谈性”,有一段话形容得再贴切不过:“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每个人都在说,不知道谁做了,每个人认为另外人在做,所以每个人都声称自己在做……)
在一家企业中,各职能角色更多的关心“能不能使用标签”,而很少关心“该由谁做标签的建设者”。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标签的建设最终是由企业的一个支撑部门来完成,比如是技术部门或者是数据部门。
重点来了,如何三步搭建标签系统:
第一步是“需求收集”
构建企业的标签系统,支撑部门会把“全公司的所有的需求”都扛在了肩上,因此第一步是收集全公司的需求。市场、运营、产品和技术等对标签诉求差异很大。
比如,市场同学关注用户的整体画像,更看中“结果”,如他们希望了解“渠道属性”,知道哪些渠道投放后用户转化效果会更好;运营同学则希望了解更为精准的数据,据此来构建用户分群,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如给“消费超过 1000 元的用户”推荐某个活动;产品同学则关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页面展示;技术同学追求调取数据的便捷性,希望各职能线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平台上,形成统一的用户信息管理平台,而不是每次开发一个新需求,都要去不同的业务系统调取数据……
当然,这只是企业内部需求多样性的缩影。事实上,因为在企业中标签需求方众多,即便同样是产品同学,对标签的理解和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
第二步是“抽象”
面对收集到的“琳琅满目”的需求,“抽象”是让标签体系满足多业务线需求的必需步骤,需要抽象成一个标签框架,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大部分企业的标签系统的初始框架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在初始框架中,通常会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用户个人档案、业务数据沉淀、业务方标记信息、策略类计算标记等。
这里我重点解释下“策略类计算标记”。我们给用户打标签,很多时候不是依赖用户的填写的信息或者采集到的基础维度的信息,而是会包含策略计算的标签,比如我们给“启动 APP 但七天未注册”的用户打上“高流失风险”的标签,这就是定义的一个策略标签。
第三步是在标签框架中“填充数据”
数据的来源通常包括:用户填写、行为数据、业务端数据、策略规则、外部补充等。其中“行为数据”这一来源中,用户分群是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比如筛出“半年内看过宫斗剧五部以上”的用户群体,并给该群体打上“宫斗迷”的标签;“外部补充”不单是购买数据库这种补充数据的方式,对大企业、大集团来讲,多业务线经常会涉及到数据的不断交流和互相补充。
就酱,欢迎关注我并交流~
标签是事物抽象出来的定义,方便用户标记和机器识别。
例如,iPhone 6S=苹果手机+2015款+6s+按压交互+iOS9+ 贵+肾+….,这些关键词,告诉了机器,什么是iPhone 6S
分类,是根据已有且选定的梳理逻辑,将事物归类,单调而固定的,万物列席,皆有归属,一个事物一个坑;
而标签,无限制,两个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标签,标签的世界,自由而富有突变。
标签,可以是某些事物的属性,用途,方法等等等,任何你想描述改事物的关键词,都是标签。
打标签的目的:
更便捷定义事物,是检索,智能推荐,数据分析的基础,
例如你这条回答,你设定了“产品设计”,“推荐”,“标签”,是告诉知乎的服务器,你这条问题的要点是什么,关联了什么,可以辅助知乎分析和分解你的问题,更方便知乎提供给你可邀请的对象,其他用户如果关注了这些标签,在这些用户的时间流中,会看到该问题;
————你的问题,被系统分解和识别了
什么状况下,使用标签:< 简单说一下>
1,你有很多内容,且系统不好理解,图片,视频,音频等;
2,你想要在分类的基础上,更好的让内容更好的流动< 你的问题,因为你的标签设置,能辅助知乎的系统,为你做推荐>;
3,服务设计的事物较多,而用户伴随着模糊需求。例如钢材交易的市场的找钢网,标签数据很少,而女装的app下的衣物,却又很多标签——精准对模糊;
————我是总结的分解线————
1,世界由事物组成,事物可根据选择的分类逻辑,来分门别类——标签可以定义一个分类或事物;
2,分类和标签,都是辅助系统理解一项事物;
3,标签,是搜索,智能推荐等的基础;
4,标签是一个事物的属性,用途,方法等;
5,标签,主要适用于事物较多,系统不易理解,且存在模糊查询和推荐算法的产品中;
推荐阅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69342/
1、什么是标签?
标签是一种信息组织的工具,人们用它来追溯、分享和寻找信息。
我们一般会说“标签系统”或“标记系统”。
它包含了三个内容
虽然用户可能会有各种动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不是因为标记好玩,他们试图完成一个目标。比如追溯,分享,寻找信息。

例如:你上传了一张图片在flickr上,并为它添加了一些标签”小女孩”“茶餐厅”“深圳”等…
那么,你现在完成了3件事。
1、你创建了一种方法来根据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图片(“茶餐厅”,“小女孩”);
2、你建立了多个找到它的途径,将该图与其它图片(“茶餐厅”,“小女孩”)联系起来。
3、你的标签成了群体标签池的一部分。标签将个人和群体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大家的标签合在一起构成了对该图片的一种群体共同认识。如果你使用了已经存在的通用标签,那么你也加强了已经存在的这种联系。
对应了以下三个角度
1、你做了个人信息管理
2、你和他人分享和协作
3、多人的分享和协作组成了种社会化的信息架构。
2、设计标签系统需要考虑的事情
通常在设计标签/标记系统时,会围绕以下4个点讨论:
人们做标记是为了自己使用,还是为了将信息分享给一个群组
标签应该是完全唯一和个性化的,还是应该标准化,以便用于浏览和搜索
系统应给用户彻底的自由还是应该影响和控制用户的标签
做标记的人是否合格?业余人士和专家是否应该区对待?如何调和大众标签表达的流行观点与专家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如对标签要作深入学习,建议看一下Gene Smith《标签 标记系统设计实践》这本书.
概念交叉
标签一般是用户可输入的,如果网站上原来不存在,用户可以随意添加。而分类是网站预设好的,用户改不了。在统计的使用上,标签和分类没区别。
想推荐的更准就匹配的更多一些,能匹配到三个相同标签的两篇文章,肯定比只能匹配到一个的要更精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