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个人品牌的标签怎么打造?

我想打造个人品牌,却发现自己没啥标签

评论 ( 8 )

  1. 感谢邀请。其实一直不明白知乎的推荐机制是怎么样的。只是这个问题问的真的太符合我最近在做的事情了。

    我的定位是个人品牌咨询师,最近做了两个一对一咨询,关于个人品牌的定位,收获了足够的好评和认可。

    关于定位,我以下写两个复盘和案例分享

    第一个案例分享:

    小姐姐是我在写作群链接到的,因为在群里我输出自己的价值,然后加了好友,我在做付费社群,然后她就转账进群了,其实全程并无太多沟通,我一般都是默默的收钱,拉人进群,然后定期分享。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说我免费做个人品牌的定位一对一咨询,共10个名额,她第一个给我私信说想要预约一个。

    约好了时间,我一直等着,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音讯,我就给她发了个信息,她说不好意思刚在忙。然后咨询就这样开始了~

    她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定位上,她已经有自己很明确清晰的定位,专注养生行业4年。

    其实针对这种情况很简单,知道自己的定位,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热情和擅长的事情是什么。那么问题就简单了一半,果然通过了解,她的问题出在了输出上面。

    通过对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了解,给她找出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她说虽然很难,但也明白这样做是对的。然后主动给我发了红包,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财富好像就这样源源不断的来了,大概是因为那一句: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当你真正把你的价值给传递出去的时候,财富自然就流动起来了。

    我的付费社群的定价是19.9元,一对一免费咨询我是真的希望可以把我的价值分享出去帮助到别人,至于回报我真的没有想过,所以当她主动给我发红包而且还是这么大一个红包的时候我真的好开心啊,因为这是对我价值的认可。

    往往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你真正帮到别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愿意为你的价值付费,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而且你也不要害怕接受金钱,因为你只有接受它并热爱它,它才会来到你的身边。

    第二个案例分享

    关于个人品牌的标签怎么打造,其实我从来都不害怕解决问题,我害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许正因为曾经经历过,所以太明白这种迷茫的感受。也因为如此,让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心应手。

    今天这个案例,和我情况很相似,都是喜欢分享,不喜欢去跟别人谈钱,也害怕谈钱,但是为什么我现在不怕谈钱了呢,以前帮助了别人别人付费6.6元我都觉得不太好意思,现在竟然能大大方方的收66元了,如果你也害怕跟别人谈钱,其实这些都是原因的。你只需要的就是找出原因来,然后解决问题。不要逃避,因为逃避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就是太顺了,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经历那么多事情,现在渐渐的会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曾经吃过的苦,经历过的所有的焦虑和迷茫都会在某一天转化成你前进的动力。

    我开始越来越清晰的知道我的天赋是什么,异于常人的洞察力,了解到别人在想什么,他的困惑是什么,并且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热情且擅长,充分应了这几个字。

    所以说了那么多,个人品牌的标签究竟要怎么打造:

    首先找到你的定位,其次努力学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输出价值,获得反馈,呈现结果…

    如此循环,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去做,去践行,如果只是明白道理,不去行动依然不会有收获,依然会在原地打转~

    最深的认可大概就是为你转介绍。真的是超级开心了,而且又淡淡的收了66元。

    加油,写给每一个成长中的人。

    如果你也很迷茫,可以私信我

    【文末彩蛋】

    你也许还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擅长的,还在焦虑迷茫,不自信 。尝试了很多努力,还是无法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将能力变现。

    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从零基础小白,到找到擅长领域,仅半个月时间,建立自己的野蛮成长付费社群, 为50位小伙伴输出价值,极致利他。

    欢迎关注 @一只行走江湖的猪,一个以帮助零基础小白打造个人品牌通过朋友圈变现为使命的90后女孩。

    最后,还给点赞,很有想法的你,准备了《零基础小白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干货。

    关注公众号:一只行走江湖的猪
    与我联系,免费送你,让你少走弯路。

    我是鸳谷,希望遇见那个行动派的你。

  2. 在这里,我们先看下品牌的作用

    品牌在商业领域,意味着凸显的,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带有特定附加值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有形也可以是无形的,关注点在于显性价值和隐性使用价值的差异性。

    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品牌,代表了外界对个人的所有认知,比如美女,甜妹子,大长腿,表格达人,理财高手等等,范围比较宽泛。

    实际上,脉脉谈到的个人品牌,被严格限制在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者限制在个人预定的影响区域内。

    由此,我们可以衍生出,打造个人品牌,就是确认你想影响的圈子,并且确认你想达成的影响力。

    我们再看一下特定的圈子是如何判断个人品牌的,就是如何对圈子内的人进行评价的。

    这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专业能力,这里面包含了背景认知,比如学历,专业,BAT的工作经验,擅长领域,构成了个人品牌的背景板。

    第二:通用力,主要是形象塑造,比如脉脉互动,抖音,知乎,甚至陌陌,对自我向外展示形象的编辑。

    第三:圈子,很多人通过你的圈子来认识你的。这也是附加值的一部分。

    升学历,换工作,精深领域的互动输出,自媒体个人形象运营,深度交流圈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当然,也可能一夜暴富。

    关于写作,很多朋友提到,建议阅读< 写出我心>。

    我们需要塑造的,其实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哪怕宅男,不善言辞,专业薄弱,只要有一个类似靠谱的标签,就够了。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贴标签来定义某个人:这个人是”二次元少女”,那个人是”夜店女王”,长得好看的帅哥叫”哈尔滨吴彦祖”,奇怪的中年男人都是“怪蜀黍”,美女都是“宅男杀手”。

    当一个人被一个词语贴上标签时,公众就会形成对他固化的印象,同时不自觉的,他自己的行为也会与这个标签的描述相一致。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做了一个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则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作用,即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标签效应”呢?

    因为贴标签符合「最省力规则」,大脑在用最快的速度将人和事归类,我们每天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接触的人多了之后,就很难记住每一个人。大脑也爱偷懒,它总在寻找捷径去认知世界,而贴标签可以简单快速地把抽象概念与具体行为联系起来。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么做。

    “标签效应”影响着人们的印象管理。贴上一个标签,就相当于我们把握了一个人最核心的特质,这个特质有可能是一个人的特长,也有可能是他的不足,或者和他本人的兴趣爱好相貌阅历等等相关。既然别人对我们的认识有可能只停留在标签上,那我们为什么不主动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呢?

    这就需要我们来主动来设计我们的个人标签,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别人给我们贴上一个他们“自以为是”的标签。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占领别人的心智空间,从来产生更快速、有效的连接机会。当别人需要从自己的关系网中筛选某个方面的人时,能够第一时间想起你,靠的就是你在他的心智空间中所占的位置。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处在一个万人的舞台上,聚光灯瞬间锁定你,此刻你要介绍自己,你会怎么说?即使你对自己足够了解,但关于你的所有信息会很少的进入观众脑海中,过多的信息甚至会干扰重要点的吸收。

    所以你现在的表达,不应该是普通意义上的传递信息,而是筛选。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被观众记住的词汇,你的关键标签是什么?这时,你脑海中就要考虑你的角色,你的特点,你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那么你应该给自己打什么标签?

    营销大咖杨石头认为有三种:

    一、角色标签

    角色标签就是告知别人,你的角色是什么?你是学生党?还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抑或是网红?角色不同,决定你的标签不同。依据所处行业不同,角色标签非常多,比如郭德刚就是“说相声的”冯小刚就是“大导演”MC天佑就是“网红”等等。

    如果你是个学生党,那么你可以是学霸?学神、还是学渣?还是考神?在这个角色里,你的特殊标签是什么?

    比如,你是“学霸”——手持课本、心怀难题,整日游走在高难度练习册中。

    或者你是“学神”——不食人间烟火,天下难题都不在话下,数学148分算发挥失常。

    还是“考试之王”——让绳命在考场上尽情燃烧!老师,请再来一份考卷!

    如果你是个上班族,那么你的职业角色是什么?

    比如“程序猿”——钱多话少下班晚,代码BUG修不完;

    还是“运营汪”——上班刷网站,下班继续刷,我们一起喜刷刷;

    还是“设计狮”——熬夜拼设计,饿了困了就喝红牛。

    如果你是个创业者,那你是 “幼教人”“健康防护专家”“出行达人”“安全使者”….,用一个关键词去给自己打上角色标签。

    二、特色标签

    所谓特色就是你的个人特质,找到你个人当中最突出的部分,放大它。举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欢乐颂》中的五美:

    首先看,迪,就是“女精英”的特色标签。纽约归国的高级商业精英,投资公司高管,女强人的角色,表面上风光,但内心却有着常人体会不到的孤苦。

    第二,曲筱绡,就是古灵精怪的“小狐狸”干脆利落、有鲜明的人生目标,性格豪爽,热爱赚钱的角色设定,说话直接,有些刻薄,人脉广,见到大事才知道义气。

    第三,关雎尔就是“乖乖女”,作为500强实习生,上进,剧中的温和角色的设定,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处于被动状态,乐于接受朴实朴素的爱情,其他人的意见对他而言很重要。

    第四,樊胜美,就是“资深美女”,作为一个资深HR,剧中纠结角色,表面上一切看得透透的,实则内心乱成一团麻,大道理明白一堆,就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第五,邱莹莹,典型的“傻白甜”,公司文员到销售,横冲直闯的角色,对什么事充满好奇,头脑过于简单。

    电视剧中的人设是有编剧和导演来设定,而你要作为人物品牌的人设,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主动为自己打上“女精英”的标签,那一定会指导你的外在、言行、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超“女精英”看齐,新接触的人也会依靠这个标签来认识你。

    三、专业标签

    要成为人物品牌,就要给自己贴上专业标签。你在某个领域,有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素养,能够源源不断输出专业化的内容,而非昙花一现。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专业化的代名词,聚焦一个行业,把专业做到1米宽,1000米深。

    吴晓波:财经分析,从最初的《激荡30年》《大败局》为自己贴上财经专家的标签,再到如今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注重商业之美,始终专注财经领域。

    罗振宇:从最初罗辑思维的自媒体,每天坚持60秒的语音,和优酷自媒体的视频。如今进入知识付费领域,扎根终身学习,做足“读书人”的专业化标签。

    王凯:凯叔讲故事,把故事陪伴成长的角色一直深化,成为亲子教育的知名人物品牌。

    当你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群体中时,需要的就是如何快速、有效的连接到你想要连接的人。想要你的人物品牌迅速被大众认知,就要筛选最容易进入心智的代表词汇,大胆为自己贴标签。第一是角色标签,第二是特色标签,第三是专业标签。在打标签的时候,切忌直接模仿别人的标签,艾默生曾说过:“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找到自己的独特标签,你就是那颗最闪亮的星!

    文章内容节选自,杨石头老师的系列课程: “如何打造有价值的个人品牌”

    杨石头:如何打造有价值的个人品牌


    微信公众号:易灵微课(yike-fm)

    有限的时间,只为“价值”买单,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进步

  4. 我从有这个想法,到有自己相对满意的标签用了大概五年的时间吧。

    给你的建议就是,先做,再改,小步快跑。

  5. 标签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造给别人的印象,在打造标签之前,自己要想清楚需要给别人展示的是何种标签,然后朝着想要的标签去树立自己的专业度。

    比如我自己,有资派丨荣毅,有资派-有态度的教育圈共赢平台、荣毅—擅长教育培训行业的资源整合,那么别人在想起谈起荣毅的时候就会有第一映像:擅长于教育培训行业资源整合的荣毅在有态度的教育圈共赢平台-有资派做资源整合、资源对接。

    所以说,标签并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专业度的展现,其他人给我们的定位。

  6. 谢邀!

    建议你上我的微信公众平台baoenhebatu,查看《品牌·战略 | 如何创建个人品牌》一文。

  7. 那你的标签可以是

    大同

  8. 没有标签,你就要努力去找到你的独特之处,有了自己的独特之处才能够吸引人,自然你的品牌标签就自然显现了

    还有即使你现在还没有找到的话,你可以先在外表上做一个品牌框架,树立起品牌的样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