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淘宝天猫大型活动优惠越来越复杂? 爱开淘 九月 7, 2019 业务发展 5 评论 1097 围观 各种领卷,满减,跨店满减等等各种各样的重叠优惠,导致现在商家亮出一个优惠价后,还得跟一组加减法! 对商家,平台,买家都有什么影响/优劣/好处?
评论 ( 5 )
推荐你一本书叫《无价》,这本书的整个第二部分就是讲商家定价原理。我想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当然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书,我可以把我的读书笔记分享给你,用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一句话总结就是,商家通过价格歧视(方法)来区分买家的购买力(目的)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筛选机制,每个人的时间和金钱的换算比例是不一样的。按照正常淘宝购物流程,大家购物所花费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即便我和马云花费同样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因为马云的时间相对于我更贵,而且我相较于马云的购买力更低。
由于淘宝的商品价格是公开透明的,商家无法区分哪个是马云,哪个是我的话,于是也无法把一个商品用高价卖给马云,用低价卖给我,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其实,买家当中除了像我一样的屌丝之外,还有一大批人在买和不买的边缘纠结着,我们都在想着如果在便宜一点我就买了
商家其实也愿意把商品便宜一些卖给我,但是苦于没有筛选出我的机制,如果商品直接降价,那么本该由马云购买所得的利润也就白白损失掉了,所以商家必须找到一个机制来筛选出来这一部分人群
早年间,我听我妈说过老家的小区早上会有早市,那里卖的东西都会很便宜,我不清楚商家到底是为了躲避监管还是因为二级价格歧视,反正我早上也起不来。但我听说天猫超市也有早市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定是用了二级价格歧视
那么,说了这么多,最简单的筛选机制还是拿时间来筛选,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双十一了,超级复杂的玩法加上长时间的预热,足可以让马云们不来凑这个热闹。
我个人做的是电商运营,对一些优惠券的相关数据非常敏感,在我所在的标品类目里,很大程度上净利润来自于买家未使用的店铺/商品优惠券,其实商品优惠券就是一个简单的筛选购买力的手段,我可以向你透露一组后台数据,一个链接下,同类产品sku价格在0-10元的领券率为80%以上(无论优惠券减多少元领券率不变),客单价10-30元领券率为60-80%,而客单价高于30的产品则降至50%左右。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客观不中立,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给买家的就是各种噱头,给商家的就是要你各种算不明白好往外掏钱,给平台的就是可以有大把的钱给买家还不用自己出。
别说消费者,当时刚出来平行规则的时候,好多商家都是懵逼了。
当然其实看完解释,其实很简单
我觉得阿里试图让客户感觉优惠很多,但做得不够简单直接。
但我买东西时候
天猫/C店不能一起满减,这个真不人性化。
实际上平台方想尽办法想让消费者更容易理解,
而“卖家”想尽办法如何利用规则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又要领劵还要满减的实际情况。
说说个人见解,
这个运营方式我个人理解为时间消费。
在这个价钱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如果在一味强调价格那只会两败俱伤大家都赚不到钱,
但是如果节日不便宜那么用户就不买账,那如何又便宜又不亏呢?
那就消费用户时间吧!喜欢便宜的用户很大一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时间观念愿意消费时间。
各种活动琳琅满目在消费用户时间的过程成功做了各种广告营销,就算用户拿到了最低价后通过用户消费的时间商家从中赚到了其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