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密码*
确认密码*
忘记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图片]
就算成交1万个亿,和我有毛关系,又不分给我几亿
天猫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天猫最后的成交额锁定在了2135亿元,交易额较之去年翻了一翻,再次创造了商业奇迹。
而这次的2135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打开世界上各国的GDP排行就可以发现,仅以17年的世界198个国家与地区的GDP为例,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年GDP低于这个数值,也就说此次的交易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数国家的年GDP,这是何等的恐怖。
而且今年的数据榜单中,我们发现了一共有167个品牌的成交额超过了“亿元”,这些惊人的数据均展示出了中国消费者强大的消费能力和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能力。
从阿里方面我们得知此次双十一,阿里需要计算处理的数据单日最高峰值达到每秒处理数据17.18亿条,这就需要超级的运算能力才能得以保障,而今年的双十一中我们还发现了以阿里为首的电商平台同时运用了区块链、智慧物流、生物识别等数字技术,在快递物流、网络支付、购物体验,精准推送上,都能见到这些技术的身影,这也意味着未来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技术的比拼,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会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技术专利,谁就会成为赢家。
我是昵称可以吃,欢迎各位共同探讨!
关于这个话题,主要想谈谈,从“双十一”购物节可以看出当前中国消费的特征,总结如下;
一、国内消费依然强劲,“双十一”的销售增速远高于全国社零增速,客单价不断提升,证明消费升级确实存在
从2018年1-10月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看,今年的内需放缓较为明显,国内真的迈入低通胀、需求萎缩的经济衰退周期了吗?而星图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为3143.2亿,同比增长24.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8.6个百分点。其中,天猫“双十一”的销售数据显示,天猫双十一成交额2135亿元,同比增长26.93%。京东双十一活动期累计下单金额超1598亿,同比增25.7%;苏宁易购全渠道订单量增长132%。
但看销售金额增速是下滑了,可是24%的增速,相比国内的社零增速,还是非常高的。增速出现的差异可能有两种原因:(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零数据,包含线上和线下两种消费途径,而“双十一”仅为线上消费,不能反映包括大卖场、超市等线下消费的情况。(2)线上消费的客群较年轻,所消费的商品也更为时尚、提升生活品质类商品。从客单价的不断提升也证明了,网购群体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愿意支付溢价。
二、国内的移动端网购市场成熟程度已经在全球遥遥领先,远超美国
在国内年轻人享受着消费狂欢的同期,在遥远彼岸的美国,也在上演一幕网购狂欢节。2018年11月23日,美国迎来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季。亚马逊今年的销售情况达到“创纪录水平”仅用9小时。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Adobe Analytics)显示,今年的美国“黑色星期五”线上的销售额达到了62.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23.6%。从线上销售额看,只能达到天猫的18%,从增速看也不及国内。更为关键的是,从2009年天猫首届“双十一”活动开始,我国的网购已经发展了9年,移动端购物的比例已经到达了93.6%,而美国人的移动端购物比例仅33%。
中国之所以能实现这么高的移动购物覆盖率,原因是,国内电商从移动端应用开发、到运营、物流和支付的全链条管理的效率已经非常高,消费者几秒钟就能完成购物,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而且物流成本也不高。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中国,消费者正在享受着“人口密度红利”,而不是原来的“人口红利”。
什么是“人口密度红利”?就是随着城镇化程度加深,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大中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提升,到达某个零界点后,交通设施投入和物流成本都会到达一个边际效益递增的峰值(网络经济下的边际效益递增原理),所以我们可以享受到以很低的成本、很高的效率,体验到很好的购物体验。相反,在地广人稀的美国,物流成本巨高,送货时间也较长,消费者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手机购物了,也享受不到‘想到就买’的福利。
三、中国的消费升级存在,但仍与美国消费水平有所差距,更多的体现为消费分级。
如果把“双十一”天猫热销榜与“黑五”/“网络星期一”的美国线上热销榜对比下,就可以发现,国内的热销商品,虽然属于提升生活质量和生活美学的品质商品,如戴森的电吹风、卷发棒、吸尘器等,但大多数商品依然是中低单价的日常必需品。
从热销商品的品类占比看,占比最大的是手机数码产品、家用电器产品和个户美妆产品,而这三大类的热销品牌。其中数码产品的品类以手机为主,家用电器以大家电为主,个户美妆以身体护理为主。其实依然都是属于生活基本必需品的范畴类。
如果我们在对比下美国“黑五”消费榜单,就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消费特征。美国全网购物数据仍未公布,但根据美国第一大电商亚马逊公布的信息,“黑五”、“网络星期一”购物日内,亚马逊网站销售最佳的是亚马逊的智能语音音响(All-new Echo Dot),价格从原来的50美元降到29.99美元。销量第2位的商品,是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 AncestryDNA(AncestryDNA: Genetic Testing Ethnicity),售价59美元;销售第3位的商品,是常年热销商品Pot DUO60可编程压力锅(Instant Pot DUO60 6 Qt 7-in-1 Multi-Use Programmable Pressure Cooker);排名第4位的是博士防噪音耳机(Bose’s QuietComfort 25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第5位是米歇尔●奥巴马的新书《成为》(Michelle Obama’s new book Becoming,)。
先简单介绍这几项亚马逊热销商品。
1、Top1 亚马逊的智能语音音响(All-new Echo Dot)
相比动辄数千万甚至过万的手机,亚马逊智能音箱仅售50美元,“黑五”仅售29.9美元,折算下来约200元人民币,比小米智能音箱还便宜。因此几乎使之成为美国必备的智能家居装备。和前几代Alexa功能差不多,包括播放音乐、回答问题、阅读新闻、天气预报等等,但简洁流线的设计、方便使用的性能,极高的性价比,成为热销商品之首当之无愧。
2、Top2 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 AncestryDNA(AncestryDNA: Genetic Testing Ethnicity)
该商品是通过检测唾液进行DNA图谱分析,匹配已有的数据库,用以发现用户的家族谱系。数据库包含全球42个地区,甚至还有7个东亚地区。该服务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对用户来说,能找到和用户DNA相匹配的家族成员,由此与之建立联系。对科研工作来说,扩大了数据库样本,进一步完善人类进化和迁移的历史资料。该项服务售价59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商品并非实物商品,而是需要用户自己采集口腔液体样本,保存寄送到实验室,实验室提供分析报告服务。
3、Pot DUO60可编程压力锅(Instant Pot DUO60 6 Qt 7-in-1 Multi-Use Programmable Pressure Cooker)
这款压力锅,和国内的品牌压力锅相差不大,价格67.99美元,比国货同类商品略贵。
4、博士防噪音耳机(Bose’s QuietComfort 25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154美元
5、米歇尔●奥巴马的新书《成为》(Michelle Obama’s new book Becoming)
虽然还无从获取完整的消费数据,但从上面的中美购物街热销商品,我们大致能感觉出一些产别。
首先,数码电器产品是热门商品,这在中美是共同的现象。但不同的是,在国内,手机和大家电是主要的品类,而美国则是小家电和娱乐型产品占主导。
第二,美国人对高端医疗产品(价格却很平民)需求较大,而我国这方面品类几乎为零,医疗产品基本停留在保健品和护理品上,这是两国最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总销售总额上,我们发现国内的消费规模较大,原因可能是国内线上交易比例大,而美国仍有60%消费在线下而未被统计。但在消费结构上,两国的差距明显,国内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近年来品质商品消费量提升,但基本是实物类商品,服务类商品基本是空白。而美国以娱乐、文化、高端医疗产品为主,包含服务类商品。
截止到今天,双十一买的才全部到货,最终战绩是花了3000,退了2000多一点。
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话题,理论上,如果没有拿到真实数据,是无法做判断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查到一些端倪。
本人在双11期间,分别在不同的天猫店买了两双阿迪的鞋子,其中一家在双11当天发货,发的中通快递,11.13号早晨就放在丰巢柜里了,速度之快是往年无法比的。然后,另外一双鞋子11.14号发货,11.17号收到。
大家看到什么端倪了么?往年物流爆仓、延后派送的新闻不断,今年有多少?好像没听说多少!派送这么快!到底是物流发达了?还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数据有问题?还是什么?
再看看京东,在京东自营211买了一些家用品,大家都知道,自营211是本地货仓发货,一般早上11点之前下单,下午就送到了,结果,我当时买的东西,到第三天上午才送到!京东爆仓了!
虽然我这个属于个例,无法做参考,但基本上能看到一些端倪。
然后,我顺便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也都反映今年双11的快递很快,而京东的快递很慢!
所以,从物流时效上可以判断,今年双11天猫淘宝的数据可能有点虚。
那么,我们再分析一下淘宝的2135亿,京东1685亿,京东比淘宝少了450亿左右。
那么,真的是京东完败?
我觉得不能这么判断。大家有算过客单价和退货率吗?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京东的退货率大约在10%左右,淘宝的退货率在15-19%左右(数据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权威,在此仅仅提供推测,不用于考证,请勿对号入座)。
有人爆料,双十一期间,各大平台的退货率比平常至少高一倍,那么这样看来,京东应在20%左右,淘宝在30%以上了。
按照退货率来算,其实淘宝和京东的数据已经不相上下。
总之,在双十一期间,全靠数据来衡量一个平台是不正确的,毕竟大家专攻领域不同。淘宝品类更多更适合“淘”,京东更倾向于电子和家用品,更适合“选”。
希望各大平台双十一的销售额继续常虹!
今年双十一(含当天)前十五天销售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总体持平。几乎没有增长。
但双十一当天数据仍有日成的增长,是因为马云今年搞了个预付款,双十一付尾款的策略。过度的把前半个月内的数据往双十一压。这样其实是消耗了商家利润,维持股价。
今年经济行情不好,消费得不到提升。或许马云不做也会有人逼他这么做吧。
双十一不就是有些店家刷单用的吗?双十一买点纸尿裤还买出火气来了,这家店自己搞得活动,自己不承认,打电话骗买家退款,退款选项只有一个,就是买家不想要,买家好好问他为什么不发货,恶言以对,然而买家投诉无门啊!对淘宝有点失望,话说感觉我下面这种店家有很多吧,自己给的优惠券还不承认,不发货,拖着,对买家恶言相向,鬼知道双十一里面有多少这样的店家,有多少水分,我决定以后转战京东,苏宁,唯品会了,淘宝用着生气,感觉也没便宜多少,另外的平台也打折的,起码人家亏不起的时候打电话过来都好声好气的,没有这么直接骂买家的
发个最新进展
从27个品牌参加成交额不过数千万元开始,到现在的千亿级体量,双11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商业实践的范本,也是新技术的最大试验场,这些新技术逐渐变成全社会的基础能力,撬动一场全球的社会大协作。
云栖君来给大家讲讲阿里云与天猫双11这十年:
2009年,发生了两件看似不起眼的事。
初春刚过,阿里云在北京一栋没有暖气的写字楼写下了飞天第一行代码。
同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启动了一个叫做双11的促销活动。
谁也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们会是现在这模样。
前传
2007年淘宝的交易额突破了400亿,技术团队却喜忧参半:现有集中式架构已经捉襟见肘,该如何应对?
随即启动的分布式改造获得巨大成功,淘宝所有的业务都做了模块化。
尽管这次技术升级在现在看来存在诸多局限性:更多的是为了应对不断增多的图片缓存,在CDN端对海量的图片缓存做了一些限流操作。但就是这次改造成就了历史上第一个双11,2009年双11当天的流量达到了一个高峰,在旧的架构体系下,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年后,飞天的第一个版本上线,仅有几十台机器的集群开始服务第一个内部客户——阿里金融。
这些探索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趋势:用分布式的方法将传统、昂贵的小型机硬件和软件,替换成通用的X86的服务器集群,虚拟化等技术可以让计算能够按量、随时被启动。
流量狂奔:脉冲计算
从计算机诞生到90年代,计算资源都是作为“可计划性”的资源来使用。无论是探索月球,还是研究基因的奥秘,计算资源本身是可规划的。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爆发性事件,就有可能挑战整个计算资源,不确定性如影随形。
毫无疑问,双11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场景。
2011双11的流量洪峰给技术团队留下了午夜惊魂般难忘的回忆:系统性技术问题,使大量商家可能出现超卖。
事后,这群国内互联网行业最优秀的技术人开始意识到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促销活动,更是一次技术大考。
次年,天猫与阿里云、万网宣布联合推出聚石塔平台,率先以云计算为“塔基”,为天猫、淘宝平台上的电商及电商服务商提供IT基础设施。
基于阿里云的ECS云服务器、RDS云数据库、SLB负载均衡网络,商家订单源源不断的推送到商家平台上,保障了数据的稳定和延续。这是云计算首次参与双11,并且实现了191亿的交易总额。
飞天的高速成长也给了所有人信心:5年的时间,飞天平台集群规模从1500台到3000台,2013年8月,单集群超越5000台,同时支持多集群跨机房计算……
接下来几年,云计算逐渐成为这场狂欢节中的基石,到2014年,聚石塔上96%的交易使用了阿里云。
2015年开始,双11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混合云,将公共云和专有云无缝连接。
而这些成果最终成为了全社会的能力:无论是春节在12306抢票,还是在世界杯期间的狂欢,抑或是微博上的明星八卦,脉冲计算的能力在今天已经变成了常态。
数据平台,计算创造价值
2013年前后,“船票论”在互联网圈极为流行。“船票”成为了人们对于一家公司有没有未来的判断依据。至于如何拿到这张船票,彼时都非常模糊。
然而,移动端带来的海量数据却是真实存在的,移动端带来的新需求,也推动了阿里云大数据平台的发展。
鲜为人知的是,2004年,为了从大数据中分析当前状况,并预测未来的趋势,阿里就拥有了第一个大数据仓库,到2008年,淘宝的业务量与数据量已达到2004年的数千倍,为了让数据成为生产资料,从底层重构大数据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春,大数据引擎MaxCompute的前身SQL Engine第一版上线,运行在当时30台机器的飞天集群上。
2011年,飞天团队开始探索支撑集团内部数仓业务,在1500台机器上并行运行云梯2的生产作业,并取得了不输于Hadoop的性能和稳定性成绩。
飞天5K项目之后,MaxCompute随之进入5000台机器和跨机房调度时代,并且可以在377秒完成100TB的排序。
通过MaxCompute引擎助力,从2014年双11开始,千人千面成为常态。现在,这一产品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主力计算平台:
• 阿里巴巴集团99%的数据存储以及95%的计算能力使用MaxCompute;
• 每天有超过500万个作业在平台上运行;
• 2017年双11,MaxCompute单日数据处理超过320PB。
几年过去,“船票论”烟消云散,然而大数据平台带来的价值已显山露水,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MaxCompute已成为ET大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ET城市大脑自动指挥城市路口信号灯,并且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的交通治理;ET工业大脑推动工厂取得更好的良品率,致力于帮助制造企业提升1%的良品率。
从数字化阿里到数字化城市,MaxCompute可以承载EB级的数据存储能力,成为全球首个100TB规模Bigbench测试通过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在公共云上覆盖国内外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专有云上部署超过100+套。
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
2017年的双11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超级工程”:技术运维、商品推荐、客服、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引入机器智能。
数据、计算力、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飞天在通用计算服务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面向人工智能的异构计算。
2017年9月12日,阿里云宣布推出全新一代异构计算加速平台,在行业内第一次覆盖了包括AMD、NVIDIA的GPU和Intel、XILINX的FPGA在内的所有6款主流异构实例,提供最高可达75TFLOPS的算力。
全新的基础设施让全球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成为了可能。双11大量AI和视频转码业务部署在ECS的GPU集群之上,包括视频云的视频智能处理、阿里小蜜、拍立淘和新零售的智能供应链管理等AI业务都通过阿里云异构计算GPU昊天平台进行加速。
•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机器人“天巡”每天在机房巡逻,能接替运维人员以往30%的重复性工作。
• AI调度官“达灵”将数据中心资源分配率拉升到90%以上。
• 人工智能助手‘阿里小蜜’在双11当天承担95%的客服咨询。
• 菜鸟智慧货仓机器人单日可发货超过100万件。
• AI设计师“鹿班”,在双11期间设计了4.1亿张商品海报。
• 阿里机器智能推荐系统双11当天为用户生成超过567亿个专属“货架”,像智能导购员一样,给消费者“亿人亿面”的个性化推荐。
半年后的武汉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首次和合作伙伴一起展出了AI智能点单设备,在没有任唤醒词的情况下,客户以每秒5个字的速度,向一台机器点单,并频繁更换语句,这台机器对每次对话均作出了精准应答。
现在,这些基础设施以及商业化的产物正服务于各行各业。
飞天2.0支撑2018全社会的双11
如果说最初的技术变革是为了解决平台的流量峰值问题,那么现在新的篇章已经开启,新技术正在引领商业变革。
今年双11期间,阿里云上新增调用的弹性计算能力累计超过1000万核,相当于10座大型数据中心,创造了“脉冲计算”的新纪录。不仅如此,飞天2.0的新能力全面支撑双11:
• 阿里云自研神龙弹性裸金属服务器在核心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其基于完全自研的新一代软硬融合的X-Dragon虚拟化架构,兼具物理机和虚拟机优势,解决了高峰值流量下的性能瓶颈。
• 业界首个百万级IOPS的ESSD云盘提供了数十PB的存储规模,应对了史上最大的高并发IO挑战。
• 猫晚网络直播创下带宽峰值记录,阿里云视频云高可靠直播方案完美保障了优酷2500万用户的体验。
• CDN为中国1/3以上的互联网流量提供加速,视频云在海外为Lazada提供直播服务。
• 国内首次大规模IPv6商业应用实践,云、网、端以及应用全面支持IPv6。
• 实时计算Blink处理峰值达到每秒17.18亿条,相当于120万本新华字典的数据量。
• MaxCompute单日数据处理超过500PB,平稳支撑电商混布单元在线流量洪峰12万笔/秒交易。
• 云盾为云上客户提供上千万次风险识别服务,并将DDoS高防技术输出到全球,保障全球业务。
……
在这些技术底座之上,整个系统应对流量洪峰更加从容,当天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135亿。
当然,IoT的登场则为双11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消费侧,IoT技术服务新零售的同时,正在催生新的追踪经济。消费者可以查看进口商品完整的商品溯源实时信息,确保天猫进口商品安全可溯,远洋运输也实时可见。
在制造侧,助力天猫品牌服装厂商数字化接单、下单和备货,个性化生产、柔性化制造,交期准确率近乎100%;对农业生产、运输、销售进行全链路升级。
从线上到线下,从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从国内到海外,阿里云的技术能力延伸到各行各业。而这只是这些新技术应用的冰山一角,云与AI、IoT的有机融合未来还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链接:http://click.aliyun.com/m/1000025468/
更多技术干货敬请关注云栖社区知乎机构号:阿里云云栖社区 – 知乎
天猫商场必须快速转型,提供更优质的商品,而不是仅仅是价廉的商品,立即扼杀好评返现的行为,不然的话,劣币驱逐良币,很可能沦为拼多多一流。再有,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高品质的商品越来越广,双十一40%左右是90后提供,可见,价廉的商品还是年轻一代的需求,但如果提供更多既物美又价廉的商品,完全可以激活工作一族的购买力。
看了看,写一下现在的情况,进入淘宝的商家越来越多,买家越来越少,买家7天无理由退货的意识越来越高,经济下行,明年电商开始征税。今年是电商的顶峰,应该说上一年就是了,今年已经开始下行了。马云就算不退也是无力回天。电商成本的构成,水电租金各种线下成本,直通车淘宝客耍单的成本,客服营运拍照p图的人工成本,淘宝扣点,还有各种售后。而且明年电商会征税,算征个4%,传递到消费者可能就需要8%,也就是100的东西明年就需要108。而且还有售后,随着各位消费者对自己权益的重视,以后的售后问题肯定越来越多,售后的增加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现在的淘宝一件产品没有50%以上是没办法赚钱的,明年可能就需要到70、80%。明年开始可能会出现,我这个xx才在实体买100块,网上要卖150的言论了吧~,总体来说把人圈到网上比较好收税吧。
为什么不提退款多少,退货率多少。
1
经济好不好,消费好不好,和网络销售额没有半毛钱关系。
统计局的大额商品零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是需要关注。
不过这回连国家统计局都看不下去了,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这是历史第二低增速,
统计局给出两个原因:第一是中秋跑9月份去了,
二是大家都在为双十一做准备,10月份都不买东西了。
不过话先放出来,11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不会好看,
就如同去年11月一样,没有多大变化。
2
网络销售额不要看双十一这一天,而应该看全月的。
现在天猫提前预售,双十一不过是全月销售额的集中体现而已。
很多电商搞的那种一个月都是促销的打折活动,销售额增长比较小。
3
目前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才正常,不过增长幅度已经变小,
不仅是天猫,京东也在创历史,亚马逊也在创历史。
现在处于电商红利的尾期,什么意思呢?
用户增长几乎已经快消失了,不过好在大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所以销售额还有增长。
了解更多经济投资和个人成长话题,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
回复“经济学思维”,帮助你思维升级。
回复“真爱”,还有小惊喜额。
我觉得很正常啊!就像老太太听说超市打折,即使她走不动路也要儿女去抢特价商品一样!真的那么便宜么?其实不尽然!很多双十一所谓的折扣商品都是返差价的!就是说他所谓的两千多亿是原价的,有一部分商品大概结束后返给顾客,价格只是实际成交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私以为天猫的成交额水份巨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为的一些干预来增加成交额。
相信今年双十一每个人身边都有个别不仔细的朋友在下单后地址填错了,按照以往经验,商品未发货时可以申请修改地址,于是在11.11当天他们点开“待发货”一栏,然后呢,在订单下面没有修改地址字样。
放一张正常情况下的订单图。
原本应该有以上三项,但是在双十一当天,大部分商品都是没有这三个字样的!!!!
也就是说,天猫的产品经理,在双十一当天下的单,压根儿不让客户自己改地址。
那么接下来,我们联系客服看看。
各位看官,看到客服是怎么回复的了吗?
客服也不能修改。
但仍然有解决办法,那就是重新拍一件,同时在第二天把错误地址的商品退退回!!
也就是,本来我只需要付1000元的,现在需要在当天付2000元,并且11.12再退给我1000。
这仅仅是我一个人所遇到的,但天猫数以百万千万的用户,我不知道和我遇到相同情况的人还有多少,会给他们增加的成交额又有多少呢?
相信这部分成交额不会太少。
我们老师说,别看2000亿很多,感觉中国很厉害很强,中国经济还是最近很低迷的
虽然热度已经过了才想起来发….
那些说店家其实在亏钱的,马爸爸都说了双十一是感恩消费者,如果店家也大赚,消费者也买到了真正低价,那谁来补这个钱。作为消费者为什么还要去心疼那些店家,平时我们又不是没在买买买,平时也没让他们少赚呀,一年贴次钱怎么了,奶茶店都有集6杯送1杯呢
我就说一点,所有人都看到了双十一的好,却没有看到双十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服务质量降低,欺诈消费者,虚假销售(我朋友就买到了p夕夕一样的东西),噱头营销
–––––––分割线
说实话,真的不知道双十一有多少交易额是刷出来的,我给大家看看我的吧,也许是个例,也许是资本家惯用的手段,whatever
首先这是我买的鞋子,到手价289的kt3,确实让人心动(虽然他用了文字游戏,巧妙的把我的定金50给去了)
我十月二十一下的单付的定金。ok,到今天为止26天。
然后
这个拼音打的我真想笑,不知道咋了,字都不敢打
我不知道这是员工自己的个例还是安踏本身集团的问题,还是双十一这个狂欢日产生的病态的问题,我就很有趣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反正就我而言是想怒又想笑,主要是这样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真的让消费者没办法,诶。
最后住各位安好,谢谢各位能看到这
成交额1200万
营业额1900万
刷单700万
总利润:-90.17到-3.7 万
利润率-7.5%到-0.3%
平日原价100,毛利率55%,三个月内最低9折
双十一定价:近三个月历史最低价的基础上再9折,是原价的81折
平台津贴400-50:算9折,即原价的729折
成交额1200万(收入),营业额1900万(虚假收入)
固定成本
聚划算上了一个品牌团一个单品团,15万+7.5万,淘抢购和同行组了一个品牌团7.5万,共计30万
双十一会场以及互动城位置,30万+8万,一共38万
广告:
最大 (1200/0.729)*0.81*0.25=333.33万
最少 (1200/0.729)*0.15=246.91万
直接成本:
日常产品成本+运费:(1200/0.729)*0.45=740.74万
刷单,1万个订单:运费加填充物:3.6万,返现,10万,一共13.6万
奖金30万
天猫5.5%佣金,1900*0.055=104.5万
总成本:
最大740.74+13.6+30+104.5+30+38+333.33=1290.17
最少740.74+13.6+30+104.5+30+38+246.91=1203.75
总利润:-90.17到-3.7
匿名用户:如何评价 2018 天猫「双十一」成交额 2135 亿元? 的原答案:
有幸贡献1900万,1200万真实,700万你懂的,平常正常销售价格毛利率55,双十一近三个月历史最低价的基础上再9折,100块毛利55块为例,双十一卖价是100*0.9*0.9=81块。平常广告投放占销售额15%,双十一要花到25%勉强拿到平常等量的流量。81*0.25= 20.25,抹掉零头算20,81-75=6块。这还没有结束。平台津贴400-50这个不参加双十一没有办法进行下一步报名。这个折扣率是0.875。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不凑齐400块,勉强算9折。81*0.9=72.9,这还没完,天猫每卖100块要收5块钱佣金,和五毛钱积分,(以前送买家的积分可以直接当红包,现在不行了,非常麻烦,几乎这个人本来是回馈给消费者的也被平台拿了)接着算72.9*0.055=4。最后成本45的产品,算卖73,73要交30.5%的保护费,抹掉零头22块,73-45-22=6块,利润比8.3%,这还没结束!
1200万*0.083=996000的利润。这还没结束!
聚划算上了一个品牌团一个单品团,15万+7.5万,淘抢购和同行组了一个品牌团7.5万,共计30万(不能不参加)
双十一会场以及互动城位置,30万+8万,一共38万,这里已经68万了,
公司上上下下600号人,30万奖金,人均500块,不算多。
已经98万了,利润剩余1.6万。这还没结束,前面还有700万你懂的。这个不细算,700万*0.055是跑不掉的。38.5万,这个金额最少要一万个订单以上,算1万个订单,给到这一万人,由于金额较大,最少平均要给10块,每个订单要2.6块的发货成本,要一块钱的洗衣粉来填充快递的重量。合计每个订单要10+2.6+1=13.6,一共13.6万加前面38.5万,去掉零头,算52万!
前面1.6万的利润,粗糙的算亏了50万。财务报表出来应该最少要亏80万。(因为去年没有今年这么精打细算,也亏了120万)就像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值得感恩日子,是品牌回馈消费者日子!
我们只是双十一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最后我们每个产品都是爱心宝贝,每卖一件货会帮阿里以他们的名义捐一毛钱,昨天卖了15万件,还捐1.5万。
匿了,全当是对这次双十一做了一次简单的复盘。
总体来说,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网民数量没有过多增幅,消费的带动下,天猫符合预期,京东低于预期,苏宁高于逾期。十年前,双十一横空出世赶上了经济复苏的列车,又恰逢国民消费压抑的情形,从而一炮而红。但如今,网购与线下购已经没有过多区别,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追求的便宜导致网上充斥着价低质低,价低质中,价中质低的商品,越来越无法满足未来越来越多的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再加上税改的大概率可能性使得网购的利润进一步压低。综上,这次的天猫双十一整体仅仅是不低于预期而已,甚至增速有所放缓。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双十一难免会变成现在的苹果,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蜕变,那么未来大家都懂。
姓名*
网站
评论*
评论 ( 20 )
就算成交1万个亿,和我有毛关系,又不分给我几亿
天猫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天猫最后的成交额锁定在了2135亿元,交易额较之去年翻了一翻,再次创造了商业奇迹。
而这次的2135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打开世界上各国的GDP排行就可以发现,仅以17年的世界198个国家与地区的GDP为例,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年GDP低于这个数值,也就说此次的交易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数国家的年GDP,这是何等的恐怖。
而且今年的数据榜单中,我们发现了一共有167个品牌的成交额超过了“亿元”,这些惊人的数据均展示出了中国消费者强大的消费能力和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能力。
从阿里方面我们得知此次双十一,阿里需要计算处理的数据单日最高峰值达到每秒处理数据17.18亿条,这就需要超级的运算能力才能得以保障,而今年的双十一中我们还发现了以阿里为首的电商平台同时运用了区块链、智慧物流、生物识别等数字技术,在快递物流、网络支付、购物体验,精准推送上,都能见到这些技术的身影,这也意味着未来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技术的比拼,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会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技术专利,谁就会成为赢家。
我是昵称可以吃,欢迎各位共同探讨!
关于这个话题,主要想谈谈,从“双十一”购物节可以看出当前中国消费的特征,总结如下;
一、国内消费依然强劲,“双十一”的销售增速远高于全国社零增速,客单价不断提升,证明消费升级确实存在
从2018年1-10月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看,今年的内需放缓较为明显,国内真的迈入低通胀、需求萎缩的经济衰退周期了吗?而星图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为3143.2亿,同比增长24.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8.6个百分点。其中,天猫“双十一”的销售数据显示,天猫双十一成交额2135亿元,同比增长26.93%。京东双十一活动期累计下单金额超1598亿,同比增25.7%;苏宁易购全渠道订单量增长132%。
但看销售金额增速是下滑了,可是24%的增速,相比国内的社零增速,还是非常高的。增速出现的差异可能有两种原因:(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零数据,包含线上和线下两种消费途径,而“双十一”仅为线上消费,不能反映包括大卖场、超市等线下消费的情况。(2)线上消费的客群较年轻,所消费的商品也更为时尚、提升生活品质类商品。从客单价的不断提升也证明了,网购群体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愿意支付溢价。
二、国内的移动端网购市场成熟程度已经在全球遥遥领先,远超美国
在国内年轻人享受着消费狂欢的同期,在遥远彼岸的美国,也在上演一幕网购狂欢节。2018年11月23日,美国迎来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季。亚马逊今年的销售情况达到“创纪录水平”仅用9小时。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Adobe Analytics)显示,今年的美国“黑色星期五”线上的销售额达到了62.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23.6%。从线上销售额看,只能达到天猫的18%,从增速看也不及国内。更为关键的是,从2009年天猫首届“双十一”活动开始,我国的网购已经发展了9年,移动端购物的比例已经到达了93.6%,而美国人的移动端购物比例仅33%。
中国之所以能实现这么高的移动购物覆盖率,原因是,国内电商从移动端应用开发、到运营、物流和支付的全链条管理的效率已经非常高,消费者几秒钟就能完成购物,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而且物流成本也不高。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中国,消费者正在享受着“人口密度红利”,而不是原来的“人口红利”。
什么是“人口密度红利”?就是随着城镇化程度加深,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大中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提升,到达某个零界点后,交通设施投入和物流成本都会到达一个边际效益递增的峰值(网络经济下的边际效益递增原理),所以我们可以享受到以很低的成本、很高的效率,体验到很好的购物体验。相反,在地广人稀的美国,物流成本巨高,送货时间也较长,消费者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手机购物了,也享受不到‘想到就买’的福利。
三、中国的消费升级存在,但仍与美国消费水平有所差距,更多的体现为消费分级。
如果把“双十一”天猫热销榜与“黑五”/“网络星期一”的美国线上热销榜对比下,就可以发现,国内的热销商品,虽然属于提升生活质量和生活美学的品质商品,如戴森的电吹风、卷发棒、吸尘器等,但大多数商品依然是中低单价的日常必需品。
从热销商品的品类占比看,占比最大的是手机数码产品、家用电器产品和个户美妆产品,而这三大类的热销品牌。其中数码产品的品类以手机为主,家用电器以大家电为主,个户美妆以身体护理为主。其实依然都是属于生活基本必需品的范畴类。
如果我们在对比下美国“黑五”消费榜单,就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消费特征。美国全网购物数据仍未公布,但根据美国第一大电商亚马逊公布的信息,“黑五”、“网络星期一”购物日内,亚马逊网站销售最佳的是亚马逊的智能语音音响(All-new Echo Dot),价格从原来的50美元降到29.99美元。销量第2位的商品,是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 AncestryDNA(AncestryDNA: Genetic Testing Ethnicity),售价59美元;销售第3位的商品,是常年热销商品Pot DUO60可编程压力锅(Instant Pot DUO60 6 Qt 7-in-1 Multi-Use Programmable Pressure Cooker);排名第4位的是博士防噪音耳机(Bose’s QuietComfort 25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第5位是米歇尔●奥巴马的新书《成为》(Michelle Obama’s new book Becoming,)。
先简单介绍这几项亚马逊热销商品。
1、Top1 亚马逊的智能语音音响(All-new Echo Dot)
相比动辄数千万甚至过万的手机,亚马逊智能音箱仅售50美元,“黑五”仅售29.9美元,折算下来约200元人民币,比小米智能音箱还便宜。因此几乎使之成为美国必备的智能家居装备。和前几代Alexa功能差不多,包括播放音乐、回答问题、阅读新闻、天气预报等等,但简洁流线的设计、方便使用的性能,极高的性价比,成为热销商品之首当之无愧。
2、Top2 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 AncestryDNA(AncestryDNA: Genetic Testing Ethnicity)
该商品是通过检测唾液进行DNA图谱分析,匹配已有的数据库,用以发现用户的家族谱系。数据库包含全球42个地区,甚至还有7个东亚地区。该服务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对用户来说,能找到和用户DNA相匹配的家族成员,由此与之建立联系。对科研工作来说,扩大了数据库样本,进一步完善人类进化和迁移的历史资料。该项服务售价59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商品并非实物商品,而是需要用户自己采集口腔液体样本,保存寄送到实验室,实验室提供分析报告服务。
3、Pot DUO60可编程压力锅(Instant Pot DUO60 6 Qt 7-in-1 Multi-Use Programmable Pressure Cooker)
这款压力锅,和国内的品牌压力锅相差不大,价格67.99美元,比国货同类商品略贵。
4、博士防噪音耳机(Bose’s QuietComfort 25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154美元
5、米歇尔●奥巴马的新书《成为》(Michelle Obama’s new book Becoming)
虽然还无从获取完整的消费数据,但从上面的中美购物街热销商品,我们大致能感觉出一些产别。
首先,数码电器产品是热门商品,这在中美是共同的现象。但不同的是,在国内,手机和大家电是主要的品类,而美国则是小家电和娱乐型产品占主导。
第二,美国人对高端医疗产品(价格却很平民)需求较大,而我国这方面品类几乎为零,医疗产品基本停留在保健品和护理品上,这是两国最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总销售总额上,我们发现国内的消费规模较大,原因可能是国内线上交易比例大,而美国仍有60%消费在线下而未被统计。但在消费结构上,两国的差距明显,国内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近年来品质商品消费量提升,但基本是实物类商品,服务类商品基本是空白。而美国以娱乐、文化、高端医疗产品为主,包含服务类商品。
截止到今天,双十一买的才全部到货,最终战绩是花了3000,退了2000多一点。
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话题,理论上,如果没有拿到真实数据,是无法做判断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查到一些端倪。
本人在双11期间,分别在不同的天猫店买了两双阿迪的鞋子,其中一家在双11当天发货,发的中通快递,11.13号早晨就放在丰巢柜里了,速度之快是往年无法比的。然后,另外一双鞋子11.14号发货,11.17号收到。
大家看到什么端倪了么?往年物流爆仓、延后派送的新闻不断,今年有多少?好像没听说多少!派送这么快!到底是物流发达了?还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数据有问题?还是什么?
再看看京东,在京东自营211买了一些家用品,大家都知道,自营211是本地货仓发货,一般早上11点之前下单,下午就送到了,结果,我当时买的东西,到第三天上午才送到!京东爆仓了!
虽然我这个属于个例,无法做参考,但基本上能看到一些端倪。
然后,我顺便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也都反映今年双11的快递很快,而京东的快递很慢!
所以,从物流时效上可以判断,今年双11天猫淘宝的数据可能有点虚。
那么,我们再分析一下淘宝的2135亿,京东1685亿,京东比淘宝少了450亿左右。
那么,真的是京东完败?
我觉得不能这么判断。大家有算过客单价和退货率吗?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京东的退货率大约在10%左右,淘宝的退货率在15-19%左右(数据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权威,在此仅仅提供推测,不用于考证,请勿对号入座)。
有人爆料,双十一期间,各大平台的退货率比平常至少高一倍,那么这样看来,京东应在20%左右,淘宝在30%以上了。
按照退货率来算,其实淘宝和京东的数据已经不相上下。
总之,在双十一期间,全靠数据来衡量一个平台是不正确的,毕竟大家专攻领域不同。淘宝品类更多更适合“淘”,京东更倾向于电子和家用品,更适合“选”。
希望各大平台双十一的销售额继续常虹!
今年双十一(含当天)前十五天销售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总体持平。几乎没有增长。
但双十一当天数据仍有日成的增长,是因为马云今年搞了个预付款,双十一付尾款的策略。过度的把前半个月内的数据往双十一压。这样其实是消耗了商家利润,维持股价。
今年经济行情不好,消费得不到提升。或许马云不做也会有人逼他这么做吧。
双十一不就是有些店家刷单用的吗?双十一买点纸尿裤还买出火气来了,这家店自己搞得活动,自己不承认,打电话骗买家退款,退款选项只有一个,就是买家不想要,买家好好问他为什么不发货,恶言以对,然而买家投诉无门啊!对淘宝有点失望,话说感觉我下面这种店家有很多吧,自己给的优惠券还不承认,不发货,拖着,对买家恶言相向,鬼知道双十一里面有多少这样的店家,有多少水分,我决定以后转战京东,苏宁,唯品会了,淘宝用着生气,感觉也没便宜多少,另外的平台也打折的,起码人家亏不起的时候打电话过来都好声好气的,没有这么直接骂买家的
发个最新进展
从27个品牌参加成交额不过数千万元开始,到现在的千亿级体量,双11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商业实践的范本,也是新技术的最大试验场,这些新技术逐渐变成全社会的基础能力,撬动一场全球的社会大协作。
云栖君来给大家讲讲阿里云与天猫双11这十年:
2009年,发生了两件看似不起眼的事。
初春刚过,阿里云在北京一栋没有暖气的写字楼写下了飞天第一行代码。
同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启动了一个叫做双11的促销活动。
谁也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们会是现在这模样。
前传
2007年淘宝的交易额突破了400亿,技术团队却喜忧参半:现有集中式架构已经捉襟见肘,该如何应对?
随即启动的分布式改造获得巨大成功,淘宝所有的业务都做了模块化。
尽管这次技术升级在现在看来存在诸多局限性:更多的是为了应对不断增多的图片缓存,在CDN端对海量的图片缓存做了一些限流操作。但就是这次改造成就了历史上第一个双11,2009年双11当天的流量达到了一个高峰,在旧的架构体系下,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年后,飞天的第一个版本上线,仅有几十台机器的集群开始服务第一个内部客户——阿里金融。
这些探索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趋势:用分布式的方法将传统、昂贵的小型机硬件和软件,替换成通用的X86的服务器集群,虚拟化等技术可以让计算能够按量、随时被启动。
流量狂奔:脉冲计算
从计算机诞生到90年代,计算资源都是作为“可计划性”的资源来使用。无论是探索月球,还是研究基因的奥秘,计算资源本身是可规划的。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爆发性事件,就有可能挑战整个计算资源,不确定性如影随形。
毫无疑问,双11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场景。
2011双11的流量洪峰给技术团队留下了午夜惊魂般难忘的回忆:系统性技术问题,使大量商家可能出现超卖。
事后,这群国内互联网行业最优秀的技术人开始意识到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促销活动,更是一次技术大考。
次年,天猫与阿里云、万网宣布联合推出聚石塔平台,率先以云计算为“塔基”,为天猫、淘宝平台上的电商及电商服务商提供IT基础设施。
基于阿里云的ECS云服务器、RDS云数据库、SLB负载均衡网络,商家订单源源不断的推送到商家平台上,保障了数据的稳定和延续。这是云计算首次参与双11,并且实现了191亿的交易总额。
飞天的高速成长也给了所有人信心:5年的时间,飞天平台集群规模从1500台到3000台,2013年8月,单集群超越5000台,同时支持多集群跨机房计算……
接下来几年,云计算逐渐成为这场狂欢节中的基石,到2014年,聚石塔上96%的交易使用了阿里云。
2015年开始,双11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混合云,将公共云和专有云无缝连接。
而这些成果最终成为了全社会的能力:无论是春节在12306抢票,还是在世界杯期间的狂欢,抑或是微博上的明星八卦,脉冲计算的能力在今天已经变成了常态。
数据平台,计算创造价值
2013年前后,“船票论”在互联网圈极为流行。“船票”成为了人们对于一家公司有没有未来的判断依据。至于如何拿到这张船票,彼时都非常模糊。
然而,移动端带来的海量数据却是真实存在的,移动端带来的新需求,也推动了阿里云大数据平台的发展。
鲜为人知的是,2004年,为了从大数据中分析当前状况,并预测未来的趋势,阿里就拥有了第一个大数据仓库,到2008年,淘宝的业务量与数据量已达到2004年的数千倍,为了让数据成为生产资料,从底层重构大数据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春,大数据引擎MaxCompute的前身SQL Engine第一版上线,运行在当时30台机器的飞天集群上。
2011年,飞天团队开始探索支撑集团内部数仓业务,在1500台机器上并行运行云梯2的生产作业,并取得了不输于Hadoop的性能和稳定性成绩。
飞天5K项目之后,MaxCompute随之进入5000台机器和跨机房调度时代,并且可以在377秒完成100TB的排序。
通过MaxCompute引擎助力,从2014年双11开始,千人千面成为常态。现在,这一产品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主力计算平台:
• 阿里巴巴集团99%的数据存储以及95%的计算能力使用MaxCompute;
• 每天有超过500万个作业在平台上运行;
• 2017年双11,MaxCompute单日数据处理超过320PB。
几年过去,“船票论”烟消云散,然而大数据平台带来的价值已显山露水,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MaxCompute已成为ET大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ET城市大脑自动指挥城市路口信号灯,并且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的交通治理;ET工业大脑推动工厂取得更好的良品率,致力于帮助制造企业提升1%的良品率。
从数字化阿里到数字化城市,MaxCompute可以承载EB级的数据存储能力,成为全球首个100TB规模Bigbench测试通过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在公共云上覆盖国内外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专有云上部署超过100+套。
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
2017年的双11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超级工程”:技术运维、商品推荐、客服、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引入机器智能。
数据、计算力、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飞天在通用计算服务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面向人工智能的异构计算。
2017年9月12日,阿里云宣布推出全新一代异构计算加速平台,在行业内第一次覆盖了包括AMD、NVIDIA的GPU和Intel、XILINX的FPGA在内的所有6款主流异构实例,提供最高可达75TFLOPS的算力。
全新的基础设施让全球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成为了可能。双11大量AI和视频转码业务部署在ECS的GPU集群之上,包括视频云的视频智能处理、阿里小蜜、拍立淘和新零售的智能供应链管理等AI业务都通过阿里云异构计算GPU昊天平台进行加速。
•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机器人“天巡”每天在机房巡逻,能接替运维人员以往30%的重复性工作。
• AI调度官“达灵”将数据中心资源分配率拉升到90%以上。
• 人工智能助手‘阿里小蜜’在双11当天承担95%的客服咨询。
• 菜鸟智慧货仓机器人单日可发货超过100万件。
• AI设计师“鹿班”,在双11期间设计了4.1亿张商品海报。
• 阿里机器智能推荐系统双11当天为用户生成超过567亿个专属“货架”,像智能导购员一样,给消费者“亿人亿面”的个性化推荐。
半年后的武汉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首次和合作伙伴一起展出了AI智能点单设备,在没有任唤醒词的情况下,客户以每秒5个字的速度,向一台机器点单,并频繁更换语句,这台机器对每次对话均作出了精准应答。
现在,这些基础设施以及商业化的产物正服务于各行各业。
飞天2.0支撑2018全社会的双11
如果说最初的技术变革是为了解决平台的流量峰值问题,那么现在新的篇章已经开启,新技术正在引领商业变革。
今年双11期间,阿里云上新增调用的弹性计算能力累计超过1000万核,相当于10座大型数据中心,创造了“脉冲计算”的新纪录。不仅如此,飞天2.0的新能力全面支撑双11:
• 阿里云自研神龙弹性裸金属服务器在核心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其基于完全自研的新一代软硬融合的X-Dragon虚拟化架构,兼具物理机和虚拟机优势,解决了高峰值流量下的性能瓶颈。
• 业界首个百万级IOPS的ESSD云盘提供了数十PB的存储规模,应对了史上最大的高并发IO挑战。
• 猫晚网络直播创下带宽峰值记录,阿里云视频云高可靠直播方案完美保障了优酷2500万用户的体验。
• CDN为中国1/3以上的互联网流量提供加速,视频云在海外为Lazada提供直播服务。
• 国内首次大规模IPv6商业应用实践,云、网、端以及应用全面支持IPv6。
• 实时计算Blink处理峰值达到每秒17.18亿条,相当于120万本新华字典的数据量。
• MaxCompute单日数据处理超过500PB,平稳支撑电商混布单元在线流量洪峰12万笔/秒交易。
• 云盾为云上客户提供上千万次风险识别服务,并将DDoS高防技术输出到全球,保障全球业务。
……
在这些技术底座之上,整个系统应对流量洪峰更加从容,当天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135亿。
当然,IoT的登场则为双11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消费侧,IoT技术服务新零售的同时,正在催生新的追踪经济。消费者可以查看进口商品完整的商品溯源实时信息,确保天猫进口商品安全可溯,远洋运输也实时可见。
在制造侧,助力天猫品牌服装厂商数字化接单、下单和备货,个性化生产、柔性化制造,交期准确率近乎100%;对农业生产、运输、销售进行全链路升级。
从线上到线下,从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从国内到海外,阿里云的技术能力延伸到各行各业。而这只是这些新技术应用的冰山一角,云与AI、IoT的有机融合未来还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链接:http://click.aliyun.com/m/1000025468/
更多技术干货敬请关注云栖社区知乎机构号:阿里云云栖社区 – 知乎
天猫商场必须快速转型,提供更优质的商品,而不是仅仅是价廉的商品,立即扼杀好评返现的行为,不然的话,劣币驱逐良币,很可能沦为拼多多一流。再有,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高品质的商品越来越广,双十一40%左右是90后提供,可见,价廉的商品还是年轻一代的需求,但如果提供更多既物美又价廉的商品,完全可以激活工作一族的购买力。
看了看,写一下现在的情况,进入淘宝的商家越来越多,买家越来越少,买家7天无理由退货的意识越来越高,经济下行,明年电商开始征税。今年是电商的顶峰,应该说上一年就是了,今年已经开始下行了。马云就算不退也是无力回天。电商成本的构成,水电租金各种线下成本,直通车淘宝客耍单的成本,客服营运拍照p图的人工成本,淘宝扣点,还有各种售后。而且明年电商会征税,算征个4%,传递到消费者可能就需要8%,也就是100的东西明年就需要108。而且还有售后,随着各位消费者对自己权益的重视,以后的售后问题肯定越来越多,售后的增加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现在的淘宝一件产品没有50%以上是没办法赚钱的,明年可能就需要到70、80%。明年开始可能会出现,我这个xx才在实体买100块,网上要卖150的言论了吧~,总体来说把人圈到网上比较好收税吧。
为什么不提退款多少,退货率多少。
1
经济好不好,消费好不好,和网络销售额没有半毛钱关系。
统计局的大额商品零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是需要关注。
不过这回连国家统计局都看不下去了,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这是历史第二低增速,
统计局给出两个原因:第一是中秋跑9月份去了,
二是大家都在为双十一做准备,10月份都不买东西了。
不过话先放出来,11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不会好看,
就如同去年11月一样,没有多大变化。
2
网络销售额不要看双十一这一天,而应该看全月的。
现在天猫提前预售,双十一不过是全月销售额的集中体现而已。
很多电商搞的那种一个月都是促销的打折活动,销售额增长比较小。
3
目前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才正常,不过增长幅度已经变小,
不仅是天猫,京东也在创历史,亚马逊也在创历史。
现在处于电商红利的尾期,什么意思呢?
用户增长几乎已经快消失了,不过好在大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所以销售额还有增长。
了解更多经济投资和个人成长话题,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
回复“经济学思维”,帮助你思维升级。
回复“真爱”,还有小惊喜额。
我觉得很正常啊!就像老太太听说超市打折,即使她走不动路也要儿女去抢特价商品一样!真的那么便宜么?其实不尽然!很多双十一所谓的折扣商品都是返差价的!就是说他所谓的两千多亿是原价的,有一部分商品大概结束后返给顾客,价格只是实际成交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私以为天猫的成交额水份巨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为的一些干预来增加成交额。
相信今年双十一每个人身边都有个别不仔细的朋友在下单后地址填错了,按照以往经验,商品未发货时可以申请修改地址,于是在11.11当天他们点开“待发货”一栏,然后呢,在订单下面没有修改地址字样。
放一张正常情况下的订单图。
原本应该有以上三项,但是在双十一当天,大部分商品都是没有这三个字样的!!!!
也就是说,天猫的产品经理,在双十一当天下的单,压根儿不让客户自己改地址。
那么接下来,我们联系客服看看。
各位看官,看到客服是怎么回复的了吗?
客服也不能修改。
但仍然有解决办法,那就是重新拍一件,同时在第二天把错误地址的商品退退回!!
也就是,本来我只需要付1000元的,现在需要在当天付2000元,并且11.12再退给我1000。
这仅仅是我一个人所遇到的,但天猫数以百万千万的用户,我不知道和我遇到相同情况的人还有多少,会给他们增加的成交额又有多少呢?
相信这部分成交额不会太少。
我们老师说,别看2000亿很多,感觉中国很厉害很强,中国经济还是最近很低迷的
虽然热度已经过了才想起来发….
那些说店家其实在亏钱的,马爸爸都说了双十一是感恩消费者,如果店家也大赚,消费者也买到了真正低价,那谁来补这个钱。作为消费者为什么还要去心疼那些店家,平时我们又不是没在买买买,平时也没让他们少赚呀,一年贴次钱怎么了,奶茶店都有集6杯送1杯呢
我就说一点,所有人都看到了双十一的好,却没有看到双十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服务质量降低,欺诈消费者,虚假销售(我朋友就买到了p夕夕一样的东西),噱头营销
–––––––分割线
说实话,真的不知道双十一有多少交易额是刷出来的,我给大家看看我的吧,也许是个例,也许是资本家惯用的手段,whatever
首先这是我买的鞋子,到手价289的kt3,确实让人心动(虽然他用了文字游戏,巧妙的把我的定金50给去了)
我十月二十一下的单付的定金。ok,到今天为止26天。
然后
这个拼音打的我真想笑,不知道咋了,字都不敢打
我不知道这是员工自己的个例还是安踏本身集团的问题,还是双十一这个狂欢日产生的病态的问题,我就很有趣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反正就我而言是想怒又想笑,主要是这样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真的让消费者没办法,诶。
最后住各位安好,谢谢各位能看到这
成交额1200万
营业额1900万
刷单700万
总利润:-90.17到-3.7 万
利润率-7.5%到-0.3%
平日原价100,毛利率55%,三个月内最低9折
双十一定价:近三个月历史最低价的基础上再9折,是原价的81折
平台津贴400-50:算9折,即原价的729折
成交额1200万(收入),营业额1900万(虚假收入)
固定成本
聚划算上了一个品牌团一个单品团,15万+7.5万,淘抢购和同行组了一个品牌团7.5万,共计30万
双十一会场以及互动城位置,30万+8万,一共38万
广告:
最大 (1200/0.729)*0.81*0.25=333.33万
最少 (1200/0.729)*0.15=246.91万
直接成本:
日常产品成本+运费:(1200/0.729)*0.45=740.74万
刷单,1万个订单:运费加填充物:3.6万,返现,10万,一共13.6万
奖金30万
天猫5.5%佣金,1900*0.055=104.5万
总成本:
最大740.74+13.6+30+104.5+30+38+333.33=1290.17
最少740.74+13.6+30+104.5+30+38+246.91=1203.75
总利润:-90.17到-3.7
利润率-7.5%到-0.3%
匿名用户:如何评价 2018 天猫「双十一」成交额 2135 亿元? 的原答案:
有幸贡献1900万,1200万真实,700万你懂的,平常正常销售价格毛利率55,双十一近三个月历史最低价的基础上再9折,100块毛利55块为例,双十一卖价是100*0.9*0.9=81块。平常广告投放占销售额15%,双十一要花到25%勉强拿到平常等量的流量。81*0.25= 20.25,抹掉零头算20,81-75=6块。这还没有结束。平台津贴400-50这个不参加双十一没有办法进行下一步报名。这个折扣率是0.875。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不凑齐400块,勉强算9折。81*0.9=72.9,这还没完,天猫每卖100块要收5块钱佣金,和五毛钱积分,(以前送买家的积分可以直接当红包,现在不行了,非常麻烦,几乎这个人本来是回馈给消费者的也被平台拿了)接着算72.9*0.055=4。最后成本45的产品,算卖73,73要交30.5%的保护费,抹掉零头22块,73-45-22=6块,利润比8.3%,这还没结束!
1200万*0.083=996000的利润。这还没结束!
聚划算上了一个品牌团一个单品团,15万+7.5万,淘抢购和同行组了一个品牌团7.5万,共计30万(不能不参加)
双十一会场以及互动城位置,30万+8万,一共38万,这里已经68万了,
公司上上下下600号人,30万奖金,人均500块,不算多。
已经98万了,利润剩余1.6万。这还没结束,前面还有700万你懂的。这个不细算,700万*0.055是跑不掉的。38.5万,这个金额最少要一万个订单以上,算1万个订单,给到这一万人,由于金额较大,最少平均要给10块,每个订单要2.6块的发货成本,要一块钱的洗衣粉来填充快递的重量。合计每个订单要10+2.6+1=13.6,一共13.6万加前面38.5万,去掉零头,算52万!
前面1.6万的利润,粗糙的算亏了50万。财务报表出来应该最少要亏80万。(因为去年没有今年这么精打细算,也亏了120万)就像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值得感恩日子,是品牌回馈消费者日子!
我们只是双十一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最后我们每个产品都是爱心宝贝,每卖一件货会帮阿里以他们的名义捐一毛钱,昨天卖了15万件,还捐1.5万。
匿了,全当是对这次双十一做了一次简单的复盘。
总体来说,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网民数量没有过多增幅,消费的带动下,天猫符合预期,京东低于预期,苏宁高于逾期。十年前,双十一横空出世赶上了经济复苏的列车,又恰逢国民消费压抑的情形,从而一炮而红。但如今,网购与线下购已经没有过多区别,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追求的便宜导致网上充斥着价低质低,价低质中,价中质低的商品,越来越无法满足未来越来越多的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再加上税改的大概率可能性使得网购的利润进一步压低。综上,这次的天猫双十一整体仅仅是不低于预期而已,甚至增速有所放缓。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双十一难免会变成现在的苹果,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蜕变,那么未来大家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