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戳右: Ushahidi: Open Source, Global Impact, Freedom of Information 一些关键词:#Crowdsourcing#LBS#VGI
1.Ushahidi是什么? 2.它是怎样工作的? 3.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东西? 4.后续及现状。
不喜文字的知友可以从下面3个短小精悍的TED演讲了解大概~ 2009_Erik Hersman: Reporting crisis via texting 2010_Clay Shirky: How cognitive surplus will change the world 2013_Juliana Rotich: Meet BRCK, Internet access built for Africa (注:Erik跟Juliana一直都是Ushahidi的核心成员。Clay则是互联网研究者)
评论 ( 10 )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互联网可以为公益带来什么?
许多公益组织运营成本日渐增加,但运营效率却逐步降低:人员招募不便、流失率高、培训成本大、物资投放不明等,这似乎是许多公益组织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除此以外,公益组织重视自身活动带来的社会影响力。那怎样才能在最快并且获得低成本、广覆盖的传播渠道呢?
“互联网+公益”可以做到,美丽花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美丽花故事妈妈义工团(以下简称“美丽花”)是一家致力于推动亲子共读的公益机构,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界,并且不限于“妈妈”这个身份。他们希望能建立一个长期、长效的“美丽花故事妈妈义工团”组织,形成一个故事妈妈与社会互动运作的机制。
如今的规模则是全国各地有近四百位成员,每位成员能影响50到100个家庭,每月会举办1到2次线下的亲子读书会,能辐射三、五个家庭到三、五十个家庭。如果开展图书漂流,那么每位成员可以辐射四五百个家庭。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高达50%的流失率,执行过程中,发现沟通成本太大。因为成员都是兼职义工,地域跨度大,培训难度大,考核难度大,仅仅有微信群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于是,美丽花决定紧靠微信企业号来解决运营难题。
(以下是美丽花的部分访谈内容)
问:美丽花故事妈妈义工团是怎么接触到企业号的?



“美丽花”有一个计划叫花海计划,旨在面向社区提供亲子共读的指导服务。为此我们广招人员,在通过微信群培训后,在各地的社区为孩子们做绘本阅读示范。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沟通成本太大。我们的成员都是兼职义工,地域跨度大,培训难度大,考核难度大,仅仅有微信群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工作需要。
之前我们有订阅号和服务号,后来我得知企业号能够实现更多功能,可以一并解决服务、沟通、培训、资源共享等问题。这个功能强大的企业号十分契合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开通了企业号并找到了企微云平台。现在通过企微企业号,我们实现了移动互联,随时随地办公。同时我们能更加有效地凝聚团队,更重要的是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促进成员快速成长,并有效地支持当地社区及家庭。
问:”美丽花”主要使用企业号来解决(或计划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其实除了一定要线下做的事情之外,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
第一个是人的问题,包括人员招募、培训和团队建设。我们通过企微的人员邀请功能来招募人员(如下图1),再结合知识百科功能上共享的资源进行培训和团队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如下图2)。通过企业号,我们能够确保人进得来,留得住,以兴趣为主的社群能拓展开来,这样在我们的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能保证高效地运营管理,还能提高留存率。
第二个就是物的问题。义工在执行活动时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财物,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投放?通过活动功能(如下图),我们能够得到参与人数情况;通过上传现场图片,我们能得知活动执行情况。这些数据能帮助我测量活动执行的质量,进而有针对性地投入相关的资材,促使公益透明,可监督,可呈现。
而谈到“互联网+公益”,以及企微对于“美丽花”的影响时,他表示,“企微是我们所见到的企业号里面最优秀的服务商,产品人性化、多样化”
理论也说了,例子也举了,不差打个广告了啦~
欢迎大家加入企微助力公益计划,共同打造“互联网+公益”新模式。
官网戳右:企微云平台-企微助力公益计划

微信号:qiweiyun77
]
【人人公益】是深圳人人优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联盟+互联网+公益”的互联网平台,注册在深圳前海,总部设在广州天河区市长大厦。
公司拥有创新型软件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引导“消费即公益”的创新理念,打造新型消费圈,链接衣、食、住、行、教育、购物、旅游、医疗、娱乐等各大行业,构筑新时代移动互联公司。致力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倡导社会关爱,要使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我们的愿景是打造共享数据第一平台,成为中国十大最受人尊敬的企业之一。“5年时间,通过人人公益平台,在国家贫困地区捐建100家希望小学”,这也是公司的愿景,也是公司创始人的初心,公司创始人热爱公益事业,具有大爱精神,要做到真正地乐于助人。深圳人人优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公益事业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目标而贡献智慧,并持续努力持续付出,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愿意为中国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为神圣的公益事业增光添彩。
好事360(http://www.haoshi360.com),让做好事更加便捷的平台。
没有从业经验
但是一直在关注一个国外的项目,感觉很符合题主的要求:Ushahidi。
官网戳右: Ushahidi: Open Source, Global Impact, Freedom of Information
一些关键词:#Crowdsourcing#LBS#VGI
1.Ushahidi是什么?
2.它是怎样工作的?
3.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东西?
4.后续及现状。
不喜文字的知友可以从下面3个短小精悍的TED演讲了解大概~
2009_Erik Hersman: Reporting crisis via texting
2010_Clay Shirky: How cognitive surplus will change the world
2013_Juliana Rotich: Meet BRCK, Internet access built for Africa
(注:Erik跟Juliana一直都是Ushahidi的核心成员。Clay则是互联网研究者)
以下回复不百度、不广告,纯属回忆,毕竟多年不在公益圈了,若有疏漏请谅解。当然,也希望从业者多多答复,一起宣传。
————————
传统公益事业在中国主要是捐资助学和扶贫救灾等方面,鉴于资本及制度管制,扶贫救灾一般是ZF主导,民间主要以捐资助学敬老护幼为主,主要谈谈这方面的网站。
1、多背一公斤
老牌公益项目。这个项目很有意思,旅游爱好者可以多关注。互联网平台主要是做宣传和活动召集。
2、格桑花西部助学
这个应该是捐资助学领域的典范了,全套财务公开,项目公开,捐资人定向捐赠。得益于早期创始人的某次风波,组织规范方面值得国内公益组织学习。
3、壹基金
综合公益平台,不多介绍。捐资渠道非常广,包括各大支付渠道、银行信用卡等,利用互联网宣传和筹资的好案例。
4、麦田计划
公益文化和活动总结做得最好。麦田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身份。这点很佩服莫凡。
5、其他
有一些地方的小站,尤其以市级为单位的地方论坛,利用本地化优势开设公益频道,致力于助学、敬老、献血服务等,做的不错的案例就很多了,比如湖北爱心联盟的白血病儿童爱心学校、汉网的湖北省红十字会公益献血团队、武汉在线义工联的敬老和特殊教育、仙桃论坛仙桃义工联合会等。(以湖北省为例)
互联网公益项目的核心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传播、认同、行动及信任,利用网络平台做立体的传播,通过文化建设获得价值认同,提供多渠道的筹资方式,规范组织管理尤其是财务公开,相信可以创建一个不错的公益品牌。
作为项目成员,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微信市场团队推出“The Voice Donor:为盲胞读书”的项目,完全符合LZ“互联网新工具和平台”这个题设。

中国每天有700多本新书上市,但对1263万盲胞来说,这个数字可能是零,盲胞的阅读需求远远未能满足。
作为中国最大的通讯软件,微信,试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解决盲胞读书难的问题。于是,我们想到利用微信最有代表性的语音功能,通过公众号“为盲胞读书”来实现这个idea。微信用户透过语音功能,每人为盲胞读书1分钟,共同创作接力完成手机有声书。
人们关注“为盲胞读书”公众号之后,就可以成为声音的捐献者。在公众号里,用户可以选择朗读系统推送的一分钟文字。当然,也可以选择自行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书籍段落。而通过微信募集的声音素材将做成有声读物,通过智能手机、U盘、CD等媒介,借助网络、残疾人协会、盲人按摩店、盲校等途径,免费发放给盲胞。
The Voice Donor作为一个创意公益项目,通过大家日常使用的语音功能,将公益的参与门槛大大降低。无论你在等公交还是坐地铁,拿起手机,打开微信,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声音捐献者。除了引发大家对盲胞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外,事实上,作为一个语音识别的技术案例,它也是走在前面的。
用户捐献这么多语音,如果一条条地人工审核,将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庞大工作量,于是我们在后台建立起了全智能化的运营后台。
目前,我们的公众号能实现以下的流程:
微信 TVD 的后台首先把一本书切分为一段一段的文本,接着会把一段文本交给多个用户录音,而后在这些录音中寻找一个最优的语音作为这段文本的最终录音。这样当一本书的每一段文字都有了录音后,系统会把每段文字对应的最优录音拼接起来,形成最终的语音电子书。
说了这么多,这里做个小广告,也希望各位知友也参与进来,成为一名声音捐献者。
TVD官网:微信-为盲胞读书
微信号:voicedonate
hahaha!
这个不是,是用来导入的。。下面的是。
没看懂?没关系,还有很多内容呢!
我来一个。网址在见签名。
——————————————————————————————————
是不是太多了,好吧,您还是看图吧。
网址在签名,但还是发一份:http://www.kidoooer.com
说个不那么有名的吧 抗癌公社 理念不错,不过发展不是很顺利
公益2.0项目 微博:NGO20
首先我们要理清互联网对于公益行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我们的理解中,有三个层面。第一层:为传统的公益组织提供低成本、广覆盖的筹款渠道、沟通渠道、传播渠道;第二层:通过互联网化的数据积累,形成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从而为公益项目的设计提供支持;第三层:形成以公众为核心的支持及监督体系,增强机构筹资稳定性、并逐步实现机构/项目本身的社会化。
从目前国内的公益机构来看,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且基本上都集中在通过互联网筹款的方面。这与公益机构本身的认知有关,也与人力资源有关,因为除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少数机构外,大多数机构尚未开辟出独立的公众筹款部门,而互联网小额、海量的长尾特征意味着大量的公众服务工作会伴随而生,这对机构的人力资源设置是一种挑战。
要提升互联网的使用效能,除了公益机构自身需要做出改变,主流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目前的互联网筹款平台以阿里、新浪微博、腾讯为主,其中新浪微博、腾讯都推出自身的公益平台,并以网络捐赠、公益事件传播、公益文化推广为主要方向。阿里则反其道而行,不建立独立的公益平台,而是依托原有商业平台倡导“平台化公益”,力求在自身的商业模式中探索各种业务和公益结合的可能,用商业和公益的跨界结合推动公益行业生态的丰富。2013年度,阿里借助公益网店、公益宝贝、公益拍卖、公益广告联盟等工具,为公益组织筹款超过2亿,捐赠笔数超过2.6亿笔,初步估计占据整个互联网参与数的8成左右,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阿里平台,参与到公益组织的产品设计、网站运营,筹款支持等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益行业的生态。不得不提的是,淘宝网的公益宝贝,通过商家的自愿分润,单月已可产生8800万次微捐,这为下一阶段通过大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及定制提供了可能性。
在诸多应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机构当中,壹基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设立公众筹款部门,与多个互联网平台、银行开展合作,打造全渠道的公众筹款结构。值得称道的是,壹基金在网络运营的过程中,并非以筹款数额为目标,而更为看重与不同业务、企业的跨界合作可能,倡导人人参与。在前不久召开的理事会上,其上半年筹款比例中有70%来自于公众个体,这无疑是中国基金会公募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