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有哪些利用互联网新工具和平台做好公益项目的案例?

希望有经验的人能来分享一下。

评论 ( 10 )

  1. 叉叉爱吃酸辣粉
    2019年7月26日 于 下午2:00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互联网可以为公益带来什么
    许多公益组织运营成本日渐增加,但运营效率却逐步降低:人员招募不便、流失率高、培训成本大、物资投放不明等,这似乎是许多公益组织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除此以外,公益组织重视自身活动带来的社会影响力。那怎样才能在最快并且获得低成本、广覆盖的传播渠道呢
    “互联网+公益”可以做到,美丽花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美丽花故事妈妈义工团(以下简称“美丽花”)是一家致力于推动亲子共读的公益机构,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界,并且不限于“妈妈”这个身份。他们希望能建立一个长期、长效的“美丽花故事妈妈义工团”组织,形成一个故事妈妈与社会互动运作的机制。
    如今的规模则是全国各地有近四百位成员,每位成员能影响50到100个家庭,每月会举办1到2次线下的亲子读书会,能辐射三、五个家庭到三、五十个家庭。如果开展图书漂流,那么每位成员可以辐射四五百个家庭。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高达50%的流失率,执行过程中,发现沟通成本太大。因为成员都是兼职义工,地域跨度大,培训难度大,考核难度大,仅仅有微信群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于是,美丽花决定紧靠微信企业号来解决运营难题。
    (以下是美丽花的部分访谈内容)

    问:美丽花故事妈妈义工团是怎么接触到企业号的?
    “美丽花”有一个计划叫花海计划,旨在面向社区提供亲子共读的指导服务。为此我们广招人员,在通过微信群培训后,在各地的社区为孩子们做绘本阅读示范。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沟通成本太大。我们的成员都是兼职义工,地域跨度大,培训难度大,考核难度大,仅仅有微信群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工作需要。
    之前我们有订阅号和服务号,后来我得知企业号能够实现更多功能,可以一并解决服务、沟通、培训、资源共享等问题。这个功能强大的企业号十分契合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开通了企业号并找到了企微云平台。现在通过企微企业号,我们实现了移动互联,随时随地办公。同时我们能更加有效地凝聚团队,更重要的是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促进成员快速成长,并有效地支持当地社区及家庭。
    问:”美丽花”主要使用企业号来解决(或计划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其实除了一定要线下做的事情之外,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
    第一个是的问题,包括人员招募、培训和团队建设。我们通过企微的人员邀请功能来招募人员(如下图1),再结合知识百科功能上共享的资源进行培训和团队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如下图2)。通过企业号,我们能够确保人进得来,留得住,以兴趣为主的社群能拓展开来,这样在我们的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能保证高效地运营管理,还能提高留存率。


    第二个就是物的问题。义工在执行活动时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财物,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投放?通过活动功能(如下图),我们能够得到参与人数情况;通过上传现场图片,我们能得知活动执行情况。这些数据能帮助我测量活动执行的质量,进而有针对性地投入相关的资材,促使公益透明,可监督,可呈现。

    而谈到“互联网+公益”,以及企微对于“美丽花”的影响时,他表示,“企微是我们所见到的企业号里面最优秀的服务商,产品人性化、多样化”

    理论也说了,例子也举了,不差打个广告了啦~
    欢迎大家加入企微助力公益计划,共同打造“互联网+公益”新模式。

    官网戳右:企微云平台-企微助力公益计划
    微信号:qiweiyun77

  2. ]

    【人人公益】是深圳人人优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联盟+互联网+公益”的互联网平台,注册在深圳前海,总部设在广州天河区市长大厦。

    公司拥有创新型软件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引导“消费即公益”的创新理念,打造新型消费圈,链接衣、食、住、行、教育、购物、旅游、医疗、娱乐等各大行业,构筑新时代移动互联公司。致力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倡导社会关爱,要使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我们的愿景是打造共享数据第一平台,成为中国十大最受人尊敬的企业之一。“5年时间,通过人人公益平台,在国家贫困地区捐建100家希望小学”,这也是公司的愿景,也是公司创始人的初心,公司创始人热爱公益事业,具有大爱精神,要做到真正地乐于助人。深圳人人优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公益事业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目标而贡献智慧,并持续努力持续付出,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愿意为中国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为神圣的公益事业增光添彩。

  3. 好事360(haoshi360.com),让做好事更加便捷的平台。

  4. 没有从业经验
    但是一直在关注一个国外的项目,感觉很符合题主的要求:Ushahidi

    官网戳右: Ushahidi: Open Source, Global Impact, Freedom of Information
    一些关键词:#Crowdsourcing#LBS#VGI

    1.Ushahidi是什么?
    2.它是怎样工作的?
    3.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东西?
    4.后续及现状。

    不喜文字的知友可以从下面3个短小精悍的TED演讲了解大概~
    2009_Erik Hersman: Reporting crisis via texting
    2010_Clay Shirky: How cognitive surplus will change the world
    2013_Juliana Rotich: Meet BRCK, Internet access built for Africa

    (注:Erik跟Juliana一直都是Ushahidi的核心成员。Clay则是互联网研究者)

  5. 以下回复不百度、不广告,纯属回忆,毕竟多年不在公益圈了,若有疏漏请谅解。当然,也希望从业者多多答复,一起宣传。
    ————————
    传统公益事业在中国主要是捐资助学和扶贫救灾等方面,鉴于资本及制度管制,扶贫救灾一般是ZF主导,民间主要以捐资助学敬老护幼为主,主要谈谈这方面的网站。
    1、多背一公斤
    老牌公益项目。这个项目很有意思,旅游爱好者可以多关注。互联网平台主要是做宣传和活动召集。
    2、格桑花西部助学
    这个应该是捐资助学领域的典范了,全套财务公开,项目公开,捐资人定向捐赠。得益于早期创始人的某次风波,组织规范方面值得国内公益组织学习。
    3、壹基金
    综合公益平台,不多介绍。捐资渠道非常广,包括各大支付渠道、银行信用卡等,利用互联网宣传和筹资的好案例。
    4、麦田计划
    公益文化和活动总结做得最好。麦田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身份。这点很佩服莫凡。
    5、其他
    有一些地方的小站,尤其以市级为单位的地方论坛,利用本地化优势开设公益频道,致力于助学、敬老、献血服务等,做的不错的案例就很多了,比如湖北爱心联盟的白血病儿童爱心学校、汉网的湖北省红十字会公益献血团队、武汉在线义工联的敬老和特殊教育、仙桃论坛仙桃义工联合会等。(以湖北省为例)

    互联网公益项目的核心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传播、认同、行动及信任,利用网络平台做立体的传播,通过文化建设获得价值认同,提供多渠道的筹资方式,规范组织管理尤其是财务公开,相信可以创建一个不错的公益品牌。

  6. 作为项目成员,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微信市场团队推出“The Voice Donor:为盲胞读书”的项目,完全符合LZ“互联网新工具和平台”这个题设。

    中国每天有700多本新书上市,但对1263万盲胞来说,这个数字可能是零,盲胞的阅读需求远远未能满足。

    作为中国最大的通讯软件,微信,试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解决盲胞读书难的问题。于是,我们想到利用微信最有代表性的语音功能,通过公众号“为盲胞读书”来实现这个idea。微信用户透过语音功能,每人为盲胞读书1分钟,共同创作接力完成手机有声书。

    人们关注“为盲胞读书”公众号之后,就可以成为声音的捐献者。在公众号里,用户可以选择朗读系统推送的一分钟文字。当然,也可以选择自行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书籍段落。而通过微信募集的声音素材将做成有声读物,通过智能手机、U盘、CD等媒介,借助网络、残疾人协会、盲人按摩店、盲校等途径,免费发放给盲胞。

    The Voice Donor作为一个创意公益项目,通过大家日常使用的语音功能,将公益的参与门槛大大降低。无论你在等公交还是坐地铁,拿起手机,打开微信,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声音捐献者。除了引发大家对盲胞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外,事实上,作为一个语音识别的技术案例,它也是走在前面的。

    用户捐献这么多语音,如果一条条地人工审核,将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庞大工作量,于是我们在后台建立起了全智能化的运营后台。

    目前,我们的公众号能实现以下的流程:

    1. 利用语音识别,智能筛选有效声音;
    2. 自动分发,把空白段落回流,重新募集声音;
    3. 把有效声音拼接为完整的有声读物。

    微信 TVD 的后台首先把一本书切分为一段一段的文本,接着会把一段文本交给多个用户录音,而后在这些录音中寻找一个最优的语音作为这段文本的最终录音。这样当一本书的每一段文字都有了录音后,系统会把每段文字对应的最优录音拼接起来,形成最终的语音电子书。

    说了这么多,这里做个小广告,也希望各位知友也参与进来,成为一名声音捐献者。

    TVD官网:微信-为盲胞读书

    微信号:voicedonate

  7. hahaha!
    我来一个。网址在见签名。
    ——————————————————————————————————
    这个不是,是用来导入的。。下面的是。
    没看懂?没关系,还有很多内容呢!

    我们将‘开动网’定义为一个旨在联合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以为少年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互联网社区,通过为少年儿童提供活动性内容来改善教育现状,解决教育问题。通过把这个网站建设一个可以连接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支持者的桥梁,去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

    现在,开动网仍然更多代表了一种想法,但是,有梦想,就要大声说出来,让更多人听到:dream is big,dream is strong。期待你的加入,成为改变教育现状,解决教育问题的力量的一部分。

    我们同时愿意与任何有志于改善中国教育的组织和个人合作,为一个共同的理想而战斗!

    “开动”的含义和目标?

    “开动网”的域名kidoooer,由kid,do,和词尾的er组成,代表了儿童,行动和为儿童行动的人。

    “开动网”的目标是希望能将互联网已有的同城活动模式发展成为一种专注于教育活动的互联网模式,聚集和挖掘城市中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传播和分享,以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需求者获取资源的成本。

    而更加宏伟的目标则是成为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座桥梁。

    “开动”想做什么?

    如果可以列一个教育问题的清单,我们至少可以写出几百行,但是开动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下:

    • 为儿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课内外活动。
    • 寻找能够并且愿意为儿童提供教育上的帮助的人。
    • 搜索和发现更多可用于教育的资源,并将它们添加到教育活动之中。
    • 寻找更多愿意支持教育的力量,并努力将这些力量汇集起来。
    • 帮助儿童在活动中获取更真实的教育体验,在活动中发展自身的能力。

    ……

    开动网试图建设一个用来支持以上行动的网站,通过网站作为中间力量,寻找,挖掘, 聚合,分享各种资源,通过持续性的行动来解决以上问题。随着“开动”的成长,我们可以期待它能做到更多。

    通过什么方法去改变教育?

    方法并不复杂。

    第一是给儿童提供活动内容。

    第二是通过活动和网站分享我们能提供的教育资源。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活动是教育的好方法,是发展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好方法。

    通过提供活动,创造更直接有效的教育机会,通过提供活动,传播和共享更多的教育资源。

    提供何种活动?

    一次展览,

    一个参观机会,

    一次体验式学习之旅,

    一个聚会,

    一次公益课程,

    一次户外探险

    ……

    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活动,而随着网站的发展,我们可以互相支持,互相激发灵感,就会有更多充满乐趣的活动出现。

    需要哪些资源?

    第一自然是人,每一个用户都是活动潜在的发起者,组织者,支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第二是每个用户可以分享的内容。不管你拥有的是某一方面的知识,还是一种特别的技能,还是其他什么内容。

    第三,是资金,是物质支援,是可以保障活动可以实施和进行的物资。

    内容的模式

    我们将活动划分为两部分,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

    线上部分包括活动专题、活动计划、相关资源和报名系统;线下部分则将活动进行落地和本地化。

    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一次完整的活动,每个活动划分为主题形态和活动形态,当一个活动被设计出来到组织执行之前,和活动结束之后都将以主题形态呈现,而活动执行过程则转化为活动形态。(transformers)主题形态相当于围绕某个主题构建的一个由主题页面和相关资源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被激活,从而成为一次活动。

    我们以活动的形式来展开,活动的进程产生的资源会在活动结束后继续以主题形态存在,这些资源可以在主题状态再次被激活到活动状态的时候重新得到利用。包括哪些文字,图片,视频等。

    主题形态下,网站访问者可以阅读主题内包含的内容,从而实现活动内容和资源的传播。

    成本和收益。

    活动并非一次性的,理想状态下,每一个活动可以重复开展,并不断完善。也就意味着一次活动的投入,会有很大一部分资源可以重复的利用。同时,通过网络的传播,活动的影响力可以更大。

    活动资金将采用企业赞助和众筹模式进行募集,并保证主要用于活动的开展本身。

    活动的收益可能来源于企业支付的广告费用和出售活动周边产品的盈利,以及可能开发的盈利性产品的盈利。(设想)

    志愿者计划:

    在网站建设期间,得到了很多来自豆瓣和知乎等社交网站的朋友提出的建议和反馈,其中有很多大学生朋友,他们对网站的构想和功能表示了支持,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于教育的热情和乐于参与和贡献力量的决心。这样也坚定了我原本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招募到一批愿意支持教育,支持这个网站的志愿者,作为内容的提供者和为活动提供智力元素的支持。

    详细计划:志愿者计划页面。

    同城活动模式

    国内已有的同城活动网站中,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先例。依托豆瓣庞大注册用户群的豆瓣同城,也不能说成功。而其他一些类似网站,知名度和覆盖面都不够。这些事实表明,同城活动模式并不是一个热门被看好的模式,是一个目前看很难成功的模式。但是为什么要选择同城活动这个模式,而不是其他?

    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需要一些来自学校之外的活动。知行合一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古已有之,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恰恰是一个缺少实践活动的教育。学校之内,无法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实践机会,那么就需要家庭,社会的帮助。优秀的家长会尽可能的去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这说明了家长对于教育活动有着强烈的需求。

    同城活动,可以给儿童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让满足家长对于教育活动的需求,可以补充学校教育在实践性活动上的缺失,可以将家庭,学校,社会联结一体。

    而提供活动,组织活动,分享活动,需要一个用以提供支持的平台,所以同城活动网站就成了必然选择。

    活动流程

    发起活动-众筹阶段-实施阶段-结束,转为主题形态

    关于教育活动,多说几句:

    教育的完成是由一个个连续不断的活动完成的,我们现在把他叫做课堂,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就是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学习行为去完成的。如果说具体的学习行为是学习的基本单位,教育活动就是经过组织和系统化的学习行为构成的结构单元。现在,这种结构单元更多的还是以教师组织的“课堂”为主,但我们希望,这种课堂的形式可以更多样化,多元化,通过引入外部的能量和资源,可以创造更好的内容,可以设计更科学合理的结构,这就有可能突破现有的模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

    传承:

    解决教育问题,第一自然是思考,第二则必然是行动。

    关于教育,那些教育先哲已经思考研究了很多,他们留下的思想财富里面有很多闪光的珍宝。开动希望能够从这些先哲的思想中寻找到这些珍宝,在这个新的时代让他们重新发出光辉。

    这个网站的设想,很多源于对前代教育大师思想,也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向他们表达一个普通教育者的敬意。

    目前的思想来源主要来自: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约翰杜威,克里希那穆提……

    ps:以上诸位大师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只能从中采得极少的一部分,即和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有关的一部分内容。

    启示录&伙伴

    1、知乎(quora)

    知乎(quora)的成功证明,有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而通过网络分享知识是一个便捷的方法,而这些被分享出来的知识,完全可以成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2、美丽中国(TFC)

    一个从顶级名校招收志愿者的ngo团体,得到了高盛和SOHO中国等企业的支持,证明企业愿意与有影响力的的机构合作,推行公益行动,特别是教育方向的公益行动。

    3、儿童创意行动(DFC)

    4、meetup

    炒概念:

    以下概念主要来自个人的构想,如果已经存在,也并不是我的抄袭。另外,这些概念还是略具雏形,漏洞还是很多,欢迎提出批评和建议。

    1、分布式教育

    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对传统教育作出改变。(广播电视时代已经做到了一部分)分布式教育指的是学习者和教学者可以分散于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并通过网络联结,实现信息的交换,生成,加工。

    2、协作式教育

    所谓协作式教育重新定义了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教学者和学习者不是固定身份,而是随着学习行为的发生动态定义。只有一个学习行为发生了,才会产生教学者和学习者。在学习行为过程中,教学者通过和学习者的协作,教学者和教学者的协作,学习者和学习者的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的目标。

    3、社交性教育活动

    现阶段,实现分布式教育和协作式教育可能性不大,但是开动的模式则是一个前期的探索。我们将教育行为组织成一个独立的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支持,发起,组织活动,分享内容,回收反馈。这个过程需要有多种角色参与,包括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支持者,参与者等。通过活动的组织,实现协作式教育的概念。而通过开放的网络支持,也可以部分实现分布式教育的概念。

    ……

    传递我们的善意

    假如我们成为家长,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

    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努力去创造这样的教育,去建设这样的环境。

    通过开动网,如果你能提供一次活动给孩子们,你可以去做;如果你能为一个活动提供支持,你可以去做;如果你愿意带着孩子参加,你可以去做。而不管你做了什么,都在为创造一种好的教育而做出了贡献。

    教育的核心是爱,而这种爱会在善意的传递中变得更加强大。

    是不是太多了,好吧,您还是看图吧。
    网址在签名,但还是发一份:kidoooer.com

  8. 说个不那么有名的吧 抗癌公社 理念不错,不过发展不是很顺利

  9. 公益2.0项目 微博:NGO20

    中国公益2.0(NGO2.0)项目成立于2009年五月。项目成立之初意在培养国内中部和西部各省草根公益组织的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应用能力。随后通过项目的发展,中国公益2.0逐步搭建了与国内公益机构、基金会、大专院校、IT企业、和热衷公益的技术人员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与跨界的伙伴们通过运用技术和新媒体, 推展新公益。 项目针对草根公益组织的三大需求展开子项目:传播需求、 资源需求和技术需求。 每一种需求类别同时衍生出线上与线下的子项目。 线上和线下的项目互补以达成中国公益2.0 “为草根服务,为公益设计”的宗旨。

    中国公益2.0项目全貌

  10. 首先我们要理清互联网对于公益行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我们的理解中,有三个层面。第一层:为传统的公益组织提供低成本、广覆盖的筹款渠道、沟通渠道、传播渠道;第二层:通过互联网化的数据积累,形成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从而为公益项目的设计提供支持;第三层:形成以公众为核心的支持及监督体系,增强机构筹资稳定性、并逐步实现机构/项目本身的社会化。

    从目前国内的公益机构来看,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且基本上都集中在通过互联网筹款的方面。这与公益机构本身的认知有关,也与人力资源有关,因为除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少数机构外,大多数机构尚未开辟出独立的公众筹款部门,而互联网小额、海量的长尾特征意味着大量的公众服务工作会伴随而生,这对机构的人力资源设置是一种挑战。

    要提升互联网的使用效能,除了公益机构自身需要做出改变,主流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目前的互联网筹款平台以阿里、新浪微博、腾讯为主,其中新浪微博、腾讯都推出自身的公益平台,并以网络捐赠、公益事件传播、公益文化推广为主要方向。阿里则反其道而行,不建立独立的公益平台,而是依托原有商业平台倡导“平台化公益”,力求在自身的商业模式中探索各种业务和公益结合的可能,用商业和公益的跨界结合推动公益行业生态的丰富。2013年度,阿里借助公益网店、公益宝贝、公益拍卖、公益广告联盟等工具,为公益组织筹款超过2亿,捐赠笔数超过2.6亿笔,初步估计占据整个互联网参与数的8成左右,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阿里平台,参与到公益组织的产品设计、网站运营,筹款支持等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益行业的生态。不得不提的是,淘宝网的公益宝贝,通过商家的自愿分润,单月已可产生8800万次微捐,这为下一阶段通过大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及定制提供了可能性。

    在诸多应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机构当中,壹基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设立公众筹款部门,与多个互联网平台、银行开展合作,打造全渠道的公众筹款结构。值得称道的是,壹基金在网络运营的过程中,并非以筹款数额为目标,而更为看重与不同业务、企业的跨界合作可能,倡导人人参与。在前不久召开的理事会上,其上半年筹款比例中有70%来自于公众个体,这无疑是中国基金会公募的一个里程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