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菜鸟网络平台上运行着超过170万名快递和仓库工作人员,数据涵盖18万个快递站点,每天平均处理4200万个包裹。这一数据是其他自营电商物流公司的十多倍。 从中可看出菜鸟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的快递包裹,整合了几乎所有主流的快递公司,想问一下菜鸟对物流行业的提升明显吗?有哪些具体的数据表现?(本人在广州一个郊外,偶尔网购,一般快递都得三四天,可以说感觉不到淘宝天猫物流的提升) 个人…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10 )
这正是本人想吐槽的,以下吐槽仅从最终用户的视角来谈:
作为淘宝用户,我并没有感觉的菜鸟网络对用户体验有多大的改善,前几年广东周边省份的快递到广州深圳一般隔天到,但现在大多数时候要隔两天才到(从揽件到派件完成的时间)。
之所以时效更慢了,主要是因为中转次数过多,派件员工作量更大,来不及派送。
比如,从武汉寄到广州的圆通快递,先到广州转运中心,再到佛山转运中心,再到广州番禺转运中心,再到网点,有的大网点下面还有分网点,节点太多,效率降低。每一个快递转运中心每一个网点就是一个加盟老板的利益地盘,菜鸟网络根本就优化不了加盟模式的快递运作效率。
再说菜鸟驿站,从用户侧来看,也没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它和快递柜差不多,只不过他有人工参与,有时去取件还要在驿站排队,有时还要面对驿站人员的态度不好,而快递柜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从几个自己接触到的地方列一下关于菜鸟的点:
1.你有没有过快递显示签收你没有收到的情况。这是因为现在菜鸟的大数据基本涵扩了9成以上的快递公司(不算物流),菜鸟衍生于淘宝,淘宝造福了快递,快递热爱淘宝也愿意加入菜鸟,菜鸟计算了每一家快递的几项数据并且进行评分,从遍布的网点,不同地区派送的时效,疑难件问题件的数量,口碑,规模很多很多的方面去进行它的大数据统计,现在的淘宝卖家利用菜鸟物流也可以看到我从XX省发往XX省用什么快递便宜,最快,口碑最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派件员会先帮你代签的原因(当然这样做其实是不好的)
2.菜鸟物流跟各大第三方平台对接。大数据的好处一览无遗,无论是和快递对接,和商家对接,和第三方ERP软件对接,都有它独特的优势,最直观浅显的一点,它会记录你平时打快递单习惯,下次再操作只需要一键就可以,不用每次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快递单(尤其是对淘宝天猫上单品SKU爆炸多的那种)
3.现在国内真正做到跨国快递几近完美的还没有出现。菜鸟可能会助成这件事情的进展,尤其在现在海淘,国际化越来越被人熟知的情况下,菜鸟覆盖的国家和网点基本没有争议。
总结一下,没有一个商家不想赚钱,但是赚钱的手段和初衷不同,菜鸟的初衷就是服务商家和新就业者,既然是造福大众的就让它发展下去,不然总有人会做相似的事情,交给一个没有品牌效应和群众基础的品牌,很难很难。
望菜鸟物流可以达成它当初的愿景做到服务,时效双达标的理想结局,祝好
大的方面不清楚,单就自己来说,有了菜鸟驿站淘宝的东西可以很放心的放在菜鸟驿站,等下班去取,而不像以前那样要时刻关注物流,计较快递到达时间,这点还是能够击中平时家里没有闲人的用户痛点的
菜鸟网络也称菜鸟驿站,是由阿里巴巴提供大数据情况下与三通一达达成的战略合作,毫无疑问菜鸟网络改变了之前传统的货运配件模式,从而提高了快递公司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快的配送模式!
PS:之前快递不可能在3天内到达!
本人不是阿里巴巴员工,也没有拿到马云爸爸给的好处,只是想随便说说,如果你们这些心机Boy想喷,我想我的黑名单很愿意接待你们的!
菜鸟只是一个平台,不是菜鸟直属数据。
我就知道今年开始我在淘宝的快递开始扔在代收点,而不是送到楼下了,原先无非就是多下几次楼,现在则是下一次楼跑几个代收点拿快递,上一次我是三个快递分别在不同的代收点,拿着快递去取快递 这画面感啧啧
嗯, 双十一不入菜鸟仓就不要想xxx
我想下一步就是日常发货不进菜鸟仓就xxx
之前的快递貌似差不多?15之后入股圆通,开始搞了个菜鸟,宣传比较大。但是在农村乡下,物流速度还是看运气,比如有时候快递多,就送的很快,有时候从市到市就得一两天。在大城市好点,不过没有菜鸟之前,物流也很快。这么说,貌似我有点否认了菜鸟
又见知乎大神高论,想想那个之前腾讯黑特斯拉,打脸打的。
真心别想当然了
牛皮不是这么吹的 每天4000万个快件 基本需要按照每人每天一百件的量去派送 不然派送员就得饿着 算粗点 打点折扣 每人每天八十件 需要五十万人足矣 你菜鸟把自己说成调度近两百万人 这是需要多少人在仓库蹲着?还是每人每天效率低 送个三四十件 然后喝西北风?
讲真 菜鸟那帮人貌似大数据为重
其实基础数据的数量级都没概念 丢人
再来个简单计算
全行业大概200万人 去年205亿件 菜鸟体系170万人 每天4000万 大约145-6亿件 全行业剩下非菜鸟体系企业30万人 完成60亿件 效率差异~~~
菜鸟体系 人均不到一万件
非菜鸟体系 人均约两万件
要么是国家邮政总局数据错了
要么菜鸟数据错了-_-||
私以为 如果菜鸟是邮政总局或者第三方行业协会来做的一个公共开放平台 各家各户业务也许更愿意对接 不然 像有的答主提到的 强行往这个体系里赶 并且和电商绑定 有些强人所难
说直白点 企业是否一定要淘宝或天猫才能活下来?
阿里是平台
京东是渠道
厂商可以选择阿里 也可选择京东 还可选择自建
还可以上三个策略并用 或某两个并用
换句话说 厂商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所以 桥归桥 路归路 有利则合 无利也分 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商业模式
再说透点 信息化水平~电商化程度~不是中国经济的最薄弱的瓶颈 更不是最难解决的瓶颈 为何阿里四面出击 老马应该早就看透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