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密码*
确认密码*
忘记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汽车界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营销案例?
/iDigitalChina/到2020年,美国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及广告投入将超过130亿美元,并以每年13%的比例持续增长。
Autotrader的数据显示,超过70%的千禧一代在购车时将科技和信息娱乐功能列为“首要参考选项”,61%的购车者则表示推广视频或内容将直接影响自己的购买决定。
一次成功的汽车营销活动关键在于创意,紧抓消费者需求,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iDigitalChina为大家列举了5个近年来成功的汽车营销案例。
1.雪佛兰—Best Day Ever
为了更好地吸引千禧一代消费者的关注,摆脱品牌“过时”的形象,雪佛兰在愚人节发起了“Best Day Ever”活动。
该活动邀请在千禧一代中极具影响力的明星及公众人物参与,让他们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活动。例如,让著名演员亚历克·鲍德温和奥利维亚·维尔德成为你的代课老师,或者是让著名歌手Kelly Clarkson为新生儿妈妈们准备一场午餐音乐会等。
为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雪佛兰与Youtube合作,主持了一个由Jon Dore、Garfunkel和Oates主持,长达8小时的不间断直播活动。
活动在社交媒体受到广泛关注,标签“Best Ever Day”点击量超过15亿次,有300万人在YouTube收看了直播活动,其中75%来自35岁以下群体。
总结:显然,明星或极具影响力的传播者在品牌营销活动中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在特殊节日、假日与消费者建立更亲密的联系,敢于创新营销模式及理念。
2.福特—Try More
福特在加拿大各地展开“Try More”活动,旨在让消费者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一举实际上是为了推广福特旗下重塑的几款核心车型。
为此,福特在加拿大各地设立投掷、机械骑牛及格斗等游戏,推出福特重塑的新款核心车型免费试驾等体验活动。
同时,福特紧抓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通过社交媒体、大V合作等方式提升活动影响力。
总结:品牌营销活动关键在于抓住机遇,例如品牌形象重塑或推出新产品等,这是重建消费者联系的桥梁。福特Try More活动意在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有趣的游戏、试驾等体验活动为品牌树立了一个轻松、欢乐的新形象。
3.福特野马—Speed Dating
情人节,福特推出一则女性实习司机驾驶福特野马的搞笑视频,以帮助人们消除对女司机“马路杀手”的刻板印象。
为实现这一目的,福特野马与一家经纪公司合作,该经纪公司正为一档相亲节目挑选年轻演员视镜,并邀请一位女性极限赛车手作为明星嘉宾参与。
年轻演员们并不知道这位嘉宾的真实身份,这些年轻演员们被邀请乘坐一辆装有隐蔽摄像头的福特野马,女性极限赛车手从稳步驾驶到切换“疯狂模式”,而隐蔽摄像头完美的记录了演员们情绪和表情的变化。
节目一经发布,在YouTube点击率突破1280万,受到广泛好评。
总结:品牌有时刻意绕开敏感问题,也许就会错过一次创造广泛影响营销活动的机遇。在某种特定思维模式下,女司机的驾驶水平确实遭到了诟病,与她们站在一起,为她们正名,是福特野马此次营销活动的切入点。
4.保时捷—VR保时捷
保时捷在美国各地推出VR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体验全新的Panamera 4 e-hybrid。
通过一款VR应用,保时捷展示了整个制作和驾驶过程,为科技和汽车爱好者创造了全新的驾车体验。
保时捷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或体验到VR技术,为此,营销团队提供了5000个限量版保时捷品牌谷歌硬纸板观景器。
活动推出仅一个月,美国188家经销商的虚拟试驾就比实际试驾多出2.2倍。
总结:VR技术给了品牌与消费者创造联系的新方式,消费者可以不通过真实试驾就体验到新款汽车的各项性能。
5.CarMax—关怀树
为在波士顿和马萨诸塞州开拓新市场,开设两家新店,CarMax创造了一项不同的营销活动。
CarMax通过将科技和社交媒体相结合,与波士顿当地一家非盈利保护儿童组织合作,建立了一个互动树状展示平台,消费者可以用ipad为有需要的孩子挑选礼物,包括服饰和其他生活用品。
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该活动,活动对应标签浏览量超过790万,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到63万。
总结:营销活动不一定是全国范围内,小规模或区域范围的活动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品牌可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比如非盈利部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帮助社区服务等。
https://uieysk.fanqier.cn/f/68bkfo79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最近圈内哗然的不就是BYD事件么
明显是奥迪啊。最成功的营销。
不懂车,不过看这个问题第一个反应是这个……
mini的死党万岁,大众:别了,老桑。
我家大众泰被你们忘了?
纯营销层面上,宝沃是近些年汽车市场上最为成功的案例,可能没有之一。
这个时代流行各种蹭热点,抱团取暖搞营销。这种手法被大众家族玩得很遛。
奥迪欢迎保时捷回归勒芒24小时耐力赛。【奥迪欢迎保时捷回归勒芒(中英字幕)-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the best or nothing
那必须是路虎啊!!《蜗居》里的宋思明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吉普车,这是陆虎!英国皇室的专用座驾,你觉得它难看,可我觉得它是车里面最好看的一款,这开车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拥有一款陆虎。”
然后路虎就在中国火了一把,土豪们都扎堆去买路虎了,有段时间顶配的路虎揽胜甚至加价四五十万都买不到
德国在青岛修了下水道,车门通过大铁块连接比铰链更安全、车门音厚重安全性好,车门铁皮越厚安全性就越好。车门打开站个人上下调,门锁能对上说明安全性好。
双离合换挡顿挫严重,是日系粉不懂车,这叫推背感,说明动力好。
涡轮迟滞严重,这是技术先进,所以后劲足。
GL8 从无到有到同级标杆 就像sony创造了微单 上汽通用定义一类车 叫商务车
正德国大众朗逸德国宝沃BX7美国别克凯越美国福特福睿斯反法国长安谛艾仕法国雷诺科雷嘉弯弯裕隆那只蚧意呆广汽菲亚特
酒后胡言,勿喷。
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我觉得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混淆了“喜欢的营销”与“成功的营销”两个概念。对于认定营销是否成功,我觉得销量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厂商搞营销,绝不仅仅是为了让一小波人高潮,而是要以最终的销量成绩为准绳。英菲尼迪、斯柯达的砸钱冠名,Yeti的古惑仔,桑塔纳请徐峥,抑或是CT6的鱼缸表演,你说这些营销动作,最终真的大幅提振对应车型的销量了吗?很明显,作用一般。我觉得它们顶多算是一次次循规蹈矩的营销案例,完全算不上“成功的营销”。而像本田的多米诺、沃尔沃的卡车劈腿等等,它们也就处于“喜欢的营销”这个层面——让一小部分人高潮而已。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这些动作算不上“成功的营销”。我告你什么叫“成功的营销”吧,核心就四个字——一口咬死。咬住一个概念、一个词,死死不松口。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一口咬定,个人认为这个策略是对国内汽车市场屡试不爽的。举几个例子。一口咬死——凌渡“宽体奢适轿跑”。管你大众黑怎么嘲笑,管你车评人怎么挖苦,即便有人说凌渡是通过视觉设计营造出的宽体,实际车内并不宽敞,即便38号把凌渡的“宽体奢适”喷得体无完肤。哈哈,我上汽大众才不管,我就一口咬死“宽体奢适轿跑”。谁爱说什么说什么,谁爱怎么把我P图就怎么P,你们这么做,只能帮我起到宣传作用而已。到现在,查查凌度的销量,你会发现它算是准B级车中销量比较成功的车型了。一口咬死——“黄金动力组合”。当年大众2.0T、1.8T、1.4T先后引入国内的时候,打出了TSI+DSG的旗号,后来为了便于大爷大妈的口口相传,力推“黄金动力组合”概念,这也是典型的一口咬死。谁爱说我什么就说什么,作为涡轮增压+双离合的市场先行者,大众必须这么做。至于近两年不再提这个概念,是因为其他厂商借着黄金动力的概念跟进车型。可你知道一句“黄金动力组合”,捧起了速腾、朗逸、宝来等等一众车型,高尔夫甚至都借了东风不是?不要觉得大众是因为口碑积累才有“一口咬死”的说法。我举个近边边儿的例子吧。一口咬死——“德国宝沃”。BX7上市前、上市后那段时间,不管大小媒体还是自媒体,只要提到宝沃就必带上福田,有什么用?即便BX7就是在原来的福田密云工厂组装的,但人家宝沃一口咬死自己是“德国豪华品牌”,任何官方的宣传册都绝口不提福田,甚至没有福田的高管出席,开个发布会都跑到香港,提升逼格,人家就一口咬死“德国豪华品牌”这个概念,辅以纯正宝沃基因等宣传语,再加上置换半价、免费保养等等诱人的优惠,现在BX7是为数不多的、销量足以给人信心的新生自主车型。这些车型的成功,就在于这四个字——一口咬死。别人你爱怎么喷怎么喷,没用。想要反例?给你!观致。恐怕最让网友们唏嘘的,就是宝沃的成功与观致的失败这对儿鲜明对比了吧?观致就没能做到“一口咬死”——观致3上市前,你说这个品牌到底是外资、合资、还是纯自主?观致好像说自己是合资,但是他就没一口咬死这个定位,没能做到在大小宣传活动中都不断重复“合资”这个身份。其实懂车的都知道,观致说到底是自主。其实宝沃不也是自主吗?就因为宝沃咬死了德国,观致没咬死合资,差别就是这么大。我把宝沃和观致两家官网贴出来,你再对比一下。宝沃汽车官方网站 – BORGWARD观致汽车中国官网-车型有观致5 SUV、观致3都市 SUV、观致3轿车、观致3五门版官网一张张大图,大字都是德国宝沃、德国宝沃、德国宝沃。我这么说吧,官方所有的宣传,“宝沃”两个字前面几乎都会加上“德国”两个字,这就叫一口咬死。反观观致,你说他一口咬死了什么?独立·新高提了两遍,然后就变成了什么“型·动,不止于此”、“焕新配置 魅力登场”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就问你一句话——换位思考,对于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几乎不懂车,“德国”两个字,和什么“型·动”相比,哪个更有直接冲击力?这个答案一目了然吧。当然了,观致的产品价位和宝沃目前不在一个层级,但这里的营销手段高低就一目了然了。说实在的,观致当初真的应该一口咬死某个概念,哪怕是什么“以色列军工”这种,其处境都要比现在好。不过话说回来,观致的销量表现绝不仅是营销一个问题,经销商、人才等等都有因素。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同样是从零开始,怎么福田就玩儿成了宝沃,奇瑞就玩儿不成观致呢?要知道福田以前几乎没有乘用车研发经验,而奇瑞可是做乘用车起家的。所以说,“一口咬死”才是汽车营销成功之道。
秋名山神车——五菱宏光S。。。 在说一个比较失败的吧,5+1=6
08年大众赞助北京奥运英菲尼迪赞助爸爸去哪儿16年长安汽车各种赞助
不请自来。
昨天睡前看到了这个问题,只花了几分钟就作答完了。为什么只花了几分钟呢?因为以前在知乎回答过相似的问题,所以就把以前的老答案复制粘贴过来了,并新增了一个关于斯柯达和蒙面唱将猜猜猜的营销案例。
结果早上一起来发现题主已经在酒后自问自答了喝了酒的人难道睡的比平时还迟么?还顺便把我们这些已经作答的回答“批判了一番”难道现在知乎流行这种“钓鱼式”答题方式了么?看来我回答了一个假问题我突然感觉到出离的愤怒,感觉像是被利用了,被戏耍了即使面对的是知乎汽车界的大V,我也忍不住得罪一下
吐槽完毕,言归正传。
什么叫汽车界经典的成功营销案例呢?我有种比较通俗和接地气的理解方式:(只怪我当年没好好学习,学历低,文化水平不高。虽然想专业点,高大上点,但是力有不逮)“本来在你生活中几乎看不到的车,出现的频率开始逐渐增多起来。”
比如斯柯达的车,以前我除了在我工作的上汽大众主机厂能经常看到,下了班,回到家,在小区里很难看到斯柯达的车。即使斯柯达当年在初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请了“歌神”张学友做为自己品牌旗舰车型昊锐的代言人,斯柯达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依旧不高。但是这几年斯柯达的营销做的真的很好,尤其是斯柯达YETI的“一起兄弟”的营销(注意,是“一起兄弟”,不是“一起古惑仔”),全程参与到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五兄弟(为了打字方便,简称为古惑仔兄弟。虽然对于“古惑仔”这个抹不去的标签,五兄弟都不愿提起。)重聚这一事件中。这两年在小区里经常能看到yeti还有新速派,甚至一次还看到了新晶锐。
那么斯柯达YETI的“一起兄弟”的营销到底有多成功呢?
新款斯柯达Yeti在15年8月7号上市,在销量有一定复苏,12月份售出5561辆。而通过以下两张图片,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这次营销的热度。
先看百度指数,搜索关键词“Yeti&野帝”最高达到148,954!相比上线前7月平均值,增加1000%。
当然,母品牌斯柯达也同时提升了知名度,搜索关键词“Skoda&斯柯达”最高达43,228!相比上线前7月平均值,增加66%。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斯柯达YETI的“一起兄弟”的营销。比如评论里的这两位。对此我的回复是:“这个回答我在昨天睡前只写了个大概,抽空我会写具体点,感谢阅读。为什么和上汽大众途观同平台的yeti销量只有途观的零头?甚至到后来他要从紧凑型suv降级到小型suv?我想就是因为yeti方方正正的外形,说好听一点,这叫硬派suv。那什么人才会买硬派suv?当然是讲江湖义气的兄弟。我并不觉得找“古惑仔”兄弟代言有违和感,他要体现的不是古惑仔,而是兄弟这两个字。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因为2016年“一起兄弟”广告的投放,搜索关键词“Yeti野帝”最高达到148,954!相比上线前7月平均值,增加1000%。”
yeti是因为方方正正的外形,本来就卖的不好,才做了“一起兄弟”的营销。而不是因为“一起兄弟”的营销做的不好,导致yeti的销量不好。
介绍下上汽大众比较经典的成功营销案例吧。
1.斯柯达速派:因为冠名了大热的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斯柯达和速派着实跟着火了一把。连ELLA都为斯柯达速派客串了一会车模。(可惜知乎传不了动图)2.Yeti:古惑仔兄弟,“一起兄弟”3.新桑塔纳:徐铮,“品质唯真”4.当然最成功的还是要数这位——凌渡:辣馒头,“奢侈宽体轿跑”。它被黑的体无完肤,为黑而生,只要能出名,就往死里吹的这位(我一直怀疑吹“奢侈宽体轿跑”是故意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其装逼被雷批,不如装傻笑嘻嘻):
小黄蜂克鲁兹,这么一般的车都炒起来了
姓名*
网站
评论*
评论 ( 20 )
/iDigitalChina/到2020年,美国汽车行业数字营销及广告投入将超过130亿美元,并以每年13%的比例持续增长。
Autotrader的数据显示,超过70%的千禧一代在购车时将科技和信息娱乐功能列为“首要参考选项”,61%的购车者则表示推广视频或内容将直接影响自己的购买决定。
一次成功的汽车营销活动关键在于创意,紧抓消费者需求,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iDigitalChina为大家列举了5个近年来成功的汽车营销案例。
1.雪佛兰—Best Day Ever
为了更好地吸引千禧一代消费者的关注,摆脱品牌“过时”的形象,雪佛兰在愚人节发起了“Best Day Ever”活动。
该活动邀请在千禧一代中极具影响力的明星及公众人物参与,让他们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活动。例如,让著名演员亚历克·鲍德温和奥利维亚·维尔德成为你的代课老师,或者是让著名歌手Kelly Clarkson为新生儿妈妈们准备一场午餐音乐会等。
为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雪佛兰与Youtube合作,主持了一个由Jon Dore、Garfunkel和Oates主持,长达8小时的不间断直播活动。
活动在社交媒体受到广泛关注,标签“Best Ever Day”点击量超过15亿次,有300万人在YouTube收看了直播活动,其中75%来自35岁以下群体。
总结:显然,明星或极具影响力的传播者在品牌营销活动中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在特殊节日、假日与消费者建立更亲密的联系,敢于创新营销模式及理念。
2.福特—Try More
福特在加拿大各地展开“Try More”活动,旨在让消费者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一举实际上是为了推广福特旗下重塑的几款核心车型。
为此,福特在加拿大各地设立投掷、机械骑牛及格斗等游戏,推出福特重塑的新款核心车型免费试驾等体验活动。
同时,福特紧抓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通过社交媒体、大V合作等方式提升活动影响力。
总结:品牌营销活动关键在于抓住机遇,例如品牌形象重塑或推出新产品等,这是重建消费者联系的桥梁。福特Try More活动意在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有趣的游戏、试驾等体验活动为品牌树立了一个轻松、欢乐的新形象。
3.福特野马—Speed Dating
情人节,福特推出一则女性实习司机驾驶福特野马的搞笑视频,以帮助人们消除对女司机“马路杀手”的刻板印象。
为实现这一目的,福特野马与一家经纪公司合作,该经纪公司正为一档相亲节目挑选年轻演员视镜,并邀请一位女性极限赛车手作为明星嘉宾参与。
年轻演员们并不知道这位嘉宾的真实身份,这些年轻演员们被邀请乘坐一辆装有隐蔽摄像头的福特野马,女性极限赛车手从稳步驾驶到切换“疯狂模式”,而隐蔽摄像头完美的记录了演员们情绪和表情的变化。
节目一经发布,在YouTube点击率突破1280万,受到广泛好评。
总结:品牌有时刻意绕开敏感问题,也许就会错过一次创造广泛影响营销活动的机遇。在某种特定思维模式下,女司机的驾驶水平确实遭到了诟病,与她们站在一起,为她们正名,是福特野马此次营销活动的切入点。
4.保时捷—VR保时捷
保时捷在美国各地推出VR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体验全新的Panamera 4 e-hybrid。
通过一款VR应用,保时捷展示了整个制作和驾驶过程,为科技和汽车爱好者创造了全新的驾车体验。
保时捷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或体验到VR技术,为此,营销团队提供了5000个限量版保时捷品牌谷歌硬纸板观景器。
活动推出仅一个月,美国188家经销商的虚拟试驾就比实际试驾多出2.2倍。
总结:VR技术给了品牌与消费者创造联系的新方式,消费者可以不通过真实试驾就体验到新款汽车的各项性能。
5.CarMax—关怀树
为在波士顿和马萨诸塞州开拓新市场,开设两家新店,CarMax创造了一项不同的营销活动。
CarMax通过将科技和社交媒体相结合,与波士顿当地一家非盈利保护儿童组织合作,建立了一个互动树状展示平台,消费者可以用ipad为有需要的孩子挑选礼物,包括服饰和其他生活用品。
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该活动,活动对应标签浏览量超过790万,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到63万。
总结:营销活动不一定是全国范围内,小规模或区域范围的活动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品牌可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比如非盈利部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帮助社区服务等。
https://uieysk.fanqier.cn/f/68bkfo79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最近圈内哗然的不就是BYD事件么
明显是奥迪啊。最成功的营销。
不懂车,不过看这个问题第一个反应是这个……
mini的死党万岁,大众:别了,老桑。
我家大众泰被你们忘了?
纯营销层面上,宝沃是近些年汽车市场上最为成功的案例,可能没有之一。
这个时代流行各种蹭热点,抱团取暖搞营销。这种手法被大众家族玩得很遛。
奥迪欢迎保时捷回归勒芒24小时耐力赛。【奥迪欢迎保时捷回归勒芒(中英字幕)-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the best or nothing
那必须是路虎啊!!

《蜗居》里的宋思明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吉普车,这是陆虎!英国皇室的专用座驾,你觉得它难看,可我觉得它是车里面最好看的一款,这开车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拥有一款陆虎。”
然后路虎就在中国火了一把,土豪们都扎堆去买路虎了,有段时间顶配的路虎揽胜甚至加价四五十万都买不到
德国在青岛修了下水道,车门通过大铁块连接比铰链更安全、车门音厚重安全性好,车门铁皮越厚安全性就越好。车门打开站个人上下调,门锁能对上说明安全性好。
双离合换挡顿挫严重,是日系粉不懂车,这叫推背感,说明动力好。
涡轮迟滞严重,这是技术先进,所以后劲足。
GL8 从无到有到同级标杆 就像sony创造了微单 上汽通用定义一类车 叫商务车
正
德国大众朗逸
德国宝沃BX7
美国别克凯越
美国福特福睿斯
反
法国长安谛艾仕
法国雷诺科雷嘉
弯弯裕隆那只蚧
意呆广汽菲亚特
酒后胡言,勿喷。
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我觉得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混淆了“喜欢的营销”与“成功的营销”两个概念。



官网一张张大图,大字都是德国宝沃、德国宝沃、德国宝沃。我这么说吧,官方所有的宣传,“宝沃”两个字前面几乎都会加上“德国”两个字,这就叫一口咬死。



反观观致,你说他一口咬死了什么?独立·新高提了两遍,然后就变成了什么“型·动,不止于此”、“焕新配置 魅力登场”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对于认定营销是否成功,我觉得销量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厂商搞营销,绝不仅仅是为了让一小波人高潮,而是要以最终的销量成绩为准绳。
英菲尼迪、斯柯达的砸钱冠名,Yeti的古惑仔,桑塔纳请徐峥,抑或是CT6的鱼缸表演,你说这些营销动作,最终真的大幅提振对应车型的销量了吗?很明显,作用一般。我觉得它们顶多算是一次次循规蹈矩的营销案例,完全算不上“成功的营销”。
而像本田的多米诺、沃尔沃的卡车劈腿等等,它们也就处于“喜欢的营销”这个层面——让一小部分人高潮而已。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这些动作算不上“成功的营销”。
我告你什么叫“成功的营销”吧,核心就四个字——一口咬死。
咬住一个概念、一个词,死死不松口。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一口咬定,个人认为这个策略是对国内汽车市场屡试不爽的。
举几个例子。
一口咬死——凌渡“宽体奢适轿跑”。管你大众黑怎么嘲笑,管你车评人怎么挖苦,即便有人说凌渡是通过视觉设计营造出的宽体,实际车内并不宽敞,即便38号把凌渡的“宽体奢适”喷得体无完肤。哈哈,我上汽大众才不管,我就一口咬死“宽体奢适轿跑”。谁爱说什么说什么,谁爱怎么把我P图就怎么P,你们这么做,只能帮我起到宣传作用而已。到现在,查查凌度的销量,你会发现它算是准B级车中销量比较成功的车型了。
一口咬死——“黄金动力组合”。当年大众2.0T、1.8T、1.4T先后引入国内的时候,打出了TSI+DSG的旗号,后来为了便于大爷大妈的口口相传,力推“黄金动力组合”概念,这也是典型的一口咬死。谁爱说我什么就说什么,作为涡轮增压+双离合的市场先行者,大众必须这么做。至于近两年不再提这个概念,是因为其他厂商借着黄金动力的概念跟进车型。可你知道一句“黄金动力组合”,捧起了速腾、朗逸、宝来等等一众车型,高尔夫甚至都借了东风不是?
不要觉得大众是因为口碑积累才有“一口咬死”的说法。我举个近边边儿的例子吧。
一口咬死——“德国宝沃”。BX7上市前、上市后那段时间,不管大小媒体还是自媒体,只要提到宝沃就必带上福田,有什么用?即便BX7就是在原来的福田密云工厂组装的,但人家宝沃一口咬死自己是“德国豪华品牌”,任何官方的宣传册都绝口不提福田,甚至没有福田的高管出席,开个发布会都跑到香港,提升逼格,人家就一口咬死“德国豪华品牌”这个概念,辅以纯正宝沃基因等宣传语,再加上置换半价、免费保养等等诱人的优惠,现在BX7是为数不多的、销量足以给人信心的新生自主车型。
这些车型的成功,就在于这四个字——一口咬死。别人你爱怎么喷怎么喷,没用。
想要反例?给你!观致。恐怕最让网友们唏嘘的,就是宝沃的成功与观致的失败这对儿鲜明对比了吧?观致就没能做到“一口咬死”——观致3上市前,你说这个品牌到底是外资、合资、还是纯自主?观致好像说自己是合资,但是他就没一口咬死这个定位,没能做到在大小宣传活动中都不断重复“合资”这个身份。其实懂车的都知道,观致说到底是自主。其实宝沃不也是自主吗?就因为宝沃咬死了德国,观致没咬死合资,差别就是这么大。
我把宝沃和观致两家官网贴出来,你再对比一下。
宝沃汽车官方网站 – BORGWARD
观致汽车中国官网-车型有观致5 SUV、观致3都市 SUV、观致3轿车、观致3五门版
我就问你一句话——换位思考,对于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几乎不懂车,“德国”两个字,和什么“型·动”相比,哪个更有直接冲击力?这个答案一目了然吧。当然了,观致的产品价位和宝沃目前不在一个层级,但这里的营销手段高低就一目了然了。
说实在的,观致当初真的应该一口咬死某个概念,哪怕是什么“以色列军工”这种,其处境都要比现在好。不过话说回来,观致的销量表现绝不仅是营销一个问题,经销商、人才等等都有因素。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同样是从零开始,怎么福田就玩儿成了宝沃,奇瑞就玩儿不成观致呢?要知道福田以前几乎没有乘用车研发经验,而奇瑞可是做乘用车起家的。
所以说,“一口咬死”才是汽车营销成功之道。
秋名山神车——五菱宏光S。。。 在说一个比较失败的吧,5+1=6
08年大众赞助北京奥运
英菲尼迪赞助爸爸去哪儿
16年长安汽车各种赞助
不请自来。
昨天睡前看到了这个问题,只花了几分钟就作答完了。
为什么只花了几分钟呢?因为以前在知乎回答过相似的问题,所以就把以前的老答案复制粘贴过来了,并新增了一个关于斯柯达和蒙面唱将猜猜猜的营销案例。
结果早上一起来发现题主已经在酒后自问自答了
喝了酒的人难道睡的比平时还迟么?
还顺便把我们这些已经作答的回答“批判了一番”
难道现在知乎流行这种“钓鱼式”答题方式了么?
看来我回答了一个假问题
我突然感觉到出离的愤怒,感觉像是被利用了,被戏耍了
即使面对的是知乎汽车界的大V,我也忍不住得罪一下
吐槽完毕,言归正传。
什么叫汽车界经典的成功营销案例呢?我有种比较通俗和接地气的理解方式:
(只怪我当年没好好学习,学历低,文化水平不高。虽然想专业点,高大上点,但是力有不逮)
“本来在你生活中几乎看不到的车,出现的频率开始逐渐增多起来。”
比如斯柯达的车,以前我除了在我工作的上汽大众主机厂能经常看到,下了班,回到家,在小区里很难看到斯柯达的车。
即使斯柯达当年在初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请了“歌神”张学友做为自己品牌旗舰车型昊锐的代言人,斯柯达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依旧不高。
但是这几年斯柯达的营销做的真的很好,尤其是斯柯达YETI的“一起兄弟”的营销(注意,是“一起兄弟”,不是“一起古惑仔”),全程参与到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五兄弟(为了打字方便,简称为古惑仔兄弟。虽然对于“古惑仔”这个抹不去的标签,五兄弟都不愿提起。)重聚这一事件中。
这两年在小区里经常能看到yeti还有新速派,甚至一次还看到了新晶锐。
那么斯柯达YETI的“一起兄弟”的营销到底有多成功呢?
新款斯柯达Yeti在15年8月7号上市,在销量有一定复苏,12月份售出5561辆。而通过以下两张图片,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这次营销的热度。
先看百度指数,搜索关键词“Yeti&野帝”最高达到148,954!相比上线前7月平均值,增加1000%。

当然,母品牌斯柯达也同时提升了知名度,搜索关键词“Skoda&斯柯达”最高达43,228!相比上线前7月平均值,增加66%。

对此我的回复是:
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斯柯达YETI的“一起兄弟”的营销。比如评论里的这两位。
“这个回答我在昨天睡前只写了个大概,抽空我会写具体点,感谢阅读。
为什么和上汽大众途观同平台的yeti销量只有途观的零头?
甚至到后来他要从紧凑型suv降级到小型suv?
我想就是因为yeti方方正正的外形,说好听一点,这叫硬派suv。
那什么人才会买硬派suv?
当然是讲江湖义气的兄弟。
我并不觉得找“古惑仔”兄弟代言有违和感,他要体现的不是古惑仔,而是兄弟这两个字。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因为2016年“一起兄弟”广告的投放,搜索关键词“Yeti野帝”最高达到148,954!相比上线前7月平均值,增加1000%。”
yeti是因为方方正正的外形,本来就卖的不好,才做了“一起兄弟”的营销。而不是因为“一起兄弟”的营销做的不好,导致yeti的销量不好。
介绍下上汽大众比较经典的成功营销案例吧。
1.斯柯达速派:因为冠名了大热的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斯柯达和速派着实跟着火了一把。连ELLA都为斯柯达速派客串了一会车模。(可惜知乎传不了动图)










2.Yeti:古惑仔兄弟,“一起兄弟”
3.新桑塔纳:徐铮,“品质唯真”
4.当然最成功的还是要数这位——凌渡:辣馒头,“奢侈宽体轿跑”。它被黑的体无完肤,为黑而生,只要能出名,就往死里吹的这位(我一直怀疑吹“奢侈宽体轿跑”是故意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其装逼被雷批,不如装傻笑嘻嘻):
小黄蜂克鲁兹,这么一般的车都炒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