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密码*
确认密码*
忘记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京东,国美,苏宁,库巴等等只要是商场都会有积分,但是亚马逊中国为什么没有?
我就小白的身份来说说自己对见解:
首先积分制度无疑是国内一些存在会员制度的行业(服务业为主)的一种通过积分制给予特定福利,吸引办理会员人群的一种惯用手法,通过消费或充值获取一定积分,再用积分换取福利(奖品、代金券等)。对于在国内生活的人群来讲这种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促销手段,对于商家自身好处自然不用多说,既绑定了一群固定的客户,也提前获得一笔可供流转的费用。亚马逊前期也尝试过会员制度,但毕竟针对中国市场而言,竞争对手大多都开展了会员积分制,而内部进行的评估结果也表示积分制确实比较鸡肋,因此考虑了开发一种针对VIP用户的奖励机制。
我们再看看现今亚马逊对于客户采取的Prime会员制度:一年79美金的会员费,即可享受免费的隔日达服务(国内一般都是免邮的多,国外网购很多都需要交付运费,而且一般3-5个工作日才能送达),还有免费借阅Kindle电子书等亚马逊福利。对于经常在亚马逊平台网购的买家来说这些福利政策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对于平台自身也是好处多多:一来会员制度还是保证了大批忠实的买家,而来一下平台新的或者特有的项目也可以通过会员福利顺带介绍给会员(Kindle电子书、数字影视等)。一般买了会员的买家都有同样的心理:既然我已经付了79美金了,当然能从平台上获得越多的福利优惠越划算。
在中国,几乎每个网站都有积分的概念,人人、微博、QQ、淘宝等等,即使名目不同,但实质亦然,都是为了鼓励用户长时间在线和连续登录,但是外国网站像Facebook、Twitter、MSN、亚马逊等却没有这些东西。这是由国情和文化决定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呢?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积分对于我们的意义又何在呢?
1 互联网积分制度的现状
网站积分制度的由来很难考证,然而盛大和腾讯是最早做积分的互联网公司却是毋庸置疑的。腾讯目前除了原本已经变成鸡肋的QQ积分之外,还多了一个返利用的彩贝积分;支付宝积分经历了积分、积分宝、集分宝三次名称变更,是目前值得关注的积分之一;网易有返利的有道积分。此外还有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积分,以及各银行的信用卡积分。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通用积分。
可以说积分和等级对所有网站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基本每个网站都会有类似积分等级的体系。但是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网站都有这个财力和思维理念能够玩转积分。坦白说,积分体系(有价值的积分)从根本上说,是一套金融系统,而且是一套很难驾驭的系统。
就目前来说,对用户有实际意义的积分除了返利积分外都显得很飘渺,用户积分获得的方式和难度与收益相比差距也太大。而就整个互联网来说,积分系统也还在摸索中慢慢前行。
2 国外网站的积分制度
由于GFW的缘故,我们还是只谈谈跟亚马逊有关的那些事。亚马逊美国从来没有实行过积分制,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创造了比传统积分制更适合电商模式的“用户福利”——Amazon Prime项目。Prime会员一年缴纳79美元,可以享受免费隔日达(中国用户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在美国,网购通常都要付运费,而且3-5个工作日才能送达),外加免费数字影视、免费借阅Kindle电子书等福利。这个项目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经常在亚马逊购物的顾客。反过来对亚马逊也很棒:一方面通过这个项目加强用户忠诚度,另一方面可以将公司相对较新的新业务(比如数字影视、Kindle电子书等)介绍给用户。用户尝到甜头后,会更频繁地购买商品。因为消费者的心理是:我既然已经付了79刀,当然是买得越多越划算了!
而亚马逊对Amazon Prime高度重视。大家可以去亚马逊美国首页(http://http://amazon.com)看下,会发现其首页上有非常显眼的地方在推这个项目。显然,亚马逊作为商家,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可以这么认为,亚马逊觉得,对自己的客户是不需要使用会员分级和积分计划来进行管理的,它可以通过产品本身的推荐、愿望单(wishlist)等其他功能让用户很好地重复活跃与黏着,当然,竞争对手少采用或不采用这种方式,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国外大电商使用客户管理,把会员、积分都上全的也不少,日本乐天、韩国Gmarket、美国沃尔玛,都用足了客户管理。
3 用户与网站都欲罢不能的积分体系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积分等级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用户的黏度,那表象上可以从哪些维度体现出用户黏度的增加呢?答案是:时间、频次。网站通过对用户积分数的识别,从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用户。而积分也是用户营销的手段,是忠诚度系统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积分制度一定会成为所有电子商务网站和所有会员制网站的标配。
积分是从传统行业延伸出来的,我们知道最广泛的积分是零售业、航空业和银行业的积分体系。他们是对用户行为的一种回馈,用户通过积分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而网站利用积分,在简单层次上说,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刺激用户二次消费,增加黏度,从而更好地服务忠诚用户;从复杂的层次上说,它是会和CRM与数据分析协同的一整套会员营销手段。然而对于公司,积分是一种事实上的债务。
对用户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积分是一种游戏化手段,让本来没有太大意义的刷网站行为变得有趣。所以积分体系的晋级制度往往伴随着用户激励。它通过满足人们在自我价值实现、虚荣方面的心理需求,对用户实现一个动态的引导。互联网产品通过这套“用户导向体系”来鼓励产品中受欢迎的用户行为,其实这在一定意义上和老一辈的小学老师使用“小红花”排名贴在墙上的概念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是需要积分的。
参考很多知名论坛的用户等级和积分设置,会发现它们都非常有中国特色,而且用户也已经习以为常,登录、互动、保持在线都是常见的积分获得方式。而在获得相应积分提升等级之后,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权限,比如一些用于展示和炫耀性的标志(常用于等级制度)、高级用户的独特标识,而且还有一些会根据用户等级提供增值服务或者有类似积分商城的概念让用户兑换积分,而在用户等级制度上QQ会员产品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4 积分对我们的作用
当你辛苦地在论坛登录回帖,在各种百科知道里边认真提问和回答之后,是否需要一些东西来对你的辛勤劳动安慰和奖励呢?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心理的需要,那么积分就可以让你感到一种成就感了。同时积分增加还可以提升你在网站里的会员等级,级别高了,除了增加权限之外,也会提供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需求。
积分种类繁多,其实大多数积分都是大同小异的,不妨以新浪爱问的iask积分为例说明一下。 <
首先,iask积分可以让你参加网站举办的各种活动,可以参与抽奖,兑换虚拟物品甚至实物;积分高了,你还可以用来悬赏问答,一般来说,悬赏越高就越有可能得到更满意的答案;iask积分还可以用来下载iask上网友上传的资料,虽然有些资料是免积分的,但仍然有一些标明了下载所需的积分,当你下载时,需要扣除相应的积分才能下载;iask积分还曾经有过一个将积分折算成捐款,捐给爱滋遗孤的公益活动,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积分也算是为公益事业做出了一点贡献。
说到底,积分系统是网站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和忠诚度的手段之一,然而用户希望得到的东西首先应该是网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网站来说,先做好产品提高产品的用户价值,积分系统才有意义。而对用户来说,除了增加自己对网站的依赖和微薄的一些带有返利性质的积分之外,积分并不是一个非要不可的东西。
日本站有积分制度。
积分制度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普通消费者想不明白这事 沃尔玛也没有积分制度
纠结过很多次,买了那么多东西,有积分的话多好,可是,虽然没有积分,还是喜欢从亚马逊买东西呢
积分制度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平台,就像我搞国际物流行业的,设置个积分怎么用?给客户积累到一定积分兑换运费?国际物流其实纯利润很低,对于我们这样的货运代理兑换成运费就是在压榨业务的提成,业务提成少了服务就差了,如果搞个积分,在我们行业就像恶性循环;但是亚马逊上面,其实ta应该是长远考虑,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能力高,如果搞个积分制度,对于众多的国人来说,可能会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是综合考录,不一定会比不设置计费制度好。
鄙人一点短浅的看法,浅看,浅看,浅看
亚马逊还叫卓越网的时候是有积分的。积分足够了就是vip,买东西95折,我那时是svip,买书93折,但是没几年就改名亚马逊了。
亚马逊可能认为:如果积分制度令客户获益太少,对吸引客户没帮助,获益太多就成了公司的负担。在公司 财务来看,这些积分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兑现的应付账款,处理起来略头疼。而且已经有大量积分贩子,收购各种积分从中牟利,直接冲击其正规业务,这里面的水 也很深。举个栗子:运营商预存话费送手机勉强算是积分计划的变种吧:10年前刚刚有这种计划的时候,利润很好,手机贩子直接就蹲在运营商门口,拉拢我们这 种每月手机费过千的人,吸引我们预存话费后直接就把手机卖给他们,导致某些机型这类“预存货”直接冲击正货的市场,弄得厂商和运营商左右为难。有段时间, 国航里程一万公里可以卖800元,积分贩子用来兜售机票,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生意。 亚马逊美国从来没有实行过“积分制”。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创造了比传统积分制更适合电商模式的“用户福利”——Amazon Prime项目。Prime会员一年缴纳79美元,可以享受免费隔日达(中国用户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要知道,在美国,网购通常都要付运费,而且3-5个 工作日才能送达。相比之下,国人真被惯坏了!)外加免费数字影视、免费借阅Kindle电子书等福利。这个项目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经常在亚马逊 购物的顾客。反过来对亚马逊也很棒:一方面通过这个项目加强用户忠诚度,另一方面可以将公司相对较新的新业务(比如数字影视、Kindle电子书等)介绍 给用户。用户尝到甜头后,会更频繁地购买商品。因为消费者的心理是:我既然已经付了79刀,当然是买的越多越划算了!这就正中了老贝的下怀。:-) 可能会有人说:有Prime项目,并不妨碍有”积分“项目。两者可以并存呀!理论上如此,但贝索斯非常不喜欢积分这样的机制,尽管美国各大酒店、航空公司 乃至百货商店都在推这类项目,以期拴住顾客。老贝认为,亚马逊的核心优势就是”低价优质“。“天天低价”就是给消费者最好的优惠,并且远比“积分”来的实 惠。 在中国,亚马逊曾经有过积分制度(应该是沿用之前卓越网的一套)。去年开始不再接受新会员。当时内部很纠结,毕竟国内竞争对手几乎都有这样的福利,中国用 户也很在意。但是总部认为亚马逊中国应该出台更有价值的针对VIP用户的奖励机制。中国这边做了个评估,发现积分的确比较鸡肋,所以就叫停了。
因为全人类的祖先都是猴,所以猴的本能一样不少,比如在你面前立一根竹竿,你就会凭本能顺着向上一直爬一直爬。这类猴戏我观赏过太多。每次看见任何商家给我提供的所谓积分,就立即感觉自己被当成一只猴。这孙子在我面前立竹竿,我就从此清楚跟它的关系了。立竹竿行为远不限于积分制。
补充一点积分制度的负面影响,即写评论得积分上,已经造成现在jd的图书评价部分乱七八糟了。
mark
别的国家我用的不多,反正日本亚马逊是确实有积分的。国情不同吧。
积分制度是最明显的互联网行业中信息不对等的制度之一,用户永远没有商家精明。亚马逊认为积分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价值,对我来说没有积分不影响我购买商品全部通过亚马逊解决,因为亚马逊很明白,电商最重要的是价格,亚马逊的价格压制一直是一座大山,多品类同时低价,京东跟苏宁打得火热不是没货就是提价再打折,这时候去看看亚马逊,就俩字:便宜。可能有类似积分的用户评估但前台不会显示,仅用于分析用户和区分用户群体价值。
弱弱地说一句,虽然没积分,但是它有VIP会员。曾有几个月我连续消费上千,然后莫名其妙就变会员了。我现在也不知道会员能干嘛。
我个人的理解如下:积分制度是为了提高用户的粘性,增强用户的消费意愿。亚马逊有个相对应的方法,就是送限时优惠券,通过你的搜索记录来发优惠码(我不太清楚这跟消费记录有没有关系,跟淘宝积分相比,你说哪一个更好呢?
前几天在亚马逊买东西。快递小哥说亚马逊即将推出积分制度。。。。。。
表打我,我也只是听亚马逊快递说的=。=
国外也没啊
我经常在亚马逊上买书,和当当、京东比起来,亚马逊的页面更简单,没有复杂的页面效果。在价格方面,亚马逊的价格几乎是最低的,而且配送也很快,一般隔天就能到。我们老板很推崇一本书叫做《只放一只羊》,讲的是德国的一个阿尔迪超市,从创立以来,只卖400-600个品类。在这个超市里,只有一种牙膏、一种牙刷、一种面巾纸可供选择,阿尔迪让顾客相信,阿尔迪已经帮顾客挑选了最好的商品,顾客只需要相信阿尔迪就可以。通过这种策略,阿尔迪成功击退了沃尔玛。
积分制是为了吸引顾客,营销活动而设置的,建立一套积分制,是需要计算成本和维护成本,还需要面对这个积分制进行营销活动,那么又要请企划做活动。如果亚马逊把这些费用都省出来,直接把图书的价格降低,这不是更实在?
我对亚马逊算是忠实拥趸了,唯一的一个电商账户,即使在别的地方看到好的便宜的也会拐回亚马逊购买。我看中的就是他的服务和专注,我是从图书开始喜欢亚马逊的,kindle也好,别的商品也好给我的购物体验很不错,不管积分如何,我想这才是从顾客体验出发吧。
姓名*
网站
评论*
评论 ( 20 )
我就小白的身份来说说自己对见解:
首先积分制度无疑是国内一些存在会员制度的行业(服务业为主)的一种通过积分制给予特定福利,吸引办理会员人群的一种惯用手法,通过消费或充值获取一定积分,再用积分换取福利(奖品、代金券等)。对于在国内生活的人群来讲这种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促销手段,对于商家自身好处自然不用多说,既绑定了一群固定的客户,也提前获得一笔可供流转的费用。亚马逊前期也尝试过会员制度,但毕竟针对中国市场而言,竞争对手大多都开展了会员积分制,而内部进行的评估结果也表示积分制确实比较鸡肋,因此考虑了开发一种针对VIP用户的奖励机制。
我们再看看现今亚马逊对于客户采取的Prime会员制度:一年79美金的会员费,即可享受免费的隔日达服务(国内一般都是免邮的多,国外网购很多都需要交付运费,而且一般3-5个工作日才能送达),还有免费借阅Kindle电子书等亚马逊福利。对于经常在亚马逊平台网购的买家来说这些福利政策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对于平台自身也是好处多多:一来会员制度还是保证了大批忠实的买家,而来一下平台新的或者特有的项目也可以通过会员福利顺带介绍给会员(Kindle电子书、数字影视等)。一般买了会员的买家都有同样的心理:既然我已经付了79美金了,当然能从平台上获得越多的福利优惠越划算。
在中国,几乎每个网站都有积分的概念,人人、微博、QQ、淘宝等等,即使名目不同,但实质亦然,都是为了鼓励用户长时间在线和连续登录,但是外国网站像Facebook、Twitter、MSN、亚马逊等却没有这些东西。这是由国情和文化决定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呢?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积分对于我们的意义又何在呢?
1 互联网积分制度的现状
网站积分制度的由来很难考证,然而盛大和腾讯是最早做积分的互联网公司却是毋庸置疑的。腾讯目前除了原本已经变成鸡肋的QQ积分之外,还多了一个返利用的彩贝积分;支付宝积分经历了积分、积分宝、集分宝三次名称变更,是目前值得关注的积分之一;网易有返利的有道积分。此外还有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积分,以及各银行的信用卡积分。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通用积分。
可以说积分和等级对所有网站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基本每个网站都会有类似积分等级的体系。但是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网站都有这个财力和思维理念能够玩转积分。坦白说,积分体系(有价值的积分)从根本上说,是一套金融系统,而且是一套很难驾驭的系统。
就目前来说,对用户有实际意义的积分除了返利积分外都显得很飘渺,用户积分获得的方式和难度与收益相比差距也太大。而就整个互联网来说,积分系统也还在摸索中慢慢前行。
2 国外网站的积分制度
由于GFW的缘故,我们还是只谈谈跟亚马逊有关的那些事。亚马逊美国从来没有实行过积分制,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创造了比传统积分制更适合电商模式的“用户福利”——Amazon Prime项目。Prime会员一年缴纳79美元,可以享受免费隔日达(中国用户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在美国,网购通常都要付运费,而且3-5个工作日才能送达),外加免费数字影视、免费借阅Kindle电子书等福利。这个项目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经常在亚马逊购物的顾客。反过来对亚马逊也很棒:一方面通过这个项目加强用户忠诚度,另一方面可以将公司相对较新的新业务(比如数字影视、Kindle电子书等)介绍给用户。用户尝到甜头后,会更频繁地购买商品。因为消费者的心理是:我既然已经付了79刀,当然是买得越多越划算了!
而亚马逊对Amazon Prime高度重视。大家可以去亚马逊美国首页(http://http://amazon.com)看下,会发现其首页上有非常显眼的地方在推这个项目。显然,亚马逊作为商家,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可以这么认为,亚马逊觉得,对自己的客户是不需要使用会员分级和积分计划来进行管理的,它可以通过产品本身的推荐、愿望单(wishlist)等其他功能让用户很好地重复活跃与黏着,当然,竞争对手少采用或不采用这种方式,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国外大电商使用客户管理,把会员、积分都上全的也不少,日本乐天、韩国Gmarket、美国沃尔玛,都用足了客户管理。
3 用户与网站都欲罢不能的积分体系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积分等级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用户的黏度,那表象上可以从哪些维度体现出用户黏度的增加呢?答案是:时间、频次。网站通过对用户积分数的识别,从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用户。而积分也是用户营销的手段,是忠诚度系统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积分制度一定会成为所有电子商务网站和所有会员制网站的标配。
积分是从传统行业延伸出来的,我们知道最广泛的积分是零售业、航空业和银行业的积分体系。他们是对用户行为的一种回馈,用户通过积分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而网站利用积分,在简单层次上说,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刺激用户二次消费,增加黏度,从而更好地服务忠诚用户;从复杂的层次上说,它是会和CRM与数据分析协同的一整套会员营销手段。然而对于公司,积分是一种事实上的债务。
对用户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积分是一种游戏化手段,让本来没有太大意义的刷网站行为变得有趣。所以积分体系的晋级制度往往伴随着用户激励。它通过满足人们在自我价值实现、虚荣方面的心理需求,对用户实现一个动态的引导。互联网产品通过这套“用户导向体系”来鼓励产品中受欢迎的用户行为,其实这在一定意义上和老一辈的小学老师使用“小红花”排名贴在墙上的概念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是需要积分的。
参考很多知名论坛的用户等级和积分设置,会发现它们都非常有中国特色,而且用户也已经习以为常,登录、互动、保持在线都是常见的积分获得方式。而在获得相应积分提升等级之后,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权限,比如一些用于展示和炫耀性的标志(常用于等级制度)、高级用户的独特标识,而且还有一些会根据用户等级提供增值服务或者有类似积分商城的概念让用户兑换积分,而在用户等级制度上QQ会员产品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4 积分对我们的作用
当你辛苦地在论坛登录回帖,在各种百科知道里边认真提问和回答之后,是否需要一些东西来对你的辛勤劳动安慰和奖励呢?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心理的需要,那么积分就可以让你感到一种成就感了。同时积分增加还可以提升你在网站里的会员等级,级别高了,除了增加权限之外,也会提供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需求。
积分种类繁多,其实大多数积分都是大同小异的,不妨以新浪爱问的iask积分为例说明一下。 <
首先,iask积分可以让你参加网站举办的各种活动,可以参与抽奖,兑换虚拟物品甚至实物;积分高了,你还可以用来悬赏问答,一般来说,悬赏越高就越有可能得到更满意的答案;iask积分还可以用来下载iask上网友上传的资料,虽然有些资料是免积分的,但仍然有一些标明了下载所需的积分,当你下载时,需要扣除相应的积分才能下载;iask积分还曾经有过一个将积分折算成捐款,捐给爱滋遗孤的公益活动,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积分也算是为公益事业做出了一点贡献。
说到底,积分系统是网站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和忠诚度的手段之一,然而用户希望得到的东西首先应该是网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网站来说,先做好产品提高产品的用户价值,积分系统才有意义。而对用户来说,除了增加自己对网站的依赖和微薄的一些带有返利性质的积分之外,积分并不是一个非要不可的东西。
日本站有积分制度。
积分制度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普通消费者想不明白这事 沃尔玛也没有积分制度
纠结过很多次,买了那么多东西,有积分的话多好,可是,虽然没有积分,还是喜欢从亚马逊买东西呢
积分制度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平台,就像我搞国际物流行业的,设置个积分怎么用?给客户积累到一定积分兑换运费?国际物流其实纯利润很低,对于我们这样的货运代理兑换成运费就是在压榨业务的提成,业务提成少了服务就差了,如果搞个积分,在我们行业就像恶性循环;但是亚马逊上面,其实ta应该是长远考虑,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能力高,如果搞个积分制度,对于众多的国人来说,可能会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是综合考录,不一定会比不设置计费制度好。
鄙人一点短浅的看法,浅看,浅看,浅看
亚马逊还叫卓越网的时候是有积分的。积分足够了就是vip,买东西95折,我那时是svip,买书93折,但是没几年就改名亚马逊了。
亚马逊可能认为:如果积分制度令客户获益太少,对吸引客户没帮助,获益太多就成了公司的负担。在公司
财务来看,这些积分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兑现的应付账款,处理起来略头疼。而且已经有大量积分贩子,收购各种积分从中牟利,直接冲击其正规业务,这里面的水
也很深。举个栗子:运营商预存话费送手机勉强算是积分计划的变种吧:10年前刚刚有这种计划的时候,利润很好,手机贩子直接就蹲在运营商门口,拉拢我们这
种每月手机费过千的人,吸引我们预存话费后直接就把手机卖给他们,导致某些机型这类“预存货”直接冲击正货的市场,弄得厂商和运营商左右为难。有段时间,
国航里程一万公里可以卖800元,积分贩子用来兜售机票,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生意。
亚马逊美国从来没有实行过“积分制”。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创造了比传统积分制更适合电商模式的“用户福利”——Amazon
Prime项目。Prime会员一年缴纳79美元,可以享受免费隔日达(中国用户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要知道,在美国,网购通常都要付运费,而且3-5个
工作日才能送达。相比之下,国人真被惯坏了!)外加免费数字影视、免费借阅Kindle电子书等福利。这个项目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经常在亚马逊
购物的顾客。反过来对亚马逊也很棒:一方面通过这个项目加强用户忠诚度,另一方面可以将公司相对较新的新业务(比如数字影视、Kindle电子书等)介绍
给用户。用户尝到甜头后,会更频繁地购买商品。因为消费者的心理是:我既然已经付了79刀,当然是买的越多越划算了!这就正中了老贝的下怀。:-)
可能会有人说:有Prime项目,并不妨碍有”积分“项目。两者可以并存呀!理论上如此,但贝索斯非常不喜欢积分这样的机制,尽管美国各大酒店、航空公司
乃至百货商店都在推这类项目,以期拴住顾客。老贝认为,亚马逊的核心优势就是”低价优质“。“天天低价”就是给消费者最好的优惠,并且远比“积分”来的实
惠。
在中国,亚马逊曾经有过积分制度(应该是沿用之前卓越网的一套)。去年开始不再接受新会员。当时内部很纠结,毕竟国内竞争对手几乎都有这样的福利,中国用
户也很在意。但是总部认为亚马逊中国应该出台更有价值的针对VIP用户的奖励机制。中国这边做了个评估,发现积分的确比较鸡肋,所以就叫停了。
因为全人类的祖先都是猴,所以猴的本能一样不少,比如在你面前立一根竹竿,你就会凭本能顺着向上一直爬一直爬。这类猴戏我观赏过太多。
每次看见任何商家给我提供的所谓积分,就立即感觉自己被当成一只猴。这孙子在我面前立竹竿,我就从此清楚跟它的关系了。立竹竿行为远不限于积分制。
补充一点积分制度的负面影响,即写评论得积分上,已经造成现在jd的图书评价部分乱七八糟了。
mark
积分制度是最明显的互联网行业中信息不对等的制度之一,用户永远没有商家精明。亚马逊认为积分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价值,对我来说没有积分不影响我购买商品全部通过亚马逊解决,因为亚马逊很明白,电商最重要的是价格,亚马逊的价格压制一直是一座大山,多品类同时低价,京东跟苏宁打得火热不是没货就是提价再打折,这时候去看看亚马逊,就俩字:便宜。
可能有类似积分的用户评估但前台不会显示,仅用于分析用户和区分用户群体价值。
弱弱地说一句,虽然没积分,但是它有VIP会员。曾有几个月我连续消费上千,然后莫名其妙就变会员了。我现在也不知道会员能干嘛。
我个人的理解如下:积分制度是为了提高用户的粘性,增强用户的消费意愿。亚马逊有个相对应的方法,就是送限时优惠券,通过你的搜索记录来发优惠码(我不太清楚这跟消费记录有没有关系,跟淘宝积分相比,你说哪一个更好呢?
前几天在亚马逊买东西。快递小哥说亚马逊即将推出积分制度。。。。。。
表打我,我也只是听亚马逊快递说的=。=
国外也没啊
我经常在亚马逊上买书,和当当、京东比起来,亚马逊的页面更简单,没有复杂的页面效果。在价格方面,亚马逊的价格几乎是最低的,而且配送也很快,一般隔天就能到。我们老板很推崇一本书叫做《只放一只羊》,讲的是德国的一个阿尔迪超市,从创立以来,只卖400-600个品类。在这个超市里,只有一种牙膏、一种牙刷、一种面巾纸可供选择,阿尔迪让顾客相信,阿尔迪已经帮顾客挑选了最好的商品,顾客只需要相信阿尔迪就可以。通过这种策略,阿尔迪成功击退了沃尔玛。
积分制是为了吸引顾客,营销活动而设置的,建立一套积分制,是需要计算成本和维护成本,还需要面对这个积分制进行营销活动,那么又要请企划做活动。如果亚马逊把这些费用都省出来,直接把图书的价格降低,这不是更实在?
我对亚马逊算是忠实拥趸了,唯一的一个电商账户,即使在别的地方看到好的便宜的也会拐回亚马逊购买。我看中的就是他的服务和专注,我是从图书开始喜欢亚马逊的,kindle也好,别的商品也好给我的购物体验很不错,不管积分如何,我想这才是从顾客体验出发吧。
补充一点积分制度的负面影响,即写评论得积分上,已经造成现在jd的图书评价部分乱七八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