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课程有时候很满,习惯用软件点外卖的大学生,我们平常最常用的是“淘宝外卖”,以前叫“淘点点”。 很想不明白,盈利是怎么盈利的呢? 因为我点的店,是认识的实体店,在实体店价钱和“淘宝外卖”上是一样的,所以实体店是没有亏钱又提高了销量。 然而“淘宝外卖”又时常有满减活动。例如“满15减6”,这样不是每成功下单一单,淘宝要贴6块钱进去???不是亏本买卖? 我知道肯定不是我想的这样,外卖软件现在竞争这么大…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4 )
在没有养成用户的线上点餐的习惯之前,必定是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美团外卖是一个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平台,平台上的店铺选择性更多,实惠,用户也就更加愿意点餐。
同理,平台可以让商家赚到钱,必定是要给予补贴的,这都是相互的。当用户习惯养成,平台则会相应的取消或者降低补贴。
现在外卖平台已趋于稳定,很多商家不上平台反而对他们不利,这时,平台就占据了主动权,比如抽佣点上升。
如今的外卖平台也已经拥有庞大的商家数据和消费者体系,主动权在他们手上,后期肯定是可以盈利的。
外卖中的满减活动是商家自己设置的,怎么会让自己亏本呢! 商家设置大额满减活动是为了让自己的店铺更加具有竞争力,以大满减活动来提升店铺排名和获取流量。
很多大额满减活动的店铺,点进去商品的价格都是虚高的。一家满减活动为40-20的店,商品定价可能在38元以上,扣掉满减一份是在18元,商家还是有利可图的。
欢迎你关注我的公众号:【外卖运营帮】
回复“规则”送19年外卖平台流量规则
和运营大礼包~
分享最实用的外卖运营技巧
外卖老板学习聚集地
外卖的满减套路就和先提高店铺的价格再做大额优惠一样,
对于商家,大额满减可以提升店铺的排名曝光,
于用户而言,大部分的红包是满门槛才可用,大额满减的店铺可以满足这个红包门槛,
还有部分店铺的满减是平台会补贴商家(如满30-15,商家补贴12元,美团补贴3元),平台新用户立减平台是会补贴大部分,甚至全部补贴给到商家的
我们对应每一个满减活动,打开对应每家店铺里面的菜价。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试着点餐看看,卖的最好的满减活动的商品,最后实付金额是多少?
那我们心里是不是大概清楚了,竞对的一个客单价,我们再算毛利哈,顾客到手的客单价格X80%(还有20个点是平台费用)=他的利润
想要了解更多做外卖的技巧~
欢迎你关注我的公众号“外卖运营笔记”
回复“运营”送2019年最新版平台规则解读
平台为了获客啊,不过现在平台方很少补贴满减等活动了。
大额满减都是以下这四个逻辑:
1:活动力度是平台排名的重要权重(非常重要),对于新商家来说不做大额满减根本没有曝光的可能性
2:万年不变的先涨价再降价(外卖与堂食的菜单完全不一样)
3:用户享受到的实际折扣率小于商家定的满减折扣率,什么意思?就是说满20减19,用户进去至少得点到30几元。实际折扣率并没有那么大。
4:获新客。相对平台,商家也需要不断获新客,一个新客的价值不光是当前这一单所带来的利润,会有一部分的新客转化成复购用户(具体要根据自己店铺的实际转化率和复购率)。一个新客的价值=当前这单的利润+客单利润*复购率*平均复购次数。我们根据这个来制定我们店铺获新客的成本范围。
历史文章:外卖商家如何做满减?
不请自来,轻拍。
互联网产品做的是什么?我认为是用户,用户就是流量。
什么能吸引用户?方法很多,送钱是一种非常“刺激”的手段
现在回答钱怎么来,有两种,
一种是资本投资,对赌协议,我投资1个亿你必须给我带来1000万用户,外卖平台收了现金,产生现金流,有了现金流就可以做很多事情,知乎有很多大神这我就不细说了。
还有一种像阿里这种,天生富二代,不需要融资,就是和你打市场份额,互联网的跟风效应是很明显的,因为互联网是没有疆界的,一旦“家里有钱”,就要跟你赌注,当个千年老二我也愿意,这是一场持久战,现金流大的那一方会留下来。
还没说怎么盈利呢?
刚刚说了现金流可以盈利,还可以用淘宝百度惯用的伎俩,卖流量,什么竞价排名啊,什么钻石展位啊,什么你可能喜欢的xxx各种广告位相应诞生,有了流量就可以推广其他产品啊,比如超级课表就推广了魅族手机,通过抢楼的方式带动用户活跃度,不仅收了魅族钱还让自己的用户活跃了,甚至说带动了更多人注册小号,融资的时候数据就好看了。
总之商业模式很多,互联网最终获利的还是消费者,资本市场越雄厚人们享受到的福利越高,然而还要讲到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终究是泡沫,他一定是长在实体经济上的,而“吃”这种事情就是民生,就是实体!如果我们都吃不起饭,点餐软件也补贴不起太多的钱不是吗?
看上去点餐平台在亏钱,可人家是在为将来收割流量做准备,中间会死掉一大批,但你放心一定会剩下2个以上的平台去做平衡。最简单的例子滴滴打车,快车不见了,却冒出神州和uber ,滴滴还在送钱只不过送的少了,毕竟用户习惯被培养了,钱也烧差不多了,剩下就看怎么运营收割了。
ps:三年前当我还是个大学生我就构想过送餐软件了,没技术没资源,关键是资金,没资金就没办法培养用户习惯,大家都认为打电话叫餐比用手机点快。现在谁打电话叫餐,老板估计都懒得理,谁没事还记你住址呢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