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意味着什么?未来将如何发展? 爱开淘 七月 20, 2019 业务发展 20 评论 714 围观 拼多多上市对腾讯、阿里分别意味着什么? 上市后的拼多多将怎样发展?会拓展高端用户嘛? 黄峥敲钟前,先厘清拼多多与阿里、腾讯的关系_要闻_科技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拼多多在上市后被美国律所集体起诉 深陷山寨门又被美国律所集体起诉:拼多多渡劫-商学院频道-和讯网
评论 ( 20 )
拼多多前景不错的,流量已经超过京东,成为第二流量平台了。现在上市了,平台也会越来越规模化,发展前景很大。需要购买店铺可以找 w
拼多多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拼多多净亏损总额达102.2亿元。在巨额亏损面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却十分淡然。他在股东信中说,拼多多随时具备大额营收的能力。黄峥的自信从何而来,拼多多未来盈利的空间又在哪里呢?
电商的核心在于增速和利润之间的平衡,只要具有大量的日活量和购买量,电商平台盈利只不过是价格调整的问题。用凡客举例来说,在凡客买一件衬衫是29元,这时凡客是亏损的,但是把价钱涨到32元,涨了10%,它就开始赚钱了。
但是价格的提高,势必会影响增长的速度,所以电商平台需要在速度和利润之间做取舍。电商平台的核心是做活跃用户和消费习惯,所以在保证日活跃量和交易量的前提下,想要巨额盈利的话,拼多多调整一下利润比例就能实现。
拼多多的目标是追赶淘宝。聚集巨大的流量是首要需求,培养用户交易和用户习惯是他们的目标。现阶段下,做一家赚钱的公司,对于拼多多来说意义很小,但是如果通过社交平台,低成本获取用户的商业模式,进行全新的打造,能让拼多多变成一个并肩淘宝,超过京东的企业的话,价值显然是更大的。
在拼多多高速奔跑的时候,股东都会给它加油,不会在意它现在赔了多少钱。
赚钱是电商一个很窄的目标,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在发展期就考虑盈利预期,最重要的是用户预期,也就是到底能有多大的用户量和多高的增速。用户代表了你的实际价值,而增速代表了你的商业潜力,现在我们在BAT已经很稳健的情况下,看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看它的潜力,而不是在于能赚多少钱。
实际上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已经远超京东,只不过它的客单价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追求增速,以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至于什么时候赚钱,能赚多少钱,只要能有流量保证,变现是很快的事。
未来最终用户发展到天花板,大家都在用这几家公司产品的时候,它就可能会分品类。比如在京东在家电和3C,在淘宝买日用品和服装,在拼多多买生鲜或地方特色农产品这样。
拼多多要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它现在致力于扶贫,建立多多果园,通过扶贫的方式把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建起来。把这个上游链条攥在自己手里,就不会受其他电商的影响了,不然其他电商想要切断他的供应链的话,去高价收购,就能把拼多多体系打乱。最后竞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大量的东西是自己的,才能够和别人竞争,否则从数据端到供应链条,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别人想去打压你很容易。
融资商业计划书
拼多多通过连接低端供应链和价格敏感人群而迅速崛起,通过各种营销方式聚拢人气,但是与国家总体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大方向相背
不好被统计局gdp数字骗了。中国人均gdp也只是全球七八十位的水平,就更不用说极度贫富分化下的中位数了。中国人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多少吗?我是预计肯定不到3000。因此拼多多瞄准城乡以下的路子正对中国经济的痛点。这是满嘴火车的马云强东下不了决心做的事。你看淘宝京东的价格,这相比沃尔玛之类的平价超市毫无优势可言。随着拼多多日活的急速上升,冲垮淘宝京东指日可待。
所谓担心假货山寨,是毫无道理的,平台是中性的,淘宝也是卖假货起家的,没有123,哪来的百千万。或者说这种平均收入的城乡群体,用不起“高价”正品的,山寨货是满足最低需求的利器,或者说是维稳利器。
拼多多最大的意义是极致压缩厂家成本价与零售价的差额,或者说更直接的反映了中国商业的本质,去除任何中间环节。我认为拼多多前途无量!至于盈利模式,有了流量,在互联网行业空间是大大的。
超牛!
这是真正的互联网创业。
想聊一下第二个小问题,即未来的发展。
各大电商都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京东物流,淘宝sku,拼多多的低价高质。目前拼多多还是属于低价低质的阶段,而质量升级需要深度结合供应链,业务过重必然进展缓慢。
电商的重要指标是拉新和复购,而目前拼多多质量和售后问题导致复购率低(暂时没有找到直接数据证明),所以需要砸钱营销拉新。这个方式没有问题,只要能够坚持到质量升级完成。
18年Q4财报出了,巨额营销费用扩大了亏损,内忧外患,不知道拼多多能不能坚持到那一天。
PS:低价高质想做大有两条路:1、精品逐个上架,比如必要商城;2、先低价低质做大平台,再倒逼供应链升级,比如拼多多。
现在时间是2019年3月15日,拼多发财报。这也是上市后的第二份财报,很多朋友对拼多多非常感兴趣,我就再分析一波。觉得道理给赞!
————————————–正文分割线—————————————
这是继阿里、京东之后,拼多多也终于交出了2018年的成绩单。拼多多GMV达到了4700亿仅次于京东的1.7万亿,而用户规模达到了4.185亿则超过了京东,仅次于淘宝的6.36亿。不管哪个维度拼多多都是中国第三大电商公司。
3月13日晚,拼多多公布2018年第4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18Q4,拼多多营收56.5亿元(约8.2亿美元),同比增长379.4%。归属普通股东亏损24.2亿元(约3.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360万。2018全年,拼多多营收上涨652.3%,达到131.2亿元(约19.1亿美元)。归属普通股东亏损103亿元(约15亿美元)。
2018年,拼多多平台交易额达到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平台年度活跃买家4.185亿,较2017年同期上涨71%。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户数达2.726亿,单季新增4200万,环比增速达18.2%。
公布财报后,因为营销费用大涨,亏损超出预期,股价大跌17%。两个月前拼多多股价不到22美金的时候,我们曾写过《阿里慌了,拼多多已经是半个多淘宝了》,至今我们依然认为拼多多被低估了。(我知乎比较少上,要讨论的朋友可以加VX:haitunxiaoyu 拉你进拼多多讨论群。)
►用户数量、质量双轮驱动 GMV
2018年,拼多多平台交易规模同时由用户数量和质量驱动。人均消费金额从去年同期的576.9元大幅提升至1126.9元,增幅95.4%,高于活跃买家增长速度。
来源:拼多多2018Q4财报
人均消费金额的大幅提升又源自用户下单频次的提高。2018全年,拼多多总订单量达111亿笔,较2017年同期的43亿笔同比增长158.1%。人均订单26.56笔,较去年同期的17.55笔同比增长51.3%。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阅读我们此前发布的《活跃用户破4亿,拼多多启动10亿美元增资计划》。
拼多多用户已经高达4.185亿,超过了京东,相当于淘宝用户规模的70%。2019年不可能再保持100%以上的用户增长,不然就超过淘宝,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商了。所以2019年用户增速或将低于50%,而GMV增长更多将来自老用户的重复购买,这背后也意味着品类扩张,增加了用户粘性和消费金额。在2018年拼多多的人均用户购买金额达到了1126.9元,同比增长高达95.4%。2019年拼多多想完成过万亿的GMV,那么人均消费金额增速也将达到40%以上。
►为什么第四季度营销费用和新获客成本这么高?
拼多多发布第四季度财报,GMV,营收等指标超过了投资人预期,同期业绩也远好于竞争对手,为何不涨反跌。因为营销费用和亏损超过了投资人预期。
2018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总营收为人民币56.539亿元(约合8.22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1.794亿元相比增长379%,销售与营销开支为60.240亿元人民币(约合8.76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7.539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699%。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4.239亿元(约合3.525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人民币1360万元。
第四季度是传统网购热季,加大营销投入也在常理当中。从具体细节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拼多多加大了对高客单价的3C数码产品的补贴,仅仅是苹果手机就补贴了100万只。一个是拼多多助推“新品牌扶持计划”,这是拼多多下一阶段重点要突破的方向。最后就是春节将近,拼多多增加了电视的品牌广告投放。几乎所有主要的电视台春晚,拼多多都进行了投放。我们认为这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度,进而提升转化率。这都是阶段性的促销补贴和营销策略。
并不建议以总营销费用去直接除以拼多多单季的获客人数这样的“简单算法”,因为这种算法的假设前提是所有营销费用通通都花在获客拉新。其实,品牌广告实际上会被所有新老用户都看到,都会起到“强化心智”的作用,而且起作用的时间点不一定完美的与开支同期,所以打造品牌不是短暂季度性的过程。
黄峥早年有过一个观点——钱是工具,不是目的。所以,其实对于拼多多来说,有效获客和增强心智和强化“拼购”的竞争壁垒才是目标,面对融来的巨额资金和不断增长的收入,没有必要都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利润”,或者减少亏损去取悦于任何投资人,因为毕竟就算按照这个速度,账面上的非受限资金也足够再烧好几年,事实上当现金流为正向且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理论上可以一直烧下去。
来源:海豚智库整理公司历年财报
因此简单的营销费用除以新增用户而得到一个新获客成本也是非常不专业的,拼多多的实际获客成本依然非常低,应该说是远低于业界同行的水平。但我们依然认为拼多多在2019年会加大促销补贴,以及品牌营销活动。对于一家仅成立4年的公司,拼多多并不需要急于盈利,而是要增加自己的想象空间和竞争壁垒,还远没有到收割期。这也是投资人需要注意的,因为这是持有拼多多的风险所在。
对投资人来说,拼多多最重要的关注指标是用户增长、交易额增长以及营收增长,而不是阶段性的费用增长。
►拼多多打击假货,增加用户信任度
拼多多IPO以来,大量的媒体负面报道,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假货、次品充斥,这将导致用户在体验完之后离开拼多多而转投竞争对手平台,但这显然和用户粘性的上升违背。
2018年拼多多的总快递单量高达110亿+,拼多多4亿用户,人均购买订单近30次,而且人均消费金额越来越高。订单数据表明用户,正在更多的信赖拼多多,而不是远离拼多多。在我们看来拼多多的商家商品质量,是符合拼多多用户的预期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产品,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用户要追求更好更高的品质,自然会转向京东平台,购买品牌类的商品。
事实上,拼多多从来没有规避过假货问题。《2018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披露,拼多多在过去的一年主动关闭6万家涉嫌违规的店铺,下架的涉嫌违规商品数量是投诉数量的150倍。在加大对于侵权假冒商家打击力度的同时,拼多多也表示打假不分高地与洼地,呼吁各大电商平台消除歧视与偏见,建立联动打假机制,通过共享售假商家信息、建立售假商家“黑名单”库、互通问题产业带信息等方式,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一同从根源上消灭假货存活的土壤。
不仅仅是在制度层面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拼多多还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打假效率。
18Q4,拼多多研发费用达到5.3亿元,同比增长900.6%。研发费率从2017年同期的4.5%大幅提高到9.3%。2018全年,拼多多的研发费用上涨764%,达到11.2亿元。
来源:海豚智库整理公司历年财报
据了解,这些投入主要被用于算法、大数据等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动锁定可疑商品,每秒可扫描甄别全网数千万个商品。2018年,通过严密的大数据风控系统与人工巡检,拼多多前置拦截超过3000万个商品链接。
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共有2000余名工程师,其中超过250人专注于算法设计和开发。2公司计划在2019扩招2000名技术工程师。预计今年底,工程师数量将超过4000人,其中超过1000人专注于算法设计和开发。
除了治理假货外,强化商品质量是拼多多提升用户粘性的另一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拼多多通过“新品牌计划”和“农产品上行”分别在工、农两大领域进行相关探索,推动产品质量升级。
“农产品上行”即通过网络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2018年,拼多多平台上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到653亿元,较2017年的196亿元增长233%。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
“新品牌计划”则在2018年12月正式上线。截至2019年1月9日,“新品牌计划”已收到超过1300家工厂及企业递交申请。该计划的本质是通过对需求侧的改革,打造全新的商品流通通道,其长远目标是实现制造商订单的持续、稳定、长期、可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固定成本最大化摊薄,创造让利于消费者的空间。
此前不少人都在质疑拼多多平台上的假冒伪劣商品能否真正得到根治。我们认为,从这份财报来看,这些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治理。作为社交电商,新用户主要源自老用户的推荐,如果商品质量有问题,很难想象拼多多的用户增速可以如此迅猛;同时,人均下单频次的提升则进一步证明了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确实具备了独有的优势,强化了用户黏性。
►拼多多:越挫越勇 逆境狂奔
刚刚过去的2018对于拼多多来说可谓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阿里巴巴于2018年1月10日公布的《2017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中宣称“随着阿里打假,假货向微商、拼多多转移”,正式向当时诞生不到3年的拼多多宣战。随后,涉黄、商户维权等等负面新闻不断袭来。
但如同尼采的那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必然使我更加强大”。拼多多就在这样的逆境中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二季度,拼多多活跃用户规模达到3.436亿,超越京东。中国电商阿里、京东的格局被打破。
7月,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完成了从成立到上市不到三年的奇迹。
11月,拼多多遭遇Blue Orca做空报告,认为拼多多的合理股价应该在7-8美元(当时价位在18.9美元)。但拼多多股价却在报告发布后三个交易日股价上涨21%。同月,三季度财报公布后,拼多多股价随即大涨16.6%,市值一度距离京东仅32亿美元。
整个2018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战阴云密布、企业裁员之声不断,同期上市的小米、美团等互联网新贵均跌破了发行价。唯独拼多多一枝独秀,目前以25.12美元的股价高出发行价32%。
虽然连续遭遇负面新闻,但这家年轻的企业却屹立不倒,更是推动社交电商成为行业标配。阿里、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企业均纷纷推出自己的拼购产品。手机淘宝也在去年进行改版,将自己大幅“拼多多化”。
或许正是得到了竞争对手的认可,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瑞信等众多国际机构纷纷给与拼多多“买入”、“增持”的评级。
展望未来,越挫越勇的拼多多正在延续着自己的传奇。如同2018年初遭到阿里打假报告的攻击,拼多多的2019年开局并不顺利。1月20日,他们遭遇有组织的黑产群体薅羊毛,损失近千万元。但股价却在那一周大涨18.05%。
在逆境中,拼多多结束了自己2018年的旅程;在逆境中,拼多多迎来了2019年!
(我知乎比较少上,要讨论的朋友可以加VX:haitunxiaoyu 拉你进拼多多讨论群。)
资本炒作。
永辉超市,小米,拼多多,一样的套路,价廉走量。
现在永辉超市已经把家乐福,沃尔玛挤走了。
但是,永辉超市的问题也是产品质量差一些,但是它流量大,这也是活得很好的原因。
当然,都知道苹果手机好,不是人人都买得起。
现在2000元已经步入中等收入人群了。
拼多多上市,意味着新一轮的互联网革命来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拼多多的3亿用户已经给了拼多多新一轮的架构,而我们平常认识的拼多多,在我们的条件反射下,有新一轮的突变
意味着是下一个淘宝!!!捉住机遇下一个收货的就是你。
今天,你没做拼多多,你将再错过一个时代! 你不会拼多多开店怎么办? 加入我们后我们一对一服务指导培训! 已经在淘宝上开店,但是开店不赚钱,怎么办? 马上转移阵地到拼多多, 来我们这里学! 在拼多多上开店要钱吗? 不要钱,跟在淘宝上一样,只用交保证金! 1、我们教你怎么寻找优质货源产品进货即可。 2、我们会教你拼多多精细化运营技巧,定位 上传 定价 优化 售后 毫无保留。 3、如果你有时间,你可以来公司当面学习实地验证我们是怎么做到月赚10万的。 4、如果你没有时间,你可以通过QQ、微信学习,我们给你提供远程指导
详细了解拼多多开店mphzc66
对于电商的市场来说,淘宝、京东、天猫等购物平台多了一个竞争者。
对于腾讯来说,入了拼多多的股,当然是赚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多了一个购物app消费。
对于创业者来说,多了一条路子走。
……
对于买到假货来说,唾弃!
对于买到真货来说,鼓掌!
有人说拼多多上市将人类带回到两年前,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今社会消费者的一个经济现状,说到底拼多多就是便宜,所以它的用户量才越来越多,不过拼多多也有它自己的特色,适合现在的用户群。至于拼多多未来是否会被世人淘汰还是所接受,都要源于它自身发展。
之前,中央电视台几次点名各种山寨货,什么康帅傅之类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
人家能山寨到上市!
别和我说什么低端市场,你做低端市场别仿冒别人品牌仿冒别人包装啊。
无耻这东西,真的和贫穷富有无关。
这是个逆淘汰的事实,这么骗子毫无底线的企业也能上市,真是无话可说
拼多多的段子层出不穷,“超熊”洗衣液、“立日”洗衣液、“云南中药”牙膏、“红午”功能饮料、“TGL”电视、还有夺命剃须刀,梗多到可以笑一个月,而近期的上市更又是引发了一波热论。
人文关怀的论点倾向于探索国情,中国有2亿多贫困人口,吃穿用度的节俭和低次是一介都市人难以想象的,拼多多为他们提供的是能够便宜的买到商品的平台,你不愿意使用这些产品,不代表他们也不会用,因为没钱,所以买不起正品,穷人之前不敢想象的产品,如今竟然可以出低价唾手可得。这难道不算为消费者造福?
而且这些消费者生活的环境本就充斥着廉价山寨假冒产品,村口的小卖部堆满了“康帅傅”,所以他们使用拼多多,不过是把消费场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为什么只怪拼多多?
堂堂觉得,这种观点乍看有道理,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
像现在小城市乡镇消费者面对的假货遍生质量低劣的线下零售环境,并不是正常应该有的现象,而是亟待改革的,所以这并不是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赖以成长的温床,在不牢固的基础上搭起的建筑必然也会坍塌。
从小卖部卖假货而推断出拼多多卖假货合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对的,质量差的假货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线上线下,都应该被抵制而非鼓励。
拼多多的同情者们还认为,拼多多之所以善大于恶,是因为其“品牌降级”换来了穷人的“消费升级”。
拨丝抽茧后的逻辑是:既然山寨假货便宜而且还“能凑合着用”,那么穷人就应该感到高兴,也应该感谢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让他们有机会能够便宜的买到质量低劣的商品。
但是这个逻辑是不通也非常不人道的,即使站在穷人的角度,也不想这么被规定。
不过客观一些,从另一点说,拼多多的确也做到了质价相符,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人都青睐,但是在商业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且低价的商品是看概率的,更好质量的商品或者服务对应更高的价格,本身就是一条真理。
所以打算在拼多多上以很低的价格买到很好质量产品的消费者,其实也应有所反省。
这几日,陷入舆论中心的拼多多在上市后股价连续几天下跌,同时官司缠身,不仅有要求维权的费者,也有讨说法的品牌商家,可谓四面楚歌。
如此后果其实给人了一个站立多年的市场铁律,商品的质量仍然是最重要的,为市场提供有质量的商品,在合法的渠道内去减少成本,才是企业真正可以吸引消费者,长期发展并获取利润的关键。
说到质量,不得不提这几个月也丑闻频发的碧桂园房产,坍塌事件连连发生,人员伤亡层出不穷,着实让已经住进碧桂园所建住宅的业主们们捏一把汗。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追根究底在于碧桂园的企业发展立场,碧桂园在业内以“着急”著称,号称从拿地到开盘只需要3个月,从设计到建筑一口气都搞定,造好即售,快速回笼现金。
这样的高周转是保证了企业的大批入账,可是快工之下房屋的质量问题无从保障,问题频发,品牌声誉却成为众人诟病的污点,得不偿失。
拼多多和碧桂园都是有了一定规模的大企业,所以出了问题我们还能够从媒体上得知,实际上每年因为质量问题倒下的小企业不计其数,快钱好转,长远发展难得。
应了马云的那句“我只见过捕虾发财的,没见过捕鲸鱼发财的”
通过仔细分析他们的商业模式,和试用他们的产品,一直很看好拼多多和快手。
意味着可能不得不作假。
难以置信,这个今天才听说的年轻的平台竟然有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更难以置信的是,它的市值马上要超越京东了。不知道多少人是真的看好PDD的前景而买入它的股票的,如果是,那他正处在巨大的风险之中。
拼多多未必会垮,但对比阿里京东两个巨头,它赢不了,根本不匹配目前的市值。拼多多进入的是高度成熟的电商领域,如果要成功,必须在业务内核上有超前的创新,而显然拼多多并没有,拼团已经是个很古老的概念了,大家不要忘了美团是怎么起家的。低价也不能帮助它腾飞,因为在这点上其实淘宝早就做的很好了,只是从天猫开始,阿里有意的把流量向高质高价的商品上引导,优质的客户体验才是电商的大方向,并非淘宝做不到低价,实际上,淘宝目前还存在大量的低价C店,质量也相对可控。
如果只是想要便宜凑合用的产品,那么淘宝完全已经满足需求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加上沉淀了十几年的卖家和商品管理体系比较有效的保证了即便便宜的产品也能物有所值,所以仅仅靠低价拼多多是没什么机会脱颖而出的,怎么办,只有更低价!而质量和价格是矛盾的,于是急功近利的pdd只能选择作弊,先把用户做起来再说,放任假货,低质的充斥整个平台,但数据做起来了又怎样呢,用户真的能有效留存吗? 没错,低价是拼多多的特色,但是能提供低价的可不只有拼多多。
拼多多总能高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论来粉饰自己,中国是很大,习惯了在一线城市的人们也许确实体会不了城市边缘或乡村月收入不到2000的人群的消费需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如果9.9买来的充电宝用几次就坏了,他们也会慢慢远离拼多多。
凭借着巨量金钱砸出来的用户量和已经扎根在消费者心理的低价定位,如果拼多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专注于低价商品的平台,未尝不能生存,加强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的打通,完全可以学习网易严选,做一个低价版的严选,或者从低价果蔬切入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偏偏拼多多有着不切实际的雄情壮志,也许也是受资本的裹挟吧,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很危险!
拼多多不是不想整治假冒低质的产品,而是做不到,因为一开始的逻辑就是错的,又加上各大电商平台的围剿,想轻松华丽转身实在太天真了。财报还要定期发的,业绩增速是不能慢的,如果把真铁了心把那些产品都砍掉,那销量必定断崖式下跌,说句搞笑的话,那样的拼多多也不再是拼多多了。最近引入网易严选和各种大品牌,简直是有点搞笑的决策,就可以看出拼多多真的是没办法了,完全不顾及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定位(花了大钱砸出来的),只要能提高GMV怎么着都行,必定又要花不少钱补贴,就这招能转型成功是不可能的,实质只是花钱买GMV而已。
拼多多似乎非常在意资本市场的看法,为了市值,没有有效创新的业务内核支持的拼多多的选择其实不多:
1. 继续不顾长期战略,花大力气冲GMV,搞各种高价商品,只为客户能在拼多多上成交就可以,其他的先顾不得,把数据做漂亮,这个过程必不可免加大补贴和流量成本的投入。
2. 相当一段时间仍无法摆脱假冒和低质产品,而这与大环境大趋势是相悖的,未来很有可能不定期有各种丑闻曝光。
3. 各种花招用尽,如果数据还不够漂亮,不排除虚假冲量的可能。
4. 不排除数据造假的可能。
悬崖勒马,找准自己的定位,踏实经营,不要等到消费者都想不起你的时候才叹息当初。
前阵子著名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发布了对于拼夕夕的沽空报告,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关于这个报告的中英文对照版的解读精简,如果有兴趣可以到我的公众号小马估值上了解。
主要内容如下
11月15日, 著名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 发布了对于拼夕夕的沽空报告。
各位可能会问了,Blue Orca 是什么公司呢?
Blue Orca 是前Glaucus 研究主管以及首席投资官Soren Aandahl新成立的专业做空机构。Soren 从2011年起,已经致使2家退市或进入破产程序、3家长期停牌、所有遭遇其做空的公司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暴跌,仅有一家反击胜利。
而Glaucus和Blue Orca对于做空中国公司情有独钟,以下是一些做空过的公司名单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登入官网
https://www.blueorcacapital.com/, 上面有完整的做空的公司名单。
那么这次Blue Orca 列举的拼夕夕的几宗罪又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报告翻译版本的中文节选:
虚报营收:
拼多多在招股说明书中称,仅两家VIE子公司就贡献了该公司2017年的全部收入。然而,在提交给中国政府的文件中(包括根据法律向中国政府提交的基本财务报表),这两家VIE子公司的总收入仅为12亿元人民币。在计入公司间交易后,该备案文件显示,拼多多的两家VIE子公司产生的收入仅为7.06亿元,这比该公司在SEC的备案文件中报告的收入少了36%
低估亏损:
SAIC备案文件还显示,拼多多低估了其净亏损。中国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收入确认规则是相似的,因此Blue Orca认为无法解释SAIC申报文件与拼多多在SEC备案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差异。此外,在比较不同文件中的盈利能力时,任何收入确认上的差异都应该被消除。拼多多报告称,2017年在中国的净亏损仅为4.17亿元。但若把拼多多的两家VIE实体及其母公司(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的净亏损加起来,SAIC备案文件显示2017年拼多多在中国的净亏损为6.89亿元。这比披露给美国投资者的亏损额要高出65%
Blue Orca认为,有大量证据表明,拼多多的业务并不像公司宣称的那样高效,且其实际员工数量(以及由此引申的人力成本)远远高于其在SEC备案文件中披露的数字。
2009年,拼多多创始人兼董事长黄铮创立了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乐其”,但拼多多甚至从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价这家公司。然而,有证据表明,在截至2018年10月之前,乐其和拼多多之间的交易仍在继续。乐其在其网站上发布广告称,该公司将于2017年校园招聘拼多多的空缺职位。
电商企业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收入和盈利能力,还取决于流量,主要是平台上的GMV。多个数据点表明,拼多多报告的GMV显著虚高,想必是为了吸引投资者。
首先,拼多多两次偶然情况结构促使GMV被过度夸大。其定义的GMV包括了未出售的商品和未确定的订单。虽然该定义是电商企业的标准,但拼多多的独特架构使其报告的GMV数据存在问题。
拼多多的APP中没有“购物车”功能,一旦客户确认选择产品,就会自动生成“订单”。客户有24小时期进行限支付,否则订单将取消。这是第一个偶然情况(购物车)。第二个偶然情况是,即使在一个团购订单中客户输入支付信息,若没有人加入团购,24小时后该笔交易将会被取消。拼多多假定的边界是电子商务,但即使团购拼团失败,订单被取消,我们相信拼多多依然将其计入了GMV。
Blue Orca认为拼多多报告的GMV数据因此具有很高的误导性,较其电商同行报告的GMV不具可比性。这种独特的结构也解释了,拼多多报告的GMV,与其披露支付手续费和收入所暗示的实际GMV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
其次,所披露的支付手续费暗示的GMV较报告中GMV低43%。拼多多在其官网上表示,不对交易收取佣金,但承认其代表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收取0.6%交易费。拼多多公布的支付手续费在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分别为5.41亿元和1.64亿元人民币。如果拼多多平台中每笔交易产生0.6%的交易费用,那么从逻辑上讲,该费用应为拼多多报告GMV的0.6%。但若以拼多多披露的交易费计算,所得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实际的GMV应是1170亿元,这与其报告的上述五个季度GMV共计2070亿元相比,少了43%
此外,披露的佣金费用对应的GMV比报告的少43%。拼多多还披露了来自支付服务费的收入,公司声称是出售商品价值的0.6%。该收入应该与支出手续成本接近,除了支付后退回或交易取消的账户。
基于所披露的佣金费用收入,所对应的GMV应当包括所有拼多多平台上所有已支付的订单,无论该订单是否交付或取消。截至2018年6月的18个月,拼多多公布其佣金费用收入为11亿人民币,对应那段时间的实际GMV(包括退回的)仅有1910亿元人民币,比报告给投资者的数字少了34%。这是暗示拼多多简单夸大其GMV的另一个数据支持。
拼多多明确告诉商户,它不收取佣金,产生的交易费用(0.6%)是代表第三方支付服务平台——如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所收取的。的确,拼多多在2017年的交易费收入为5.31亿元,但交易费成本为5.41亿元,说明其佣金收入为零。但我们认为现行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明确禁止公司承认代表第三方收取的收入。FASB 606条规定,当第三方参与交易时,只有当实体作为主体时,才应记录总收入。否则,实体就是代理,应该只记录净收入。这很重要,因为它展示了拼多多的会计规则的态度。像拼多多这样的公司交易的是多个销售额,即使利润率为零,拼多多也可以通过提高营收来抬高股价。
Blue Orca 在文中反复强调了拼多多对于GMV的虚增。因为大家对于电商公司的估值起点,往往与该公司的GMV规模息息相关,以及基于此的广告推广收入和佣金收入。
那市场对于拼多多的估值表现是怎么样的呢?市场的反应狠狠打了做空者一个耳光
而下面是几大投行对于拼多多未来股价的预测:
高盛建议 – 买入(目标31元/股)
中金建议 – 买入 (目标价28元/股)
看来各大机构对于拼多多股价的未来走势也是观点不同呢
我的公众号上面有模型的全部截图,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下面的链接查看。
做空拼多多,今天你向人民币屈服了吗?
除了淘宝和京东,剩下的电商平台一般都是垂直电商,也只有拼多多能在两年内挤掉京东跃居第二。
1,营销手段确实厉害,确实用很少的投入就吸引了一大批用户
2,app使用方便,不用检索,四步就能购物,广大没有文化的群众也能花很少的钱买到想要的东西
3,没记错的话2017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两千多,人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富裕,人民需要拼多多,拼多多便有这个广阔市场
拼多多上市意味着市场格局的多层性,意味着电商发展还有粥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