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第三方新卖家的活路该怎么走? 爱开淘 八月 2, 2019 业务发展 6 评论 944 围观 我是做京东商城的第三方卖家,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起初因为父亲简单的认为,才被逼无奈代理卫浴品牌进购数十万货物入驻京东,三个月来销量一直不佳,近期因为代理品牌的总公司也就是旗舰店开始着手运营京东,本就不多的销量现在更加惨淡,望高人指点条活路,大恩不言谢。。。真的快活不下去了 店铺 http://lanteng.jd.com
评论 ( 6 )
京东前期 做的好不好其实有很多原因要去考虑,测款 ,选款 ,排名 ,团队的经验 等等 其实因素有很多 ,我希望 可以在交流中解决现有问题
开放平台运营三年,京东吸引到了3万卖家,去年交易额做到了120亿,客观说,还是颇有成绩的。按照我最初想当然的想法,开放平台的卖家,物流速度不可能像京东自营商品那么快,那么消费者为啥还要选京东呢?现在看来,京东还是成功地给开放平台导入一些流量。
如今棋到中局,京东做大开放平台的决心也愈发坚定,今年更是有事没事,就抨击一下淘宝垄断一类的,鼓动卖家们“出淘”。从时机上看,京东的开放平台确实是很有机会的,毕竟淘宝现在流量红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卖家的引流成本过高,钱越来越难赚,而且,正如刘强东所言,打破垄断是不少人的期望。
但这中间,我觉得有一个问题似乎被很多人忽视了:大卖家不愿意过度依赖淘宝,有“出淘”的欲望,可是,小卖家也是如此么?
京东是第三选择?
前一段走访了一个山东的村镇,这地方有门手工艺,叫草编,可以编成小物件、比如扇子盒子啥的,也可以往大了编,像桌子椅子茶几。十年前是外贸为主,2008、09年开始,村民开始在淘宝上开店,卖自家编的东西,结果赚到了钱。现在这个村里年销售额超过200万的大概有20几家。
这些卖家,你要说有多厉害,谈不上,有些店主甚至对于转化率这样的电商基础性名词都说不上几个。对于淘宝,他们同样有抱怨,类似直通车太烧钱,竞争比以前激烈,钱难赚了一类的,他们也一样头疼。但是,这就能让他们离开淘宝投奔京东了么?我调查的结果,20家中只有1家表示未来可能会去京东开店。
我发现,小卖家的生存逻辑和大卖家有很大差异,他们当然也想赚得更多,但他们不会给自己设定多长时间内规模扩充到多大这样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只是养家糊口。有个89年出生的小姑娘,2011年开始开淘宝店,在村里算晚的,利润率是多少,她也说不清,反正就是开了两年店,赚了些钱,买了辆19万的车。由于今年竞争比去年激烈,所以虽然销售额有上升,但她估摸利润恐怕多不了多少,但即使这样,10多万一年的纯收入她一家三口在小农村过过日子,还是ok的了。按她的说法,自己刚毕业在济南做中移动10086的接线员,加上饭补,最多也就是2000出头的薪水,真心日子难过,现在总比那会儿强点。
像这样的卖家,绝对不会用一些过于激进的策略去运营店铺,只会量力而为。运营一家淘宝店已经够忙的了,要让他们在京东上面再开一家店,他们吃不消。而且,京东甚至都不是第二号选择,基本上,这些小卖家的运营思路是,先把淘宝店做好,如果做得好了,再进天猫,因为现在天猫得到的扶持比较多,同样的商品,价格也能卖得比淘宝上好,如果天猫店也开得好了,那么再考虑京东这样的其他平台。
小卖家的力量很大
有人可能会有质疑,为什么京东一定要吸引小卖家?不来就不来咯。我倒也不是说京东吸引不到小卖家开放平台就做不下去,只是我觉得,倘若如此,京东开放平台的价值很难和阿里站在同一个水平上。
开放平台赚钱的方式淘宝已经做出了充分的诠释,就是靠卖“水电煤”。在这个过程中,小卖家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基石,如果没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卖家作为基础,直通车这样的广告价格是不会水涨船高的。而且,越是小卖家,自身的运营实力越弱,对于平台的依赖有时候会更强,自己IT不行,所以需要数据魔方这样的平台软件来看一看运营数据,会期望阿里推出单店CRM系统来做客户管理,小卖家不能在银行融到钱,所以才会从阿里金融去借个几万块钱来周转,老实讲,虽然互联网金融现在热到爆,但大卖家对此的需求还是很有限的,银行也不是吃干饭的啊,一笔几万的贷款他们不屑做,或者说做不了,但一笔贷款上百万的大卖家他们还是要服务的。
不仅仅是为平台创收,小卖家很多时候展现出的力量其实是超出你我想象的,到底是自家的生意,不比打工,干起来要上心得多。就前面说的这个村,大家为了解决物流问题,有几个卖家逐渐兼职做起了物流,每天下午五六点,开着车把村里各家要发的货收集起来,一起运到上一级的物流站点,如果等着人家上门收货,那物流速度就要慢上一天。这种卖家联合,共同分担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方式,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自建物流?
其实,阿里的幸运在于,卖家的积极性被平台充分调动了,用户体验的完善,是卖家在出大力,而京东的苦就苦在,用户体验的提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刘强东在美国闭关数月,想来也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才说出开放平台亡,京东就亡的话,准备朝着阿里的模式大踏步迈进。
阿里巴巴B2B的人对于B2B业务发展不如淘系业务快,有过这么个解释:B2B平台上的商家其实不小了,B2B平台对于他们来讲,只是渠道之一,而非唯一,所以他们不会全身心扑在阿里身上,不会天天想破脑袋考虑如何创新,如何进步,会比较被动,而不是像那些完全依赖淘宝生存的小卖家那样,会主动推动平台的进步。
所以,如果京东无法吸引小卖家,只是大卖家的渠道之一,那么阿里B2B遇到的问题,恐怕也会是京东的问题。
京东物流真的这么牛么
最后,再说一下物流。
外界常说,京东对平台商家来说,一个区别于阿里最大的优势是物流,京东现在也已经开放了物流平台,到年底就会全面开放。的确,物流是京东的一大立身之本,但是,京东物流有个软肋,就是这个优势并不是全国性的。
弄清流量在哪里,制定相应策略方法去获取
自然搜索流量,类目流量都是免费的,此类流量获取的多少取决于排名的高低,影响排名高低因素很多,也就是“权重因子”。(京东网站的搜索引擎权重因子是50多个,淘宝是200多)。不管是京东还是淘宝的搜索引擎,影响最大的权重因子还是周销量或月销量。所以可以说周销量或月销量越多,你的商品排名就越高,商品获取的流量就越多,在转化率靠谱的情况下,订单就越多。那么就是有个好的周销量月销量,每天从搜索引擎、类目上获取的订单就会多。
如何弄个好的周销量月销量?
从京东商城 搜索引擎的反作弊能力、及京东官方为销售额数字的考虑,刷单是最为实际的做法。
如何刷单?
QQ搜索“京东刷单”,有大量的刷单群。方式为给刷手3-5元佣金,付款选择链接银行卡付款(如果申请退款了,退款是退到付款的银行卡里头的),所以安全。
付费流量,不管是京东快车按点击付费的形式,还是京东官方首页、各级频道分类页及6.18活动会场的包时间段包位置的形式,一切都要从投入产出比考虑。弄清自己能卖多少,能赚多少钱,买流量要花多少钱,算一下投入产出比,就清楚值不值得做付费流量了。一般情况下,只知道要花钱买这些流量,都但不知道买了能有多少流量/能卖多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小规模付费流量测试,以测试数据做考量。还可以从其它商家的销售数据做借鉴。
其它流量,免费但是由类目管理的小二来分配或者有除钱之外其它准入条件,投其所好,积极去争取就行。条件也就是优惠幅度,品牌知名度,产品受欢迎度差不多。
赞同,和我之前想得差不多,但我没有把名品牌列入到冲击淘品牌的因素内,因为这个冲击也不是一定会存在的,得看这个品牌是否很强大,是否能在同一领域取代淘品牌,这个界限又很模糊,又不能定性,而且这这涉及到一个顾客忠诚度的问题,所以个人感觉难分析,但是从整体来看,宏观来看,冲击存在,但深入研究的话得要大量数据了。
刷单完成对接小二的kpi
help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