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在亚马逊 (Amazon) 公司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 Facebook 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 Dropbox 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谷歌 (Google) 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领英 (LinkedIn) 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苹果公司 (Apple) 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评论 ( 20 )

  1. 我们的学员Zack,上个月刚刚从湾区科技创业公司跳槽到西雅图亚马逊总部。入职刚一个月,Zack就兴奋地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月前,我从大农村湾区搬来了虾图,入职Amazon。相比湾区来说,这里没有那么干燥,公共交通方便,房租也更便宜,总之我非常愉快地开始了我的新旅程~

    这篇文章算是我自己入职亚麻一个月的一个心得总结,如果你也对亚麻的工作、文化、生活等等感兴趣,那就继续读下去吧!

    亚麻第一天

    我在亚麻的第一天就是在orientation中度过的。感觉最近亚麻招人招得很多,我去的那场orientation就有200人左右,当然不全是SDE。

    亚麻果然是号称全世界最customer centric的公司,整个orientation的核心主题就是在跟我们强调:“customer真的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如何贯彻这个理念!

    剩下的几个小时,基本都在跟我们一条条过亚麻的“军规14条(leadership principle)”。我们会直接和周围的陌生人组成小组做case study,分析哪些leadership principles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等等…

    我个人的感觉是,一般能在这里很好地适应下来的,不断晋升的,一定都是已经把这14条“军规”融入到血液里的这些人,他们的思考方式、做事方式都是严格遵守这14条准则的。

    这里也要提醒所有要面试亚麻的小伙伴,一定一定要认真准备Behavior Questions。我当时也是提前请教了闫老师,大家还可以提前找来Offer的老师们Mock Interview一下。

    第一天orientation结束以后,原以为公司会安排我们集体参观一下公司,结果manager说,让我们自己到处溜达,熟悉环境。所以你如果看到有人在公司楼里头走来走去,这儿摸摸,那儿看看,一般都是刚入职的。po一张我在溜达时比较好玩的发现:

    这张图其实是Amazon某幢楼内部一面墙的一部分,墙上按顺序布满了世界各国的语言写的名著(看出来上面内容是我国哪本名著了吗?)。各国语言连起来其实是一个条形码,用手机扫一下,就会弹出一个Amazon的页面。

    另外,亚麻楼里头到处都是白板。比如:

    办公区的cube就是也都是用白板隔开的,甚至电梯里都是白板墙….

    亚麻的总部在西雅图downtown,如果直接在浏览器搜“亚麻总部”一般会出来下面这个楼。但实际上这只是Amazon在虾图的众多楼之一,可以说虾图downtown其实就是亚麻的campus(有钱真好)。

    可能有挺多小伙伴好奇主楼前面那3个大球到底是干嘛的。这其实是亚麻斥巨资打造的“室内热带雨林”,主要是用来给员工办公、休闲、放松身心的,据说每个球单价大概15亿美元…我前几天去逛了逛,里头还是很漂亮的。这几个球是有名字的,叫The Spheres…

    员工可以随意出入,听说每个月还会对公众开放2天。

    到处都是绿植,还真有点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感觉。

    租下一整个downtown开总部…在室内造热带雨林…每个球15亿美金…这么听起来,是不是觉得亚麻还挺“壕”的?亚麻可能很有钱,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壕”,甚至还有点……“抠”

    无处不在的Frugality

    其实入职前就一直听说亚麻给员工的福利约等于0,但我心里还是抱着一丝小侥幸和小期待的:难道这么大的企业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吗?

    是的,没有。食堂?没有!水果?没有!饮料?没有!健身房?没有!免费停车?没有!(倒是给我们发免费公交卡了)这和亚麻的Frugality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亚麻“军规14条”中有一条叫Frugality,也就是节俭、节约的意思

    不止是福利,可以说在各方各面,亚麻都无不在贯彻其“frugality”的理念。再举几个例子吧——

    1:公司给我发的电脑是13寸的mac(没有touch bar的那种),听说这在我们公司已经算是最高配了…

    2:我们的IT部门门口,有个自助的小摊儿,上面摆满了充电器网线什么的,需要的话可以来拿,免费的。

    但是!这个小摊儿边上贴了张总裁的头像,旁边是总裁语录:Frugality是一个非常好的品格,它能激发出我们更多的创造力…blabala…(搞得我们都不太好意思拿了…)

    3:IT部门还有IT vending machine(如下图),里头也有键盘鼠标什么的,如果有什么需要,贴一下员工卡,就可以拿,确实很方便。

    不过!你拿了以后马上就会收到一封邮件,内容大概就是:“听说你在IT vending machine拿了点东西?你造吗,这个东西会cost公司多少多少钱,如果你之后不用了,记得还回去哈!”

    哦对了,我前两天试着订了一下adobe的全家桶,确认之前系统一直“警告”我:这个套餐一年会cost公司700多刀,你用完之后记得通知我们unsubscribe…如果你不跟我们说,公司就会一直被charge这个钱,直到你跟我们说…

    我犹豫了1秒,还是点了“确认购买”,结果系统立马给我的manager发了封邮件,让他审核。然后我manager就来问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其实他也只是象征性地问了我一下,但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就说“不用买,不用买,我手抖点错了”…

    4:亚麻楼里头很多做支撑结构的墙都是没刷过的水泥墙。比如:

    5:貌似现在除了engineer部门有升降桌,大部分人还在用doordesk。

    这里插播一条亚麻doordesk小故事:Jeff Bezos刚开始创立亚麻时没什么钱,于是就去建材市场买了几个最便宜的门板,装上四条腿当办公桌用。这种节俭的精神一直被继承下来,并被收录在leadership principle里。

    anyway,虽然亚麻在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提倡勤俭节约,但是对优秀人才的薪资待遇是绝不会怠慢的,这个大家放心啦…

    新人Training Plan

    亚麻的新人training非常标准化,公司有一个专门的培训系统,叫New Hire Launch Plan,有点像刚下载游戏里时里头的新手任务。入职之后,系统会给你布置每个阶段的相应任务,比如第一周需要找谁聊什么,第一个月需要找谁聊什么,做哪些事情,以及公司的文化,各个组做什么等等…只要跟着系统的提示把每个阶段的小任务完成就可以了啦!

    除了完成New Hire Launch Plan外,每个组的manager也会派一名mentor来带新人。另外,一般组里也会有一个new hire bootcamp的文档,主要是介绍这个组是干什么,刚入职需要做什么事情等等。不过我们组文档写的一般般就是了…可能是没时间维护吧(笑)…

    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所在的组。我现在的组还不到20人,但在亚麻也算是个“超级大组”了。亚麻内部比较推崇较小的团队规模,认为这样的沟通和工作效率更高。“two pizza team”的意思就是,希望团队规模保持在2张pizza能够喂饱的程度,否则,可能会影响到交流和沟通效率,这也是bezos早期定的一个文化。

    入职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我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接触什么项目,主要的日常就是熟悉亚麻的内部工具。亚麻所有的开发都是用内部工具来进行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新人一般都会花1-2个月的时间来学习这些东西。同时,熟悉自己组的业务和code base也需要时间。我们组的manager,比较重视每个人的成长。他给我派了个比较简单的小活儿,在做的过程中能帮助把内部工具都过一遍(特别感恩!)。

    work-life balance

    最后再聊聊work-life balance吧。我不太清楚别的组的情况,不过我们组的工作时间还是非常flexible的。上午从9:45到10:30之间陆陆续续都会有人来,11:30 standup,下午5点左右就有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然而作为新人,我当然是不敢这么随意了)。

    关于on-call,没错,全亚麻都是有on call的。我们组是一周轮一个人,前面也说了是20人的“超级大组”嘛,所以一般很久才轮一次。比较坑的是我们系统总是半夜才会运行,所以一旦出问题都半夜。不过,我现在还在新人保护期内,所以不用轮班!(对于oncall,新人是有3个月的保护期的。当然到了3个月之后,你也可以跟manager说自己还需要一点时间来ramp up,申请推迟一段时间。)另外,亚麻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很频繁,别的组会用我们的服务,我们也会用别的组的服务,有时候不一定是我们的问题,但是出了问题还是得看着。

    总结一下,在亚麻的这一个月,我还是过得非常开心的!组里的小伙伴们都特别nice,manager也非常照顾新人。因为我刚来没多久,其实大部分时间心里还是没什么底。但是不管是技术上或是其他方面有问题,他们都总是很热情地帮忙解答。这个巨大的平台聚集了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人才,他们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不管是orientation的时候,或是lunch chat…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亚麻工作的1个月中,我对于孙老师在结课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有了更深的体验:想要在公司中,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工程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take initiative,take ownership,take leadership,不断进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Team Player。

    Anyway,非常期待接下来在亚麻的工作和生活!

  2. 亚马逊园区https://www.zhihu.com/video/1108247393363066880

    视频为亚马逊 South Lake Union 园区,这应该是目前北美最大的园区了吧,基本你能看到稍微高一点的楼,有办公室的,基本都是亚马逊。

    每周一到周五,这里人多到爆炸了,晚上或者周末非常安静,一般大家泡吧都喜欢去downtown或者capitol hill。要是不考虑工作/生活压力的话,这里还是很不错的 🙂

  3. Amazon TRMS EU

    从Day 1开始就想离开的体验。。。

    总体文化很差,管理混乱 进来之前从没想过是这个鬼样子哈哈哈~

  4. 记号,离开的时候我会补全

  5. 我想知道..亚马逊算法工程师年薪是多少…有个朋友跟我说年薪60万,月薪3万,还不包括股票。他毕业一年,就能拿这么高了吗

  6. 喜欢挑战的朋友会很有冲劲,喜欢安逸的朋友会感觉很枯燥!

  7. 占一个坑。
    上周刚入职,已感觉很累。
    等离职来答。

  8. 下周amazon面试….本来是想看看这个勉励自己…

  9. 今天刚好同事又跟我抱怨了一下公司,所以想随便说说。

    亚马逊的结构挺扁平的,有的部门有的组挺有初创公司的感觉,一个人当几个人使。这也是我同事每次抱怨的点,同事刚加入几个月,之前有几年其他公司的经验。

    好处是挺能锻炼人的,自己对自己的代码负责,不可能说只管写不管测,然后出了bug就怪组里没有测试?!也不能说我就会写java,没写过前端,那你不能把前端的活交给我做,反过来也是一样。不会就学。风格就是很粗放。讲究动作快。

    还有一点就是换组方便,但是坏处是经常reorg,以及每年裁一波人,不少组压力大。以前第一个组有过一整晚没睡觉第二早起来继续干活的经历。还有到组不到两个月就要去oncall,被迫去熟悉组里大小老旧十几个项目,用各种工具。压力巨大。还有个问题就是很多组OE太重,多数任务是维护。又因为系统过于复杂,长期存在十几年,修修补补 过几个几年就写个新架构,各种migrate,但同时三个系统都在用。光是维护就要耗费很多人力。。

    各种机会多,能从身边人学到不少东西,见到很多很厉害的人,不止是coding,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样见识多了,或早或晚都会“顿悟“,明白自己职业道路应该怎么走。

    不习惯这种文化的可能就不适合,比如我那个同事,挺痛苦的,如果再给半年还这样,大概率会被裁。

  10. 刚好干了个把月,感觉很复杂。

    不好的地方是公司文化。老板很push,派了一个活,过了两个小时就来问有没有结果。拜托我是码农不是流水线技工,我带薪拉屎就要半个小时的好么?上级对下级不是那么平等。我在老牌外企干了十年,至少表面上,上下级是平等的,不需要跪舔。上级对下属也不会颐指气使。亚麻感觉有点像国内民企的感觉,上级说一不二,时不时指责一下下属。有一次开一个汇报会议,经理跟director汇报。director说话不多,但是有一半的话是用I don’t care… I don’t agree开头的。说好的虚伪的美国社交哪儿去了?没有在国内互联网996干过,不过我估计华为应该更tough吧。所以文化不好只是相对其他大厂而言的,跟国内比肯定还是好的。

    另一个不好的是节省,没有免费吃的。有咖啡杯但是没有盖子。虽然其实也没有几个钱,但是种种细节你都能体会到是有专人设计过,就是为了省钱的。

    好处么第一个是钱给够。我是有经验跳槽不是fresh out,所以体会跟新人可能不一样。亚麻给有经验的不废话,不会先low ball你再让你讨价还价,而是直接给到位。其次亚麻是传统公司,不光是互联网,所以对非互联网背景的容忍度比较高,能干活就行。相比fg对非互联网经验的人,各种low ball,各种diss。

    第二个好处是西雅图周边房价便宜啊,华盛顿没有州税啊,能存下钱啊啊啊啊。这真的比什么都好。

    从另一个角度讲,push其实也是个好处,出活确实快。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个项目,从分析数据到出模型再到给下游数据集,只有一个月。不管结果最终好不好,但是东西出去了,有visibility了。升职加薪不就靠这个吗?在亚麻锻炼过的人,各大公司还都是挺欢迎的。相比现在的工作,来之前就有的模型,磨磨蹭蹭改改测测半年了,总算上线了。把改了又不成功的代码去掉,发现拢共就改了二三十行代码吧,我都不好意思了。

    种种原因,在亚麻干了一个月离开了。其实想想,很push的经理人也不坏,应付把“I don’t agree”作为口头禅的director他的压力也很大。在亚麻拿到手的钱多啊,而且都是现金啊,至少两年不怎么需要操心股票涨跌。几个月后,在地里见识了一个史高offer,亚麻L7一年将近70万刀,瞬间有点后悔了。。。

  11. AWS中国infra team的一名Data center Ops,薪资待遇方面和其他人说的一样,base+bonus+stock。

    oncall很严重,上四休四,早八点到晚八点,或者晚八点到早八点,感觉有些吃不消。内部各种工具很强大,每个人就负责一小部分工作,每天重复的干,俗称螺丝钉。

    交通补助1500每月,扣税五险一金全部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执行。每年四月调薪,但是幅度基本忽略不计。

    工作地点在郊外,但是aws并不如别的公司一样配备班车,上班通勤成本很高。

  12. 从11年入职到现在,在亚马逊一呆就是七年半,转过三个组,从SDE1一直做到Principal(4月升职 😀 )。对亚马逊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有过很多良师益友,能够学到的东西非常多,不论是技术,商业还是管理。当然,这也仅代表个人看法和经历。

    首先,在亚马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厉害的人。其次,亚马逊(也包括其他大公司)的公司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你适应了,你会不自觉的去用来评判人和事,很有效率。

    从刚入职到现在,我所合作过的很多人(SDE, SDM, PM, TPM)都各有各的厉害之处。比如我现在的Manager,想法巨多,也很长远,但也很实际,当年一个人做出了某个功能的原型,然后成为某个产品的顶梁柱之一,不得不佩服。当然,我也见过不那么厉害的,但大多时候是无法适应,而非个人能力。

    刚入职的时候不太懂leadership principle是啥,只知道写总评的时候要用到。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级别变高,会发现这些原则是着实有效的,不论是对人还是对项目。比如某个项目无法获取所需的所有数据来作出决定时,你是会选择继续Dive deep还是Bias for action?在评判某个人时,他/她是否能够独立的做到deal with ambiguity?这些都是一个大公司长期积累而来的精髓。如果某一天我要自己创业了,这些原则也是我能够带到我的公司的实际内容。

    我是一个看重产品和项目的人,喜欢自己没事做一些产品原型。这一点我所在过的团队都很欣赏和鼓励。亚马逊的文化是work hard, have fun, make history。他注重努力工作,注重客户至上,注重用简洁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这些就代表了operational load很重,oncall会多,但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比如如何架构出能够处理亚马逊数量级的服务来,如何才能减少operational load,如何自动化。想在亚马逊适应,存活,就需要时刻的思考着,不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就停滞,而是不断的去寻求改进,不断的去反思过去。亚马逊的各种机制也是为此设立的,比如出名的COE。这也是让我喜欢的地方。

  13. 其实在亚马逊工作的开心与否主要看你有没有一个好的老板。

  14. 不是我,我先生入职亚马逊一个半月, AWS, Director。之前一直在学术界。他目前对亚马逊的工作体验如下:

    接触到的同事人都非常好,见了很多有趣的人,这个有趣既包括个人特点也包括职业背景。

    VP级别以上的人责任都挺大的。

    工作强度比较大,出差频率每月一到二次吧,但是跟他在学术界时相比,也并没有超出。

    亚麻有很强的公司文化,公司机制很有效率,但因只做过这一家,没有深入比较,所以可能这个意见不算数。

    总的来说,他对新工作的评价是很积极的。

    我这个回答没设么干货,只是给大家提供另一个路径。读PhD的同学,应该多多少少都会考虑过毕业后是留学术界还是去公司的问题。我觉得如果你学术能力比较强,或者不太清楚自己能力强不强,但是兴趣很强,是可以尝试留在学术圈的。一来能开始建立起学术人脉,这在短期和长远来看都是非常有益的,二来在真正拿到永久教职之前,一般都要经历一下博士后,在此期间,并不用像当了教授之后要操心很多行政上,经费申请上等等与科研没有太直接关系的琐事,可以比较集中精力的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一旦成果出色,走上升教授的路,在领域里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那个时候决定再去公司的话,薪资会比较高。除非要进管理层,很多公司有研究职位,跟大学里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压力也不大。我们有个很好的朋友在35岁前就已经是Caltech的full professor了,他目前供职于Google,对Caltech是on leave,就是说他不想在G做了就继续回去当他的教授,当然这个leave是有期限的。我先生自己也是个例子。我们认识的其他朋友,也有类似的,或者在大学,但是跟tech company有很多联系。

  15. 之前曾经在Amazon实习过,除了门禁比较严之外真的都很舒服,其中让我觉得收益很多的几点:

    1、每周一早上9:00-9:30的分享时间,大家会在一起开视频会议,这个时候唯一全球的一个组的小伙伴们会在一起分享一个技术,同时会安排一下工作。

    2、每天很少加班,大家效率都很高,基本上早上9:30到,晚上6:00就都走了。我们办公室的灯有自动开关系统,会在6:00的时候自动熄灯,提醒大家。

    3、我去的时候基本上是manager直接带我,不会的直接问manager,很舒服。

    4、氛围很好,大家都很享受生活,开会什么的也都畅所欲言。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去Amazon实习。

  16. work hard ; have fun ; make history;

  17. 难道没有PEK10的员工吗?

  18. 新加坡亚马逊,在职

    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日常工作,我在的这个组work life balance还是很好的,作为组里唯一一个做数据的人,我的工作会比其他人稍微复杂些多些,不过总体上很不错。

    亚马逊有13个leadership principle,做事都讲究这,具体有哪些网上都有,大家如果来面试可以查查,还是可以针对性地准备准备的

    工作环境,新加坡的office新装修的,装修虽不比其他tech company那么fancy,但是也不错了。该有的都有,比如standing table,饼干,各种饮料,还有啤酒。但是没有三餐,只是早上有面包可以自己做toast。

    总体上完爆西雅图的总部,之前总部来的人都说我们这儿太好了,我听的半信半疑,直到自己去过之后才发现,他们说得对!都对!(不过西雅图office可以带狗来上班,撸狗虽说有点影响工作效率但是心情真的美滋滋呦)

    福利方面除了上面说的办公环境,最大头的就是股票了,我这种菜鸡入职也给了一些,分四年拿完。过去这10个月看到股价一路飙升几乎翻倍然后最近又跌下来了,心情还是很淡定的。为什么?因为还没到手它再怎么跌怎么涨我也控制不了啊!

    虽然有些LP不敢苟同,但是总体来讲我在亚马逊这一年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refer走一波?你懂的

  19. 多年前的经验,西雅图,总部,某个老旧组。经验可能已经过时。亚麻是我经历的第一个大公司。

    亚麻组织很灵活很小,大概是一个manager领着4个Developer,manager一般不是技术出身,负责管理、沟通以及各种杂事,以及了解组内状况;Engineer则相互之间比较友好、合作。

    亚马逊的架构基于SOA,懂技术的都知道,很睿智很伟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基于protocol,而不是具体实现、技术框架和语言,来构建整个公司。这个在今天人人都懂,但是亚马逊早期就有这种眼光还是很厉害的。当然,SOA不是万能的,也有各种Trade-off,有时候一个公司太放任各种语言横行,也未必是好事。

    基于SOA可以让亚麻保持人员很少的小组,而且每个组维护几个service,细化得很精细,使得新手上手快、老员工离职也无所谓。更狠的是一个组一旦趋于成熟,就外包给印度,印度一个码工的成本大概是西雅图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低。我在的那几年是外包盛行的岁月。当然后来好像发现这样做虽然人力成本省了,但质量也下降了。

    亚马逊的高层是极其强力的。会有Bezos Escalation,就是Jeff Bezos亲自过问的事情,我旁边组有个,具体不说了,但很刺激,Jeff Bezos forward一个邮件,只附加了一个字符,就是问号(?)。相比之下,亚马逊的政治也相对较为残酷,虽然跟码工关系不大,可能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manager都是职业manager,不会写代码的。整个公司又有活力,又有进步动力。

    当然,oncall和压力也不小。Oncall压力在于,组里只有4个人,一人轮一周,似乎还OK,但一旦跑了一个呢?你总不能说我不干了对吧?所以oncall上,是跑路得越晚越吃亏。oncall有的组等于没有,有的组累成狗。当时感觉,oncall压力大还是因为人员太新、组织太乱、开发速度太快。

    最让人诟病的是(当年)不办绿卡。因为亚马逊性价比大公司中较低,所以移民程序员的人数相当多;移民最重要的就是办绿卡,不办绿卡使得很多人第一天来了就想着跳槽,我也是,没办法。Turnover rate常年在22%左右,所以有人戏称:亚马逊只要开始不招人,就是大裁员了。

    福利也很差。这个我后来“理解”了:亚马逊物流方面的非技术工人人数很多很多,所以多给福利、假期、免费食品什么的,码工这点倒无所谓,其他人身上的成本太高。当然,这也是公司的文化:“爱干干,不干滚”。其实还是让人挺难过的,比如喝个可乐都要花1.25$,这种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掏钱的感觉不爽。

    亚马逊AWS方面是技术赚钱的,物流并不是。物流只是用码工写的工具而已,所以亚马逊这些传统部门码工地位并不高,跟FGM等没法比。所以码工们也都懂,能跑就跑,在亚马逊混个经验,混个背景足矣。至于代码乱七八糟倒是无所谓,大部分公司都是这样。有个笑话,说一个中国码工,休假了1个半月回来后发现位置都没了,他问HR,组呢?解散了。为什么?码工都跑了。那我老板呢?你老板也跑了。那我呢?你先在Director下挂着吧,对了,你的新办公室在旁边那楼。

    亚马逊的商业决策都极其英明。平心而论,底层的混乱和问题,相比于其高层的决策,还是不值得一提的。从电商,到AWS,到Alexa,可以说亚马逊由一个“卖东西的”成长为帝国,决策英明占绝大多数因素。这导致本来先天不足(电商市场有上限)的亚马逊越战越勇,不断扩充,我个人更看好它的未来。亚马逊虽然标榜客户第一、节约,但程度不算特别变态,只是在大公司中不好看而已。

    亚马逊一个比较温情的地方是dog friendly。就是上班随便带狗。但猫咪不行。这导致公司里面到处是牵着走的狗,大狗小狗花狗黑狗。以前旁边组有个人养了一条老狗,天天趴在那里无精打采的,运动量比码工还小。有时候两个人碰到了在聊天,两只狗在下面也“聊天”,往往还打起来了。

    我为了办绿卡不久就走了。其实也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感觉亚马逊很好。后来我又面试了一次拿到不错的offer但没去,感觉他们现在可能改变了很多以前的不足。面试中也更强调leadership了,换成俗话就是:他们知道一味地招人看技术,只是给Facebook Google委托培养而已;还不如招些技术未必顶尖,但是会干活、能吃苦、听话的人。

    当时在亚马逊时还年轻,认识一大批朋友,后来大部分跳得很好,如今大部分是一线公司的码工。少数留在亚马逊的也不错,毕竟这么多年扩张,待在里面也机会多多。

    而且亚马逊的面试是相对简单的,非常适合改行的啊,基础一般的人之类的。2016年有一段OA就能拿到Offer,导致了一些作弊现象,也可见亚马逊招人多么急切。亚马逊的PIP还是有点严重的,主要是环境略残酷,manager有时候也需要替罪羊,甚至网上有人说他辛苦干了一年,想升SDE2,老板实在没法实现,干脆把他PIP了。里面印度人势力也很大,相比于F、M这些公司,当时旁边组一个白人女性跟她的老印老板斗得死去活来,都挖出证据说她老板学历造假了,最后也不了了之。

    1. 底层程序员的老板大多是印度人,印度人职位调动频繁,经常会有上一个印度老板调走了,原先的项目烂尾或者挖坑不填的情况;
    2. 扁平化的管理,从上到下5个level,亚马逊的待遇其实不低,因为起薪就比较高了,只是涨的幅度有限;(PS: 有人非要杠,5个level是默认把distinguished去掉了,这种要么是创造过什么产品的业界大牛,要么是做的偏visionary的事情,基本不考虑在内。)
    3. 年假长,至少相对于国内是这样的,我每年回国要待个20天,日韩旅游一趟要待个十来天,一年一个月的年假基本都会批,当然取决于老板;
    4. 公司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容易空虚,容易得痔疮;
    5. 补一点,亚马逊确实比Google、Facebook这些公司辛苦一些,关于oncall这件事很多人看法褒贬不一, 比如印度那边要求技术支撑,不管你什么时差马上就要回复,有时候真的很烦人,还有最近黑五8点钟之前就要在岗位上严阵以待(这个还算好哈哈),但选择了这个工作就只能接受它的缺点,谁让我当初Google面试跪了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