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密码*
确认密码*
忘记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哪些经验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大学生在创业前你应该想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是现在不创业就会失去一个机会,还是当下不创业,机会也还是在那里”。现实是生活中很多痛点已经存在,但是实际上解决的路径还没有出现,或者说互联网在一些痛点上可能还是乏力的。
在这样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每个想要创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先思考适不适合自己。在一些特别大的行业里,创业者非常多,我经常给之前聊过的大学生创业者打电话问你的项目怎么样了,发现很多人都是放弃了,当然也有人还在苦苦撑着。
实际上我们每天又遇到很多新的一波创业者拿着类似的BP,他会说市场上没人做,或者竞品的模式不对,他的模式在该行业有优势。其实就不是这样子的,往往是众多创业者已走过的路或之前已放弃的模式而已,在中国基本没有唯有你能想到的情况。
创业的形式和内容千变万化,具体行业也各有具体的经验。但是,大学生在决定创业前一定要想明白至少三个问题,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在明确自己的方向,认清当下的市场,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就可以开始你的创业了。祝每一个拥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都能够收获成功!
大学生创业也是创业。只不过有更多对应政策支持体系。个人觉得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接触到学校资源,也就是自带学校支持,这是不可厚非的优势。也就是,你好了,学长学姐们越好,学校更好,有共同的背景动机。创业我个人认为有以下:1.创新驱动,思维王道。不管什么项目都能有所开阔视野。
2.团队成员,协作精神。神一样的团队。
3.顺势而为,剑走偏峰。看到的商机不算商机。
4.最重要核心技术和财务。
5.懂得推广,强大动因。情怀,故事,格局等
6.强大的内心。
脱下大学生创业的帽子,学会在商言商。市场需要什么,给他什么。引领市场,发现他自己没发现的需求。这是项目选择方向。戴上大学生创业的帽子,学会虚怀若谷。我阔以得到怎样的支持,我可以允许有怎样的尝试,哪些平台,哪种资质。创业最终也是一个人的愿景,希望顺利!
大学生创业的热浪已经到来,但大学生真正创业成功的项目微乎其微,我相信,很多毕业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想在大学期间创业成功,但因为技术、资金、团队等等原因,所以都失败了。而其中,选择了好的方向、项目、技术的人成功了,难道真的是因为好的项目就能创业成功吗?
所谓大学好的创业项目,无非是从操作难易、资金支持、市场空缺、技术革新等方面考虑,只要这些问题解决,在大学创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话不多说,直接拿案例来说!
在大学期间,我的很多朋友做微商,做人力资源,宿舍开个超市等等,这些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上手,需要的资金也不多,没啥技术含量,这些项目在校园竞争就比较大,竞争对手变化也比较多,做了没多久,不是黄了,就是自己不愿意做了。
我就拿一个成功案例给大家分享下,这个项目叫3N便利店”共享零食盒子。我的朋友是怎么看上这个项目的?简单介绍下这个项目:零食盒子是由无人零售小程序+装满零食的盒子组成,简单来说就是校园寝室版的无人货架,深入了解后,感觉这个项目不简单,也挺有搞头。
所谓的“零食盒子”,就是一个纸质的、有盖子的方形储物盒,能够看到里面放着的包括方便面、饮料、辣条、鱼干的副食零食。当然,这些商品是通过用户喜好筛选的。盒子外面贴有二维码,学生选完零食之后可以扫码付款。
经我深入了解后,这个项目不简单,从市场空缺上,“3N便利店”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微信小程序承载,实现零食与消费者零距离,解决大学生深夜在宿舍即时性消费需求,这一点是学校超市解决不了的。平台上,“3N便利店”有线上平台、线下终端完整的一套流程,消费者只需要扫码进入货架>选购商品>支付即可享用,这是与校园里便利店或师兄开的自营便利店解决不了的。
从资金上,平台也没有收技术开发费,大学生团队只需要自己只从批发网上采购零食,再将零食对每个宿舍持续补货,团队就开始运作起来了。
从操作上,有了现成的平台,技术上基本不需要投入,只需要有校园人力的投入。
从这几点看来,这件事在大学里,真能成。
分享下我们学校做这个项目的情况,我们18年初了解到这个项目,团队感觉这个项目不错,开了学就干起来,期初团队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网上批发了些零食,往宿舍里投放零食盒子,在运营期间不断对货损率高的宿舍和消费低的宿舍进行调整,发现不良的宿舍就马上撤走降低损失,并对团队做精细的培训,平台的操作,入驻的操作,校园团队的成员分工。
现在已经进入了三所高校,入驻3000多个学生寝室。后台数据“零食盒子”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上万元,利润可达到20%。
在我看来,结合“零食盒子”的综合情况来看,其就像是一个低配版的“无人货架”,只不过消费场景从公司办公室,搬到了学生寝室而已。这种模式投入成本低、节省人力、且无限接近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冲动等,这众多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校园团队的进入。
据统计,从今年年初到7月,无人货架领域光是被披露的融资项目就多达25个,累计金额超过28亿元。而从8月起着短短两个月中,被披露的“无人货架”项目已经超过30家,累计投资金额超过30亿。其中,已有多家企业宣布融资,且资金动辄过亿。
对于我们学校的“零食盒子”,未来可投放的商品品类较多,除了多种零食,其还可以销售牛奶、面包、卤味、水果等鲜食,利润更高。而最重要的是,盒里有做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且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做到精准的商品投放。
这两年在在大学期间,零食盒子是个好项目,能在大学实现年入10万。
经历,只有不断的经历才会给你最好的经验,经历多了视野广了,懂得多了。你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经验!这个谁也给不了你,只有你自己去体会,领悟然后总结!
就我自己经验,大学时期想出特别牛逼的模式都是假的,回想起来真想回到过去好好教育那个中二病的我。
创业是需要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知道行业的“缺漏”再用自己的能力补充开拓,因此我不建议毕业后立刻投入创业中,那些中途离校创业成功的鸡汤听听就好,能这样做绝对少之又少。
年轻人最有价值的资本就在于1.时间,2.精力,3.学习能力,所以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大可以进入各种公司工(bei)作(keng)几年,当你知道你创业目标行业的坑有哪些,也拥有一定人脉资源,那才是你真正创业的起点。
我带过不少新人,也指点过几位创业的师弟,当然了我自身也有不少问题啦哈哈哈…..总结几点分享给大家:
说个我大学遇到过的情况:毕业论文找外国文献。有些同学很快就找到几篇了,有些人找半天找不到贴合自己选题方向的。我观察了一下,问题出在怎么总结关键词,还有针对搜索结果调整关键词。
出现问题-提取要素-调整搜索-组成答案,大概是这回事吧。
我一个师弟就吐槽过:“我一个写代码的还得管理公司人事”
创业之初,肯定会有很多杂七杂八方面的问题迎面袭来,这些问题对于你和你的团队可能是跨专业/行业的。怎么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才是你首要任务,究竟是上管理系统,还是设立专门的人事职位,系统的话有什么类型的系统,人事职位的话需要负责哪些工作,等等。这需要你有清晰可行的方法去寻找“答案”。不同人有不同方法,我自己擅长网络搜索,而我老板则擅长找不同行业的人交流(可能我比较宅吧…..),总之你得知道自己适合用哪些方法。
以我自己的项目为例,从2011年到现在2018年,尽管行业“算是”没变,但方式和业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项目几乎是每次碰壁就会调整,最近一两年算是靠谱了一点。我和我老板平常下班以后回家做最多就是帮别人的“项目”复盘,很多调整的思路和灵感就出自这过程,这些“项目”有过农业/制造业/历史/近代战争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通过复盘你可以发现事件开端-转折-发展-解决的各个要素,结合自己项目分析来思考应该怎么做。
不要拘泥于行业/方式这些不同点,找到事物的本质(共同点)才能与你自身项目相结合。
下班回家再继续更新~
姓名*
网站
评论*
评论 ( 5 )
大学生在创业前你应该想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是现在不创业就会失去一个机会,还是当下不创业,机会也还是在那里”。现实是生活中很多痛点已经存在,但是实际上解决的路径还没有出现,或者说互联网在一些痛点上可能还是乏力的。
在这样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每个想要创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先思考适不适合自己。在一些特别大的行业里,创业者非常多,我经常给之前聊过的大学生创业者打电话问你的项目怎么样了,发现很多人都是放弃了,当然也有人还在苦苦撑着。
实际上我们每天又遇到很多新的一波创业者拿着类似的BP,他会说市场上没人做,或者竞品的模式不对,他的模式在该行业有优势。其实就不是这样子的,往往是众多创业者已走过的路或之前已放弃的模式而已,在中国基本没有唯有你能想到的情况。
创业的形式和内容千变万化,具体行业也各有具体的经验。但是,大学生在决定创业前一定要想明白至少三个问题,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在明确自己的方向,认清当下的市场,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就可以开始你的创业了。祝每一个拥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都能够收获成功!
大学生创业也是创业。只不过有更多对应政策支持体系。个人觉得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接触到学校资源,也就是自带学校支持,这是不可厚非的优势。也就是,你好了,学长学姐们越好,学校更好,有共同的背景动机。创业我个人认为有以下:1.创新驱动,思维王道。不管什么项目都能有所开阔视野。
2.团队成员,协作精神。神一样的团队。
3.顺势而为,剑走偏峰。看到的商机不算商机。
4.最重要核心技术和财务。
5.懂得推广,强大动因。情怀,故事,格局等
6.强大的内心。
脱下大学生创业的帽子,学会在商言商。市场需要什么,给他什么。引领市场,发现他自己没发现的需求。这是项目选择方向。戴上大学生创业的帽子,学会虚怀若谷。我阔以得到怎样的支持,我可以允许有怎样的尝试,哪些平台,哪种资质。创业最终也是一个人的愿景,希望顺利!
大学生创业的热浪已经到来,但大学生真正创业成功的项目微乎其微,我相信,很多毕业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想在大学期间创业成功,但因为技术、资金、团队等等原因,所以都失败了。而其中,选择了好的方向、项目、技术的人成功了,难道真的是因为好的项目就能创业成功吗?
所谓大学好的创业项目,无非是从操作难易、资金支持、市场空缺、技术革新等方面考虑,只要这些问题解决,在大学创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话不多说,直接拿案例来说!
在大学期间,我的很多朋友做微商,做人力资源,宿舍开个超市等等,这些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上手,需要的资金也不多,没啥技术含量,这些项目在校园竞争就比较大,竞争对手变化也比较多,做了没多久,不是黄了,就是自己不愿意做了。
我就拿一个成功案例给大家分享下,这个项目叫3N便利店”共享零食盒子。我的朋友是怎么看上这个项目的?简单介绍下这个项目:零食盒子是由无人零售小程序+装满零食的盒子组成,简单来说就是校园寝室版的无人货架,深入了解后,感觉这个项目不简单,也挺有搞头。
所谓的“零食盒子”,就是一个纸质的、有盖子的方形储物盒,能够看到里面放着的包括方便面、饮料、辣条、鱼干的副食零食。当然,这些商品是通过用户喜好筛选的。盒子外面贴有二维码,学生选完零食之后可以扫码付款。
经我深入了解后,这个项目不简单,从市场空缺上,“3N便利店”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微信小程序承载,实现零食与消费者零距离,解决大学生深夜在宿舍即时性消费需求,这一点是学校超市解决不了的。平台上,“3N便利店”有线上平台、线下终端完整的一套流程,消费者只需要扫码进入货架>选购商品>支付即可享用,这是与校园里便利店或师兄开的自营便利店解决不了的。
从资金上,平台也没有收技术开发费,大学生团队只需要自己只从批发网上采购零食,再将零食对每个宿舍持续补货,团队就开始运作起来了。
从操作上,有了现成的平台,技术上基本不需要投入,只需要有校园人力的投入。
从这几点看来,这件事在大学里,真能成。
分享下我们学校做这个项目的情况,我们18年初了解到这个项目,团队感觉这个项目不错,开了学就干起来,期初团队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网上批发了些零食,往宿舍里投放零食盒子,在运营期间不断对货损率高的宿舍和消费低的宿舍进行调整,发现不良的宿舍就马上撤走降低损失,并对团队做精细的培训,平台的操作,入驻的操作,校园团队的成员分工。
现在已经进入了三所高校,入驻3000多个学生寝室。后台数据“零食盒子”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上万元,利润可达到20%。
在我看来,结合“零食盒子”的综合情况来看,其就像是一个低配版的“无人货架”,只不过消费场景从公司办公室,搬到了学生寝室而已。这种模式投入成本低、节省人力、且无限接近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冲动等,这众多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校园团队的进入。
据统计,从今年年初到7月,无人货架领域光是被披露的融资项目就多达25个,累计金额超过28亿元。而从8月起着短短两个月中,被披露的“无人货架”项目已经超过30家,累计投资金额超过30亿。其中,已有多家企业宣布融资,且资金动辄过亿。
对于我们学校的“零食盒子”,未来可投放的商品品类较多,除了多种零食,其还可以销售牛奶、面包、卤味、水果等鲜食,利润更高。而最重要的是,盒里有做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且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做到精准的商品投放。
这两年在在大学期间,零食盒子是个好项目,能在大学实现年入10万。
经历,只有不断的经历才会给你最好的经验,经历多了视野广了,懂得多了。你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经验!这个谁也给不了你,只有你自己去体会,领悟然后总结!
就我自己经验,大学时期想出特别牛逼的模式都是假的,回想起来真想回到过去好好教育那个中二病的我。
创业是需要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知道行业的“缺漏”再用自己的能力补充开拓,因此我不建议毕业后立刻投入创业中,那些中途离校创业成功的鸡汤听听就好,能这样做绝对少之又少。
年轻人最有价值的资本就在于1.时间,2.精力,3.学习能力,所以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大可以进入各种公司工(bei)作(keng)几年,当你知道你创业目标行业的坑有哪些,也拥有一定人脉资源,那才是你真正创业的起点。
我带过不少新人,也指点过几位创业的师弟,当然了我自身也有不少问题啦哈哈哈…..总结几点分享给大家:
懂得怎么找“答案”
说个我大学遇到过的情况:毕业论文找外国文献。有些同学很快就找到几篇了,有些人找半天找不到贴合自己选题方向的。我观察了一下,问题出在怎么总结关键词,还有针对搜索结果调整关键词。
出现问题-提取要素-调整搜索-组成答案,大概是这回事吧。
我一个师弟就吐槽过:“我一个写代码的还得管理公司人事”
创业之初,肯定会有很多杂七杂八方面的问题迎面袭来,这些问题对于你和你的团队可能是跨专业/行业的。怎么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才是你首要任务,究竟是上管理系统,还是设立专门的人事职位,系统的话有什么类型的系统,人事职位的话需要负责哪些工作,等等。这需要你有清晰可行的方法去寻找“答案”。不同人有不同方法,我自己擅长网络搜索,而我老板则擅长找不同行业的人交流(可能我比较宅吧…..),总之你得知道自己适合用哪些方法。
保持开放的思维+做好复盘
以我自己的项目为例,从2011年到现在2018年,尽管行业“算是”没变,但方式和业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项目几乎是每次碰壁就会调整,最近一两年算是靠谱了一点。我和我老板平常下班以后回家做最多就是帮别人的“项目”复盘,很多调整的思路和灵感就出自这过程,这些“项目”有过农业/制造业/历史/近代战争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通过复盘你可以发现事件开端-转折-发展-解决的各个要素,结合自己项目分析来思考应该怎么做。
不要拘泥于行业/方式这些不同点,找到事物的本质(共同点)才能与你自身项目相结合。
下班回家再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