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13 )

  1. 不知道。但公司的亚马逊中国店铺由我负责。 我用了两周去熟悉平台,于是我明白了亚马逊在中国做不好是必然。身为其供应商,感受如此。

  2. 匿了,有的同事会认出我的头像。离职就像流水一样,每天都有人走,也每天都有人来。一个100多人的大team基本一年的时间就会完成大换血。所以每天都会有train,老员工的PT用来培训新员工,新员工又没有contribution,所以只有中间那一级的员工干活。基本招不到很优秀的职场老手,可能只有应届生或者教育背景并不出众的职场菜鸟会被大量吸引。

  3. 刚拿到中亚的日语电商运营的offer。求前辈们能分享更多的经验。

  4. 刚拿到亚马逊中国的offer,研发,还有人出来回答下吗??

  5. 别人家在北京的办公室都是饮料零食随便吃,冰柜里喝的管够。

    然而我大亚马逊的茶水间里摆着这玩意:

    本来吧,至少还能喝个冷饮。结果吧,这玩意还总怀。最后吧,工作区又出现了好多这玩意:

  6. 在这边工作五年了 ,能在这混得好就得做出成绩并且后面的很重要要让别人知道!让所有人知道!不行的话就等着拿LE吧,拿了LE就是让你走人的意思了,这边工作两年都算老员工了,,,

  7. 离开亚马逊了,感慨良多。看见上面主要是IT线的经验,补充点儿财务线的感触。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加入了亚马逊,第二大错误就是没有早点儿辞职。亚马逊财务最大的特点一是低能,二是混乱。

    昨日在远洋,碰见一位之前的同事,后来调去其他team。一聊之下,大家都一致认为财务部以“低能”为特点,在亚马逊中国的财务部,最高级别是8级,但是基本干的都是5级的活,7级干的都是4级的活,自己画个表啊,写个邮件啊,翻译个中英文啊,差不多就是这些工作了。有个7级的senior manager还自信满满的说,工作就是写文件!把文件写好了就是工作表现出色了!一年几十万雇个办公室文员,贝索斯,你有病吗?
    财务线牛人一个没有,混子倒是比比皆是,每天种花养草喝茶养生,除了工作啥都干,除了工作啥都会,一个6级的manager,从来到走不到一年,休假倒是有俩月多。她管出纳,付款和支票,她老公负责内部审计,倒是相得益彰。
    某8级大姐,找她签字,签字用5秒钟,十五分钟炫耀自己签字用的万宝龙钢笔。之前门口等待签字用半天时间,还每次都这样。对中国员工横眉立目,多老外吐舌挤眼,极像哈巴狗。

  8. 偶在亚马逊中国 通州这边的办公区呆过近两年,其实不同的职位和跟不同的领导 个人体验都会差别很大。老板追求效率听着好像也没错,可是下属干活的我们快要逼疯了,一个办公室里三个人做工作心里测试,两个重度抑郁,我是中度抑郁,可是已经每天活得很痛苦了,所以抓住机会果断走了。现在公司没Amazon听着那么高大上,但是过的狠潇洒,再也不用从早九点马不停蹄干活到下午六点才能一身疲惫的下班了。爽!

  9. 不同的组差别比较大,比如我所在的组平均年龄26岁,相信跟别的组差别肯定是非常大的。

    什么弹性工作制这些都是技术公司常见的,亚马逊比较独特地方有:

    1. 绝对是业内Tier 1的自动化运维系统——虽然每天都会吐槽一下…
    2. 万恶的On Call制度,有些组是跟北美轮流On Call只是8 * 5还好,像我们组是24 * 7小时全球业务On Call,组内某同事每次On Call都被折磨得神经衰弱,比大姨夫来了还惨…
    3. 比较Full Stack,强调Ownership,把工程师和产品(是产品本身,不是产品经理)绑在一起,具体不好见第二条On Call~

    说说中国这边的一些特点:
    1. 这几年应届生待遇越来越不错了,希望能吸引一批优秀毕业生,壮大我司在华技术名声;
    2. 似乎有一种现象是:亚马逊中国什么东西发展好了,就会跑到美国去——有的时候是比较核心的工程师待几年就Transfer了,有的时候是某个产品越来越受公司重视(业务量加大、价值越发显现),一个组就Transfer了,这样一来中国这边的积累就要艰难而且缓慢一些,不是很利于整个亚马逊中国的发展吧,但是对于工程师个人发展未必是很坏的一件事。

  10. 来实习不久,给我的印象没想象中高大上,中规中矩吧。
    1. 弹性制工作时间,经常都是10点以后才来,加班的不是很多,按时完成任务就行。
    2. 工作系统流程有点繁琐
    3. 有点太节约了,比如茶水间基本没啥东西
    4. 工作环境不算宽敞,不过挺整洁有序

  11. 亚马逊的工作氛围整体上是高效率的,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个主要出发点,不管多大都希望以小公司的方式来运作。

    对于开发工程师来说,正如左耳朵耗子之前的演讲所提到的,亚马逊的SDE是Full Stack Programmer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SDE=Somebody do everything.

    牛人不少,文化上多元化比较明显,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同背景的思考方式,内部资源丰富,提高的途径比较多。

    楼上所提到的各自为政以我所了解的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文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服务客户,同事就是你的客户,如果都是这样的情况,我很难理解这样的人怎么会通过亚马逊的面试。

    整体上而言,亚马逊是强势的文化,观察到不少国内公司的文化准则,跟亚马逊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地方,具体原因不明。

    圣诞节,顺祝圣诞快乐,昨天街上卖苹果的不少,希望他们生意都好!

  12. 中国这边按照业务划分的,工程师需要干各种事情,own一个东西意味着从头到尾你都得干,有时候会显得杂乱,但你也可以理解为你接触的会多点。
    由于亚马逊供应链流程比较多,内部工程师很多围绕这个来做,产品的用户可能只有几百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做的产品并不是互联网产品,当然如果你是针对z.cn来做,可能互联网的感觉会多点,但是亚马逊中国不温不火,加之各种决策都要美国大爷裁断,想比国内互联网土豪的大刀阔斧,有时候内部的各种慢条斯理,也许令你着急。
    整体的工作氛围还算宽松,上午10点大家陆陆续续来,下午7点左右,没几个人了。还有你可以看到一些40左右的一线工程师,感觉在外企和传统软件行业,这样类型的工程师会多一点,而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一般这个年纪的都是管理层了。

    由于亚马逊实际上是做零售的,其利润率不高,因此公司各方面都比较节省,有些楼层办公环境拥挤,需要借用会议室办公,以至于找不到会议室的情况;同时由于亚马逊太深信系统的作用,相关的学习资源都在wiki、broadcast上,内部培训很少,需要自己非常的主动,从这一点上来讲,不是很适合刚毕业新人成长,当然如果之前在这实习过留下来可能好很多。公司会有些部门的leader都不是技术出身,挺不能理解的,还有TPM等职位,不太清楚其作用。

    个人认为亚马逊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工作,对于新人看你想要什么,你可能接触的多些,但是未必深入,这个需要自己把握,如果自己善于钻研,代码全部开放对你有好处。另外,亚马逊中国这边人员流动很大,有几方面原因吧,1. 做的东西可能不是很核心,难以激发激情。2.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公司内部活动非常少,部门之间沟通也似乎也很少,感觉没有归属感。

  13. 百度一下吧,我印象里面好像不大好,各个团队各自为政,比谷歌差很多。加上有个类似乔布斯的老板,嘿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