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近期发生什么了,为什么裁员降薪? 爱开淘 七月 2, 2019 业务发展 20 评论 1051 围观 感觉京东运营没听说出过什么大事儿啊,为什么忽然做这么多负面动作?难道是现在某迅专宠某多,不给某东供血了吗?
评论 ( 20 )
因为你不配当东哥的兄弟了
不仅仅是京东的事情,马爸爸不是说了吗。经济下行,在阿里巴巴虽然996但是好歹有工作。
重点是经济下行,你看看有多少家互联网公司实行996。
阿里福娃,京东貔貅。
是魔幻现实主义?
是资本对人类的异化?
欢迎收看本日《走进科学》特别节目。
老板一打炮,马云就发笑
企鹅给并夕夕开放流量入口,时间一久,东哥扛不住了。
并夕夕是明确写在企鹅生态圈的,你东行吗?
为什么裁员不清楚,但是管理上。。。
京东的管理出现了大问题。最近一年左右碰到了以下这么几个事情。首先第一个:我妹要买个手机,发现了一个小问题,用是能用但膈应人,然后申请了换货,没想到换回来还是那个手机只是刷了机器然后重新打包就发回来了,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因为那个问题还在,而且网上没有搜不到有其他的案例,俩次小概率事情发生几率太小了。这是售后敷衍了事的现象。第二个:京东超市买了一些东西,然后发现用不了京东PLUS送的运费券,按照京东规则,标注了京东自营就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客服说这些就不行。这是门户网站出现了问题。第三个:618攒了台机器,机箱有点问题,就联系了下先马机箱的客服,发了好多条文字,已读以后就没人回复了,第二天依然没人回复,这说明对入驻供应商管控也失败了。第四个:6月1日凌晨我买齐了所有的电脑配件准备到货了一起安装,然后竟然其他的配件都到了而显卡没有送到,六月3号才送过来,京东最最引以为傲的配送服务也出了问题。
配送和售后是京东的根基,这俩个问题如果任由发展,京东就变凉东了。
别的不说,他们的东兄弟出了个事,一下蒸发了那么多市值,恐怕不裁是不行了。
中国最近发生什么了,为什么很多企业都裁员降薪?
就京东这么干么?
凛冬刚刚开始,得有过苦日子的准备。
你到义乌小商品城看看多少家企业倒闭?
中国经济凛冬:倒闭、失业与工资福利萎缩
以前烧的投资人的钱,当然不心疼了,之从美国事件后,京东蒸发了300亿,现在烧的自己的钱,能不心疼吗?
银行起火了,被烧了几个亿,我很淡定的开瓶啤酒,仔细看新闻烧的我家私人银行,我很慌,赶紧打车去看看。
不光京东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裁员降薪或明或暗。。君不见很多名气比较大的外资都撤出中国了,,为啥总不能是老板一拍脑袋说走就走了。经济看趋势投机看资金
刘杨工位隔壁一个刚来不到一年的新人,就在这一轮调整中被“优化”掉了。在刘杨看来,这个男生工作效率还不错,“但他每天7点下班就走了”。但领导认为,不加班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文 | 临安
编辑 | 楚明
京东裁员风波以来,员工刘杨最直观的感受是,“上厕所变快了。”
过去,厕所里常有人玩手机逃避工作,有时等20分钟都不见人出来。如今,上厕所的时间也像加班时长一样,被有的部门领导列入到考核里,决定着绩效和工资。在有些地方,还贴上了号召大家“上厕所快一点”的标语。因为“上厕所太慢的人”不符合京东的价值观”。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京东“不需要的三类人”——“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干的人,性价比低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在想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是方法多少有些奇特。比如,即便是到晚上9点,依然没人愿意当第一个走的那一个,都把键盘敲得劈啪作响;还有人为了显示成绩,把工作周报写到5000字,而且加入反思和感悟,像在炮制一篇论文。
这些只是京东半年来人事动荡反射出的一个微小侧面。此前,在2月9日的京东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宣布“2019年要末尾淘汰10%的副总裁以上级别的高管”,最高管理层中的CTO张晨、CHO隆雨、CPO蓝烨则在随后2个月里陆续提出离职。波及面更广的部门裁撤、人员优化调整,终于如京东官方所说在4月底告一段落。
一名幸运的没有被“优化”掉的工程师抱怨,“如今工作量增加了3倍”。那是因为有的项目组连能写代码的人都被优化掉了,不得不临时找他去帮忙。
眼下的京东危机四伏。跟企业牢牢绑定的创始人刘强东身陷“明尼苏达事件”,公众形象遭受很大损失。对于曾被比喻为“冲进瓷器店的大象”的京东而言,高速运转21年后,肌体内部也产生一些大公司的“病变”。
最新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在GMV(网站成交总额)增长、营收增速、活跃用户等多项关键数据上依然没有明显好转,这家电商巨头正进入“慢增长”时代。
一贯强势、高调的京东控制者刘强东,接连以公开信的形式,宣布给京东开出的“诊断说明和药方”——无论是995工作制、淘汰“三类人”和各个层级的人员调整,针对都是京东的人事管理。
剧烈的人事震动之下,京东员工也经历着富有戏剧化的职场故事。
能不能拼搏,看加班多不多
京东员工几乎都闭口不谈“明尼苏达事件”。大家仿佛遗忘了这次事件,彼此心照不宣。
“说出来没面子。”刘杨3年前来京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还流露出傲气,说话都是以“我们京东怎么怎么样”开头,还嘲笑刘杨毕业的大学太一般。那时,刘杨觉得这家飞速发展的公司确实有骄傲的底气——以他所在的3C事业群来说,京东一家就占据中国3C市场过半份额。但现在,明尼苏达事件之后,他有点不好意思跟说别人说自己是京东的员工,“因为大家肯定会评论一番”。
当然,也不敢说。私下说东哥的“坏话”是有风险的。公司里的人都知道,曾经有个高管当面顶撞刘强东,后来这人就在公司里消失了。
明尼苏达事件之后,一系列针对京东人事的激烈变革,显示出刘强东依然强悍的风格和对京东的绝对控制。
京东从一个中关村卖刻录机的公司发展到现在,与刘强东带给京东带来的战斗文化密不可分。当年还在银丰大厦的时候,刘强东就把“战斗”二字贴在墙上。业内把当初的京东形容为“冲进瓷器店的大象”,寓意是势如破竹,无可阻挡。
但随着京东日益成熟,成为一个拥有17万员工的庞大公司,这种打鸡血的战斗文化已经逐渐稀释。刘强东显然对此很忧虑,数天前又讲了自己当年“地板闹钟”的故事,试图唤起京东员工的创业精神。
京东素来有给员工分类的传统。之前,刘强东把员工按照价值观和能力分为废铁、铁锈、钢、金子,并直言他最恨铁锈。
最近,他又把“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干的人,性价比低的人”,列为“坚决要淘汰”的人。
而在“三类人”的版本里,第一类人争议尤其大,因为不能拼搏的人,“无论业绩好坏、职位高低、也不管是老员工或者管培生,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动的,都要被淘汰”。
一些曾经工作卖力但现在因为各种客观原因“不能拼搏”的人也被包含在内。比如在京东数科工作的周青青,曾经两次是部门的“优秀员工”,还得到京东价值观卡的奖励。如果她在怀孕期间减少加班,绩效极有可能被打C(不合格)。在京东,绩效按照ABC打分,如果连续得C的话,就意味着会被辞退。
在京东,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拼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加班时长。
刘杨工位隔壁一个刚来不到一年的新人,就在这一轮调整中被“优化”掉了。之前有消息说,京东今年4月开始大裁员。实际上,去年年底,优化调整就开始了。在刘杨看来,这个男生工作效率还不错,“但他每天7点下班就走了”。但领导认为,不加班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名被优化掉的年轻员工一度不服。直到领导拿出一份组内的加班时间排名——他排在倒数第一,质问他:“你看,每个人都这么拼命,你凭什么这么早走?”
位于北京亦庄的京东总部占地28万平方米,周边的房租一直居高不下,一间10平米的屋子月租也要近3000块。
在京东做运营的杨雪静特意租住在京东总部附近,走路不到20分钟,因为无论加班到多晚,第二天一定要早上9点打卡。最近,她再也没有在晚上10点之前到过家。
现在,比谁走得更晚,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在京东做产品经理的王磊发现,每天晚上9点一到,大家都在偷偷观察其他人一举一动,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给领导留下“一下班就走人”的印象。
但很多时候,王磊和几个要好的同事要一起商量怎么熬过加班时间。比如可以先去吃加班餐,尽量吃慢一点,然后再运动一下,再回到工位看看漫画、浏览网店。领导会来工位巡视,他们于是常常请离领导工位最近的同事吃饭,“每次领导来的时候,就让他咳嗽一下通知我们”。
他们绝不能在加班时间排行上排名倒数——在吸取那个被“优化”的新同事的教训之后。
能干不能干,数字说了算
可能要被“优化”掉的第二种人,是“不能干的人”。
刘杨应该是属于能干的人之列。在京东去年年底的优化调整中,许多部门裁撤、合并,他的几个同事都被“优化”,但他的职级却升了一级。
尽管如此,他依然有怨言,“级别是升了,但做的活儿比以前更多,工资却没变”。
有人起了跳槽的心思。刘杨所在的3C事业群是京东的核心事业群之一,他最要好的两个同事打算“过了618就走”。另外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HR人力证实,这一个月收到的来自京东员工的简历数量猛增。
所以,究竟是能干的走了,还是不能干的走了,这是个问题。在京东,衡量一个人能不能干,最主要的标准就是KPI,在员工内部,俗称“交数”。
所谓“交数”,就是指交一个好看的数字。“这几年,每个人都在想办法让自己的汇报数据变得好看,至于用什么手段达成全凭本事。”在京东商城做采销的运营人员周铁说。京东作为一个电商平台,GMV是最重要的业绩指标。而对这个指标负责的周铁来说,GMV及相关销售数据就成了他的核心KPI。
近几年,京东的营收增长遭遇了不少压力。在2016年之前,京东都是保持着每年50%以上的增长率在一路狂奔,但2016年以后逐渐下降,到了2018年增长率已经减缓到28%。同时,2018年,京东活跃用户数首次下降。
数据下滑的压力最终传导到像周铁这样的底层运营身上。“年初本来全年任务都确定了,虽然难,但是勉强也能完成。突然有一天,每个月给你增加500万,说是硬性考核,完不成就没有绩效了。”
为了完成指标,有人则不惜造假。王磊在618活动的时候就发现,由于GMV这一项考核指标把未付款订单也算入在内,有人就先串通商家下“货到付款”的订单,等把数据做漂亮完成任务之后,再在7天后集中退款。
2018年双11时,《法制日报》的调查报道也证实了京东存在刷单现象。《法制日报》报道,在全国范围内查处的组织刷单炒信用案件中,涉案金额最高的,是一起涉及3.2亿的京东平台特大刷单案。在现场,执法人员提取了该刷单团伙的大量经营数据显示,京东是这家公司的最大金主。
“说白了就是弄虚作假。但不这么做完不成KPI,你交不了差,你的领导就没法向上面一级一级汇报,到头来追责就算在你头上,说你没有战斗力。”王磊说。
陈庄实是刘强东挂在嘴边的“物流兄弟们”中的一个,送过的京东快递数以万计。为了方便去远郊乡镇送货,他把家里的牛卖了,攒钱买了一辆五菱宏光。2018年底,京东开始要求配送员揽收。“从一天一单两单,到现在目标6单,实在是完不成”,他只能从别的快递员手里买单子,再到后来只能做假单子——乱填一个地址,然后电话拒收。
京东物流。 图 / 视觉中国
刘强东在2019年开年大会上说,京东已经6年没实施过“末位淘汰”了。他从“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到改变对兄弟的定义——“等着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问题在于,是否有科学的办法鉴别哪些是真正混日子的人,以及如何让真干事的人不成为牺牲品。
中层削权,基层“痛快”
公开信中,刘强东表示,京东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
2019年春节刚过,刘强东在管理大会上发了一通脾气,当场点名了多个高管,清点了他们的过往业绩,还怒斥其“人浮于事,拉帮结派”。
刘强东选择直接从最高层开始动刀——60天里,5位VP级高管或被“优化”离职,或被调岗。
多名京东基层员工证实,他们已经在内部系统上做过“组织健康度调查”,还提交了一份要求梳理亲戚同学关系的表,甚至梳理到小学。
在京东,多名基层员工抱怨公司的拉帮结派之风。在京东做程序员的吴江刚入职时,人力资源的同事就告诉他,对自己的团队领导一般要叫X总,不能叫X哥,“‘哥’是跟你级别差不多的人叫的”。
过去,刘强东在京东如同国王。在自传《创京东》中写道,他有野心,想掌控一切,不接受公开场合不给他面子,挑战他的权威。如果有意见的话,两个人单独的时候怎么说都可以,但公开场合必须注意方式。有一次,有位员工跟他说话的时候,手放在桌子上,刘强东却以为他在冲着自己拍桌子,直接下令开除。
京东近来的人事地震,是长期以来量变产生质变的结果,也与刘强东植入京东的管理基因有关。
刘强东曾经多次说过,“如果不能掌控一家公司,那我还不如卖了它”。
这样的绝对控制导致京东的管理结构属于金字塔体,每一级领导都对下属有绝对的权力。
刘杨见识过这种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力带来的不公平。有一次,他一个月做了8个项目,其中有2个还是重点项目,由他主做,其他的同事只是帮忙。
但到绩效考核的时候,他发现组里另一个“不怎么做事人”的绩效分数是全组第一,远比他的高。向上汇报成绩的时候,领导还让那个同事汇报。他觉得原因无非是, “这个人是领导带过来的人”。
在京东,管理岗的领导对下属最大的权力在于填写绩效考核的分数,而京东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这导致一个现象,“努力工作不如会哄领导开心”。在王磊所在的部门,一个同事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给领导买咖啡,每次旅游或是过节,都给领导带礼物。
领导的另一个权力就是给下属发放加薪包的权利。至于发多发少,也由上级领导说了算。“跟领导站队站在一起的,每次加薪包都有份。”王磊说。
在京东一个三级部门工作的周子洋,目睹过部门领导如何挤兑员工。之前,一个总监特意招了一个储备人才到他们部门,但进入项目后,原来的经理依然把控项目资源。“这个经理就卡着资源,私底下让商家把缺货断码的货品交给新入职的人来管,然后在工作群里再挤兑他。”
“最后这个人干了3个月就走了。”见识过这样的手段后,组里就没人敢再得罪经理了。
后来,周子洋也给经理送了盒茶叶。
京东优化开始后,除了转岗和离职之外,降级也是常用的做法。京东中层的权力在这一轮优化中被削弱,有的甚至被取消管理职位。这个举措实行后,许多京东员工私下都觉得“痛快”,“少了一些只会说、不干事的管理者”。
动荡之下,虽然有点惶恐,让王磊舒心的是,挤兑过他的领导在这一轮的优化中被降级,再也没有管理权。
刘强东在《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中写道:“如果有一天京东失败了,那么不是市场的原因,不是京东对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资人的原因,一定是我们的团队出了问题,而在团队这100%的责任中,一定有99%是我造成的。”
这番话正是对当下京东的预言。此次抢救行动中,刘强东最先动刀的也是京东的组织结构和团队管理。而雷霆手段是否能让京东渡过这次危机,还是未知数。
5月10日,京东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给出一组数据——截止2019年3月31日,京东共有超过179000名正式员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6000人,似乎想以此回应外界对京东对人力资源调整过于激烈的质疑和猜测。
当天晚上,在京东的电话会议上,刘强东还表示,绝对不会停止对人才的投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我们会不断增加员工的收入。
对刘杨这样的基层员工而言,老板的这番表态还是有些许安抚作用。惶恐数月之后,他打算继续熬过这段最动荡的日子,“毕竟现在工作也难找”。(以上均为化名)
文章首发于每日人物公众号(ID:meirirenwu),原标题《动荡时刻的京东年轻人》。欢迎关注,侵权必究。
我每次回答都很简单,阅历有限,就一个个人看法。京东裁员不是个例,要放在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下去看,举个例子,裁员潮是都有的,为什么要裁员?因为这个部门投入产出严重失衡。随着下半场的打响,获客成本急剧攀高,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地获取用户。在过去规模化扩张战略时的很多项目如果没有成长起来,那么很有可能成为“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项目或者部门的员工不可避免的将要面临裁撤离职的风险。
例如,最近很多公司裁员都是在业务以及技术方面。这也说明从技术本身来看,已经到了一个应用瓶颈。而在此之前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期望和投入多少有些泡沫化,存在被高估的嫌疑。当泡沫破碎,大规模的技术投入成为鸡肋,裁员成为必然的选择。
京东内部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售后变慢了变差了,去年买的小米双口充电器头在用了半年多后,充电器插到插板上冒火花,偶尔还无法充电,申请售后就是这个进度,大家看吧!能拖就拖,找了两次客服一直喊我耐心等待,猜测现在售后没20天处理不好
@京东电器
京东死不了,绝对死不了,除非他作死惹了政府
作为京东第三方商家和早期用户,谈一下看法。
京东2019年一季度财报出来了,有不小的盈利提升,但这些都是表面,我认为京东的核心问题是对主要业务创新不足,对未来业务投入不够,投资人对其未来产生了疑问。
回答问题,为何裁员降薪,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京东需要一份漂亮的财报稳定军心(主要是稳定资本市场的情绪),另外,裁员降薪主要集中在亏损严重的业务线,比如物流配送。
当然,我个人对于京东从粉转黑,主要源于对于其公司管理架构和体系的不看好,一个强大的刘强东领导下的京东,不可能敌得过数个强大的合伙人领导下的阿里巴巴,当然,京东和阿里已经不再一个层面上了,希望京东越来越好,但任重道远。
战略出错,没走到死局前,弃卒保帅。
虽然不知道男人们怎么想。
但讲真,作为一个女人,实在无法忍受在一个强暴女人的老板手底下干活。
即便不被炒鱿鱼,我也会把老板炒掉。
很有可能他在美国所中的仙人跳,是其公司内部的人为了搞他而捣的鬼,所以回来之后,尽管此事余声尚在,就开始大杀四方了吧。
马云谈及自己对于竞争对手京东的看法,颇让人惊讶:“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个悲剧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这是没办法的。你知道京东现在多少人吗?5万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长起来的,现在才23000人。收购加起来是25000人。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做快递?现在京东5万人,仓储将近三四万人,一天配上200万的包裹。我现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700万的包裹,什么概念?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试试?而且它的60%收入是在中关村和淘宝,它自己网上不可能这么大量。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去碰京东。别到时候自己死了赖上我们。”
京东绝对是服务型最好的电商,这一点基本上用过的都会认可。
但是公司亏的顶不住呀。
2014年京东营业收入1150亿;
2015年京东营收1812.87亿;
2018年京东营收4620.2亿,这个营收已经是苏宁×2了。
这么看京东赚钱能力在增强。
2014年京东净利润亏49.96亿
2015年京东净利润亏93.88亿
2016年亏38.07亿
为什么2017年京东股价会上涨62%呢,因为2017年只亏了1.52亿,市场普遍认为京东要扭亏为盈开始大把收银子了,结果……
2018年京东净利润亏28.01亿
京东是不赚钱么?当然不是,只是赚的钱开支太大,庞大的物流系统,人员开支,这都是开支,所以压力很大的呀!
截止2018年京东账户上还有362亿,短期负债45.457亿,暂时还没太大问题,但是东哥也要为以后考虑,所以要精简,要节约,要盈利呀。
为东哥买单,东哥败家败的有点多,只能对兄弟们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