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20 )

  1. 4、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并非利用病毒或流氓插件来进行推广宣传,而是通过一套合理有效的积分制度引导并刺激用户主动进行宣传,是建立在有意于用户基础之上的营销模式。

    5、BBS营销

    不用细致的解释了,我想这个应用的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对于个人站长,大部分到门户站论坛灌水同时留下自己网站的链接,每天都能带来几百IP。当然,对于企业,BBS营销更要专也精。

    6、博客营销

    博客营销是建立企业博客,用于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企业文化的体现,一般以诸如行业评论、工作感想、心情随笔和专业技术等作为企业博客内容,使用户更加信赖企业深化品牌影响力。

    博客营销可以是企业自建博客或者通过第三方BSP来实现,企业通过博客来进行交流沟通,达到增进客户关系,改善商业活动的效果。

  2. 任何人,都是可以被词语动摇,且控制其潜意识,然后左右这个人的选择的,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如果您每天用这些词语去轰炸一个人,这个人就会变成您词语中的这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要讲亲贤臣,远小人。小人是不可防范的,因为,小人的词语系统会进入您的头脑。您的头脑就会被左右,小人只有有远离。

    人这种动物,不是只能进入身体,而是可以进入头脑的。

    人跟外界在进行交流,交际。他的分子,电路,意识,都会跟外界的分子,电路,意识进行交流,最后会被外界的意识进行同化。

    高手是远离对自己有害的意识,分子,电路,人的意识不过是电路板上的涟漪。

    正面的词语,会激发正面的想法,选择。

    营销就是抢占用户的注意力。

    一切生意本质都是创意。为什么要创意?就是抢占用户的注意力,只要用户的注意力被您抢占,用户的头脑里只有您,这个人就变成了您的财富。

    一切广告、品牌、创新、差异化,都是为了达到这个心理学效果。

    一切高手,都是吸引注意力的高手,注意力代表重要程度。

    只要人们的注意力被您吸引,人们就会觉得您重要。词语,服装,关键词,文化原型,文化母体,都是可以吸引注意力的东西。

    明星最恐怖的不是绯闻,而是被遗忘,只要一个明星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这个明星就有市场。

    川普能当上总统,在于他永远在吸引人的注意力。他没有当总统前,就在各大媒体吸引注意力。他占据着人们的头脑,所以选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件事情本事有意义,无意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吸引您的注意力,而且您沉迷其中,那么,您就会被他征服。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的,错的都是如此。

    注意力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注意力是表面的资产,而注意力背后的想象力,就是埋进人们潜意识的隐形资产。

    想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导人们的想象力,让这些人买单。要驱动客户的想象力,让客户想象不买单的后果。

    想象买单之后的好处,天堂地狱想象模式,也会促成成交。

    我以前讲的算账营销系统也是如此。

    吸引注意力最厉害的招式,就是让用户只考虑一个品牌,只要你大量输出文案,图片,视频,直播。则客户了解的越多,就自动买单了。

    真正的营销,是占用客户的大脑与时间。

    一旦您全面把一个粉丝拖入到您的行为,思维中来。他就只能认同您,认同的本质是熟悉,最后被同化。

    一个被同化的人,会自己说服自己进行买单。所以您要设置更多的系统,让客户不断的在这些系统中做事,回想。

    有些人只是单纯喜欢为教程买单,这些人都是菜鸟,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都是做给菜鸟看的。

    他们经常为一些自认为很有价值的教程或视频买单,比如今日头条基础使用制作运营教程大全,抖音短视频教程合集,自媒体教程合集,自媒体引流秘籍,微商营销销教程合集等等。

    这些东西,他们买了之后,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他们发现依旧不赚钱,依旧很贫穷。

    他们可能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厉害的教程,为什么还是不赚钱?

    他们买来后也不去研究,也不去时间,觉得这些东西,只要是存在自己那里,就算是自己的。他们买单的意义就是喜欢过把瘾就死,至于教程的价值反而降到了其次!

    这些笨蛋,你永远不要指望他能够在网络上赚到钱,他的兴趣就是买单或寻求赚钱秘籍,类似于《葵花宝典》的那种!很多兄台做项目不赚钱,就是他只是单纯在消费,而不是在投资。买那么多教程,看了又不实践,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想想都令人心疼!

    而高手总是把网络上所有的资源和人脉变成财富,比如高手看到有的牛人都有开自己的专栏或博客,或开课,直播,从这些内容里就能直接看到,他的擅长是哪方面,擅长的一定是经常分享的。

    然后进入他的圈子或课堂,学习他的赚钱模式,当了解和感知牛人的信息越多的时候,就能获得的能量就会越多,包括个人价值的提升。当看到牛人做的项目,那么他也就可以直接去尝试着去做,不管靠不靠谱,先干起来。

    赚钱这件事,不管你会什么或不会什么,你都需要花时间联系,写文案也好,推广也好,玩营销也好,只有持续传播你的信息,这是打造个人标签和品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别人在每天写文章,你也可以每天写,别人在fm平台做节目,你也可以录音频,别人拍短视频,你也可以拍段子,最重要的是,你要输出你的价值,帮到你的潜在用户,要是你释放的内容不能帮到别人,那价值就不是特别大。

    最简单的玩法就是每天帮用户解决一个问题,网上或行业网上有大把提问,你用心去解答这些问题就可,一天一个,持续写100人很容易。

    菜鸟做事情,高手做事业。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怎么解释呢?

    比如我们做自媒体,从做事情的角度考虑,就是赚点儿小钱,过把瘾就死。如果从做事业的角度考虑,就是它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升值空间还有多大。

    做自媒体,有人年赚百万,甚至千万,有人一年两三万。大家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收获却不一样,就是对待项目的态度不一样。

    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如果我们把经营自己的项目做为一件事情来玩,做完就打牌,睡觉,逛街,玩游戏看电影,那么你就没必要埋怨自己收入低,运气差了。

    如果我们把经营自己的项目做为一项事业来发展,我们每天都会设计它的未来,专业的美工,牛逼的营销文案,追求极致的视频,一流的话术,每走一步棋,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做每一个动作都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调研的基础上。

    将自媒体当成事业,它的外延是在不断扩展的,海阔天空,绵延不绝,它的性质也在变化,由量到质。

    如果别人做自媒体,只是单纯走大众化路线,我们就走专业化路线,打造自己的IP价值,深耕一个领域。慢慢知道我们的人多了,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有了无形的资产,我们就可以卖产品,卖服务,甚至会积累一大批高端的人脉,别人就会找你合作,你就会获取更多机会。

    一个人值不值钱,最重要是你存在的价值有多大?价值取决于什么呢?你与别人有何不同?你能创造出什么别人没有的价值呢?你的价值用什样的方式输出呢?

    比如写文章就是一个技能,也是一种输出方式,人人都可以去用,但是有的人不会啊,不会可以学,这就是机会。把一些方法学过来,然后卖出去就可以,你不会生产知识,但是你可以搬用知识。这个世界上,你看看,有多少人在搬用书本的知识贩卖啊。

    还有做菜这件事,有人看来是技能,有的人看来不是技能,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输出能力就无法让这件事产生价值。

    那么如何让这件事产生更大的价值呢?比如我就知道抖音上有个小姑娘每周发一集视频,在自家做菜,播放量就很高,粉丝有200多万,200万粉丝无论卖产品,还是后期推广什么课程或者服务都能够让她一辈子衣食无忧。

    这个小姑娘会做菜,还懂得把做菜的方法做了输出,这就让他产生了价值。你懂的一项绝活,你懂推广吗?你会做营销吗?你会把这些方法输出吗?

    昨天无意中点了一个广告,做珠心算培训的,这也是一个很暴利的项目。

    我知道有人卖服务,一对一服务,就是一个老师对着一群孩子讲课,一个三四线城市,一年也能赚个三五十万。

    我还知道有的人在网络上做推广,卖课程,几百块钱一份,客户自动提交订单就OK,一年的纯利润300多万。

    就是说你的知识或方法不输出,就一毛钱的价值都不值。那么如何输出呢?理论输出可以是写文章,可以是视频,也可以通过音频节目来输出。

    这个种输出可以不断提高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你获得更大的能力去干好这件事,让你的动力更大。所以这个时代我们赚钱的唯一方式,就是在外面长期的输出价值,内部的广告做得足够好,就自动成交了。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商业模式,而不是商业模式决定认知。

    什么是认知?认知就是认识什么,知道什么?

    什么是商业模式?就是卖什么?怎么卖?

    你的认知是什么,知道什么,看见过什么,知道什么。

    卖什么,怎么卖,看看自己关注了谁,又认识谁。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做任何项目,先找到同行,每个平台上都有很多同行,看看他们的内容,简介,赚钱方式。

    为什么要关注同行?所有的赚钱秘密都在同行那里,同行广告看多了,对方的盈利模式,对方的运营模式是什么?对方的后端服务以及产品销售模式是什么?你都会一目了然,以后就不会再看任何教程。

    在你做自己生意的时候,你的内容,就会做到很优秀。因为这些内容要做好,你就需要参考很多同行。

    我住的这个地方有一个在建的楼盘,每天都看到这些建筑工人在那个地方挖土,他们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工作拼命的工作。那我想问大家,这个工作能发财吗?显然你们是知道答案的。

    然后,我再问一下,一个办公室文员或者是一个普通的小设计师,他努力的把他手上的工作做好,那他发财的几率是不是比那个建筑工人大一些呢?

    然后我再问你们,一个人事主管或者是以一个设计主管,他拼命的把他手上的事情干好,他这一辈子是不是会发财?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推导,如果你是一个老板。我为什么讲这个东西呢,因为今天有一个40多岁的老板,跟我聊了一下,还欠债,也没有赚到钱外面,可能还有几百万的欠债,那他能不能赚到钱?

    就包括我前面几年接触到了一个做装修的老板,当然,他有几千万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他奋斗了几十年,大学本科毕业的快60岁的人呢,才一两千万身价吧,他星期六星期天,同样在努力工作。

    这个建筑工人和这个文员,人事主管,设计主管,还有普通的老板,那你们都发不了财。到底怎么样才能发财?只有一条路,就是你必须要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卖给尽量多的人。

    有的人是不是听着很生气,然后开始嘲笑我了。大家记住赚钱只有一条路,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卖给尽量多的人。

    我开始给你们讲的那一些人,不管是那个挖土的,还是搞设计的,还是一个小老板,还是人事主管。你只要不是在做这件事情,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卖给尽量多的人,你就穷定了,不管你是2000万也好,是100万也好,1万元钱一个月的工资也好,你别想发财。

    什么叫发财?我给大家一个定义,就是赚到一个亿吧。你说1000万算发财,1000万在北京上海买个别墅都不够。

    开始讲了,你要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卖给尽量多的人,那么直接推导出来一个结果,就是营销能力和销售能力大于一切能力。所以说什么不学都可以,唯独这个营销能力和销售是你们成天要琢磨的一个事情。

    你们把手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去思考营销和销售。所以说由此给大家推导出来了,你要做什么工作或者是你创业要选择什么项目,你就是必须要尽量最大限度的营销,更多的人。

    那如果你的工作不满足这一条,请你马上换。

    如果你的工作不满足这一条,你从事的这个工作不是在尽量营销更多的人,那么请你马上换,因为你发不了财,当然这个只是其中的一条。

    也就是说你拼命工作了,你的收入一定要增加,如果你拼命的工作,比如说那个建筑工人,他拼在那里挖地,拼命的在那搞,他一天还是两三百块钱,那这就没意思。

    那作为办公室的文员也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做项目,做工作一定要找有成长性的工作去做。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收入会迅速增加。

    你们跟着我讲的这几条去框,因为如果你做工作收入不能够增加,你就不想干了,那还不如偷懒呢,对不对。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大部分人不努力工作,他就开始混日子了。因为使劲干也没有多少钱嘛,还不如混呢,混也蛮好。然后慢慢慢慢就没有了激情,没有斗志了,然后就变成了一个废物。

  3. 我是八度,专注分享人性营销知识。

    所有销售的基础,都建立信任的基础上,若客户不信任你,你的东西再好,也无法销售出去。

    思考几个问题:

    • 为何脑白金广告恶评不断,但依然畅销不绝。
    • 当年iPhone4发布时,为何消费者在专卖店排起了长龙,只为一部手机。
    • 当小米2S发布时,为何台下响起了欢呼,一片叫好声。
    • 为何OV被冠以高价低配,但依然卖的风生水起,今年反攻线上,新机iQOO爆炸性增长。

    这其中的每一款产品背后对应的都是人性,产品的只是人性的最终形态而已。

    似乎有些深奥?那我换个问题。

    • 女朋友过情人节,你给她买了只口红,她非常高兴,你直接扔给她一千块钱,她却对你大发脾气,请问为什么呢?

    你学了大师的课程,学习了所谓4P理论,看了一堆如《定位》《疯传》《品牌洗脑》后,却毫无建树。因为对于市场来说,起作用的永远都是人性。

    你要去思考问题:

    • 我的客户需求的是什么?
    • 我的客户在哪里?
    • 我的客户情绪变化是什么?
    • 我的客户衣食住行是什么状况?

    这些才是你撬开市场的真正法门,不管对于从业人员,还是营销新手,这都是最应该放在前面思考的。如果你不懂别人,别人又怎么会有兴趣来懂你呢?

    关注八度,学习人性营销。

  4. 营销就是把你的产品,通过产品目标用户所在的渠道,用目标用户喜欢的内容承载方式,告诉给需要这个产品的人。想要了解营销,实操的价值比理论的价值高。[文末送福利]

    1.营销无非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获取回报。我们从四条线来把营销看透彻。

    职场线:发现老板需求,获取老板回报=工资。

    乙方线:发现甲方需求,获取甲方回报=佣金。

    创业线:发现市场需求,获取市场回报=利润。

    名利线:发现大众需求,获取大众回报=红利。

    并不是说你一定要遵循着四条线去发展营销,最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越线发展。实操就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害怕尝试,失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积累经验重新来过。

    2.如何学习营销?

    a. 先学会去卖货。开个淘宝,为的不是卖多少货,而是通过货物的流通搞明白,互联网的规律,所以个人终究不能靠淘宝再起家,毕竟淘宝都已经进入了资本撬动的时代,对于个人来说,一来销售吃力,二来服务跟不上,所以通过玩转淘宝,把书上的挨个测试一遍,自然能摸清这其中的套路。

    b. 多看书错不了。虽然是说时实践出真知,但是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啊。

    c. 总结反思:从工作中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反思优化方案,从而迭代自己的能力。可以试着去找不同的案例来分析。

    这个是我之前去听价值998元的新媒体营销课程资料包,想要可以私信我发你。

  5. 即便懂得再多、

    也抵不过一次实战、

    ——阿峰

    直奔主题,不废话!

    今天聊的是自欺这个话题,尤其是知识付费!

    许多人肯定得说,我最近时间报了那么多课。

    掏了那么多的银子,懂得了不少,也明白了道理。

    回头一想,还是感觉不对劲,什么情况这是?

    其实,懂得多的人往往都是觉得自我良好。

    学到了一个新东西就会觉得自己忽然间牛逼了。

    但是等落地实践的时候完犊子了,简直太脆皮。

    需要解决拥面而来的一堆烂事儿,说爆掉都正常。

    这种情况太多,你觉得很牛逼,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市场实际检验就像一盆盆冷水就往脸上泼,扎心!

    这种感觉没的说,经历过实际情况的都会明白。

    尤其是长时间一线市场游走的兄弟们清楚。

    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切换。

    说自信自卑,无缝衔接都很正常。

    在我看,其实不管是线上互联网或线下直销。

    没什么大咖大神,其实都是在和自己死磕。

    和时间积累做挣扎,和市场结果需求做变动。

    每天的蹂躏,实践的打脸,反反复复不断重来。

    你说大家都是凡人,凭什么别人比你挣钱要多?

    还不是人家在你睡觉的时候坚持用功!

    聪明不聪明其实只是占比很小一部分,

    真的答案是人家碰过的钉子比你要多十几倍。

    被现实市场怒杀无数回,才心里清楚的明白。

    什么样的东西,是别人会心甘情愿付钱买的。

    看似别人光鲜亮丽,实则背后苦不堪言。

    每一次的实践,每一次的反复修正自己,

    这些你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请问,狼狈不堪,失魂落魄的状态你会发出去?

    反正我是不会,我不会说我自己失败多少回。

    被现实磨皮多少次,大几万的库存压在那里。

    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

    但是心不死,死磕修改调整,机缘巧合就成了。

    有机会,也有运气,更多的是努力和坚持。

    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那么我劝你早早放弃。

    因为就销售而言,除了技巧之外,更多的要看。

    努力和坚持,以及经验。

    有人觉得,创业很高大上,很气派。

    实际情况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不管做什么,都要不断的去实践调整,

    因为只有实践够多,才能修正错误路线。

    哪怕制定的方案有多完美,但只要是方案。

    一到落地就一定会有瑕疵,及时修正调整。

    爬起来在干他一遍,找出问题干掉它就行了。

    别拿别的案例来对比,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

    时间,地点,渠道,方法才是金子,虽败犹荣!

    这些都能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等下回再碰到这坑的时候,直接就跳过了去了。

    我和所有人一样,刚开始的时候,痴迷技术。

    每天研究各种套路方法,可以用执迷不悟形容。

    什么定位,案例,心理学,学了太多太多。

    到后来,发现这些玩意不过是给你了一个台阶。

    和赚钱根本八竿子打不到,所以就砍掉它。

    去掉自欺,就发现,身边很多人一样赚钱。

    原因很简单,不是他们懂得多,而是他们肯坚持。

    坚持去销售一样东西,当别人想起他的时候,

    就是购买成交的时候,就是如此的简单。

    你看,不是很懂定位,一样硬着腰板赚钱。

    这个年头,任何产品都要依靠一个销售能力。

    而不是定位能力,心理学能力,管理能力!

    学会销售能力,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

    因为只有你懂销售,才能把产品,变成现金。

    再反过来看现在,互联网时代,推销over了。

    大把大把的短信群发,大多数人都会把你删除了,

    所以学会营销销售=现金!这是基础的生存技能!

    有人问,这两个区别是什么?哪里不一样?

    营销是让客户自己把自己说通了,来买你。

    而推销,就是反过来的用你的嘴去说服别人。

    哪个效果更好?当然是第一个,人力有限啊。

    因为你不可能同时说服1000个人,但营销可以,

    一套正确的方法,可以变成内容,变成模式,

    无限传播,说服1000人,甚至10000人。

    不管这个时代如何的浮躁,记住不要自欺欺人。

    即便你不去一线,也必须要拥有销售的基础能力。

    因为时代不管如何变化,一个有销售营销能力的人。

    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磨越亮!

  6. I’ve put together a mix of strategies, tips, and advice on building a personal brand I’ve talked about over the years. We focus on China, a powerful country that offers incredible possibilities to foreigners able to adapt to the social media ecosystem.

    Your personal brand is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experiences and skills that make you, YOU. The perception that other people have of you and the combination of your skills, is your Reput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 you have in a planet populated by 7.6 billion of people.
    Effective personal branding will differentiate you from other professionals in your field and today your brand exists both offline and online.
    The use that Chinese citizens make of social media is remarkable; the number of foreigners with a strong reputations on Chinese social networks is limited and here is the clear opportunity.
    You have to build your personal Brand.
    If you are Chinese citizens you have to build your brand in the western social world.
    Tips for China:
    Step 1: learn a basic mandarin and study the Chinese social media ecosystem;
    Step 2: Open a WeChat account and start to make friends, meanwhile start to have a presence on Weibo, the chinese Facebook.
    Step 3: keep reading….

    A Brand Can Be a Person
    Nowadays, anything can be a brand. Even as an individual, you have a personal brand.
    The idea of personal branding makes some people uncomfortable. But, if you don’t take control of your personal brand online, then you are missing out on opportunities and letting others control your narrative.
    While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nd goals vary by individual, the overall concepts and process are still be relevant to everyone.
    We live in a transparent World (also in China)
    In a world with all these social networks, everything is transparent. Everything you do is captured — with Wechat, Weibo,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Twitter, etc.. Anything you do will be known

    You can’t have “multiple personalities” anymore for business, family, and everything else.
    In an environment like this, people who have good intent are going to win. And people who come from a bad place are going to lose.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expose all of us, so think long and hard about what your intentions are.

    AICY, your Marketing Agency in China.
    Our Services: Branding, Personal Branding, E-Commerce,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Advertising, Weibo, WeChat, WeChat Store, Little Red Book, Facebook, Linkedin and Twitter.

    AICY, Artists on Social Media Contact us Today

    Reputation lead to Money
    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everybody want money to startup something. Why? because startup something good without money is almost impossible.
    Personal branding is a painless step in working towards your goals. Regardless of your industry or professional status, your personal brand has the power to make or break all kinds of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When building your brand starts to feel like a job, remember that i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ultivating your career. And keep in mind that the greatest investment of resources, time and effort will likely come up front.
    Building and optimizing new profiles, generating content about you and your work, identifying your goals, building a brand strategy – this can feel overwhelming. But once you’ve established a strong foundation, you’ll have a roadmap to follow, which makes the whole process much more manageable.
    You are a media company (China Social Media Strategy)
    There is no reason to do anything other than act like a media company in today’s digital age.
    1. Create content (Creativity process)
    In China you can get amazing resources at reasonable price (video-photo-editing-offline events)
    2. Buy ads to promote them
    Use Weibo advertisement to promote your content (Fensetong-Fensetoutiao) – entry new Wechat groups daily and share your content- explore new social commerce platform (Little red book)
    Explore the power of China SEO on Baidu.

    3. Share your content on all kind of platforms
    Douban for attract a young community;
    Weibo for the same reason if your content is strongly visual;
    Zhihu to educate (The Chinese Quora);
    Tieba to guarantee a good SEO;
    Wechat moment and Wechat groups to be present in your city; build reputation around you and then expand.
    Put yourself and your message in the center and reiterate. Products are boring, but you are not;
    That the reason why exist Social media influencers and good storytelling.
    4. Message anyone who’s got 5000-10000+ followers (Chinese influencer) . See how you can add value. Hit them up on Weibo. Message them, connect, add value, and in return, they might give some awareness to your brand. Be a smart foreigner in China.

    Mistakes to avoid
    Be sure that you know well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Don’t sell yourself. work hard and describe the journey
    Document. Don’t create. Time is limited; create natural content, because you might not have time and resources to create a movie. Use Yizhibo for good live streaming and share it on Weibo.
    Find freelancers to work on your photo editing; If you have a business or a project that allow this, use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 to share on your Platforms. If you have money (and so you don’t have time) work with a fast and smart agency that can take daily care of your online reputation.
    Don’t Panic. is going to be hard and you might think many time to give up. BUT, result are going to come and the process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what you think.

    aicy-create.cn
    微博 (Weibo):AICY爱曦
    百度一下 (Baidu):AICY爱曦

    Brizzo
    Brizzo is a dynamic and energetic investor, marketing strategist, musician and online reputation specialist. He is the Co-Founder of AICY Create, https://www.aicy-create.cn/, a leading marketing agency based in China, with expertise in Personal Branding and China Digital Marketing.
    L.b@aicy-create.com
    Wechat: aicy-media

  7. 想做营销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佩奇(Hi实习)来推荐2个小程序,3个网站,可以学营销知识,看其他家的营销案例,总结别人营销套路,然后进行优化和创新。


    两个小程序(见下图):

    ①谷歌成长指南:5分钟卡片式小课程,轻松上手学习,成为数字营销达人。

    ②亿欧精选:

    这个小程序上会精选一些企业、行业报告,对于研究行业趋势很多帮助。

    三个网站:
    社会化营销案例库:hd.weibo.com/case/

    Usiet知识库:useit.com.cn/

    SocialBeta:socialbeta.com/

    ====================

    想增长营销技能,除了实战之外,观察总结别人家的案例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8. 书上的营销理论大多都是说要学习,但往往这些都是美国人写的,和中国的土壤不兼容,还得自己消化。

    我大学专业会计,但当时喜欢营销,所以大学期间看了很多营销的书,但当时学的东西,后来创业普遍用不上,因为那个时候学的都是商业模式,品牌定位这些东西。创业者应该学的营销应该是卖货,然后讲这些内容的书却很少,后来直到2009年开始做互联网,开始学了百度seo,才理解了卖货的营销是怎样样的。。

    所以区别于其他回答,今天我主要想以创业者的身份跟大家讲讲学习营销。

    首先讲讲我对营销的理解:

    先看科学派对于营销的定义: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挖掘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产品,主要是深挖产品的内涵,切合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

    在我看来,分析三件事:

    目标客户是谁?

    核心购买理由是什么?

    传播渠道在哪里?

    三个维度分别吃透,你就会发现营销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杜子建说过一句话“屌丝起步,先学习研究近代史..”这句话不无道理,毛主席在营销上就是最成功的案例:

    毛泽东从苏联代理了“马克思主义”,想要在中国市场打通。

    首先他确定了目标客户是那些工人阶级。因为苏联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客户而做起来的。

    所以1921-1923年期间,他领导了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结果失败。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工人阶级市场相比较于苏联规模太小,根本做不出业绩。

    于是毛主席在1925年-1927年,开始重新分析了下中国市场。发现:农村市场才是中国蓝海!没有竞争对手。

    我们选择的市场,一定要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消费者的心智没有被占据。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要卖给农村,才有大市场!

    1927年后,上井岗山,小团队重新创业。小规模测试市场成功。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营销体系。

    一开始,这个营销体系,还是直接给农民讲马克思主义。这样发展起来很慢。这时候毛泽东才想明白:购买理由的设计要从客户的欲望出发,而不是产品的特点。

    在几经调整后,购买理由变成:“打土豪、分田地”。一下子,农民全听明白了。销售人员建立了农村销售渠道去传播这个购买理由,拿着销售手册(马克思主义),给农民讲:你们地主以前是怎么欺负你的?跟我们混,你自己就会有土地。

    中国2000年来,农民最大的欲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毛泽东读遍史书,所以他非常了解消费者心理。

    通过这套营销体系,毛泽东的团队不但获得了党的领导权,而且占据了农民市场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打败了外企(日本侵略),和国企(蒋)。

    后来我党还投资了东南亚几个小国,使用毛的营销体系,同样成功了。

    这个典型的营销案例分析,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理念:

    就是谁更加能够洞察客户,并且能够提供解决方法,还能够把这套体系传播给目标客户。

    这就是营销。

    思路理解,学习就是有目的的汲取,会上手更快。下面再分享一下,如何更快的学习营销。

    1、看书是最基本的积累

    从大学学习营销以来,我看了几百本营销方面的书。怎么选书?当当营销类目的前50名,你得看全吧。

    注意,看了不会让你成为营销高手,而是提升你的思考和逻辑能力,这是营销的基本功。

    推荐几本我认为不错的基本营销书:

    1)《史玉柱自述》

    为什么现在各个行业营销高手都很缺?想想我们上一代人怎么做生意的?要么靠关系,要么靠地段。但是我们这一代人通过互联网做生意,完全市场化了。所以就需要完善的营销方法做支撑。比如我们每天大约花几万广告费,如果对客户需求理解不深,技术不好,广告费基本上都会打水漂。史玉柱是大师,推荐他的书。

    2)《创造高收益》

    这本书是我经营的圣经。每次遇到难题我都学习这本书,常常都有新的收获。目前已经看了超过10遍。如果说我只推荐一本关于经营管理的书。只有这本。无疑。

    这套书一共有三本,这套书是对我个人经营上来说,应该说是帮助最大的一套书。这套书是通过稻盛和夫帮助别人去分析人家公司的情况,给出他的建议。涉及管理,涉及战略,涉及经营,涉及营销等等,都是他老人家非常多的经验。我本人通过这套书,收获了非常多,包括我们现在公司的管理架构、企业文化都受这套书很大影响。所以说这套书,给我的价值可能是几万块以上的价值。我认为每一位经营者都应该学习这本书。


    篇幅有限,我整理了一个书单,包括营销、管理、电商类的,都是个人觉得很不错的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发你。

    2、多去分析著名营销案例

    有高赞回答写的很好了,以下补充:

    三只松鼠——如何迅速从一个传统企业转变为互联网品牌

    脑白金——如何做到家喻户晓

    小米的崛起

    王老吉——凉茶饮料如何做到年销上百亿

    得到app——菜市场经济学

    支付宝——公交广告牌的自导自演

    天猫——618微博抽奖活动,以及支付宝锦鲤

    麦当劳——李雷和韩梅梅教你点单

    ……

    3、多扩大圈子

    多跟高手学习,去观察高手的思考模式是学习营销最快的方法。

    以我当时学电商为例,我2012年想学习电商,参加了伟雅俱乐部。他们每个月一次线下聚会,我们一起去。

    当时我是小白,我的合伙人老修有一年电商经验,但是也是半桶水。伟雅每次会请电商高手,上台分享,但是我90%的嘉宾讲得都水,但是,每次也总有一个嘉宾讲得好。

    我去了几次,认识了几个牛的朋友。每次我都去搭讪嘉宾,说:晚上我们几个牛的朋友,谁谁谁,我把他们吹一翻,邀请嘉宾一起来。嘉宾一听到我请的谁他感兴趣,都会来。每次我买单。而每次我就这么空手套白狼。

    然后每个节日,我还会这些嘉宾寄礼物,去出差的时候也会全部拜访。

    我虽然是小白,但是算聪明人,虽然我一点儿实操经验没有,但是我能够和销售额几千万的大卖家聊得很深入,他们甚至误以为我也是大卖家。因为我从一开始就结交的都是这些大卖家。没养过猪,但看到过猪跑。

    我就是通过这样的一张关注网,又参加了好多电商培训,不断放大了自己的关系网。

    学营销也是一样,我今年在营销和管理上的学习也花费了很多精力。5月份去得到学习,得到两位当家,罗胖和脱不花聊了很久,收货也大。不管是在营销思维还是经营模式上。

    对于刚进入营销行业的小白来说,不要想着高大上的营销策略和定位。从基础做起,多学多做多积累资源。

    祝好运。

  9. 要初步了解Marketing到底是干嘛的,不是去分析市场的定义,营销的定义,最重要的是分析Marketing Process,也就是营销过程。

    营销和销售有本质上的区别。销售关注产品本身,通过销售渠道,宣传等手段获得销售利益。

    而营销有个不变的总原则:以顾客价值为导向,通过建立与客户的关系来取得长远的利益。

    整个营销过程紧紧围绕这点展开。

    1.营销的第一步,了解市场环境,分析顾客需求。

    在同一个市场上,一个企业横向有同行业竞争者,纵向上有供应商,下有中间商直接联系着目标客户。在这中间,营销不是通过供应商——企业——中间商来影响客户,而是反过来,顾客是如何影响各个环节,并做出策略调整。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很容易陷入Marketing myopia (市场短视)。

    什么是市场短视,举个栗子,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技能选择对应工作,这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很多人过度依赖于自身的技能,而不是根据工作的相应需求迅速做出战略调整。

    比如英语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出了校门后非英语技能岗不要,结果只能选择教育机构,发展前景被大大限制。

    放在求职的大潮里,你就是一个”产品”,你该如何包装自己,要看顾客(企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反过来,企业把重心放在产品或技术而不是市场需求上,就很容易出现市场短视。

    重大行业比如铁路,曾是增长型企业,如今也在逐渐衰退,这些已经成熟的增长型企业已经开始停止生长。不是因为市场饱和,而是因为铁路的需求逐渐被其他交通工具所取代,而企业没有做出相应策略调整,即使产品和技术上取得成果,客户的流失也不可避免。

    2.了解了顾客导向的重要性,接下来就要制定customer-driven战略了。

    首先要找目标客户吧。

    就如找工作要有指向地找,找目标顾客要通过具体的指标划分出来。营销学界用marketing segmentation (市场细分)的方法来划分不同群体。即根据不同指标划分,比如化妆品产业会通过性别,年龄,地域等进行划分。只有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的营销策略,才能让企业走的长久。

    市场细分后要进行企业的价值定位。什么意思呢?就算你分好了队伍,然后根据不同的队去投放产品,顾客就会买你的账吗?别忘了还有无数的竞争者。企业只有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才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同时,打造一个Societal marketing concept不同于marketing concept(营销观)在于它不仅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同时兼顾了社会的长久利益。企业,顾客,社会三者形成坚固的铁三角,是一个企业最好的形态。

    3.如果说制定策略是分析工作方向,那么指定计划就是写简历了。营销的第三步,制定营销方案。

    怎么去制定方案呢,从哪方面入手呢?这时候我们要了解marketing mix tools 营销组合工具4Ps,4个p按重要性顺序分别代表了影响市场的四大主要因素(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4Ps理论以及衍生出来的营销组合理论在各大网上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4.接下来就是实操了,建立与顾客的联系。

    要想与顾客建立联系,我们得达成两个指标:实现更高的顾客价值和满意度。

    当顾客在消费的时候,会去评估一种产品的效益和成本,通过与竞争产品的比较,customer-perceived value(顾客感知价值) 也随之产生。实现顾客价值,首先要去实现顾客感知价值。

    而实现顾客满意度最重要的是管理顾客的期望值。对产品肆意夸大,面临着后期不可逆转的风险。如果小米天天吹自己和iphone一样牛逼,即使性价比再高,也要在顾客的唾沫中被淹没。

    实现了以上两点,才是真正去吸引顾客的最佳时机。吸引顾客第一就是要介入顾客的信息交流体系。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媒体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流量,企业更容易去介入消费者,如通过分享得优惠,这样的活动在吸引单个顾客的同时,带动了更多的顾客。此外,通过顾客产生市场给企业引流,进一步吸引顾客。逼乎就是这么一个存在顾客不仅是顾客,还是创造者。

    5.最后,收货顾客价值回报,进一步创造顾客资产。一次好的营销收获的不只是短期利润的回报,更关键是收货顾客的忠诚度,我们叫customer lifetime value,忠诚度才是让顾客份额(顾客在同类产品中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比例)持续增长的关键。

    以上。

  10.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献出时日整理收集的知乎部分优质答案,方便后来者学习参考交流。

    一、「取势篇」,学习做营销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明道篇」,学习做营销的需求、品牌、产品、渠道、价格、复购、裂变等技巧工具;

    三、「优术篇」,学习做营销的销售额(流量、转化、客单价);

    四、「合众篇」,学习用营销思维做人、做事、看透。

    如下展开——


    一、取势篇

    入我营销门,
    用营销取势:

    一、起因

    •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zhihu.com/question/2000
    • 销售和营销的区别?zhihu.com/question/1966

    二、经过

    • 怎么做营销:zhihu.com/question/2238

    三、结果

    • 什么是营销zhihu.com/question/2004

    二、明道篇

    客户为啥会买?

    一、需求让他想要

    • 由己及彼:你有什么需求?

    zhihu.com/question/2009

    • 由彼及人:客户有啥需求?

    zhihu.com/question/2442

    • 由人及物:怎么满足需求?

    zhihu.com/question/3024

    二、品牌让他乐的买

    • 品牌背书
    1. 创始人背书zhihu.com/question/3588
    2. 数据背书zhihu.com/question/2717
    3. 口碑背书zhihu.com/question/4774
    4. 线下背书zhihu.com/question/2851
    5. 达人背书zhuanlan.zhihu.com/p/59
    6. 品牌背书zhihu.com/question/1964
    7. 产品背书zhihu.com/question/2207
    • 品牌理念

    zhuanlan.zhihu.com/p/21

    • 品牌视觉

    zhuanlan.zhihu.com/p/29

    • 品牌行为

    zhihu.com/question/2246

    三、产品让他想要买

    • 不买下地狱类型

    zhihu.com/question/5660

    • 用了上天堂类型

    zhuanlan.zhihu.com/p/37

    • 反例

    zhihu.com/question/2710

    四、渠道让他买得到

    • 线上
    1. 电商赚法zhuanlan.zhihu.com/laox
    2. 网商赚法zhuanlan.zhihu.com/p/33
    3. 微商赚法zhihu.com/question/2643

    • 线下
    1. 店商赚法zhihu.com/question/2206
    2. 批发赚法zhihu.com/question/2427

    五、价格让他买得起

    • 高价赚法:zhihu.com/question/2506
    • 低价赚法zhuanlan.zhihu.com/p/21

    六、沉锚让他再买

    • 为啥复购:zhuanlan.zhihu.com/p/39
    • 怎么复购zhuanlan.zhihu.com/p/57

    七、裂变让他拉人买

    • 赚法zhihu.com/topic/2016953

    三、优术篇

    销售额=流量x转化x客单价

    上文解决了转化,

    而客单价归老板,

    那就专心搞流量:

    • 咋引来流量
    1. 引流原理zhuanlan.zhihu.com/p/27
    2. 精准引流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02943
    3. 高效引流zhihu.com/question/3092

    四、合众篇

    上学习方向,
    中学习战略,
    下学习战术。

    一、学习做人的战术

    • 识别穷人思维zhihu.com/question/2698
    • 换上富人思维zhihu.com/question/2698
    • 掌握核心能力zhihu.com/question/3034
    • 提高自律能力zhihu.com/question/2067
    • 提高情商能力zhihu.com/question/2807

    二、学习做事的战术

    • 提高执行能力zhihu.com/question/3016
    • 提高落地能力zhihu.com/question/2748

    三、学习利用人性做营销

    • 看透生活中的人性zhihu.com/question/2424
    • 看透潜意识中的人性zhihu.com/question/5104
    • 利用人性营销zhihu.com/question/2034

    如果你没有营销基础,可参考以上大纲学习营销:

    一、「取势篇」,学习做营销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明道篇」,学习做营销的需求、品牌、产品、渠道、价格、复购、裂变等技巧工具;

    三、「优术篇」,学习做营销的销售额(流量、转化、客单价);

    四、「合众篇」,学习用营销思维做人、做事、看透。

    学习起来还是很长很难吗?那就对了。因为通往高手与富人的道路,本是很少一部分的人。万丈高楼平地起,目标对了,路就不远,共勉!

  11. 想要学习营销,建议读《非传统营销》这本书。

    《非传统营销》一书的作者是南澳大学埃伦伯格-巴斯营销研究院院长拜伦·夏普(Byron Sharp)教授。这个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可口可乐、卡夫、英国航空、宝洁、尼尔森、玛氏等诸多世界领先企业。这本书系统地整理了拜伦教授领导的营销研究院过去多年的实证研究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大众对营销的认知。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看看拜伦教授是如何挑战传统营销理论的。

    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是否遇到过下面这样的问题。 你是一个牙膏品牌高露洁的品牌经理,你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佳洁士,有 36% 的市场份额,但你的品牌高露洁却只有 18%。

    为了进一步增长你的品牌,你让市场调研公司对两个品牌进行了消费者调研。你发现在过去一年里,佳洁士的用户中,有 38% 是购买过两次以上的忠诚用户,而高露洁的用户中,只有 20% 是购买过两次以上的忠诚用户。

    所以你在想,未来品牌管理的一个目标是提高忠诚用户的数量,我需要对现有的用户多做文章了。

    上面这种逻辑上自洽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商学院的课程中没有教过你「如何增长一个品牌」,大家都是凭借这样或那样的经验,做一个个重要的营销决策。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错的呢?

    下面,我想和你分享《非传统营销》这本书里重点讲述的几个营销规律,相信这些规律能够帮你更加科学地、正确地做营销。

    第一个定律叫双重危机定律。

    我们都知道,品牌的扩张和成长是商业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基因之一。营销部门工作的价值是根据其对品牌成长的贡献来衡量的。而要想增长一个品牌,就必须要了解品类中大品牌和小品牌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双重危机定律就是关于大品牌和小品牌差异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品牌的销量取决于两点:1)顾客的数量;2)顾客的购买频次

    两者相乘,就是品牌的销售量。所以,理论上存在两种「大品牌」:一种是拥有非常多的顾客,但平均每个顾客的购买频次比较低;另一种是只有前者一半的顾客量,但顾客的平均购买频次是前者的两倍。

    《非传统营销》一书的作者,拜伦教授和宝洁、联合利华、玛氏、雀巢、可口可乐等公司合作,参考了尼尔森等市场调研机构在多个国家、几十个品类几百个品牌的数据,发现这种情况其实只发生在理论上,现实中从未发现过。

    在现实世界中,两个市场份额相近的品牌,市场渗透率也就是顾客数量也近似,因此顾客的平均购买频次也是类似的。

    当然,他还有另一个发现:当你去观察规模差异巨大的品牌时,你通常会发现,它们的平均购买频次相差不大,而渗透率差别很大。也就是说,顾客数量上的差异远远大于顾客购买频次的差异。另外,不同顾客间的忠诚度差异不算很大。

    这些都并非当下流行的营销学理论所推崇的。我们常被教导说:品牌在忠诚度上差异巨大,比如苹果就是忠诚度很高的品牌。拜伦教授在书中也专门对苹果以及它的竞争对手做了研究,结论是苹果电脑的用户确实比惠普的更忠诚,但这种差异也只是几个百分点而已。

    以英国 2005 年的洗发水市场为例,海飞丝是这个市场的领导品牌,有 11% 的市场份额。另一个品牌欧莱雅只有 5% 的市场份额。市场调研发现,海飞丝的用户渗透率是 13%,而欧莱雅只有 8%。它们在用户量有明显的差距。但调研发现,海飞丝和欧莱雅的平均购买频率相差并不大,海飞丝是平均 2.3 次,而欧莱雅是 1.9 次。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定律「双重危机定律」。市场份额越小的品牌,往往需要经受双重打击:一是顾客群更小,二是购买频次更低。

    这就回到了前面我们提到的佳洁士和高露洁的例子,高露洁的忠诚用户数量确实没有佳洁士高,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高露洁在顾客忠诚度上做得不够,而只是因为佳洁士市场份额很大,所以佳洁士的用户表现出了平均购买频次高的特点。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双重危机定律以及接下来要讲的其他定律,都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洗发水、牙膏这类快消品上,而是在食品、银行、航空公司、汽车和电子产品等多个品类中检验过的。

    双重危机定律让我们关注到了大品牌与生俱来的特点,它告诉我们如果想增长一个洗发水品牌,最好的方法不是寄希望于顾客的平均购买频次从 1.9 次增长到 3.8 次,而是尝试去扩大用户的数量。用户忠诚度则更多受限于这个品类本身的特点,所以品牌间差异较小,真正关键的是用户群的大小,也就是品牌的渗透率。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品牌成长的过程,就是扩大顾客群,提高渗透率的过程。

    沿着这样的思路,你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顾客群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吸引了更多新顾客,也可能是因为老顾客的流失率下降。理论上来说,扩大顾客群有两个方向:留存老顾客和开发新顾客。那作为营销人员应该注重留住老顾客,还是开发新顾客呢?

    传统的营销理念认为,留住老顾客比开发新顾客成本更低,但这是不是真的呢?

    哈佛管理评论在 1990 年曾经发表过一篇家喻户晓的文章,文中称:顾客流失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具有惊人的影响力。假设一家信用卡公司每年流失 10% 的顾客,那么该公司的顾客生命周期是 10 年。如果现在该公司能够把它的年度顾客流失率降低到 5%,那么该公司的平均顾客保留时间就会翻倍到 20 年。

    顾客每年都会为公司贡献利润,所以这样做的话利润会大大提升。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非常具有有误导性的。一个公司的顾客流失率从 10% 降低到 5%,看起来只有 5%的差异,实际上是顾客流失率降低了 50%。这在真实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你可能也听过另一个流行的说法:获取一个新顾客所花费的成本,是阻止一个老顾客离开的 5 倍。然而这个观点也是没有任何实证依据的。

    事实上,持续降低顾客流失率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顾客流失率也是一种衡量顾客忠诚度的方法,拜伦教授的研究发现,它同样遵循双重危机定律。较大的品牌顾客流失率会小于那些较小的品牌。而大品牌和小品牌的顾客流失率差异,和顾客平均购买频次差异类似。

    所以,获取新顾客是销售额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品牌增长的核心。

    那么,在获取新顾客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聚焦在哪个潜在群体呢?是那些品类的重度购买者,还是品类的轻度购买者呢?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二八原则,80% 的销售,来源于 20% 的重度用户。我们是否应该去着重获取那 20% 的重度用户呢?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定律:顾客中庸定律。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12. 作为一名从业超过十二年

    有自己的营销咨询公司的的营销老兵

    我是来分享自己的营销学习经历的

    我的营销生涯是从07年做业务员开始的

    在一所不知名大学的营销专业混了几年后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市公司金德管业做业务员

    半年后辞职到上海一家工厂接着做业务员

    做到2010年,三年从基层业务员做到销冠,最后做到了部门营销总监。

    然后,我就转型了

    进入了号称中国十大营销策划公司的上海凯纳做文案策划

    仅仅三个月,我就辞职了

    不是公司不好,是一下子从甲方的营销岗转型过来

    适应不了乙方的熬夜加班和工作内容

    不过,决心走营销咨询路子的主意我是打定了

    后来六七年时间辗转了几家营销策划和4A广告公司

    其中有张默闻策划和广东省广等业内知名公司

    从文案到项目经理再到策略总监

    再到后来,感觉羽翼丰满了,就创建了自己的营销咨询公司

    直到现在依然以此为生。

    好了,啰嗦了一堆,进入正题。

    对于营销学习我有三点心得:

    一、没基础是最好基础;

    二、营销一定得系统学;

    三、营销一定得狠狠练;

    一、没基础是最好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一张干净的白纸比一张涂抹过的白纸,更能画出好画;

    营销包含的内容很多

    从市场调研、品牌规划、品牌设计、营销策略、传播推广,营销管理……

    每个大板块下都有细分的很多小板块和知识点

    很多营销初学者往往接触了,搞懂了一个板块,甚至一个点

    就以为这就是营销了

    比如,做过几年销售,搞了几场活动的,搞了几年微商,就觉得自己是营销专家了

    但其实他只是搞懂了一小块儿而已

    这些人中大部分由于先入为主,成见太深

    真正学习营销来反而故步自封,难以长进。

    还不如,什么都不懂,一张白纸

    只要正确引导、学习和练习,反而可能更快成为高手。

    二、营销最好系统学习;

    上面说过,营销包含的内容很多

    如果没有整体的框架性认知,零零散散学营销就会变成盲人摸象

    摸到个象腿,摸到个象尾巴,就以为是整头大象了

    所以,营销一定要系统学,营销这件事儿,只有

    纵览了全局,才看得清局部

    了解了全程,才看得懂过程

    系统学,无非两条路

    1. 看书
    2. 上课

    看书是最省钱,最扎实和可靠的方式

    好的营销书是高手经验的系统总结,取各家其所长,能强化你的基本功。

    前提你看的是好书

    上课是最高效,最快速的方式

    敢出来卖课,功力和段位就更高了,没对营销的系统和独特理解做不到

    前提是你听的是好课

    先给大家推荐系统学习营销的书单吧

    营销的流程和框架上无非“市调、定位、设计、策略、推广、管理”六个板块

    老刘就从这6个板块,再结合全流程学习,给你推荐17本曾让老刘功力倍增的枕边书。

    (其中有些老刘有电子版,需要的公号回复 书单 拿走不谢!)

    一、市场调研荐书

    1、《市场研究实务》

    市场调研分析方面的书不多,好书更少,这本还不错,比较适合入门。

    二、品牌定位荐书

    1、《定位》

    品牌定位首先推荐的肯定是这个概念的提出者“特劳特和艾.里斯”合著的《定位》,这本书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差别会比较大,可以购买最新版邓德隆翻译版。

    2、《定位屋》

    品牌定位系列总共有20来本,真要读完,读通,也是费时费力不容易。不过不要紧,看下面这本就够了。作者将定位20多本书的精要融于一体,可谓是学习定位派理论的绝佳入门书籍。

    3、《玩定位》

    作者是号称中国营销教父的刘永炬,老刘的不少营销套路都是跟这位老前辈学的。

    他所提出的定位理念跟定位派的是不同的,定位派强调定位只有品牌定位,没有其他。而刘永炬是将定位定义三个核心“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并以此构建了一套体系。

    刘永炬对营销的归纳、整理很系统,对想建立营销基本功的人会有帮助,后面还有多本他推荐。

    三、品牌设计荐书

    1、《视觉锤》

    首先推荐定位系列中的视觉锤,这是较少的从营销角度来讲品牌设计的书,摆脱了传统设计重在好看,实效性不足的缺陷。

    2、《平面设计法则》

    这本书作者跟上面视觉锤作者一样,都是美国人,名叫德比·米尔曼,该书被誉为平面设计的入门必读书。

    四、营销策略荐书

    1. 《赢市场》

    这是一本关于营销方法论的书,对市场在“导入期、上升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的不同策略操作要点做了总结,值得一读。

    2、《渠道》

    专门讲渠道的一本书,书中对渠道的概念、分类以及管理表格是实用的,但由于出版年代久远,书中讲的渠道主要是传统线下,现代渠道要比这个丰富得多了。

    五、传播推广荐书

    1. 《推广》

    系统讲解营销推广的书,还是刘永炬所提倡的分市场不同阶段操作来讲解推广的实际操作。

    2、《活化终端》

    讲怎么在专卖店、商超进行终端生动化陈列的一本书,适合当工具书用。

    3、《疯传》

    做广告都想产生病毒效应,就像杜蕾斯的广告一样成为大家的谈资。这本书看懂,让广告具备传染性,你就会了。

    4、《让创意更有粘性》

    创意不是为了自嗨,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本书教你创意怎么招招见血,直抵人心。

    六、营销管理荐书

    营销管理从部门上无非是市场部和销售部,了解清楚这两个部门的功能、职责及具体管理办法,营销管理就懂一半了。

    1. 《市场部》

    教你搞懂市场部是怎么回事,干什么,怎么干。

    2、《销售部》

    教你搞懂销售部是怎么回事,干什么,怎么干。

    七、营销全流程学习荐书

    1. 《新产品营销手册》

    系统讲解新产品上市时营销操作的书,国内这方面的书极少,这是不错的一本。

    2、《营销人生存手册》

    营销新人往往对营销的基本概念、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够,这本书很适合新人入门,对营销形成基本的,框架性的认知。

    2、《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这本书已经被别人多次推荐过了,不过老刘还是要在结尾重点推荐下。这书写的通俗易懂接地气,华杉曾是中国战略咨询第一人王志纲的门生,其对品牌与营销的理解既有战略高度,又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洞察,见解很独到,书中的方法也很实用。

    今晚先写到这里

    如果喜欢,就给老刘点个赞!

    老刘后面再接着给你讲哪些课程值得上?

    以及第三板块,怎么通过“狠狠练”来快速提升营销实战能力?

    记得关注老刘,能及时看到后续更新!

  13. 排行榜前一百 APP 全部玩一遍,再从下面的套路一个个过一遍,就等于三年经验了

  14. 介绍7种常用的、有效的、基于营销心理学的转化套路,希望对你有用。

    诱饵效应

    为啥用户看两个产品会犹豫不决,这是因为心里没有价值衡量器,即关注产品间的相对优势,不关注实际价值。

    这就是一种“相对论”,别人说那个商品好,你就会倾向那一种,没有对产品所谓的满意,只有相对满意。

    为什么?因为人类行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很少不对比就选择,不但喜欢两两比较,还喜欢集中比较。

    比如a、b、c三个商品,a是爆款,b和a同价,c是新款且略便宜,和b销量差不多。

    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会选c,但实际人们会选a,因为在c映衬下,更容易选择爆款,c成了促进者。

    如果给c一个名字,叫做诱饵,而这样的现象,则是诱饵效应,就是两个难选择的选项,加入诱饵会促进另一个的购买。

    诱饵效应有个特征,就是有多个因素要考虑,而且各有优劣,难以取舍,而最常见的诱饵效应,叫做非对称压倒劣势。

    简单来说就是c在各方面都比a差,但和b不相上下,通过这种非对称性的比较,在a和b的抉择中a会胜出。

    比如给课程定价,线上课100,社群课500,社群+线上课500,多数人就会选择第三种课程。

    当然,在设置诱饵时要注意一个前提,一定要基于某种产品或性价比优势,否则就把用户当傻子了。

    锚定效应

    为什么你看见很久就想买的书忽然打了半价,一点不犹豫就买了?这是因为锚定效应。

    什么是锚定效应?价格高于参照物,就觉得贵不想买,价格低于参照物,觉得很划算就会购买,而参照物的价格,就是“锚”。

    其实,“锚”的真实含义逼着要复杂,比如你对某个事物做定量估测时,会把某些特定值当起始值,这就是锚,而它限制了估测值。

    说白了,就是你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会影响你对该事物的后续判断,像锚一样固定在哪里。

    锚定效应很容易用在价格策略上,所以也叫做价格锚定。

    比如要买电脑,一台原价6000,促销4999,另一台原价5900,促销4998,显然第一台更划算。

    所以,简单分析的话可以发现,打很低折扣、放高价品推低价品,都是价格锚定的应用手段。

    羊群效应

    请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推动高价品的销量?办法是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就是基于对他人行为来判断事物好坏,然后再效仿,并决定养成长期习惯。

    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理性决策方式,但却非常容易被商家利用的。

    比如一个煎饼铺子前排着长队,就可能利用的羊群效应来制造火爆的假象,以此吸引路人排队购买。

    线下场景很容易用到羊群效应,线上怎么搞?有一个很讨巧的方式,就是在文案里告诉用户你的产品很受欢迎即可。

    比如增加用户的晒单推荐,这会增加产品的可信度和文案转化效果,再比如直接写最畅销等字样,或者用暗示的方式,比如香飘飘的“绕地球三圈”。

    当然,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如实展示数字,比如“已有12345人参加了某某活动,你咋还不来”。

    其实对于从众来说,一定要理解这个“众”字,它不是指人超级多,而是指同类人群。

    只要你能准确告诉你要影响的那个人,听了你的指示,就能成为他希望加入的群体的一员,你就能很好施加影响。

    奥巴马选举时就利用了这个套路,他邀请注册选民查询多少和他们同名的人投了票。

    这个例子深刻揭示了从众的本质:跟从一个自己认同的群体。

    那这个本质的背后是什么?寻找身份,创造标签。

    利用人们寻找身份和标签,是标题党们的惯用手段,这样的大神就太多了,比如已经被封的咪蒙。

    当然,羊群效应也有另一个启示,那就是一定要把老用户和新用户区分开,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掌握了羊群效应这个套路,会让营销事半功倍,也会让自己少上当。

    规避效应

    为什么产品要涨价?除了因为成本,还有一个原因是规避效应,即损失厌恶。

    什么是损失厌恶?指人们面对同样收益和损失时,后者更令人难以接受,即对损失很敏感。

    比如,你丢了100元和捡到100元相比,前者更容易让你产生“刻骨铭心”的感受,耿耿于怀。

    因为对损失敏感,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办法去提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就可以省掉打折的钱,定高价。

    具体来说,利用这个心理来进行营销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激起损失厌恶,一种是规避损失厌恶。

    比如,强调“最后一天”能激起用户担心错失报名的损失厌恶,强调“考不过退费”会规避用户担心学费打水漂的损失厌恶。

    所以,无论是激起还是规避,都会促进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这让我想起了新世相的营销课,他们设定每报名超过一定人数就涨一定价格,我的很多朋友都因为这种设定而报了名。

    这就是规避效应的威力。

    精确效应

    有一些产品的价格很有意思,很少出现5000这样的大整数,而是把价格扣到很细,比如4880。

    这是为什么?原来,5000的价格会被人们认为是随意定价,而后者才是谨慎评估。

    被认为随意定价的产品会让用户觉得留了更多盈利空间,而价格越细反而会被认为是良心。

    虽然感觉很无语,但这是被科学证明的。

    研究表明,接到精确报价的人会更容易认为对方花了一定时间和心思在定价上,并有充足的理由支持。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无论精确的定价比类似于5000这样的大整数高还是低,都不影响这个效应。

    这就是“精确效应”。

    所以,如果你有幸涉及到高单价产品,可以好好研究和利用这一效应。

    降档效应

    为什么很多知识付费产品的价格都是以9为结尾?

    其背后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前面说的精确效应,另一个是降档效应。

    那么,什么是降档效应?一个产品标价19.99元,很容易被归到“不到20元”那一档,而超过这个价格,就进入20元档位,前者就被称为“降档”。

    其实,降档效应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左位效应,原因是19.99左边是1,20的左边是2,这很造成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可见,一个数字9就让人们对价格产生这样大的偏差。

    那么,可以怎样利用降档效应?

    一个办法是和诱饵效应结合,比如两个产品a和b,如果a是主推的产品,就可以用降档效应定带数字9的价格,而b放一个整数,进行升档,这样就达到力推产品a的目的。

    另一个办法是逆向应用,比如用整数价格卖某一高端产品,不用数字9作为定价,因为9会显得便宜,而高端产品一定要突出“贵”,这样就可以提升销量了。

    免费效应

    为什么网购时会发现多了很多你原本没想买的东西,他们是怎么来的?答案是免费效应。

    为什么免费效应有这样的效果?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

    找来一些志愿者,给他们免费巧克力,找来另一些消费者,给他们打折巧克力,最后发现,大部分人都去拿免费的巧克力。

    这个实验证明了免费比打折有更大的吸引力,并且更能引起消费者的情绪反应。

    免费是什么反应?赚到的感觉。打折呢?关注是否有更低的折扣。

    当然,总免费不就亏了吗?这里面是有设计的,即把免费产品和促销品捆绑销售,这样消费者就会买更多商品,而免费还可能刺激他们愿意花高价,甚至做口碑宣传。

    其实,免费效应不仅体现在捆绑销售这一种,而是有五个类型:

    (1)体验型:免费领小样试用,体验不错就下单,试听课就是这个道理。

    (2)平台型:平台提供免费服务,但在平台购买第三方要付费,比如appstore,视频网站。

    (3)组合型:免费产品与付费产品组合,免费产品为诱饵;跨行业互赠产品;按产品线设计免费、高级、定制等多版本。

    (4)人群型:一部分人免费,另一部分人收费,比如转介绍送自己免费资格,送好友一定面额优惠券。

    (5)时间型:特殊时间免费,常规时间收费,比如会员日或生日当天免费购物,上午观影免费等。

    总之,免费给人的感觉很爽,是非理性兴奋的来源,这是因为我们会重视失去,不重视得到。

    这是人性的弱点,但却是营销的起点。

    作者简介

    独孤伤,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鸟哥笔记、PMCAFF社群认证专栏作家,运营研究社专栏作者,野生运营社区合伙人,裂变研究者,运营老司机,教育行业观察家。公众号【野生运营社区】

    更多与运营有关的干货,请到独孤伤的运营干货铺-知乎专栏

  15. 营销小白,机缘巧合选择营销策划职业。从0开始自学营销。

    2019/4/1

    营销:卖什么?卖给谁?(学会给客户画像)怎么卖?(抓住客户痛点、喜点、痒点)

    在产品和客户之间架起交易的桥梁,不仅仅是产品的交易和交付,更重要的是价值传递和品牌理念的接受。

    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简称USP理论,又可称为创意理论。其特点是必须向受众陈述产品的特点,同时这个特点必须是独特的、必须能够引起销售。

    例:日本一档人气综艺《月曜夜未央》曾经请过一位电视销售狂人,江湖人称“传奇松下(レジェンド松下)”。

    销售酒瓶起子套装,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在美国大卖,日本还没有开麦的一整套的开瓶器。

  16. 如果营销是一门科学,我宁愿做一只野鸟。请原谅我的简单而粗糙的想法:科学家乞求补贴来忍受艰难困苦,野生鸟类每天都在寻找自己的赚钱方式。

    俗话说,家鸡靠近米汤罐,野鸟无粮天地宽。

    我今天谈论的是如何在创业初期像一只小野鸟一样获得一部分的免费流量。

    有两种类型的流量,被动流量和主动流量。

    “被动流量”很难得到他人的主动推荐——除了每天管理内容、粉丝,联系人,没有捷径可走。

    “主动流量”易取,给你十万流量,就等你擦脸,卷起袖子清扫街道。

    扫什么扫,街什么街?

    扫第一条街:QQ与微信流量

    第一步:准备一堆安卓手机。

    为什么是安卓手机?

    因为Android手机对食物不挑剔啊,所以他们可以安装很多ios系统无法安装的奇怪的推广软件。这也是因为Android手机很便宜。

    为什么有一堆手机?

    挂微信/ QQ。微信/QQ系统有两个检测作弊的主要标准:多个身份和是否共享MAC和IP地址。每部手机都有一个独立的MAC地址。如果使用手机流量上网的IP地址也是独立的,它不会被微信/QQ系统标记为作弊。

    第二步:购买一堆没有实名认证的手机卡。

    为什么在注册微信时购买没有实名认证的手机卡?

    如果你不厌倦一个接一个的实名认证,也不担心信用记录会受到一堆欠钱的手机号码的影响,那就去实名认证。

    为什么你注册小号而不是你现在的ID?

    我并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微商有的很low,但是即使你在每个朋友圈子中都设置了“部分可见”,它也不会伤害你的亲戚和朋友,如果微信/QQ发布新的规则来封闭你的号,你不会失去所有的联系人吗?

    第三步:加满微信小号4000好友

    为什么4000个朋友?微信最多有5000个朋友,剩余1000个用于自然增长。

    如何填满4000个朋友?

    请看看“要人十条”

    1、买一堆16级太阳号QQ,向QQ群要人

    它看起来不像路边捡到的QQ,添加组和通过是很容易的,并且不容易被阻止。太阳号能创建两个普通群,比普通的数量多一个;为什么是QQ小号给导给微信小号导粉,而不是相反?

    与微信的5000人上限相比,即使是太阳号也只能增加550人,微信的上限太短,很容易密封,所以它只用于引流,而不是落地。无论QQ说说也好或空间,每个人都可以评论和点赞。就不容易像微信朋友圈一样热销的假象。

    2.用户使用时间看移动端,而移动端使用时间看微信。微信的朋友圈曝光率更高,一对一的交流也更快捷顺畅。

    为什么是通过玩群导粉?玩群最快。

    最粗暴玩群法是使用关键词来查找你的产品和行业相关的群体(每天最多添加20个群,所以每天都要加满),然后使用群发软件,批量添加好友。

    不管是什么产品或行业,好友的通过率都不会高于1 %。

    稍精细玩群法——1.同样是加群

    不要加群后匆忙批量添加好友,首先,我们聊天互相认识,然后,为小组成员关注的要点制作教程(嵌入式微信ID ),上传到群分享,或者发布到公众号(嵌入式微信ID ),然后转发群。

    我们认为群成员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噱头吸粉的花招,期间再装装逼摆摆谱,一半的人可以主动添加你,然后你拉朋友去建立群,并鼓励邀请朋友加入。

    最全面玩群法的方式——高端方法是一次向群中添加3个以上的小号,一个负责逗哏转发软文,其他捧哏;即使挨骂,留了一个微信号退出群,捧哏的接着潜伏玩上面两种玩法。

    2 .向视频站要人

    全网三大流量聚集地:音乐、游戏和视频。

    所以,下载你的行业相关视频,PS在你的微信、QQ上,或者隐藏在微信、QQ号语音中,然后改变标题再次上传。

    3 .向微商要人

    中国的微商分两拨人,

    一拨人叫上线,做局让下线相信很快能开上保时捷,然后拿下线的代理费和压货款自己买保时捷开;

    一拨叫下线,交了代理费压了货而推广不举,又不服气人人都说自己被上线骗了要卖货证明自己,所以没事就发朋友圈刷屏出火。

    这种智商鸡捕捉下线,已经建立了一群微商,相互依偎,等人加你。就告诉他们好方法就是加一堆微商群,复制那段话。“刚学到了一个好办法,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一天自动加几百到千人没问题,私信我,免费教你(最后10个名额)”

    4 .向手机号要人

    不管是58、还是地区黄页,都有大量的手机号码——搜索你所在行业的相关关键词,然后提取手机号码,并逐一微信添加朋友。

    当然,视行业而定,也有“特殊联系人”——如果你卖水针,你应该主动找KTV接待员和酒吧购买地址簿。

    可以被动的

    同城、赶集网、各种租房卖房二手车平台发低价出售房、车的消息,并留绑定微信的手机小号,等保险、金融、房产中介从业者联系你,然后向他们买以及换通讯录,挨个微信加好友。

    5、对伪需求要人

    可以是伪招聘需求,工资标准特别高,至少有数万吧,随便说说在家SOHO不限学历随便,然后植入你的电话、微信呗。

    可以是伪威客需求

    在威客网站用ID发布微商相关任务,可以吸引接受任务的人,又能够吸引一大批旁观微商。

    6、向群发要人

    如果你是一名美容师,用你的微信ID (例如“微信: XXX”)注册你的账户,并向信鸽论坛发送这样的群发软件、软文铺垫等,如果你在其他行业,寻找你的行业社区论坛。

    7 .免费要人

    如文本教程、视频教程和淘宝上的最新电影,并将它们发布到相关论坛,称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提取它们,电子邮件将自动回复更多信息、电影和微信ID。

    例如,使用百度知道专家的答案( id隐藏在小号中),并引用百度网盘数据(数据再次隐藏在小号中);例如,论坛和张贴栏会发出现场海报,通过每日直播更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进展,植入小号。

    8 .向色流要人

    每个人都有性欲,监管如此严格,以至于任何敢于玩色情擦边球的人都会爆

    ——例如,没事混个论坛、贴吧,然后不时美声发语音信息,留小号。

    9.向互推要人

    你有一个CP,我有一个CP,我们互换违规直接完蛋。直接发朋友圈说我有个朋友要做XX,想买XX扫描码我的名字打九折。间接的,好友圈玩猜谜,猜中了扫码加好友领奖品。

    10、向裂变要人

    所谓的裂变,让朋友主动拉人给你,好朋友分裂不止一个。怎么做?要么给他一个红包,和他一起玩游戏,要么给他价值——通过红包,给一圈朋友发一封信:如果你想要红包的联系我进群

    当这个群有10个人时,宣布他们到100个人发红包——让贪便宜的哼哧哼哧拉人。到了100人,就让加你的新号领红包;经过这么多次,新的4000人已经分裂满员。

    通过游戏裂变

    发送朋友圈:想获得XX大奖就联系我进入群;2 .当群中有十个人时,他们开始猜骰子来颁奖——先是两个骰子,然后是三个骰子,让贪便宜的哼哧哼哧转发拉人啦。3 .让猜对的人收到一个带有你新号的红包。经过这么多次,新的4000人已经分裂。

    通过价值裂变

    1,每天20 : 00在微信群中进行占星术、算命、性格测试;

    2、次次以人不够,让群成员拉人主动加群;

    3、说加你小号就送占星、算命、测字教程;

    这么几场,就裂变出一个满4000人的新号了。

    步骤:

    用微信小号变现

    加满好友不变现

    就像将营销视为一项越来越远离金钱的科学研究一样。要实现,也有大的和小的变现。

    一、大变现

    当然是猛推你的微信公众号,要不玩订阅号,然后挂一个微店来销售产品,或者开一个服务号,然后使用诸如“人人店”之类的插件来开发三级分销,或用“91拼团”这类插件发展拼团。

    什么时候挂微店,什么时候玩三级分销与拼团?

    1、什么时候挂微店卖产品?

    当产品「非标」的时候。

    像绝版签名书、开光佛牌、DIY手工皂、精仿名表、这类淘宝买不到,就算有也难比价的货,挂微店效果杠杠的。

    2、什么时候发展三级分销与拼团?

    当产品「普适」且「实惠」的时候。

    像进口水果、进口护肤品、进口保健品这类人人需要,且看似高端随便标个几十块都觉得好便宜的货,就得用三级分销与拼团去整。

    二、小变现

    晒红包记录,暗示主动发红包讨好你。

    扫街真的很苦很累很Low吗?那就对了,舒服是留给那些XX的。要生存,唯有猛烈实战。如果创业靠嘴,那街边舔棒棒糖的个个身价千万;更何况如此猛烈实战尚且未必能生存,若不猛烈,则根本连生存都不可能了。

    扫第二条街:自媒体与全网流量

    步骤1、

    为承接全网流量,开微信公众号?为什么用微信公众号承接全网流量?

    1、因为微信公众号,是去中心化的。所谓中心化,就像是家鸟,吃好吃坏看主人。

    就是像今天头条等内容型社区,推送的大流量入口掌握在编辑手里,作者得看编辑脸色吃饭;你甘心自己的千辛万苦搞来的流量被平台榨取,为别人所用吗?

    又如新浪博客,上了博客首页推荐分分钟阅读破万,没上?不知道,因为从没进过没上首页推荐的博客。

    所谓去中心化,就像是野鸟,吃好吃坏靠自己。

    微信公众号是典型特征。爷公众号上每一个关注,每一个阅读都是自己辛苦挖的,所以微信平台也无力干预内容(毕竟不靠平台推荐赏饭,也没谁每天盯着平台脸色)。

    2、因为微信公众号,自带分享背书

    自己建站,用个美国域名,香港主机,备案都不用,内容比微信更自由啊,为什么不用自己建站来承接全网流量呢?

    因为自己建站,不带分享属性——打开你莫名其妙的三无域名已经捏一把汗了,把你三无域名上可能埋了病毒的网页分享给朋友,这心得多大。微信公众号则不同,背靠腾讯的安全背书,分享只取决于内容,其他一概不用管。

    3、因为微信公众号,背靠微信入口

    用户使用时间,移动端占掉了一半以上,而微信又占了移动端使用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微信有公众号关注与推送入口,只要像本号这样内容过硬,高频多次打开根本不成问题。

    步骤2、

    在微信公众号,积累优质内容

    1、什么是“积累”?

    起码日更一篇,表示对关注者的尊重;哪怕有事更不了,发张图片点卯。

    2、什么是“优质内容”?

    内容本身隔行如隔山,也没法给普适标准,但大概看三个数据。

    一看阅读率:文章的阅读率(阅读数/粉丝数)越高,文章越好;

    二看留言数:文章的留言率(留言数/粉丝数)越高,文章越好;

    三看赞赏数:文章的赞赏率(赞赏数/粉丝数)越高,文章越好。

    每天评估每篇文章这三个数据都够格了。

    步骤3、

    给微信公众号引流,没有十万阅读,那就不提升阅读、留言、赞赏数了?当然得。

    1、从关注者引流

    为什么?

    当关注者转发你的文章到朋友圈;且说了正面评价的时候,他就是你最好的软文——转发到朋友圈是给你直接引流;说正面评价又用作为朋友的信任背书强化引流效果。

    怎么做?

    那什么是让关注者转发与正面评价的决定性因素?标题。80%的受众只看标题,所以标题能「装逼」就够了。

    另外,为什么每篇文章标题里都带上作者名?当然是为了让转发者不知不觉为你背书咧。——总之,你用标题带关注者装逼,关注者用转发给你背书。

    2、从微信、QQ引流

    参见上条街啦。

    3、从微博引流

    为什么不是微信给微博引流,而是微博给微信引流?

    微博的用户使用时间已被微信大幅挤占;且微博的时间线也偏向于明星与段子手,趁吃枣药丸之前,把粉丝转移到微信公众号就对了。

    怎么做?

    如果你微博没啥粉丝,

    1、微博检索问题相关关键词,然后用水军关注提及相关问题的受众(根据「互惠法则」,小透明被关注就有可能因为亏欠而回粉;再加上「大数法则」关注一百人,至少一人回粉)。

    2、微博检索问题相关关键词,然后用水军评论加私信邀请做测试(测试开头可以推微信公众号ID,测试结果可以留微信二维码)

    如果你微博粉丝众多,封面图直接挂微信二维码啦,就像这样无孔不入:

    4、从专栏引流

    从哪些专栏引流?

    开通头条号、搜狐公众号、一点资讯公众号、虎嗅专栏、百度百家、简书、知乎回答、知乎专栏、新浪博客。

    为什么从专栏引流?

    因为这些专栏有「中心化」的推荐红利——例如开通今日头条号、搜狐公众号、一点资讯公众号、虎嗅专栏、百度百家、知乎回答、知乎专栏、新浪博客,编辑喜欢的文章与作者都会拿到平台核心资源主推;

    例如知乎回答、知乎专栏,会随着粉丝点赞获得几何级数的曝光;

    例如新浪博客,虽然没啥靠谱的资源了,但SEO权重天然高,用于占领长尾关键词搜索结果,小品牌、小作者的相关搜索词,不用几篇就首页了。

    5、从视频引流

    下载你行业相关视频,都PS上你的微信公众号,或藏入推荐微信公众号的语音,然后改改标题重新上传。

    如果你够美,或够奇葩,把植入公众号的短视频发到秒拍、美拍、小咖秀;在映客、花椒、斗鱼直播并不时转公众号文章,也许一场微信小号就加满了。

    6、从图片引流

    把带上你微信公众号ID水印的图片,发满全网而获百度图片收录,进而被不知情的网民引用。

    Tips:百度贴吧贴图、百度百科、搜狗百科、堆糖网、花瓣网、新浪博客文章内图、高百度权重新闻源发文内图,都会被百度图片优先收录。

    7、从分类信息网引流

    分类信息网,如58、人人、赶集都是引流对象。

    多半是刷存在感,但如果走狗屎撞上了算法抽风,或编辑脑残推荐,也能带来红利——所以,用「信鸽分类信息营销专家」这类软件代替人力刷存在感就足了。

    8、从百度贴吧引流

    当PC时代热门的猫扑、天涯、西祠胡同相继走冷,贴吧依旧火热——毕竟百度贴吧在所有百度搜索结果排名靠前,给贴吧有导入大量小白流量。

    先加热,每日转发微信公众号内容到贴吧就好。

    再引爆,用二维码做头像与签名图;文章随时软植微信公众号;

    和吧主套近乎拿小吧然后卯足了劲给自己设精;私信联系与自己互动吧友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没事就和夸过自己的吧友互动形成捧场亲卫队;

    9、从短信与EDM引流

    到开始到现在都没看见个人订阅号给观众者发过短信——你可以收集你微信公众号铁粉的手机,逢干货内容就短信提醒回来看。

    更可以让铁粉加入QQ邮箱列表,然后逢干货发邮件提醒回来看。

    10、从付费引流

    如果你不能免费引流,那就把付费引流的钱花到刀刃上吧——

    比如,在一类水军接单平台发任务,就有大量小白转你文章;大V接单平台买高端朋友圈项目,就有大量大V转你文章。

    回顾:所谓引流十方,从关注者、微信与QQ、微博、专栏、视频、图片、分类信息网、百度贴吧、短信与EDM、付费引流,只为让微信公众号每天涨关注一点点。

    步骤4、

    凭微信公众号变现

    就算没有十万阅读数,那就不想收点零花钱了?当然想。

    微信公众号变现,那是相当的名利双收:

    1、收赞赏

    总有识货的,当你积累优质内容,迟早赞赏收到手软。

    2、挂广告

    一万粉丝就能开通流量主服务,关注者点击文章下方广告,你躺着赚钱。

    3、卖软文

    上「微播易」注册自媒体账号,就能被甲方翻牌子写软文了。

    4、卖作者相关产品

    为什么是作者相关?

    因为作者为关注者持续积累优质内容,关注者当然更买作者账;同时这年头骗子多到傻子都不够用了,推作者无关的产品真没甲方微播易派单之嫌?为什么罗辑思维卖书好过卖文具?因为罗振宇天天证明自己懂书,却从没证明自己懂文具。

    5、卖作者相关服务

    为什么是作者相关?

    与产品同理。

    当你有十万粉丝,多少人买你的在线/线下培训?

    6、换资源

    当你给合作伙伴看你干货满满,动辄几万阅读的公众号,是否更容易获得合作机会?

    第二条街总览:要想在创业初期,扫出自媒体与全网流量,你得

    1、为承接全网流量,开微信公众号;

    2、在微信公众号,积累优质内容;

    3、给微信公众号引流;

    4、凭微信公众号变现。

    这就是所谓全网营销,自媒体成交。

    如果创业靠嘴,那街边舔棒棒糖的个个身价千万;更何况如此猛烈实战尚且未必能生存,若不猛烈,则根本连生存都不可能了。

    所以扫完第二条街再来第三条——

    扫第三条街:线下流量

    步骤1、

    装修一个微信小号,用于承接线下扫码加好友

    为什么用「微信小号」承接?

    1、作为占用手机2/3使用时间的APP,微信门槛最低。

    2、同时,就算是微信小号,也属于「活人」,相较机械的微信公众号而言,一下拉近了心理距离——如果你再略装修一下,这活人连温度都有了。

    为什么是「扫码」添加?

    1、你以为线下受众,会耐心输入一长串字符,再写一串添加的理由,然后点击发送,再耐心等你通过申请?当然是把输入6个以上字符,简化为一个扫码动作,降低让线下受众的决策门槛与因输错数字而引起的跳失率;

    2、同时,让线下受众选择性忽略自己、添加理由通不过申请的心理担忧——不是老子求你加我,是孙子你放二维码让老子加你的,正好老子有相关需求,那就扫一扫咯。

    微信小号怎么「装修」?

    1、现在就发第一条朋友圈,内容为「换号,看到这一条的都是我最在乎的朋友」之类,证明小号不是小号。

    2、铺底起码十条,可以在一天内发完以下十条反正没人看时间——证明你是有生活情调的活人(5条)、证明你不缺钱(1条)、证明你帮朋友赚到钱了(1条)、证明你爱你推的品牌与产品(3条)。

    3、然后,按上述比例,保证每天至少一条就好。

    步骤2、

    到线下布局扫码入口,给微信小号吸人

    1、从渠道入口吸人

    有门店资源要把渠道吸干。例如门店免费WiFi,扫码添加微信后才给密码——提前告知微信个人介绍就是密码。

    例如门店办抽奖活动,留手机后才可告知是否中奖——留手机就能添加微信了。

    没有门店资源要创造门店资源然后把渠道吸干,例如免费教门店店主建有赞商城,然后在商城加入自己的产品;例如看到门店招聘就加好友,让店主有偿推荐顾客扫码关注你;例如免费给超市提供带你微信二维码的小票;例如以线上宣传资源,置换线下帮你发传单;哪怕上厕所都要把自己二维码贴在蹲位门上。

    2、从人脉入口吸人

    逮着机会就让朋友推荐疑似有需求的名片给你,你主动加好友;把个人微信贴在手机背面,通过在行,通过线下聚会互相扫码;与当地行业协会携手组织会议或免费培训,现场活动推二维码;

    3、从大V入口吸人

    可以是跪舔大V,例如写一系列为大V吹牛逼之类的文章,带上自己的微信小号投稿到各大新闻源,然后想方设法以仰慕者的身份加大V微信,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并@大V,然后求他办事……

    可以和大V聊互推。如果大V有十万关注,你有两个五万关注的公众号,试着和大V聊聊两号并推换对方推你微信;如果你只有一万关注,试着和大V聊聊推对方十次换对方推你微信一次。

    4、从产品入口吸人

    所有包装、赠品上都藏进客服微信小号的微信二维码;所有宣传辅料上都印联系客服免费抽奖的微信二维码。

    5、从媒体入口吸人

    买媒体有个悖论:最需要媒体报导的是买不起媒体的,买得起媒体的媒体主动报导。

    为什么让比基尼女郎在屁股上印微信二维码,为什么让猛男胸前印二维码穿街过市?为什么在报社电台门前快闪?还不都是为了吸引媒体报导。

    回顾:所谓「吸人五口」,从渠道、人脉、大V、产品、媒体入口吸人,

    只为攒够线下关注者让微信小号变现。

    步骤3、

    用微信小号变现线下人群。引到哪都是白赚,毕竟人数在——正所谓,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俱得。

    第三条街总览,要想在创业初期,扫出线下流量,你得:

    1、装修一个微信小号,用于承接线下扫码加好友

    2、到线下布局扫码入口,给微信小号吸人

    3、用微信小号变现线下人群

    扫街真的很苦很累很Low吗?

    要生存,唯有猛烈实战。

    如果创业靠嘴,那街边舔棒棒糖的个个身价千万;更何况如此猛烈实战尚且未必能生存,若不猛烈,则根本连生存都不可能了。

  17. 有几个观点是比较赞同的,至少作为纯粹新手的我,如果您还能见此回复,希望有机会能畅听您讲解一番!

  18. 這個需要不少錢,最主要的是對沒錢的創業者不太適合。

  19. 如果你是刚刚接触营销,一定不要被一大堆营销理论和框架给误导了!

    我决定火力全开,直接带你进入实战!分分钟帮助你搞懂什么是营销。

    作为一个经历过连续创业,在营销领域摸爬打滚7年的实战营销人,先晒一下我近两年的部分营销战绩:

    • 去年12月开始服务一家亏损的餐饮企业(土土鸡),帮助他们三个月从亏损到盈利再到扩张,现已开始超过了10家以上的餐饮分店和生鲜店;
    • 去年帮助一个微商团队走向了正规军的转型,日销量超10000单,并创建了一个年轻品牌(目前在申请注册商标,做相关产品上市工作);
    • 服务科勒中国和志邦家居的时候,在ZBOM西南战区一些城市多次创造了销量第一,打破了之前的销量瓶颈;帮助科勒中国的一些重点加盟商,实现了销量翻倍增长。

    营销策划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你去问定位派,他会跟你讲要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如果你去问文案派,他大概会跟你讲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果你去问渠道派,他可能又会不屑一顾:文案可以意淫,但市场一定是打出来的。

    这有什么问题?没有,正确的定位的确可以占领消费者心智,好的文案的确可以吸引顾客,精准的渠道也的确可以打通市场。

    然而,正是因为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论是定位也好,文案、渠道也罢,在营销中都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复制一大堆大理论给你就更不合适了,我一直不建议刚接触营销的人去学那些大理论。

    所以,你听完之后大概也要晕了,个个都说的头头是道,到底该听谁的呢?

    实际上,营销属于一种全局思维,并不是单纯的以某种形式来定义。因为所有的营销行为,都是为了让销售更加简单。

    所以,营销的核心是流量和转化。刚接触营销的人,一定要从流量和转化开始学习。很多人学习营销学了一大堆理论,最后只会营,不会销,最终找不到存在感(你学那些太虚的东西,最后不能实现营销一体化,谁信你呢?)。

    所以很多的回答给了一些随处可见的大理论给你,对你也没有什么实际帮助,估计你也云里雾里的。我直接针对这个问题来讲讲营销策划的核心(以销量为导向的营销)。

    我们知道,销量=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为了回答这一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营销策划的核心,接下来直接用我自己策划的营销案例来分析(全程干货直播,看完记得点赞哈)。


    1、流量,正确的选择流量渠道

    流量,就是你潜在的客户数量。流量渠道,就是你获得流量的通道,流量渠道类似战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抢占了这块要地,才能更好的打下一片江山。

    所以,现在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营销之争,不如说是流量之争。近些年营销成本水涨船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

    听着很难理解?我举几个栗子你就懂了:

    • 原来投放一个电视广告,消费者坐在电视前任由你洗脑;
    • 原来进行一次电话营销,消费者想也不想就参与了报名;
    • 原来策划一场促销活动,消费者心甘情愿的当你的韭菜;

    现在呢?要想有同样的效果,估计投入十倍的工作也不见得有同等效果。所以,流量是一切营销问题的中心点,没有流量,销量也就无从谈起。

    流量获取渠道,从大方向无非分为:

    • 线上
    • 线下

    但是仅仅知道有哪些流量渠道并没有什么卵用,就像你要找一个人结婚,不能光知道哪里有女人就行了吧?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择偶标准吧,然后你要清楚在哪里找比较合适。你要清纯可爱的那就在学校谈,你要风情万种的,那就去夜店偶遇。

    毕竟,追求对的人才会幸福啊。营销也一样,找准了对的群体才会让效益最大化。

    所以,你要清楚你的目标群体在哪里?到底是侧重线上还是线下,或者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获取更多的流量?如果目标是在线上,他们在哪里?如果是在线下,他们又在哪里呢?这就是常说的“精准流量”。

    比如说我作为南天狼集团的营销顾问,这个公司旗下的土土鸡是我一手操盘策划的作品,在第二个分店开业的时候,因为客户选址问题导致引流相对来说会比较困难(具体背景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

    那我是怎么解决这个“流量问题”的?

    关于引流,餐厅位置和周边的环境局限了,而土土鸡作为一个初创品牌,虽然第一家店在上半年经营的不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土土鸡还是属于一个新品牌,完全没有知名度。

    那怎么办呢?

    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问题就是——“让消费者看到你的人气。”

    餐饮行业有个定律:如果你的餐厅有人用餐,陆陆续续就会有人进来消费,而如果你的餐厅很冷清,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人来消费。

    你在吃饭选择餐厅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我想你肯定很多时候也是选择人多的地方,如果人不多,你可能就会质疑这家店到底好不好吃。

    所以在试营业的一个星期,我们为引流采取了以下策略:

    • 砍价活动(一元免费吃鸡)
    • 转发文章(凭朋友圈吃鸡)
    • 发放单页(凭宣传单吃鸡)

    试营业的一个星期餐厅一共送出了300份左右的鸡煲。这其中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需要费用的,主要在思考如何免费让引流效果最大化。

    总体来说,试业期间这几个方式引流的效果非常不错,给餐厅带来了大量的人气,也给餐厅积累了第一批口碑用户(开业之后有时鸡都不够卖)。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认为砍价或者美团来的客户没有价值,而这是一个偏见,只要你的用户路劲设计的够好,完全可以实现转化。

    你可能会想:免费吃鸡的引流方式有意义吗?难道不会亏本吗?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但不花宣传费用这的确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至于为什么不花费用我就不方便多讲了),而且如果你吃过鸡煲就会知道,除了鸡煲,配菜的消费也不低,你不可能只吃一个鸡煲吧?

    不过,因为餐厅在城乡结合部,确实有一些爱占便宜的大妈凭单页前来只吃免费的鸡,一个配菜都不点。

    这其实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设定了每天免费吃鸡的人数,而且让大妈这种真实的顾客占点便宜,总比花钱雇人来吃有效吧(这只是试营业期间的引流方式,中间我策划了一个裂变活动)?

    现在,你知道那些网红餐厅为什么花钱都要请人排队了吗?

    所以,任何的商业活动首要问题是先解决流量,流量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而精准流量,又是一切产品销量的基础。


    2、转化,将潜在顾客转化为准客户

    营销过程中,转化率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没有转化率的流量就像没有工资的工作。

    所以,你会遇到商业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 顾客只看不买怎么办?
    • 顾客觉得很贵怎么办?
    • 顾客担心不好怎么办?

    只要是人类能产生的问题,几乎你都会遇到,这就像你找到了一个符合标准的对象,但是对方心里会有一连串疑问,打消了顾虑之后才能和你牵手。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决策成本”的概念。

    所谓决策成本,就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一个心理活动(就是以上例举的一系列消费者所担心的活动)。所以,你要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我给你提供4个方法:

    1)从众心理

    当我们需要做出决策行为时,会根据多数人的行为而改变(特别是在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情况下)——这就是著名的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新品推广或者品牌知名度在某地区知名度不高的时候,往往都会利用“从众心理”。所以,当你销售产品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一心理。

    具体怎么运用呢?

    线上说畅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淘宝销量高的卖家比较吃香的原因。

    实体要排队,这就是为什么之前非常火爆的网红店喜茶火爆的原因。

    实际上,“从众心理”这一现象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也并不承认。

    2)名人背书

    什么叫“背书”?

    当然不是让你背诵诗书,而是让那些公众符号为你作证,证明你的产品和服务是靠谱的,优秀的,不坑爹的。“公众人物”就是被人们所熟悉并认可的人或者事物。

    比如说我们看到OPPO手机经常聘请一些明星(类似的背书案例屡见不鲜)。

    因为中国是一个信任关系缺乏的社会,对于陌生品牌和陌生产品,大众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会本能的产生一系列质疑。

    而如果你能够成功的把这个陌生品牌和一个为广大群众熟知的公众人物联系在一起,这种天然的不信任感就会被削弱,这就是“公众人物背书”的原理。

    请不起明星的创业公司怎么办?可以蹭一些公众人物的流量啊,比如说比较热门的节目、当地的电视台或者一些网红主播等。像之前有些餐饮店就借助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流量。


    3)免费试用

    无数的品牌在推出新产品或者面向新市场时,都会让消费者可以提前试用产品,降低选择失败的时间风险。

    甚至,为了消弱这一风险,天猫商家之类的电商平台推出了大量的“免费试用”产品。

    4)占便宜心理

    消费者要的不是优惠,而是要优惠的感觉。

    以前面说的土土鸡为例,土土鸡餐厅位置没有优势,更要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消费者,所以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两个策略:在点餐前和买单的时候都设计了转化策略,吸引他们加入会员,不浪费任何一个机会。

    点餐前的策略涉及到客户的商业机密,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主要来分享一下买单时如何让消费者加入会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答一下我之前提过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优惠券越来越失效了?”

    这里的优惠券你可以理解为常见的优惠券和打折方式。

    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消费者感觉不到你的优惠”,或者说你给的优惠方式对他来说吸引力太小。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给土土鸡制定了一个策略:加入我们的会员,今天这单就可以免费,下次来消费还能打8.8折。

    怎么加入会员呢?

    操作上非常简单,只需要让他充值消费金额的3倍就可以享受,会员卡余额还是有充值的金额(比如你消费200元,充值600元就可以免单,而你的会员卡还是有600元余额)。

    实际上,这跟一些商家充xx送xx是一样的逻辑,折扣算下来也是7.5折,但给消费者的感觉会大不一样,他会觉得更加优惠(事实也是如此,很多消费者对这个免单策略无法抗拒)。

    所以,提升转化率最关键的是要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降低决策成本的方法不局限于以上方法。


    3、复购率,为品牌创造长期价值

    在这样一个获取流量成本奇高的竞争时代,浪费每一个进店的消费者都是在犯罪,所以品牌最重要的是留存率,你要想方设法让你的顾客多次消费。

    就好像之前有家网红餐厅约我谈营销合作,我发现他们的留存就做的不够好,没几个人愿意充值重复消费,这种情况下,如果餐厅想要做好会很难,要么就是成本太高(因为总是要不断吸引新顾客)。

    一个品牌如果想让顾客长期选择(口碑营销),有以下两个方式:

    • 产品让顾客上瘾(比如说苹果)
    • 套路让顾客中毒(比如拼多多)

    苹果的产品你用了之后基本上不会放弃,你会想着继续用苹果的其它产品,因为很多强大的功能都是免费的,时间一长根本不会想换。

    继续说回土土鸡的案例,对于一个餐厅来说,如果想要经营的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重复消费。

    那我是如何设计的?

    总不可能说管他来不来,如果好吃他下次自然还会再来吧?或者即使这位顾客不来也没关系,反正总有人会来消费吧?

    当然不是。虽然前面已经设计了一个充值会员免单的环节,但很有可能消费者消费完了会员卡的金额就不再来消费,或者消费次数减少。

    所以,我又在会员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环节——“集齐十二生肖赢888元”。

    因为土土鸡主要以吃鸡为主,我就把鸡的生肖排第一位,然后今年是狗年,所以排在第二位,并且这两个生肖券是送给办了会员卡的顾客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的参与门槛)。

    最后的结果是:不仅提高了餐厅的充值转化,还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次数(想要赢取888元奖金,最少需要消费10次以上),餐厅日营业额近30000元,相当于旁边老品牌的销量。

    实际上,类似的套路一点都不新鲜。比如说肯德基经常给你一些优惠券,目的就是让你下次再来消费。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开发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可以维护3个以上的老顾客,所以要最大化的通过设计,增加顾客的复购率。

    结语:

    在战场之中,先攻取一个战略要地,再制定一系列军事行动攻城略地,然后出台政策为人民谋取福利,最终稳固国家的长期利益。这就是军事行动的核心。

    在流量之河,先引入一股潺潺清流,再策划一系列营销行为气吞山河,然后设计套路让顾客渐渐上瘾,最终收获顾客的长期价值。这就是营销策划的核心。

    如果你想知道怎样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推荐你阅读:在生活中如何发现切入点,自己创业呢?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在生活中如何发现切入点,自己创业呢?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商业能力,推荐你阅读: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以上分享的都是实操指南,只要你仔细阅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对商业、创业、个人发展也感兴趣,可以点击关注我,我会每周分享一些独到的观点,为你带来更多的启发。

    重要提示:懂的尊重别人知识付出的人最后都会点赞,你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