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淘宝、京东做农村电商的模式是什么?怎么做的?还有谁在做?

淘宝的千乡万村,京东的我京东帮,还有别的电商平台么?

评论 ( 12 )

  1. 现阶段做农村电商的不仅仅是淘宝及京东这些上市公司,在传统农业深耕十多年的以加工投入品为主传统企业也在逐步向农村电商的领域去扩展自己的业务。从单纯的投入品加工销售,到自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平台,再到原材料的集采–加工—销售渠道建设—直达农户的服务—农产品回收—加工销售,并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追溯的生态链体系,这才是现阶段农村电商能成功的重要模式,单纯的以故事营销,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只能在一时销量火爆,持续性较差,对农业的根本性改变意义不强,是纯消费电商的思维。如果立意更高远一些,初期便以农业产业中的一块(比如畜牧或者种植或者水产等),进行深耕,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从原材料到加工,销售,服务,产出品加工销售等连接到线上大数据及物联网的接入,让数据有沉淀,有积累,才能从根本上指导农业的生产,让农业人更积极从事生产,让消费者更安心。

  2. 你好,可以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嘛

  3. 始终得落地 结合 不结合会断层不断 无法方便买家 触动卖家

  4. 农村电商,不做绝对不行,做了短期内投入大产出小,看谁坚持到最后并在拓展中抓住心的增量机会了。

  5. 我们公司也是农村电商 但是都没有实际性的效果 包括淘宝京东 ,还有苏宁 我们一起做过地推 都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 最后一公里 还有现在电子商务的萎靡,反天我是看到好多淘宝京都关门了 说到底都是政府项目 圈钱的 , 只能匿名了 如果有想了解的 可以留言 我们再交流

  6. 淘宝和京东本质上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三农,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到线上,同时培育网商,促使线下销售渠道变革,采取的主要营销方式也都是搭建地推团队。但当然,推进举措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淘宝:提出“千县万村”,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筹措方式属于加盟,指派专业团队驻点办公,负责项目推进中的相关工作。在地域挑选上淘宝更加谨慎,多是建立在“淘宝村”流量巨大的基础上。

    京东:以直营为主,通过直营的县级服务中心和合作开设的京东帮服务店这两种经营模式拓展。具体为在区域建立中心仓储整合供应商资源,从中心仓储到县级京东帮服务店的物流,包括京东帮服务店本身,以及从服务店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安装都采取开放式加盟的方法。对于链条上的各类服务商,京东提供系统工具和业务培训以确保达到京东的服务标准。

    而考虑到农村电商发展具有资金、人才、观念等先天弱势,双方都在金融、人才储备和政府支持上下了功夫。淘宝有“蚂蚁金服”,京东有“京农贷”,都是服务三农,提供金融支撑的;淘宝有“淘宝大学”,京东有“大学生合伙人创业计划”,都是抢夺人才,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另外,京东农村、农村淘宝在政府关系上的处理也可称之“完美”,任何一次行动都县市政府的配合与助推。

    农村电商不仅是政府扶持项目,本身也具有巨大市场潜力。除了京东、淘宝,切入的巨头还有苏宁。

    农村电商的创业机会在哪里?从农村电商的货源选择,营销,运营方面给予阐释,谢谢!

  7. 农村淘宝,京东帮,苏宁实体店,乐村淘,赶街网这些是做了一段时间的,有一定效果的。
    村村乐,卖货郎等是做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好的。
    淘实惠,汇纷呈等都是刚开始做的,属于激情阶段,效果如何有待继续观察。
    关注农村电商的不少,开始做的不多,基本上来说没有做的成功的,做得好的有几个,大家都在探索。前途一片光明,暂时没看到出路。
    合伙人运营之家(微信号:cunmedia)长期关注农村电商动态,关注农村电商的草根创业者,里面分享了一些草根创业者自己的实践出来的模式,刚刚开始做,遇到了村淘平台的各种打击,不知道后续如何。但是不管怎么样,前途还是好的。

  8. 悟空悟能悟净兄的雄文拜读,深受启发!
    愚见:当前阿里、京东两大巨头开展的农村电商,出发点更多在于自身利益考量,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思维,而没有遵从毛爷爷提出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的利他精神,所以一定做不长。
    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思路是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遵循这个思路,一定是先从农民受益角度出发,带动三农产出增加,然后才能促进农村消费,破除城乡二元对立。
    愚见愚见,仅供参考……

  9. 简单点说吧:

    农村淘宝:构建县村两级服务站,招募合伙人,让淘宝商品更快地抵达村级市场,可以理解为B2C模式乡镇版

    京东帮(jingdongbangfwh):在县级市场开设“营销、配送、安装、维修”的线下店,可以想象为加盟模式(但与真正的加盟是不一样的)

    京东新通路(jdxintonglu):给全国中小门面店提供优质货源和服务,这是京东1号项目,刚启动不久,目前着重于快消品行业

    51订货网(v51dhw):B2B/BSC模式(S为Street,街道)
    B2B:为城镇中小门店提供货源和服务。涵盖超市、母婴、家电、通讯、IT等品类;
    或BSC:51订货网–商业街覆盖–终端消费者,除商品服务外,还提供金融等服务。
    2015年全年GMV近50亿元。
    这边有个链接a.eqxiu.com/s/nr09PVz4?
    他们是目前我接触过的农村电商中,做的比较成功,也比较大的一家。

    淘实惠(zhihuisd):通过虚拟货架将每一个农村小店改造成一个网上沃尔玛,同时也能成为各种农村生活服务的入口,他们主要是靠当地小老板的加盟去做,不需像淘宝一样去建立服务站、招募合伙人,让更多的人在店里进行买卖。

    以上几家都是笔者接触过的,也是当前农村电商中做的比较好的几家。他们各自的模式都不尽相同。如果你是回乡创业,那么农村淘宝可能比较适合你,如果你是乡镇店铺的经营者,那么51订货网和京东新通路是比较合适的。

  10. 二月春风似剪刀,今年的这股春风不止裁剪出了绿油油的细叶,更有资本市场对中国大三农市场绿色金融的一颗颗真诚的爱心。

    京东和阿里发力农村金融2年多了吧,但似乎只听得见振聋发聩的呐喊,从实际效果来看他们发出这些声音更像是被一坨热翔卡着喉咙了,咽不下去,也不好意思吐出来,好尴尬呀!

    阿里14年就推出了“千村万县”计划,近期又有消息称蚂蚁金服已经正式成立了农村金融事业群,由副总裁袁雷鸣担任事业群总经理。京东也不示弱,强哥正在力推3F战略,所谓的3F战略是指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

    这两家推动农村金融的战略都时以电商为核心,通过电商进入农村,占领渠道,在依靠其电商强大的分销能力在农村市场搭建新三农的生态链,最后通过供应链金融配置资金,获取利润。

    这在本质上跟他们在城市中崛起的方法没有区别,可是很显然这一套并不适合与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

    60年前,北京,深夜。

    浩瀚的夜空中弥漫着清冷的烟云,只有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挤出头,低头巴巴的看着黑乎乎的北京城。

    不过中南海菊香书屋的灯还亮着,一缕缕青烟从半开的窗口溜出来,便很快消散在夜空了。

    毛主席放下做手中的《水浒传》,挥毫写下了一句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然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浩浩荡荡的开向本已回归平静安详的农村,一路歌声嘹亮: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得是毛泽东思想……

    关键是知青上山下乡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要派那么多年轻劳动力到农村?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要锻炼这帮年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吗?

    相信大多数学生在高中和大学没有好好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另外只看课本是很难想明白的,我在这里也不多说,只是启发大家一下,这里是有很大的政治考量的。

    分享一条我看过的最好文案: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我方最核心的战略制定依据就是围绕着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目标而制定不同的土改方案而有条不紊的推进的。

    现在你该明白知青下乡最重要的原因是为新的土改政策的推出创造有利条件,因为这一次土改区别于前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改,这次是将农民手中已经私有化的土地重新收回来。

    可能有不清楚的,带你回顾一下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

    (一)1949年9月——1953年3月是土地改革政策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土地归农民私有,农民对土地、房产拥有私有产权,耕种、居住、典当、转让、赠与、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

    (二)1953年——1957年是互助合作政策阶段,这一阶段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特征表现为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一步步丧失,具体如下:

    1.互助组阶段,土地及生产资料农户私有,自主经营,劳动力、农具及畜役在互助组内调节,土地的收益归农户。

    2.初级社时期,农民的土地作价作为股份开始入社,由初级社统一使用,土地的股份参与分红,同时保留农户的自留地。

    3.高级社时期,土地完全公有化,集体所有,统一经营,自留地集体所有,农户使用。

    (三)1958年——1978年是人民公社政策时期,这一时期在公社体制下,土地、劳动力、牲畜、农具全部上交到生产队,由生产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四)1978年——至今是农村改革以来的土地政策时期,自从小岗村的“大包干”如一声惊雷划破长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下来并延续至今。

    从上面的追溯中我们可以看出,短短60多年时间,我国农民就经历了从土地产权完全拥有到部分拥有再到完全失去接着又部分拥有的过程。

    60年后,长沙,早晨。

    土流网宣布,继在2014年获盛大资本5000万A轮投资后,此次再度受到郭广昌、邵亦波两位重量级资本大佬的青睐,获得 1.5 亿人民币 B 轮融资。

    噫吁嚱,马云和刘强东就像是任我行和左冷禅,这哥俩憋红了眼斗了个上气不接下气,却不想半路杀出个岳不群,“君子剑”岳先生沉着冷静,出手又快又狠,一出手就拿住了对手的七寸。

    因为悟净悟能悟空一直认为拓展农村金融的核心不在渠道,不在市场,不在技术,也不是资本,而是在土地。

    之前提到上山下乡的案例中对土地更多的是最为政治因素考虑的,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目前农村经济要发展起来最重要的因素还在土地。

    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这些生产资料中一般情况下人是最核心的,因为只要有人聚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就会产生,继而相应的服务和商业也就随之产生了,土地、资本、企业家等其他的生产要素都会被聚集起来。

    但是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外流,城镇化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而他们才是农村主要的劳动力。农村缺人,土地闲置,农业无法发展,产生不了经济,自然而然吸引不了资本和技术,从而进入死循环,农村空心化问题随之而来。社会问题大多是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的。

    而电商是马云和刘强东笑傲江湖的必杀技,这些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于依靠电商抢占分销渠道,获取海量高活跃度与粘性的用户,然后进行供应链整合,提前收款、延迟付款,延长C端用户、上游企业、下游企业的资金在他们公司的留存时间,开展相应的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业务,这是他们最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它也很赚钱的广告、搜索、排名、租金等业务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衍生出来的。

    他们依样画葫芦,将这一套搬到农村,可是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农村电商繁荣的前提是农民要有充足的消费能力。他们开拓农村市场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目前农村电商的模式是消费,目标用户是那些在城市生活过的年轻人,可是这帮人大部分时间流动在城市,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所以农村电商的持续性高活跃度的消费很难建立起来,这样改善交通与物流的动力就不大。

    农村金融的效果为什么也很差?

    目前农村金融主要是在资产端,即阿里、京东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将资金借给农民用来养殖、耕种、购买农具化肥,但是尽管他们非常诚实朴素、勤勤恳恳,可任然还款能力很差。

    原因是他们从事农业的成本太大了,我是农村长大的,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你们知道一亩地的产出有多少吗?以小麦为例,一亩地的平均产量在1000斤左右,山地和我们西北那边稍微低点,平原地区的川地水地稍微高点,一年一熟,而粮食价格一直在1块钱/斤左右,所以一亩地的年产出才1000块钱!!!!!!

    更让你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你知道种这一亩地的种子、化肥、农药的成本是多少钱吗?大概700块钱!!!

    这里还没有算耕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舂粮、储藏、拉到市集交易的人力成本,因为农民一般都是农民自己完成的,以前我小的时候农村种粮食的人还比较多,每到收割的时候还会有赶麦场的麦客子,一个人一天70块钱,总早上5点劳动到晚上7点,负责割麦、将麦子或背(山地)或拉(川地或者交通状况好的山地)麦场里,再摞称麦垛子(麦积山的由来就是因为它像一个摞好的麦垛子),那些也是成本,现在基本没有了。

    加上这些成本,种地是亏损的。

    农民种地的成本之所以会这么高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了农业几乎就没有任何进步,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土地制度。

    在目前的土地制度之下,农民土地无法转让、抵押,在市场自由流动,甚至就连这些地也不在一起,东一小块,西一小坨,山上一块,河边一块,极为分散,地质也不同,这样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无法使用大型农具,也就无法摊薄平均成本,这样的产量也无法提升,农业自然无法进步。

    农业发展太过缓慢,才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相应的其他诸如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无法聚集,农村无法发展。

    很显然目前的京东、阿里模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他们的贷款风险高,物流慢,电商市场无法有效立足……

    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在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让农村的土地发挥市场作用,自由流通。

    很明显的感觉得到这两年农村土地改革的速度在加快,政府不断地开展改革试点,逐步放开土地的流转和抵押。

    只有这样,农业才能规模化发展,才能带动相应的整个农业生态链,三农市场才能发展起来,到时候服务于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和电商才能发展起来,而不能本末倒置。

    可惜的是强哥和云先生钻在电商里走不出来了,被郭广昌抢了先。这也是跟他们的投资特点密切相关的,郭广昌常年战斗在房地产投资的一线,对土地的敏感性更强。

    不管怎么样,郭广昌这次是抢先了。更重要的是不管怎么样,改革春风现在吹到农村了,这是宏观经济形式和中国经济要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就不从宏观经济方向细说了。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欢迎关注微信号【十八般无益】

  11. 今年可以说是农村电商发展最快的一年,也是机遇最多的一年哦,国务院各大部委都发了不少的“红包”。上半年: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 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紧接着5月15日商务部发布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宣布力推电子商务进农村。下半年:8月21日,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随后在8月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9月24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印发《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 展行动计划》。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更多农业从业者和涉农企业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各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开辟农产品流通新渠道等事务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

    一方面是农产品直配城市社区、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前者是为农产品开销路,后者是农民作业提供便利。通过互联网将农村和城市的距离拉近,一方面提供农业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农村居民能够提高收入。政府部门能做到的就是在政策上、资金上进行支持,高大上的概念谁来落实?还不是各大企业嘛,这创业机会不就来了?

    不过农村电商并不好做,创业者如何面对财大气粗的阿里京东呢?需要拿出什么样的看家本领,才能在这片蓝海中,从巨头口中分一杯羹?

    如果不跟阿里、京东混,那么就需要取个牛x的名字,还得搭建一个自主的农村电商平台。说到底还是要赚钱,想想你自己,在阿里京东面前,你的胜算在什么地方?说四个点。

    1.老乡式的亲切感。

    先说说某某乐怎么玩儿的,搜索的时候出来的新闻大多数是“农村O2O”什么的,但其实这厮最开始是个农村门户网站。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门户的形式,各种资讯、论坛神马的。

    某乐CEO胡伟说,当时就是想对照着校友录做村友录。现在以村为单位,已建立全国66万个论坛形式的社区,每天用户自然搜索来的流量就很大,甚至已经成为寻人启事最有效的方式。再经常根据时令发个“夏季抓紧防治莲藕叶病虫害”神马的,对老乡来说,既实用又亲切。

    看到没?屯里人也是有社交需求滴,直接就来电商神马的,太红果果了。

    2.一起拾柴的众包模式。

    仅有网上的人气是不够的,如何变现才是王道。从online到offline,需要一个桥梁。农村的桥梁在哪里?农村头的年轻人啊,某某乐像招论坛版主一样,募集了一批网络村官,人数飙到几十万了。线上宣传、线下服务都离不开他们,比如有本村的墙体广告时,网络村官需要安排刷墙、拍照、拿回报酬等,网上要宣传,发个文、上个报也是他们。同时在他们兼任农产品经纪人和信贷推广员等角色,从中获取佣金,是农产品供应链改造和农村金融推广的重要一环。

    这个思路倒是和京东的乡村推广员不谋而合。乡村推广员负责的是为村民提供代购、配送、售后、网购知识普及等服务,由京东在各县所设立的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培训、考核。如果东哥的规划正常进行的话,这些被他称为“神经元”的乡村推广员应该已超过了3000人。

    3.改造小卖铺计划。

    其实还有一个,三餐美食农村电商平台的五加鲜项目,也是做农村市场的。他们是这样规划的:在各个村子投资,整合这些村子的小卖部,模式成熟后再融资大规模推广。

    第一,为每个小卖部提供免费WIFI,吸引没事的人来蹭网。

    第二,为每个小卖部提供管理系统(插一句:三餐美食三餐美食商贸系统),进一步互联网化。

    第三,小卖部统一使用三餐美食的品牌。

    眼熟吗?恩,三餐美食、村村乐、爱鲜蜂都在社区里实践一套,效果不错。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把线下根据地从网络村官个人拓展成场所,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大数据,专门针对农村的大数据在国内是冷门但重要的,这会给村村乐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对电商来说很重要的精准广告投放。而且对创业公司来说,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来实现渠道拓展,是个比较推荐的方式。当然,土豪公司请随意。比如京东要开的乡县服务中心和淘宝的“千县万村”计划,都是标准化程度更高、模式更重的直营。

    4.针对性的金融探索。

    是的,虽然名字土,可还是没放过高大上的金融业!三餐美食的农村小微贷可以对农民对症下药,完胜各类下乡公司。比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惠农贷”,用于子女读书、就医看病等应急消费的“及时雨”,和用于婚丧嫁娶、买车买房的“幸福贷”。这些贷款的申请门槛并不高,月收入要求仅1500元,并且还款周期灵活、支持分期付款。

    同样的,阿里京东也在各自推进农村金融的计划。以京东为例,目前正在试点为乡村推广员授信,即在京东白条上发展出的农村白条业务。刘强东的老家江苏宿迁作为第一个试点,部分区域在春节前已经开通。刘强东还说了,京东会加大力度解决农民融资难、成本高等困难。比如,农民需要种子化肥,可以先买等粮食出售以后再付款。

    好啦,模式说完了,辣么和阿里京东比起来,创业公司最大的劣势在哪里?当然是钱啦。就算不缺融资、VC看好,但和这俩在国外资本市场被看好的电商大牛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这俩货的金融业务还苗头很不错。

    农村电商市场还不是红海,创业公司都是有机会的。大佬们虽然有钱,但船大不好调头,总有些事情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创业公司捡漏成功的前提是,要号准脉,找对市场痛点并深扎下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