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农村电商的看法? 爱开淘 七月 15, 2019 业务发展 6 评论 1335 围观 农村电商是电商的一大净土,但同样肥沃与贫瘠,同样目前没有人能知道,我国农村电商目前发展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 一个榜样——京东在农村电商这块又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举措,有什么政策。 但是说到农村电商,京东可以把商品销往农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水果电商, 因为本身题主是农村的,对每年本地的水果的一个销售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几乎全是销往水果市场,对水果的二次加工几乎没有,建立一些工厂又需要什么条件,暂时想…
评论 ( 6 )
参考:浅析借力农村电商是否真的实现精准扶贫
发展农村电商对贫困地区而言需要客服三大核心问题
一是物流问题。
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一般离城市较远,物流成本较高及时间较长。
二是产品问题。
虽然是有机环保,但外观上不是很好看,卖相要差些,可能不太符合一些消费者的观感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竞争力。
三是群众对网络的了解。
贫困地区群众对互联网、电商的了解不够,人才比较紧缺。
无论京东,淘宝,或是其他的电商也好,都不能代替农村电商,每个事物的诞生,平台的运作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京东靠的是速度制胜,淘宝靠的先入为主,其自身的庞大体系,价格战制胜,无论什么行业只有口碑制胜是最好的武器,国人的品牌忠诚度有多少,商家的诚信对消费者的负责,消费则对品牌的忠诚,本人觉得未来农村 的保健服务娱乐业倒是不错的方向!
农村电商其实认真区分,应该有三大块,
1.农民的生活需求,工业品下乡;
2.农民的生产需求,农资产品;
3.农民的生意需求,农产品的销售;
淘宝主要在布局前两块,第三块最近开始有动作,但是这一块其实我不看好阿里的合伙人可以干的好,我们是专业干这个的,这一块真的是个重运营的活,专业的团队干起来都费劲;京东么,之前专注于工业品下乡,确实干的不错,今年八月份姗姗来迟了农资频道,京东的直营打法会蛮有竞争力,但是农产品的销售,就算京东搞了个特产中国,开了号称500个地方馆(截止2015年末),还是不太看好~~~
巨头重仓布局农村市场农资电商真的能火吗?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各路牛鬼蛇神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农资电商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业内人士预计,农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谁能成为老大谁就将获取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令人垂涎。预计2016年市场总量有望突破4600亿元,农资电商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么俊俏的一个姑娘难怪大伙都拼了命的想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资电商也吸引了互联网新势力的关注,阿里、京东等干爹级巨头也开始抢滩这一蓝海市场。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农资电商领域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一亩田2.8亿日交易额,99.88亿元月交易额的数据被披露后,遭到了各方的质疑与调查,由补贴催生的刷单丑闻引起了业内的大讨论,一亩田也成为了农资电商风口的那头”充满争议的猪”;另一件是京东农资频道上线,正式启动农资电商战略,还与中国复合肥领军企业“金正大”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在农资电商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一个20亿元打造的农资电商平台“农商一号”将正式入驻京东商城,一个巨无霸的农资电商平台诞生了。
由此,我们可以一窥农资电商的发展火爆与所受到的关注之多。但是即便如此,农资电商的发展路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障碍有待扫除,并且短期难以解决。
传统农资市场积弊已久致农资电商起步艰难
1、农民传统赊销习惯严重不符合电商模式
农资赊销一直是行业的“顽疾”问题,很多地方赊销更是成了一种习惯。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电商交易的方式,现阶段正在崛起的农资电商也不例外。如何让已经习惯了赊销的农户用现款去购买农资,赊销问题如何破冰,是决定农资电商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
2、农民网购习惯的养成面临烧钱战
农民网购消费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微利打价格战也并不足以赢得农民的“芳心”。而农资产品的主要目标用户是种植大户、零售终端、专业合作社、农垦基地,如何针对他们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用户习惯培养,并形成可观的流量,这是农资电商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是一个烧钱的浩大工程,资本将成为农资电商最终胜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百舸争流的当下。
3、电商化与传统渠道存在利益冲突
传统农资市场主要以线下为主,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销售网络与价格体系,各个经销商与代理商直接沿袭着传统的代销分成模式,传统网点的存在是农资销售的重要渠道。一旦农资电商化,去除中间渠道,降低中间成本后,传统的销售网络将由此瘫痪,但是各个终端网点不仅仅承担着销售的职能,还有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的职能,同样十分重要。于是,农资电商化与传统渠道利益冲突之间矛盾必须得到解决,线上与线下必须实现有效互补。
4、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增加电商化难度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仍处于不发达状态,交通状况也不够便利,类似四通一达和顺丰等快递公司根本就鞭长莫及,所以农资电商需要通过自建渠道解决,才能实现垂直流通渠道构建,这绝对又是一项烧钱的工程;另外,由于农资数量规模很大,在当地必须有仓库或者工作站,此时农村工作站的数量也是农资电商需要考虑的;最后,从市、县级工作站到村镇服务站一级的配送能力与送货速度也将是农资电商将要面临的巨大考验。
5、农资产品的技术服务与售后问题如何保障
农资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资料,其使用有很强的技术要求,使用不当易造成经济损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垦基地这样的客户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植保专业知识,但是依然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才能有效控制用药风险,所以一站式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对这些客户更具吸引力。这方面来说,传统的销售网点有着天然的优势,农资电商化后的售后服务将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京东淘宝谁将赢得农资电商发展先机?
相比于早已宣传多时的淘宝农资,京东8月11日才正式对外正式宣布旗下农资频道的上线。正如淘宝依托于其“千县万乡”计划,京东则重点依靠其“县级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和自营优势。据了解,京东计划年内建成600家“县级服务中心”,招募乡村推广员10万名。京东的县级服务中心可为客户提供代下单、配送、展示等服务,并管理该区域所有乡镇的合作点。而在物流方面,京东已有覆盖2000多个区县的配送站点、近3万名自营配送员队伍,自营物流对于农资配送速度和质量的把控更有优势。
另外,当
“农商一号”正式入驻京东商城后,农民消费者将通过京东“农商一号”旗舰店直接选购金正大与国内外农资行业冠军品牌的农资产品,由京东农村电商提供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而金正大成熟的农技服务网络也将通过京东电商平台进一步延伸至农民的日常耕种实践中,为农民的农资使用与耕种问题提供解答与指导。
据京东农资电商部总监范天阳介绍,京东计划用1-2年的时间,将从种子、化肥、农药开始,逐步将电商业务拓展至农机农具、农技服务、农村金融等领域。京东还将利用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为所有农资产品提供可追溯体系,以及配套物流解决方案和农技售后等打包服务。农民均可以在京东乡村推广员手把手帮助下,选购到正品低价的农资产品,享受京东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甚至分期付款的增值服务。京东还将与农资公司、经销商合作,推行农资白条,打造“农户—农资龙头企业—京东”的产业链闭环。
相比之下,阿里的农资电商则采取将产品库从淘宝店铺资源上整合管理分类进入农资产品类目,基于淘宝的平台模式,让线上线下全都集中在阿里农资的平台上,从阿里角度讲,此举能够继续稳固阿里大平台的发展战略。不过,新型农资产业要发展则需要对产品管控有非常高的标准,这也是需要阿里在做农资电商时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对淘宝农资电商而言,京东农资电商的发展模式与思路主要是通过自营、平台能力开发合作与提升服务的方式来为农资用户进行服务,以解决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开辟了一条农资电商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农资电商,价值何在?
虽然发展农资电商难度重重,但是一旦解决好传统农资市场存在的那些问题,将为服务三农起到重要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1、帮助农资企业搭建连接用户的能力
毫无疑问,电商平台将为农资企业构建一个品牌建设、产品展示、营销推广、用户交互的平台,可以帮助农资企业获得终端用户的各类信息和使用反馈,逐步实现产品直销、以销定产、按销定制的销售模式,从而解决传统农资销售过程中中间代理环节多、渠道利益链条长的弊端。同时从长远来看,目前已有的线下经销模式将会逐渐转移到线上,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让农资企业与经销商、代理商建立网上的供销关系,直接、实时地掌控经销商、代理商的库存和销售数据,做到有的放矢。
2、为农民提供购买农资产品过程中权益保障
因为传统农资市场的鱼龙混杂,想要实现农民权益的保障,只能依靠大品牌大平台参与农资电商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以京东的自营体系为例,通过京东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可保障农民所购买的产品都是从农资生产企业直接购进,保证农民买到质优价低的农资产品。同时,类似金正大这些产业链伙伴将通过经营数年的零售渠道网络与农技服务网络,联合线上及线下的推广及服务力量,凭借甄选优质品牌和保险公司承保等方式,打消农民消费顾虑,全力开发和培育中国农资电商市场,让农民消费者享受到正品低价与优质服务,使得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3、帮助农资零售服务终端提升农技服务水平
农资的特殊性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品,同时它还是农业生产资料,农民买它回去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希望能够获得增值。而在传统的线下网络中,零售商承担了初级农技服务,大部分的农技服务都是初级的,也就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农技服务的重任。为此如果农资电商未来真的能够接入渗透在农资销售末端的农技服务体系,这时候以服务为核心的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农资电商体系才能形成,最终实现厂商、服务商和用户间新的商业生态闭环。
总的来说,农资电商的发展还在路上。在如此竞争的市场格局下,各个农资电商在产品、资源、渠道、物流等方面必须都做到尽善尽美,同时还必须兼顾线上与线下的服务能力,的确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相对而言,已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在农资电商的规模战与持久战中可能更加占据优势,尤其是以京东为代表的自营体系将有能力构建农资消费闭环,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的融合。不得不说,互联网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连曾经一度落后的农村市场也开始老树开新花了。
作者:沙水,一个写着自媒体研究着产品的运营人。关注O2O、移动社交、智能硬件与电商。微信公众号:沙眼看互联,个人微信号:404448034,欢迎交流探讨。
是一个特别好的发展趋势,但农村电商本身是个伪命题。应该是农村+互联网模式,而农村淘宝其实就是个阿里巴巴在农村的一个生意,不能全部代替农村电商。
近年来,农村经济转型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相比城市经济而言,农村生产模式落后、附加值很低,经济发展速度远不能和城市相提并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农村互联网落后,信息闭塞,只能靠粗放型的经营模式维持产业增长,无法向集约型、高技术含量的经营模式转型。
这种现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严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央视新闻联播做了一期有关农村电商的节目,其中提到铜仁市与阿里巴巴携手打造农村电商示范村,免费培训当地村民上网,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到各种日用品,同时帮助他们将特色农产品卖出去。通过这则新闻,央视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电商将会对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带来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已经在积极布局农村电商,不仅仅是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农村电商示范村,更重要的一点,阿里还特别推出了农村淘宝,用于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难题。
助水蜜桃上行,农村淘宝为村民挽回损失100多万
7月13日傍晚六点,一箱箱打着“农村淘宝——原产直供生态品质”LOGO的水蜜桃从宁波奉化电子商务园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运营中心发出,其目的地是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作为农村淘宝上行的第一单,这不仅意味着农村淘宝打通了农村上行的渠道,更重要的是,这对农村经济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长远的意义。
在以往,村民要想将水蜜桃销往外地,一般只能通过二道贩子来完成,但二道贩子压价往往会很厉害,因为对水蜜桃这种不太容易保存的水果来说,多滞留一天都会给村民带来不小的损失。而如今有了农村淘宝,情况又怎样呢?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负责人孙利军表示,原来村民卖给二道贩子的收购价在5—6元/斤,现在通过农村淘宝,收购价格可提升至11—12元/斤,这次活动保守估计将为村民挽回100多万损失。
可以肯定的是,农村淘宝未来还会在更多的区域实践这种模式,并建立起覆盖全国各大农村的电商服务网络,农产品滞销给农民造成损失的现象将得到彻底的解决。
提升土特产品牌知名度,推动其走向世界
农村淘宝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提升土特产的品牌知名度,并推动其走向世界。中国地大物博,不少区域都有自己的土特产,但由于信息闭塞,渠道不够畅通,很多土特产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加上农村人对营销和推广一无所知,再优质的土特产也很难走向品牌化发展的轨道。而作为阿里旗下的独立平台,农村淘宝可分享阿里旗下最为重要的电商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注入农村市场,帮助农户快速的利用电子商务来拓展市场,提升土特产的品牌形象,实现品牌知名度和销量的双重提升。
而且,农村淘宝所提供的服务并不仅局限于干货,还包括诸如水蜜桃这样的生鲜商品。众所周知,近年来阿里已经在积极布局生鲜电商了,和干货不同的是,生鲜电商对物流的要求更高,换言之,从采购商品到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电商平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随着整个服务平台、仓储物流的不断完善,阿里开展生鲜电商将变得易如反掌,为此,我们也希望未来农村淘宝能将水蜜桃、大闸蟹卖到世界各地。
在笔者看来,未来农村淘宝应该在覆盖面上进行快速拓展,对农村市场进行更深入的覆盖和挖掘,同时,在整个服务体系上,农村淘宝需要做更多整合,从商品采购到物流配送,从平台销售到信息反馈,都必须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对此,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B2B事业群总裁吴敏芝表示,阿里巴巴计划在3到5年内投资100亿,建立1000个县级的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的服务站,实现电商对农村的普及,帮助农户突破信息、物流等瓶颈,相信在农村淘宝的帮助下,未来不久农村经济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