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好产品却卖不出去,难道缺少营销就不行? 爱开淘 六月 21, 2019 业务发展 20 评论 1280 围观 公司一直把精力投放在开发一款产品上,产品一出来。却没人买单。苦思好久,之前投放在营销方面的资金的确比重较少。这个年头很多人跟我说,与其产品做的好,不如营销先打响,像罗永浩,雷军不都这么干都。有些人说:“产品为王”,做好产品和用户体验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资源是有限的,一开始如何去低成本做品牌营销?
评论 ( 20 )
对于资金有限的创业公司希望通过低成本的营销费用创造期望收益一直是一个难题。不过,这也是看企业做的是什么产品。未必低成本营销不能将产品销售出去。不过,话说回来。企业闷头做出来的自认为是好的产品,真的是潜在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吗?
各位大佬回答得很好,备受启发。
问题里提到创业公司、资源有限。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基本的经济基础上的。
低成本的营销,完全可以尝试企业直播。
找个靠谱的企业直播平台,准备好直播工具,开始用视频推广产品。
用一些引流功能去吸粉、二次推广等等;直播后做好数据分析,对之后的产品规划、广告投放都有借鉴作用。
不过当然还是要做好产品。
很多事实都证明,营销翻出花来,没有产品基础,都是会把自己“作”没的。
作为一个实战出身的营销特种兵,诊断过很多的创业项目,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有人可能会说,做好产品比较重要,只要是好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有人可能会说做好营销比较重要,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
仔细想想,好像都觉得对,因为每个观点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曾经有位大学生问过我同样的一个问题:“选择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
我的回答是努力是基础分,选择是加分,趋势是高分。一个人想小有成就,那么比别人努力就好,如果有大有所为,往往靠的是趋势机遇。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努力练好基本功,机遇来了往往抓不住。
创业也是一样,努力做好产品是基础,营销是加分。如果营销做的好,而产品不行,那也不会走的太远,如果产品做的好,但营销不行,就会很难做大。比如说一些网红店,一开始的确是风风火火的高举高打,但是最终营销的作用大过了产品。所以很快就消失在我们的视线。
我之前听一位朋友说过一个牛人的经历:
解答题主的问题:用心做好产品却卖不出去,难道缺少营销就不行?
实际上,现在卖的最好的产品,不一定产品是最好的,但一定是营销做的最好的。孔子为了推广他的思想,还选择了周游列国,不然大家怎么会知道他的思想呢。而且,我觉得你还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是你自己认为产品好,还是大家觉得产品好?如果两个产品放在一起,顾客感觉不到任何差异,怎么体现是好产品呢,是吧。
当然了,问题没有那么绝对。比如说如果在一二线城市,那么仅仅知道做好产品,而不懂的营销会很难继续生存下去。而如果,你是在四五线城市,或者是一些县级市的话,那么营销就没有那么重要。经营一家小店只需要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也会不错,因为圈子只有这么大。但是,如果你需要继续做大,那么就需要借助营销的力量。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能不能做好一个生意,除了有没有用心,更在于有没有用“脑”。这是一句很扎心的话。
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你可以阅读:2019年有什么新的创业机会?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2019年有什么新的创业机会?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你可以阅读:有好的创业点子,最后如何实现创业?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有好的创业点子,最后如何实现创业?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商业能力,推荐你阅读: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提升营销策划能力,你可以阅读:无营销基础,要如何学习营销?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无营销基础,要如何学习营销?
如果你对创业和营销感兴趣,也可以现在点击关注我的知乎主页,我会每天更新一篇独到的观点,每周第一时间刷新你的思维。
不论怎样,都应该向真正在做好产品的人致敬,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真正的价值。
再好的产品,缺少营销还真不行,再烂的货色,只要营销做得好,照样卖到爆。
20世纪的钻石就是最大的全球骗局,一块吃不得用不得的破石头,动则天价。
凡是跟爱情扯上关系的,产品价值必定是身价倍增,凡是营销做得成功的,即使是一坨屎,也有不少人抢着过来吃。
产品好不好取决于手艺人做得怎么样,产品卖的好不好就取决于营销人给客户洗脑的好不好。
消费者购买一个产品,总是要从认知、到认可、再到喜欢、最后是爱上它。
只有到了最后爱上它,才会想要包养它,才会去为它买单,为它花钱。
要想让消费者认知,需要市场的宣传;要想让市场认可,需要告诉别人用了有什好处;要想让别人喜欢它,就得反复教育;要想让消费者爱上它,就得洗脑成功。
一个产品好不好谁知道?一个品牌好不好谁不知道?顾客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产品带来的感觉。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消费者要的感觉。
品牌从哪里来?从消费者的脑中来;消费者的脑中怎么产生品牌的?是有人给他灌输进去的。
怎么让灌输进去的,能持续保持在消费者的头脑中?通过反复灌输。
除了自己灌输还不行,还得发挥媒体的力量,群众的力量,让媒体帮忙到处宣传,让群众帮忙到处宣传。
媒体凭什么帮你宣传,要么给钱作为交换,要么给劲爆的话题内容作为交换。
群众凭什么给你宣传,就凭没有人不爱虚荣心,你是个品牌谁都想拿出去炫耀,即使产品是屎,也要炫耀自己吃的是天屎。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好产品到处都是,缺的是什么?是营销。即使你什么都没有,先去营销一波卖卖空气,只要吸引到足够多的粉丝用户,想卖什么别人不买。
即使你营销来的客户没有需求,你都能够通过营销创造需求,然后卖给他。
得用户者得天下,谁会营销谁就掌控了用户,谁有了用户,谁就掌控了市场。
看完三件事:
1.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2.关注我和专栏,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3.关注公众号“boss修炼社”,每天分享创业、营销、个人成长等干货。关注后回复:666,即可免费领取《22个互联网创业项目》
谢谢你的支持!
卖不出去说明产品不行,品牌营销更是歪门邪路,对你们的产品成长一点用处都没有。
对于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不应该把精力完全投入在开发上,而应该不断地把产品扔向市场,找出真正正确的产品。
不然就是南辕北辙了。
好产品也要让别人知道啊,别人都不知道你的产品,怎么会来买!!!!就算你有长生不老药,你不说你有,谁来买?!?!??
产品和营销同样重要,好的产品是基础,好的营销是出路,如果我产品做的好但是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发现就白瞎了我的好产品了,就像我在天南地北我怎么知道你们家在卖这个产品,这就是广告的用途了,广而告之,线下要做,线上也要做就是去网络上推广,毕竟是互联网的大趋势,很多人想买不去淘宝就去百度,360,搜狗这些搜索引擎,就像是vivo手机一样,他广告打的多响亮,那种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感觉,就是我开始可能并没有用过这款手机并不知道她怎么样,但是我会忍不住因为他的广告去关注他,所以想要卖出去产品,其实除了产品本身要好以外就是推广了,比如微信小程序也行,自己做百度竞价也行但是自己做百度竞价是点击扣费的,同行点几次可能就没了,所以建议找专门做百度竞价的公司,有些公司是包年的百度竞价,基本上交一年的推广费后期就不用管了,而且没有点击费用,但是有些虽然是没有点击费用,但是你要看看他做的是不是一天12小时365天在线啊,有些就是朝九晚五的,这样就缩水了,所以建议仔细筛选还要选负责任的,别后期打电话都没人管了,为什么建议做百度呢,因为百度是全国上千家网站中流量最高的一个平台,大家现在不也是,有问题找百度,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所以平台也很重要。祝你好运( ^_^)/
谢邀。您好,我是一名专门研究电商图表、软件和算法的商业智能数据分析师。针对这个话题,其实除了产品,还有营销,以及团队,还有资本。作为一家成功的公司,哪个没有这四个要素。营销是了解决流量,没有流量哪来的咨询下单;没有产品哪来的流量,没有团队哪来的执行,没有资本哪来的团队。
所以,不用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就是不能没有营销。没有营销,纯粹靠产品,没有人知道,即使产品再好也没用;反过来也一样。因此,一旦产品做好,之后,就必须让大量的人进来测试,不然是无法知道产品当中会不会隐藏某些弊端,比如某个BUG。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资金有限,就应该要多去找人来融资,否则,没有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至于能不能融到资,那就得看创始人有没有这个人格魅力了。如果当年马云没有得到孙正义的资金的支持,那么现在的阿里巴巴的模式,估计也就胎死腹中。
所以,该有的都要有,并且还要不断优化。
如果不这么做,就只能靠时间的积累,可能会让团队的信心逐渐瓦解,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说句重点的,想要低成本做品牌营销,基本不可能。所有的努力,都是高成本,一个产品之所以能让别人花钱去买,就是本身产品就是高成本的,买家是为了节省时间,才去下单,所以低成本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时间、精力、团队的创意、加上各种显性成本,怎么算都不可能是低成本。少听一些这方面的培训讲的,如何如何低成本,我现在真心认为,高成本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结果。做事都要有结果,不然就注定失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关于数据
之前在大型电商公司做过几年电商运营,现在转型做电商数据分析。我平日里会在自己的知乎专栏花随花心分享一些电商数据分析的文章,今天刚好有点时间,我把自己写过的其中一篇关于电商数据的文章摘取一部分放进来观看,如果您不喜欢,可直接忽略。
商业智能数据分析师,花随花心。
大家好,我是花老师。今天,这堂课是整个PBI系列的第09课,核心关键词正如本文名字一样,店铺分类、地区透视、关系。当然,这么讲肯定是不好理解的,不过没关系,稍后我会好好给大家分享。
还没有看过上8堂课的同学,要记得提前预习,文章名如下:
《PBI系列 车图 色彩搭配 数据分析 01》花随花心著;
《PBI系列 竞品评论 流量 词云分析 02》花随花心著;
《PBI系列 快选 人气新品池 品质档 03》花随花心著;
《PBI系列 天猫国际 搜索 属性分析 04》花随花心著;
《PBI系列 京东 词根分析 时段流量 05》花随花心著;
《PBI系列 关键词 多维度 市场分析 06》花随花心著;
《PBI系列 类目大词 群店 竞争透视 07》花随花心著;
《PBI系列 搜索环境 竞店 二维矩阵 08》花随花心著;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正式进入主题。
正文 实际上,在之前的8节课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地区。当然,地区可以细分为国家、省份、城市,甚至县区、街道都是可以的。关键在于,我们拿到的数据集当中,这里的地区究竟可以分列出多少种不同的字段而已。
就我目前拿到的无线端综合排序的数据情况来看,基本可以拆分出省份和城市。实际上,这次拿到的数据还算是比较丰富的,如图所示
这么多的字段,如果有学过前面8节课的同学,我相信是可以通过这份数据做出不一样的图表出来。而我们今天的核心重点,就在于地区这个维度。
通过PBI自带的地图,我们可以快速知道究竟哪些省份的销量是最高的,由于文字不如图表直观,因此通过这里的地图透视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在宏观上掌握不少资料。
当然,我如果点击这里的红色框框按钮,就可以进入深化模式,深挖具体的城市。PBI会自动进入某一个省份里头,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点击山东省的话,那么里头济南市和烟台市的贡献度最大,光烟台市的月销件数就达到63941件。
以上数据,我获取的是无线端前20页的综合排序数据,因此也可以看出综合排序的一些规则。当然,我忘了讲,这是红酒这个关键词的数据。
当我选中山东省之后,整个数据集的产品总数一共是58个,涉及店铺数36家,收藏总数达到1.26百万等等,大家可以大致了解一下。
与此同时,其他数据也跟着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这就是PBI的好处,实时更新。
通过给店铺类型进行分类,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图上面的信息,除了不同地区之间店铺总数的对比之外,还可以看出不同店铺类型的占比数是多少,很明显,旗舰店开的最多的就是上海市,这里我忘了给上海省处理掉省这个字了,一时疏忽。
不同地区,单品数的占比也不同,除了店铺数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从单品数的角度来说,上海市是最多的,据我估计,应该有不少的大卖家聚集在这里。
从评论数来看,想不到湖北省居然是排名第二,山东省排名第三,说明这个地区的买家更爱留评论,那说明什么呢?不妨开始研究一下这个地区的买家秀如何。
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数据块集合在一起,通过这里我们可以具体研究一下哪些值比较异常,比如右上角那个店铺,旗舰店来的,我研究一下他的店铺名叫什么,如图所示
在无线端的实时排名是153,可以根据这个数据锁定具体的店铺名,如图所示
OK,找到对应的单品,以及店铺链接,如图所示
既然已经可以锁定了这家店铺这么厉害,那是不是可以通过竞争情报去锁定对方的单品操作数据,研究一下对方都是怎么做的?
除此之外,如果我想对比一下,究竟这4种类型的店铺,哪一种店铺的收藏人气对销量的影响比较大,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把实时排名这个维度的数据去掉即可,如图所示
中间这条趋势线是一个分水岭,在上面的颜色块说明斜率比较高,很明显,斜率最高的就是黄色块,专营店。也就是很有可能,在红酒这个类目下,在无线端综合排序下,收藏人气对其销量的影响更大,这个就是所谓的关系分析法。
关于这次数据获取的方法,实际上是我自己写的数据分析工具箱当中的其中一项功能,可以获取手淘无线端的数据,默认有4种排序结果,分别包括综合、销量、价格和信誉,如图所示
目前为止,这个是第5代版本,一共有15个免费功能,当然随着我后面的不断更新,肯定会加入更多实用功能进来,尽请期待!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不废话,关注知乎专栏花随花心,送数据分析工具箱!
只要把产品做好,营销就会没问题,这句话是骗人的鬼话。遇见产品比你好,营销也很卖力的企业,你怎么办?竞争是永不休止的,没有企业可以忽视营销!
一直钟爱央视的《动物世界》节目。最近,注意到了节目里的三个小细节:一是野猪在撞击物体时,常常先退后几步,然后向着目标狂奔,最后作出极具杀伤力的一撞;二是袋鼠在跳跃沟壑时,总是先屈腿伏身,接着才纵身一跃跳过去;三是企鹅要上岸时,总会先潜入水中,再利用水的压力和浮力让自己冲出水面。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称:“这种情形就是动物“退”的智慧——‘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即所谓‘以退为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赛中,我国著名运动员栾菊杰与世界名将、联邦德国32岁的科·哈尼施对决。关键时刻,科·哈尼施攻势凌厉,战况对栾菊杰极端不利,场上的中国观众都紧张得屏住呼吸。忽然,栾菊杰猛退一步,沉肩蹲身,科·哈尼施的剑头飞速掠过肩头。而就在这瞬间,栾菊杰乘其尚未收住脚步之际,忽又一剑回刺,科·哈尼施躲闪不及被准确刺中。由此,栾菊杰凭此一剑夺得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击剑项目世界冠军。现场评论员评论说:“击剑是除了斗技之外,还需斗智,如果只知拼命进攻,那取胜是很难的。栾菊杰的那一剑好就好在能及时退步,避其锋芒,然后反攻,出奇制胜。”
有哲人曾说:“锯子一直向前,会有到头的那刻,适时退回锯子才能再次发力;弓始终绷紧,会有拉断的时候,适时将弦放松,才能让箭快速离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能够“进”,必须暂且“退”。但这绝不是畏缩,而是蓄势待发,大智若愚。
“借口”这个词很有意思。
借=人+昔。是否在寓意,一找借口,人就落伍了,整个人就成了过去时。
“口”呢,又好似一副牢笼,找借口的人,就是把自己的心智往牢笼里关。
爱找借口的人,命途没有出口。因为,在这些人看来,错误都是由于别人的原因造成的,困难总是先人留下的,逆流总是风向造成的,守旧总是条件局限的……于是,该做的没做好,本该领先的总迟到,本该进取的总是故步自封,本该创新的依旧是老一套。
爱找借口的人,好比一个人总喜欢借别人的东西,到头来只能在欠账中度日。喜欢找借口的人,好比心灵上生了疥疮,后半生只得在抓挠中潦倒颓唐。
相比较“借口”这个词,我倒是很喜欢“做事”这个词。
做=人+古+文(反文)。反文,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个人拿着一条鞭子。因此,做的意思是“拿一条鞭子把因循守旧的那个人赶跑”。
“事”=手+山。这多少又有些愚公移山的意思,主要肯行动,困难之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是的,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删除借口,不给他人留下讥讽你的“口实”,行步如风,你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产品卖不出去,还是和产品本身有关,比如市场调研不充分错失了客户的真实需求。
根据你的情况我认为产品设计本身肯定出现了重大偏差。
雷军那帮人卖的产品,都是经过细心调研的,而且他们的产品也并非每款都能卖得走的。
要是不介意,不妨公布下产品,才能进一步帮你分析。
我做过销售,也做过产品,先问你,你的产品哪里好。你一定会列举出来这个产品很多好的优点,但是,这些只能说明它是优质产品,并不能代表这是好的产品,所谓好,用户觉得好才是好,有很多设计,你自己觉得都很一般,但是用户很喜欢,而很多你自认为非常好的产品,用户不接受,不喜欢,不认可。首先开发一款优质产品这个思路是没错的,大部分程序员创业者都是这种思路,而大部分营销者也会选择优质产品,而接下来的方式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最后结果不同。程序员会用自己的思维完善当前产品,而营销者想的是先推出去,等客户反馈。用程序员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说,一款游戏为什么要内测,程序为什么要测试。除了解决产品本身问题,其他的都是在检测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变化,产品是不是需要改。所以要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来解决产品和营销问题。
(如果你的产品很好,那可以让我看看 )
好多内容 看不完啊
建议各位大神能把内容精简一下 离散型注意力 cover 了 80% of my life
当然,营销最重要。
思路决定出路。
空气这个产品是最牛B的
“谁都要、不要会死、无时无刻都得要。”现在的微信中国移动就是这样的产品,我们做产品就是要奔着这三个要素,只要具备那么未来就是你的,你就可以做成一个灰常巨大的好公司。
商业成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市场,要有团队,要有资源,要有好产品,要有好营销 要有好运营,甚至要有运气,绝大多数的商业成功都需要十年左右的磨炼。就像很多看上去毕业就成功的人,你没看到的是,他们可能从高中开始就已经不安分了,做生意,当兼职,从很小的事情上开始累积未来商战的判断和抉择。
产品销量不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在营销层面。
梅高的商业生态论始终认为,商业竞争有如生态竞争。商业物种绝对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商业竞争中只能留下最优秀而最适合商业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产品。
题主所说的用心做好的产品,很多时候不一定是最适合市场和消费者的产品。尤其在当前的消费升级大时代,消费者越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体验。
再者,随着品牌经济的到来,“品牌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很多资深的优质产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都深切感受到了“皇帝女儿也愁嫁”和“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市场阵痛。题主公司的产品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品牌策略?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前段时间,我看到住的附近又有一家餐饮店倒闭了。记得这家店铺在广告宣传方面上投入了不少广告费用,但顾客依旧喜欢到他们自己之前经常去的店铺里消费,以至于这家新店没到两个月就以亏损过多而将店铺转让。
以上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新店开张,或者新的产品想要推向市场,几乎都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让消费者放弃过去的消费习惯,来重新购买你的产品?
对于这个问题,我看到很多品牌或商家的做法基本是价格战(不断比价格低)等方式来解决。这种方式在一定情况下有效,但长期很难吸引真正的用户,并不利于以后的运营。如前面所说的餐饮店就是用这比价格的方式吸引新用户,但后期一恢复原价就流失了大量的用户。
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其实,想要用户做出改变重新选择另外一款产品,可以采用“加减营销法”(怪兽先森独家命名的方法)——即,增加行为改变后的得益感知值,或减小改变的行动成本。
我们大部分人要改变过去的消费行为习惯,首先心里会去衡量“改变的成本”和“改变后的得益(好处)”,哪个更有利于自己。
如,我习惯去楼下的水果店买东西,在距离200M外又新开一家水果店,我一般不会改变我在楼下店买水果的消费习惯。但如果听说新开的水果店全部是当天国外进口的,价格也一样,那么我可能会去改变我的消费习惯了。因为“当天国外进口且价格一样”的得益感知值大于我的改变成本(多走200M),所以能让我更容易做出改变。
因此,想要人改变某个习惯或接受新的产品,可以采用“加减营销法”——增加得益感知值,减小改变成本。
下面就从得益感知值和改变成本两方面来具体分享6个技巧,让消费者重新做出改变去更容易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
一、增加得益感知值: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增加改变行为后的得益(好处),更可能让目标用户重新做出改变来选择你的产品服务。这里分享三个技巧:
1.使用从众效应
经过大量的证据和实验已经证明,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好坏判断容易受他人或环境的影响。
在逛淘宝买东西时,当不知道哪家的东西好时,人们一般选择销量最高的,觉得销量最多的应该差不了多少(这也是为什么淘宝刷单生意被不断打压还这么火的原因);
看到身边的人都喝喜茶,有些人也开始喝喜茶而不喝贡茶;
又比如之前点外卖,很多人都是通过打电话方式下单。后来发现大家都是用美团、饿了么来点外卖,之前通过打电话的人也开始使用美团等平台来点外卖。
所以,当你的产品服务在销量、购买人数等方面上有优势时,可以用这点来做营销,让更多人接受你的产品。
2.意见领袖(KOL)
有些人也许对产品比较挑剔,并不会盲目从众。但是假如看到某领域的KOL都选择该产品了,就很可能使得他的得益感知度增强——因为我们觉得使用意见领袖一样的产品,得益应该也是较大的。
比如,今日头条为了让更多人用今日头条看资讯内容,把很多大V都邀过来了。很多人就会想“Papi酱、雷军和吴京等大V都在用今日头条了,那我也要用“。
再如,之前看到我住的附近新开一家小吃甜品店,到现在都做得很不错。因为这家店在开店时请了一些大家公认的权威吃货来试吃,然后发朋友圈,吸引了其他很多人来消费。当时很多人看到这些美食领域的kol都说好,觉得应该是错不了。这都是利用了意见领袖的营销方法。
所以,当你推出的产品很难让人改变过去的消费选择时,可以尝试让某类产品对应的意见领袖(kol)来帮你说服其他消费者做出改变,去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
3.增强行为动机
消费者做出改变的原因,除开从众和意见领袖等外部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得益感知值之外,还有我们的行为动机。动机是使人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好的动机会让人更容易做出改变。
比如,一开始健身是很难坚持,要经受肌肉疼痛等付出成本。虽然我们都知道健身可以带来健康,但想要让没有健身习惯的人来健身,还是很困难。我之前看到一个改变了很多人去健身的文案:
“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地跟傻逼说话,
健身是为了让傻逼心平气和地和你说话”
“健身可以得到健康”的动机显然不够强烈,而转变为“可以让傻逼心平气和地和你说话”的动机感就比前者强。这个动机让行动的得益值可以更大于要付出的成本,更可能会激发很多人从不健身而选择去健身。
又如我看到很多互联网平台都在进军自媒体平台,但目前看到今日头条做得是最好的,作者人数也是最多的一家。为什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今日头条平台创作的人的收益和其他方面来说,目前是做得最好——这更能增强创作者的行为动机,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进驻今日头条。
因此,当你的消费者在犹豫选择哪个品牌或产品时,你的产品若更能增强他们的行为动机(能获得更好的待遇、服务等),他们选择你的产品服务的可能性会更大。
二、减小改变成本
如果你的产品得益感知值很大了,还是不能吸引消费者,很可能是为你产品付出行动的改变成本过大。这里也分享三个技巧来减小用户的改变成本:
1. 简化第一步
之前有个人问我如何培养读书习惯。他说自己很想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但每次看到厚厚的一本书,他就无从入手。后来我建议他一天只读一页,坚持一周。
假如他一开始就想以每天看完一本书为目标,对于一个过去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如果把改变行动的第一步进行简化,降低改变成本,才更有可能去做出改变行动。后来经过不断地调整,他如今已养成了每天都阅读的习惯。
在产品营销上也是如此,很多人把产品介绍得非常好,也打动了消费者想要购买下单,但就是在最后的购买行动上过于复杂而放弃购买。
比如上次双十一时,看到淘宝天猫在很多店的优惠兑现方式过于复杂(跨店优惠、加购优惠、满多少又优惠多少……),很多人最后只好都选择了一些优惠方式简单点的店或平台来消费(直接说出优惠几折)。
又比如设置抽奖活动来吸引用户时,很多商家的抽奖活动步骤过于复杂,让很多潜在用户望而却步。在现在的注意力资源越来越贵的时代里,如果在改变的第一步过于复杂,很难让用户重新做出改变来接受你的产品。
所以,想让用户做出改变或者选择接受你的产品时,改变行动的第一步最好要简化。如购买时尽量设置直接点击就可购买下单,扫一扫就可以参与活动等简化方式,这样才能留住有意向的用户。
2.先前性体验
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尝试新的产品或换新的品牌,大部分人都是心里在担心万一不是预想的那么好,付出的成本就会被浪费了。
如,看到一家新店开张,宣称产品价格虽然和其他店差不多,但质量绝对比其他店更好。但是消费者心里在担心:“万一不是说的那么好,我不是亏本了?我还是去我之前的店买好了“。
这时可以让消费者进行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可以体验到你的产品服务,降低其改变成本。
如很多新品的免费试吃喝、线下免费体验店、上淘宝看售后评论等,都是这种先前性体验的营销方法。
3. 建立熟悉度
人对于陌生的东西比熟悉的东西更难做出改变行为。通过建立熟悉度来减小改变成本的营销方法,对于很多新品类(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品类)尤其有效。
就像你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和你打招呼,你会有防备心理。但如果知道这个人是你好朋友的朋友,就会降低了这种顾忌,从而更容易接受他的招呼。
比如当时苹果公司新推出ipod这款MP3产品的广告为:
“将1000首歌装进你的口袋”
该广告把ipod这个新品类和人们熟知的“口袋“建立联系,消费者看了广告就会明白这时一个可以放进很多歌曲的设备,且只有口袋大小呢。这样,消费者更容易产生联系,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所以,当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比较难以被人理解时,可以通过和目标用户熟知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更能让用户做出改变行为。
三、总结
你的新推出的产品或服务推广难,面临着消费者难以放弃过去的消费习惯来重新购买你的产品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怪兽先森独家命名的“加减营销法“来改善。
即,从“增加得益感知值”和“减小改变成本”两方面去思考:
1.使用从众效应——身边的人都在用某个产品,其他消费者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2.意见领袖(KOL)——该领域的大V/专业人士都在用某产品了,其他人会觉得选该产品会更值;
3.增强行为动机——在差不多条件下,用户更愿意选择得到更多待遇或服务等的产品。
1.简化第一步——做出改变行为的第一步过高,往往会阻碍用户的行动,应该简化行动的第一步。如直接可以点击购买等。
2.先前性体验——新产品的尝试成本过高,可以降低用户的付出成本。如免费试吃等。
3. 建立熟悉度——新品类最好和目标用户熟知的事物建立联系,降低防备之心。如ipod的广告。
PS:本文的方法策略仅供参考,不同情况的品牌或产品,不可盲从。
◆怪兽先森
一个关注互联网、关注营销的营销人。致力于让营销更简单、实用。
PS:喜欢更多营销干货文章,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怪兽先森】,在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干货”,可查看有关文案技巧、营销方法和品牌策略的精选干货文章分类。
很久以前,有个工匠,发现了一种新的染料,能染出栩栩如生的翠绿色。
他决定用这种新的染料来制作帽子。
制作了很多帽子以后,他来到闹市口售卖,“大兄弟,买一顶帽子不?你看这颜色多好看,非常适合你……”
但奇怪的是,不但没有一个人买,还有好多人听完非常生气的骂工匠神经病。
营销不只是先做出产品,再想办法把它卖好。营销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一款好卖的产品。
营销起始于没做产品之前,首先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比较,确定目标市场。然后对产品设计、定价、渠道、宣传推广、销售做出规划,为产品能够好卖创造先期条件。
只有营销在前期通过对所在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明确竞争产品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避开竞品优势,利用竞品劣势才是你的市场机会。你才能够知道用心做一款“好”产品,该好在哪里、如何好?所谓“好”是相对竞品的一个具体优势,是产品能够卖出去的理由。
光有了“好”产品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让你的潜在消费者知道它的“好、具体怎么好”。只有消费者认识的好才是真的好,没有被消费者认识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好”只能叫“假设的好”,“真实的好”只存在于消费者的认知中。
营销是由外向内的思考方式。根据外部的竞争环境规划产品设计和内部的管理运营,以此,获得竞争优势。根据外部消费者的认知情况对产品宣传推广做出部署和实施,以此,获得消费者的认知优势。“产品为王”没有错,但为王的产品不只赢在产品本身上。
总之,营销要做的是“先胜而后战,有胜算再战,不胜而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