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三季度净收入为837亿元人民币(约126亿美元),同比增长39.2%。 2017年第三季度毛利额为130亿元人民币(约20亿美元),同比增长50.3%。2017年第三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毛利额为128亿元人民币(约19亿美元),同比增长51.9%。 2017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0亿人民币(约1.5亿美元),2016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5亿元人民币。2017年第三季度非美国…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将收到一个链接,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评论 ( 20 )
刘强东最近总在微博给刘夫人买热搜,估计想让她接戏补贴家用吧
京东能盈利,且毛利到15以上,只能说京东的太贵,一点都不便宜
很简单,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信任,注定了以后的结局。
京东自来水。
5毛钱买了一瓶海天酱油,当天送到。
受之有愧,就来打个广告吧。
上图~
首先,必须开了plus。说是要钱,实际上可以算是免费开了。(开会员送的券以不可描述的形式兑换成现金)
今天订单。
1.用了免邮券
2.京东支付优惠-8
京东模式和几百年的商业模式没有区别,和天猫一样都不可能赚大钱!不过马云爸爸可以利用天猫大数据赚钱,阿里云,蚂蚁金服个个都是未来,京东最好学学亚马逊,人家电商也不赚钱,可人家有一大堆赚钱又没人能复制的业务
市场正在意识到,京东的问题出在模式上,自营重资产的模式已经抵达了增长天花板。在新零售兴起成为明显趋势的背景下,京东的渠道本质难以提供增长动能,自营与商家争利的模式也意味着难以向平台转型,因此,在体量还远未达到“安全基准线”之前,“早衰”却已来临。
毕盛资产管理公司(APS)在今年6月发表其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亲自撰写的报告《600亿美元的市值——这是一个郁金香故事吗?》,指出京东并不值600亿美元,因为京东自营业务利润率低,价格竞争激烈,并且采用劳动密集型的物流模式,难以盈利。分析人士指出,在面对天猫的全面压制,京东不得不提升运营成本而造成的增长波动,加上自身的重资产模式以及资本市场日益苛刻的审视,已经到了发展的拐点。
在塑造未来商业形态方面,京东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他们的长处在于自营,通过产品采购、网站、支付、仓储、物流和客服等所有环节,同时重资产自营的模式也面临盈利与增长难以两全的困境:如果要保增长就必须继续大笔烧钱,要想要盈利就要损失增长规模,接受增速的降低——就像此次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现出来的那样,有了净利润,却迎来历史最低增速。
建立于自营和物流上的竞争底牌,决定了京东与品牌、商家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而业务体系的完整性、成熟度、资金以及技术实力上的严重短板,都决定了京东难以实现其生态构想。
从商业模式上看,京东属于网上零售者,对商品采购、仓储、物流到末端配送全程掌控,核心竞争力在于依赖于此的用户体验和整体效率。京东实质只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商品分发渠道之一,那么这个渠道越短、越快速,成本就会越低,也就越高效。
京东的渠道本质决定了,增长与效率、体验之间本身存在极大的挑战甚至矛盾。自己做产品采购、网站、支付、仓储、物流和客服等所有环节,任务异常繁琐,难以实现与控制,规模的增长会给这一系列环节带来几何级的难度增长,极大影响消费者端的体验,再加上盈利压力越来越促使京东与上游厂商争利,盈利与增长愈发两难,最终影响到增长本身。
还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问题,欢迎和小沃提问哦
京东的优势就是相比之下,别人没有,尽可能多的正品,尽可能快的送货。
说白了,属于相对优势。
用戴老板的话说,当年台湾王永庆建立客户档案,谁家没米送货上门,属于后者。把米里的杂质清除属于前者。至于强东是不是确实从中受到启发,就不知道了。
对了,另外一个故事也有启发,最近和尚们很多去读mba,想一想,也有道理,毕竟新时代(来点主旋律),大家提的问题,有的困惑不再只只局限于善男信女体质。
看到大家的回答,作为一名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先表明下立场,哪里便宜我去哪,哪里放心我去哪。双十一已经过去,双十一期间鄙人也斩获颇丰。总体评价,今年的双十一,淘宝的力度没有往年那么大,而京东却一直在进步。(用另一种方式说,就是淘宝越来越贵,而京东越来越便宜)。淘宝在服侍方面领先,京东在手机母婴用品等一些知名品牌的商品方面做的优于淘宝。下面再对京东和淘宝做一下详细对比。
首先,先排除一下天猫超市,这个不在我对比的区间内。因为这个我不怎么用的东西,因为运费太贵,买东西只想买几件的时候又凑不到免运费的条件,所以没怎么用过,也不是很了解,感觉这个东西的推出就是为了和京东竞争,然而没有铺设好自己的物流,控制不好成本。所以,这个天猫超市并没有什么卵用。而且这个也要从我下面的对比之中排除出去。
下图是我的京享值,也可以算是京东的消费额(二十多万)。请不要吃惊,其实我的真实消费并没有这么多。原因请听我慢慢说来。
我在上学期间为了赚点外快呢,在偶然之中,被同学拉进了一个淘宝购物群(也就是那些淘宝联盟的用户天天发链接的地方),之后呢又被拉入了一个京东刷单群,这开始了我对于京东的了解。京东刷单群与淘宝卖家为了刷好评所开的刷单群并不相同。京东刷单群是实实在在的进货,那些经销商从京东进货。刚入行我也很吃惊,那些经销商从京东进货的价格比他们从代理那拿到的价格要低的多。我们代下单的人给他们下单成功后,他们会付给我们一定的佣金。同时我们在下单的过程中走京东的返利,也就是(京享街),还可以有百分之几的收益。就这样在618和双十一,我差不多都有两千左右的收益。对,是一天两千,按照他们的要求下单,一单多则一百少则几十吧。(其他活动少的时候不会玩这个)。而我属于这个刷单层次的底层人士。我见过很多靠刷单日入几万的大牛。还有收货的经销商们在这两次活动中的净收入破百万的也是有很多的。详细的过程就不展开了,毕竟是搬砖的工作。
而从那以后,我也会在淘宝和京东进行比价,同时我在京东也开通了plus会员,返的京豆见下图。
(对于那些不喜欢京东的人,我想说,你们从超市买到的日用品,还有母婴用品,还有从店里买到的手机,其实可能就是被那群经销商从京东购入,然后加价卖给你们的。这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劳,匿了,哈哈)
当然京东的优势,并不只是比淘宝便宜,放心一些,售后也比淘宝方便许多,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名plus会员来说(开会员的钱早被我连本带利赚回超多了),一月六张运费券根本用不完,买包辣条也想让京东送货上门,而且不花钱,京东签到可以领3元的京券。退货和维修上门来取十分方便。
而淘宝在这些方面基本不占任何优势。当然淘宝的方便之处在于,他做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经销商大头。在另一个层面上给予了京东很大的钳制。同时这样的平台也刺激了小零售者们的同台竞技,帮助我们筛选出更好的商家和商品。这个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你有没有觉着这个平台最近有点不务正业呢,促销就促销就是了,非要拉那么多明星去帮他们促销,羊毛终究出在我们羊身上啊。我想说关注那些明星的人已经全部都是淘宝的剁手忠实用户了吧,完全是无效功啊。不想着如何简化一下淘宝的操作流程方便老年人们的操作,还要给我们出那么多数学题,增加对我们的考验,当然理工科根本不惧这点小考验。红包才抢了几十块钱,今年许多商品并没有往年那么便宜了,几百块钱的东西,商家顶多稍微压缩一下利润,薄利多销一下他们就赚回来了。而且在淘宝买的许多便宜产品,质量会有一定的下滑。阿迪之流的确比日常便宜了不少,但是卖的都是些尾货吧。也有好券,但没多少张,一会就被抢没了。本身服侍品的利润空间就很大。之所以那些服装品牌不在京东出售也是因为京东压缩了商家的利润,让我们可以通过用券等等买到更便宜的商品。而在淘宝他们却可以不受压迫,同时用商家的巧妙方式,象征性地给那么一些甜头。我们的消费就被大大的刺激了。

发点福利,买东西基本在京东。
001黑五全球购10元/只。003更是只需3元/只。一天半到货,给物流点赞。
GMV环比下滑10%,活跃用户环比增长3%,营收增长速度持续放缓,隔壁阿里61的增长,京东39,调低了全年增长预期。
季度利润有好多办法弄出来,看看就好。
想赚钱很容易是真的,当然很多都是黑心钱。我双十一加入购物车了几本书,但是感觉价钱与我印象里的有差别,于是没买,我过两天一看,情况变成了这样:


看看便宜了多少?
咱来算一下,那最上面两本书为例:
双十一的价格是285。可以200-100,于是应该付款185
双十一之后,200减60,应付款157.5
看出来了吧?这种变相加价再优惠可不是无良X宝商家才会做出来的事情,京东也会的。这种黑心钱当然好赚,骗大家以为双十一便宜,实际呢?
荣耀Magic
双十一狗东2999
双十一猫云2599
别的不说 这个叫 @尹安 在很多人的评论下复制粘贴了同一条文案,水真深啊
看到标题真是忍不住点进来,结果是11天的…
不过有一点确信:
做阿里的店家 都说阿里不错,
做京东的店家 为什么不像阿里那样支持京东呢?!
想想阿里要用京东套路,估计又要逆天了。
前阿里员工,匿名,16年公司内部有一个帖子赞扬京东服务体验,后面跟帖一边倒说京东服务体验好。起因是同事买一箱啤酒,拆开了一瓶,感觉口感不喜欢,就试试退货,没想到快递上门收走了,随着消费升级,中产更在乎品质和服务体验,京东只要不自己坑自己,自营会更好的控制品质和服务体验。
阿里的公关主席王帅说:“京东想超越天猫很容易,他(刘强东)只需要一个好会计。”
怎么回答中一堆匿名的
回答这问题需要匿名吗
呵呵
某东某友的家具,堪称某东的板木家具龙头,双11数据也不过才2000W+
把我们这些没有优惠券就不下单的用户的领取优惠券权限禁了,毛利率大幅上涨是很正常的
只听说过遛狗,没听说过遛猫。
天猫上没买东西,阿里却造出了我买了几万的数据让我分享到朋友圈。造假还得看阿里。